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丽坤 马永梅 +1 位作者 官建国 王佛松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1-506,共6页
以聚丙烯(PP)为聚合物基体,天然凹凸棒石(ATP)为无机组分,经过氧化聚乙烯对ATP表面进行包覆处理,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ATP纳米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本方法处理后的ATP在PP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ATP棒晶簇直径最... 以聚丙烯(PP)为聚合物基体,天然凹凸棒石(ATP)为无机组分,经过氧化聚乙烯对ATP表面进行包覆处理,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ATP纳米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本方法处理后的ATP在PP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ATP棒晶簇直径最佳分散尺寸能达到20~40nm,比未处理ATP在基体中的棒晶簇直径小10nm以上;XRD测试表明,未处理ATP和处理后的ATP均有使PP晶粒细化的作用,同时不改变PP的α晶型;DSC结果显示,ATP的加入提高了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说明ATP有一定的成核作用.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发现,经过处理的ATP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未处理ATP复合材料对PP力学性能的改善.其中ATP与氧化聚乙烯固含量的质量比为2:1,ATP含量为3wt%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好.缺口冲击强度比纯PP最高提高了83%,提高幅度显著;经过处理的ATP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6%~11%;弯曲强度提高了33%~45%;弯曲模量提高了9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凹凸棒石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短切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伟 曹应民 +5 位作者 张电子 李鹏洲 张庆武 魏毅 曹新宇 马永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88,共3页
综述了短切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热塑性聚氨酯、尼龙、聚乙烯、聚苯硫醚、间规聚苯乙烯等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芳纶纤维的加入影响了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纤维表面经过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 芳纶纤维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辉玲 童德文 +3 位作者 曹新宇 尚红梅 李引乾 马永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40-45,共6页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SMPs)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形变率大、形变温度可调、易于加工、可引入生物降解组分等特点,近年来,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SMPs已成为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SMPs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SMPs)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形变率大、形变温度可调、易于加工、可引入生物降解组分等特点,近年来,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SMPs已成为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SMPs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现状,着重综述了近年来SMPs在矫形固定材料、药物缓释体系、手术缝合、微创医疗器械以及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和应用,并展望了SMPs在生物医学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同时,简要介绍了SMPs的发展概况及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高分子 生物医学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聚烯烃/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丽坤 陈光明 +1 位作者 马永梅 官建国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7,共6页
文章在介绍凹凸棒石(ATP)的结构特点和提高ATP在聚烯烃复合材料分散性的几种基本技术基础上,重点对聚丙烯(PP)/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结晶及加工性能等进行了综述。同时还介绍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EOC)/凹凸棒... 文章在介绍凹凸棒石(ATP)的结构特点和提高ATP在聚烯烃复合材料分散性的几种基本技术基础上,重点对聚丙烯(PP)/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结晶及加工性能等进行了综述。同时还介绍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EOC)/凹凸棒石(ATP)纳米复合材料的各方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纳米 凹凸棒石 复合材料
下载PDF
PP/CNT复合材料制备及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广洋 陈光明 +1 位作者 马永梅 韩敏芳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4,共4页
碳纳米管(CNT)在聚丙烯(PP)中的分散及其与PP基体的界面结合是制备PP/CNT复合材料的关键问题,可采用机械剪切、超声处理和表面功能化等方法来解决。CNT的加入使PP的力学、电学、结晶、阻燃和耐热等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综述... 碳纳米管(CNT)在聚丙烯(PP)中的分散及其与PP基体的界面结合是制备PP/CNT复合材料的关键问题,可采用机械剪切、超声处理和表面功能化等方法来解决。CNT的加入使PP的力学、电学、结晶、阻燃和耐热等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P/CN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表征制备
下载PDF
凹凸棒石不同表面修饰对聚丙烯/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丽坤 马永梅 +2 位作者 官建国 王佛松 曹新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4,共4页
凹凸棒石(ATP)经过不同的表面修饰后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了PP/AT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发现用氧化聚乙烯乳液包覆处理的ATP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与纯PP相比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多提高了83%... 凹凸棒石(ATP)经过不同的表面修饰后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了PP/AT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发现用氧化聚乙烯乳液包覆处理的ATP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与纯PP相比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多提高了83%,提高幅度显著;拉伸、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11%和33%-45%;其中ATP的质量含量为3%。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ATP在PP中的分散情况,发现ATP在PP基体中分散均匀,其中棒晶直径最佳分散尺寸为20~40nm。XRD测试表明:未处理ATP和处理后的ATP均有使PP晶粒细化的作用且不改变PP的α晶型,硅烷偶联剂和无规聚丙烯处理的ATP具有较明显的晶粒细化作用,氧化聚乙烯修饰后的ATP对PP的晶粒细化作用不强,微晶尺寸减小程度不如其它两种表面修饰方法。DSC结果显示,ATP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同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说明ATP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氧化聚乙烯表面修饰后的ATP对提高PP的结晶度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凹凸棒石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PA6/KF复合材料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文伟 邓湘云 +4 位作者 张海涛 安晶晶 曹新宇 柯毓才 马永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2,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6/芳纶纤维(PA6/KF)复合材料。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50.4 MPa提高到75.3 MPa,弯曲强度从41.1 MPa提高到72.1 MPa,热变形温度从44.5℃提高到83.1℃,而其冲击强度略有下降。SEM和DMA结果表明:尼龙6...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6/芳纶纤维(PA6/KF)复合材料。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50.4 MPa提高到75.3 MPa,弯曲强度从41.1 MPa提高到72.1 MPa,热变形温度从44.5℃提高到83.1℃,而其冲击强度略有下降。SEM和DMA结果表明:尼龙6与芳纶纤维的界面粘结性好,复合材料的刚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芳纶纤维 原位聚合法 力学性能 热变形温度
下载PDF
形状记忆电纺和本体薄膜的回复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辉玲 石广钦 +4 位作者 曹新宇 童德文 尚红梅 李引乾 马永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29,共3页
采用溶液直接成膜法和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得形状记忆聚氨酯本体薄膜和具有微结构的电纺薄膜,将其经过弯曲变形,测定形变后2种薄膜在空气中响应回复情况的差异。通过时间-形状回复率曲线可知,电纺薄膜先响应回复,且响应回复的时间是本体薄... 采用溶液直接成膜法和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得形状记忆聚氨酯本体薄膜和具有微结构的电纺薄膜,将其经过弯曲变形,测定形变后2种薄膜在空气中响应回复情况的差异。通过时间-形状回复率曲线可知,电纺薄膜先响应回复,且响应回复的时间是本体薄膜用时的1/3,达到6 s。DSC结果显示,2种薄膜的熔融温度相差小于2℃,熔程均为30~50℃。其形状记忆性的差异主要由于薄膜不同的微结构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静电纺丝 微结构 响应回复 薄膜
下载PDF
不同原始颗粒尺寸的PHE对PA66/PHE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侨 安晶晶 +5 位作者 曹应民 张电子 李鹏洲 杨化浩 马永梅 曹新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21,共4页
使用不同原始颗粒尺寸的聚酚氧(PHE)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分别与尼龙(PA)66共混制备PA66/PHE共混物。测试其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研究发现,小颗粒尺寸的PHE制备的PA66/PHE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小、分散均匀且冲击强度得到提... 使用不同原始颗粒尺寸的聚酚氧(PHE)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分别与尼龙(PA)66共混制备PA66/PHE共混物。测试其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研究发现,小颗粒尺寸的PHE制备的PA66/PHE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小、分散均匀且冲击强度得到提高,呈现协同效应,而拉伸强度基本与纯PA66保持一致;大颗粒尺寸的PHE制备的PA66/PHE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较大且容易发生团聚,其冲击强度降低,而拉伸强度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尼龙66 聚酚氧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中和滴加法制备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英子 刘庆 +2 位作者 马永梅 邹洪 曹新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48,共4页
以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利用中和滴加法合成了可溶性的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Ph-T),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Χ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硅谱法(29Si-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梯形双链分子结... 以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利用中和滴加法合成了可溶性的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Ph-T),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Χ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硅谱法(29Si-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梯形双链分子结构,以热失重分析(TGA)测定了其在氮气中的耐热性;500℃时产物的热失重不超过5%,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这种制备Ph-T的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 中和滴加法 分子结构 耐热性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