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温对南亚热带混交林4个树种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旭 列志旸 +5 位作者 吴婷 黄楚敏 刘世忠 刘菊秀 傅松玲 李义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0-897,共8页
为了解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不同树种的养分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对增温的响应情况,基于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模拟增温研究平台,选取混交林中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为了解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不同树种的养分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对增温的响应情况,基于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模拟增温研究平台,选取混交林中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木荷(Schima superba)4个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沿海拔梯度垂直移位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4个树种叶、枝和根中主要元素含量及计量比对增温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增温降低了各树种各器官的C和N含量,升高了P含量。增温条件下,各树种C含量变化幅度不大,叶的N和P含量大于枝和根,不同树种对增温的响应有所差异,红锥和木荷的C、N和P含量对增温的响应大于红枝蒲桃。增温显著降低了各树种各器官的C/P和N/P,各树种在化学计量比上对增温的响应表现为红锥>木荷>马尾松>红枝蒲桃。增温升高了各树种叶的Ca含量,其他养分在不同器官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发现增温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性,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不同树种生长,进而影响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位移 植物器官 养分含量 化学计量比 南亚热带
下载PDF
马尾松凋落叶水提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蒋贻朗 朱献国 +2 位作者 陈平 曹洪麟 洪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5期96-100,共5页
[目的]筛选适宜在我国南方马尾松林下间作的优质牧草品种。[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2.0%、1.0%、0.5%、0.2%和0.1%共5个浓度的马尾松凋落叶水提液对羽扇豆、大翼豆、杂交狼尾草、多年生黑麦草这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目的]筛选适宜在我国南方马尾松林下间作的优质牧草品种。[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2.0%、1.0%、0.5%、0.2%和0.1%共5个浓度的马尾松凋落叶水提液对羽扇豆、大翼豆、杂交狼尾草、多年生黑麦草这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马尾松凋落叶水提液对不同受体植物的化感综合效应各异。不同浓度的马尾松凋落叶水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和大翼豆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羽扇豆和杂交狼尾草则对不同浓度的马尾松凋落叶水提液表现出低抑高促。马尾松林下供试豆科牧草的适应性依次为羽扇豆>大翼豆;禾本科为杂交狼尾草>多年生黑麦草;4种牧草为羽扇豆>杂交狼尾草>多年黑麦草>大翼豆。但是,羽扇豆在不同浓度下表现出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都在0附近且差值最小,说明马尾松凋落叶的化感作用对羽扇豆的影响最小。[结论]从化感作用角度来说,在我国南方马尾松林下首选羽扇豆进行间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牧草 化感作用 化感效应综合指数
下载PDF
4种禾本科牧草叶片的气体交换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立新 罗崇彬 +5 位作者 洪岚 李婷 蔡水花 曹洪麟 严国成 沈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研究4种禾本科牧草的气体交换日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为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我国南方4种禾本科牧草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目的】研究4种禾本科牧草的气体交换日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为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我国南方4种禾本科牧草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紫叶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cv.Ziye)、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Reyan11)和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及空气CO_2浓度(C_a)、光合有效辐射(PPFD)、气温(T_a)和空气相对温度(RH)等参数,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并对气体交换因子间及其与微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象草的P_n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11:00达峰值24.98μmol CO_2/m^2·s,紫叶皇竹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和皇竹草的P_n日变化趋势均为双峰曲线,P_n平均值排序为象草(13.81μmol CO_2/m^2·s)>皇竹草(12.64μmol CO_2/m^2·s)>紫叶皇竹草(8.89μmol CO_2/m^2·s)>热研11号黑籽雀稗(8.73μmol CO_2/m^2·s)。除热研11号黑籽雀稗的G_s一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3种牧草G_s的变化趋势与P_n变化趋势相吻合。C_i从9:00开始剧烈下降,11:00~16:00处于较低水平,16:00后又开始上升。象草、紫叶皇竹草和热研11号黑籽雀稗的E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曲线,皇竹草则为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其中象草的WUE整体上高于其他3种牧草。气孔限制值(Ls)均在上午逐渐增大,中午和下午16:00前处于较高水平,16:00以后逐渐降低。4种牧草的P_n与其E及PPFD和T_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C_i呈极显著负相关;除热研11号黑籽雀稗外,其他3种牧草的P_n均与G_s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象草和皇竹草具有较高的P_n和WUE,更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紫叶皇竹草 热研11号黑籽雀稗 皇竹草 光合作用 微气象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