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0年间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分布区逆向分离的过程及动力 Ⅰ.古今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璜
廖晓兰
+1 位作者
王思明
黄国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6,共8页
2000a间,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区域由2495575km2缩减至1371094km2,减少了45.06%;分布纬度北界由38°3′N南移至28°14′N,南移9°49′、1140km;中国境内栽培稻分布区...
2000a间,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区域由2495575km2缩减至1371094km2,减少了45.06%;分布纬度北界由38°3′N南移至28°14′N,南移9°49′、1140km;中国境内栽培稻分布区域由4081860km2增加至9600000km2,增加了135.00%;分布北界由38°N北移至53°29′N,北移15°29′、1700km。人口分布重心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对该区域野生稻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而促进栽培稻的发展,必须建立野生稻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区
野生稻
人口
栽培稻
逆向分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年间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分布区逆向分离的过程及动力 Ⅱ古今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L)分布区变化的动力分析
2
作者
黄璜
廖晓兰
+1 位作者
王思明
黄国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5-295,共1页
人口增加、人口扩散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是野生稻面积缩小、分布北界南移而栽培稻面积扩大、分布区向北、向东扩张的根本动力。由于野生稻与栽培稻在历史上处于同一生态位,发展栽培稻使野生稻生境破坏。提出生态位恒定假说并解释了野生稻...
人口增加、人口扩散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是野生稻面积缩小、分布北界南移而栽培稻面积扩大、分布区向北、向东扩张的根本动力。由于野生稻与栽培稻在历史上处于同一生态位,发展栽培稻使野生稻生境破坏。提出生态位恒定假说并解释了野生稻与栽培稻分布区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生稻
栽培稻
逆向分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年间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分布区逆向分离的过程及动力 Ⅰ.古今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璜
廖晓兰
王思明
黄国勤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中国
农业
科学院
农业遗产
研究
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文摘
2000a间,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区域由2495575km2缩减至1371094km2,减少了45.06%;分布纬度北界由38°3′N南移至28°14′N,南移9°49′、1140km;中国境内栽培稻分布区域由4081860km2增加至9600000km2,增加了135.00%;分布北界由38°N北移至53°29′N,北移15°29′、1700km。人口分布重心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对该区域野生稻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而促进栽培稻的发展,必须建立野生稻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分布区
野生稻
人口
栽培稻
逆向分离
Keywords
distributing area
wild rice
O.sativa. L
populatio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分类号
S51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年间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分布区逆向分离的过程及动力 Ⅱ古今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L)分布区变化的动力分析
2
作者
黄璜
廖晓兰
王思明
黄国勤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中国
农业
科学院
农业遗产
研究
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5-295,共1页
文摘
人口增加、人口扩散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是野生稻面积缩小、分布北界南移而栽培稻面积扩大、分布区向北、向东扩张的根本动力。由于野生稻与栽培稻在历史上处于同一生态位,发展栽培稻使野生稻生境破坏。提出生态位恒定假说并解释了野生稻与栽培稻分布区变化的特点。
关键词
水稻
野生稻
栽培稻
逆向分离
Keywords
distributing area,wild rice, O.sativa. L,population,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分类号
S51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0年间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分布区逆向分离的过程及动力 Ⅰ.古今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黄璜
廖晓兰
王思明
黄国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0年间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分布区逆向分离的过程及动力 Ⅱ古今野生稻和栽培稻(O.satival.L)分布区变化的动力分析
黄璜
廖晓兰
王思明
黄国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