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复合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效科 苏跃波 +3 位作者 任玉芬 张红星 孙旭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093-5102,共10页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态学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一些新理念和新范式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组分、结构、过程、功能和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黑箱范式和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级联范式。重...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态学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一些新理念和新范式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组分、结构、过程、功能和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黑箱范式和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级联范式。重点分析了人与自然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过程、功能和服务等方面上的不同角色,探讨了人与自然在城市生态系统组分上镶嵌、结构上融合、过程上耦合、功能上互补和服务上协同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人与自然共同进化范式,即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和适应,推动了城市发展。这将为深入认识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研究范式 人与自然 共存进化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高度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效科 苏跃波 +3 位作者 任玉芬 张红星 孙旭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103-5112,共10页
城市生态系统复杂性不但体现在人与自然复合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空间异质性上。不同于传统的内部相对均质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元素(建筑物、植被和水体)在类型、密度、人类干扰强度和社会经济生态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城市生态系统复杂性不但体现在人与自然复合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空间异质性上。不同于传统的内部相对均质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元素(建筑物、植被和水体)在类型、密度、人类干扰强度和社会经济生态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差异,形成了城市生态系统内部的高度空间异质性。城市空间异质性描述多采用以斑块为基础的景观格局指数法和斑块分类法等。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度空间异质性,表现在城乡梯度上,生态系统要素、结构、过程、功能和服务都呈现出一定的城乡变化梯度。还表现在各类城市要素和功能单元的破碎化分布上,形成了多层级的斑块化格局。因此,城市空间异质性研究可以采用城乡梯度范式和层级斑块动态范式。这将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空间异质性 城乡梯度 层级斑块动态
下载PDF
城市生态学自然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效科 赵露 +4 位作者 任玉芬 张红星 苏芝敏 孙旭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63-1774,共12页
自然模拟实验,通过适当控制影响因素研究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变化,已经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欢迎。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态学越来越多的采用自然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从城市生态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如人工梯度、自然梯度和城市建设实验)、... 自然模拟实验,通过适当控制影响因素研究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变化,已经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欢迎。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态学越来越多的采用自然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从城市生态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如人工梯度、自然梯度和城市建设实验)、环境因子(如空气污染、热岛、灯光和地表硬化)生态效应和生态系统(如社区、绿地、绿化屋顶和集水区)响应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大量城市生态学自然模拟实验的研究案例,并总结了城市生态学自然模拟实验的特点,指出了城市生态学模拟实验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1)多种环境因子复合影响模拟实验研究,(2)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响应模拟实验研究,(3)近自然的长期模拟实验研究,(4)大范围的联网模拟实验研究和(5)面向城市生态恢复和建设的模拟实验研究。希望研究能够为推进我国城市生态学的实验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模拟实验 城市生态学 实验设计方法 城市环境因子 城市生态系统
下载PDF
开顶式气室的内外环境差异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童思思 孙旭 +1 位作者 郑飞翔 王效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探究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内外环境差异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观测OTC内外的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评价了OTC对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及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 为探究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内外环境差异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观测OTC内外的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生物量、产量,评价了OTC对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及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实验通气时间段(9:00—17:00),OTC内部温度比外部高4.8℃(P<0.05),相对湿度低0.6个百分点(P<0.05),光合有效辐射低32.3%(P<0.05)。OTC内小麦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OTC外(P<0.05),且最大影响出现在小麦灌浆阶段。OTC内的小麦单株生物量增加了13.3%,其中穗生物量增加最多(35.2%);小麦单株产量增加了49.2%,其中籽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增加了34.5%。实验结果不仅表明OTC增温能够促进农作物生产并提高产量,而且也提示,若采用OTC开展空气CO_(2)和O_(3)等浓度增加对植物影响模拟实验时,应该尽量减少OTC内外的微气候差异,并考虑OTC增温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 小麦 气室效应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