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沉积水体环境演变的古生物学证据 被引量:5
1
作者 吕丹 王华建 +6 位作者 李罡 张江永 付秀丽 刘畅 王晓梅 朱如凯 张水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7-868,共12页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目的层和有利区优选对页岩沉积水体环境恢复提出了新要求。以古生物群落作为古湖泊水体环境演变的示踪指标,对古页8HC井白垩系青山口组古生物组合(包括鱼、叶肢介、介形类、藻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目的层和有利区优选对页岩沉积水体环境恢复提出了新要求。以古生物群落作为古湖泊水体环境演变的示踪指标,对古页8HC井白垩系青山口组古生物组合(包括鱼、叶肢介、介形类、藻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满洲鱼和叶肢介仅出现在Q7油层,丰度高但属种单一;介形类在Q7—Q9油层的种属数目和丰度相较于Q1—Q6油层均显著增加;沟鞭藻丰度在Q1,Q2和Q7油层存在3个峰值。古生物组合指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沉积期整体为淡水-微咸水的古湖泊环境;Q7油层中生物多样性的显著增加和沟鞭藻的峰值丰度,则指示比较明确的海侵事件;Q1和Q2油层的沟鞭藻峰值丰度可能指示了湖平面上升初期的海侵事件。通过与现代马拉开波湖的对比,提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沉积期虽出现了海洋生物,但海侵可能只是在独特古地理位置和气候背景下的暂时性或偶发性湖-海连通,并未显著改变松辽古湖泊整体的水体属性和生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体环境 海侵事件 古生物 黑色页岩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中国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特征与保护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佳丽 谢小平 +1 位作者 王永栋 陈芝聪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4期479-484,共6页
我国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记录较完整,已建立了大量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生物化石,以53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水系图和DEM影像数据,采用ArcGIS10.1软件绘制了... 我国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记录较完整,已建立了大量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生物化石,以53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水系图和DEM影像数据,采用ArcGIS10.1软件绘制了我国古生物化石产地时空分布图并对其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重点保护化石产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情况;从分布的地质年代上看,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的古生物化石多分布在西南地区,白垩纪的化石多分布在东北地区。在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时空分布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古生物化石保护措施与利用建议,以提升我国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体现科研、科普及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时空分布 产地特征 化石保护 有效利用
下载PDF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南京中山植物园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顾沁然 华政 +6 位作者 夏宇欣 杨子腾 任以恒 王建骅 邓鑫元 李焕 陈春珠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3期59-62,共4页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南京中山植物园概况,首先阐述了研学旅行课程目的解读和学情分析,然后论述了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关键词 研学旅行课程 地理实践力 课程设计
下载PDF
古生代psammichnitids(砂迹类)的行为习性演化及其生物古地理迁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军 庞志超 +4 位作者 杨琦琦 樊柳 魏凡 宋慧波 牛永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2-391,I0050-I0055,共16页
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为古生代海相环境典型的弯曲带状遗迹,是由具有虹吸器官的生物所形成的遗迹化石,一般被归入到psammichnitids。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样品分析,对古生代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的形态功能对比和时空分布特征... 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为古生代海相环境典型的弯曲带状遗迹,是由具有虹吸器官的生物所形成的遗迹化石,一般被归入到psammichnitids。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样品分析,对古生代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的形态功能对比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Psammichnites通常具有短、浅的凹槽;随着时间的推移,Dictyodora的壁高却逐渐增大。(2)Psammichnites主要分布于正常浅海环境;Dictyodora大都分布于深海环境,也有个别类型分布于浅海环境。(3)Psammichnites的种级多样性在石炭纪浅海环境呈快速增加,属于晚期辐射类型,但Psammichnites gigas广泛分布于寒武纪早期,具有很好的地层指示意义;Dictyodora的种级多样性在奥陶纪快速增加,属于早期辐射类型。(4)寒武纪—奥陶纪,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的Iapetus和Rheic大洋,其中Laurussia大陆的形成以及Iapetus和Rheic大洋的闭合对其古地理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自石炭纪开始,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均向新的空白生态位进行迁移,反映出造迹生物对于新生态位的适应和迁移均受环境变迁的强烈影响;二叠纪之后,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在地层中没有发现,可能暗示它们的造迹生物均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上述对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行为习性演化特征及其生物古地理迁移特征的系统总结和归纳,可为从精细和精深角度深入解读遗迹化石所反映的遗迹类群的演化生态学和生物古地理迁移特征提供新资料和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ammichnites Dictyodora psammichnitids 生物古地理 行为习性 古生代
下载PDF
全吉地块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欣 王健 辜平阳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08,共17页
青藏高原北部全吉地块的全吉群和小高炉群记录了“新元古代冰期事件”、“超大陆循环”和“大不整合事件”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地质事件,并以此作为探索全吉地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史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关于全吉地块的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学... 青藏高原北部全吉地块的全吉群和小高炉群记录了“新元古代冰期事件”、“超大陆循环”和“大不整合事件”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地质事件,并以此作为探索全吉地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史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关于全吉地块的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1)在全吉地块发现的埃迪卡拉型宏体生物化石以及共生的管状动物化石,为探索现代型海洋生态系统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将小高炉群的时代上限进一步限定为埃迪卡拉纪晚期(551~543 Ma)。(2)全吉地块缺失寒武系纽芬兰统,其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限的地层缺失大致为25~50 Ma,与华北克拉通西缘-西南缘的“大不整合事件”尺度具有相似性。(3)全吉群红藻山组与上覆地层小高炉群黑土坡组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不整合,年代地层学研究显示红藻山组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末期(1640~1646 Ma),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埃迪卡拉纪(635~539 Ma)。(4)全吉地块仅存在一期新元古代冰碛岩,即埃迪卡拉纪红铁沟组冰碛岩,其与华北克拉通西缘-西南缘分布的罗圈组和正目观组冰碛岩时代大致相当。(5)全吉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二者在埃迪卡拉纪末期同处于中高纬度,而不是之前认为的低纬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吉地块 前寒武纪 全吉群 小高炉群 构造亲缘关系
下载PDF
辽东本溪林家组属于中三叠世之锆石、古生物和地层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宜 郑少林 +5 位作者 李之彤 曹成润 杨佳林 张国仁 李显东 孟繁巍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5期434-442,共9页
林家组出露于辽宁东部本溪林家崴子一带.自小林贞一1942年记载以来,其时代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争议跨度从第三系到上二叠统.20世纪80年代初,张武等依据动植物化石和地层对比,提出了林家组属于中三叠世的观点.由于林家组产出的植物化石十... 林家组出露于辽宁东部本溪林家崴子一带.自小林贞一1942年记载以来,其时代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争议跨度从第三系到上二叠统.20世纪80年代初,张武等依据动植物化石和地层对比,提出了林家组属于中三叠世的观点.由于林家组产出的植物化石十分复杂,既有古生代,又有中生代分子,且没有锆石年龄证据,故林家组时代仍然存疑.近年来,在林家组底部找到了变质凝灰质粉砂岩,其中有很多锆石.根据30颗保存较好锆石测年结果,发现4颗最年轻锆石的^206Pb/^238U平均年龄是239.5±4.1 Ma.另外,最近前甸子地区林家组发现了少林肋木(Pleuromeia shaolinii).因此尽管林家植物群存在二叠纪和三叠纪均有分布的重要植物,但结合锆石定年、地层对比、岩性特征、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三叠纪代表植物及中三叠世到早白垩世均有分布的昆虫索德蠊属来综合分析,可以确认林家组确实属于中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肋木属 索德蠊属 林家组 中三叠世 辽宁本溪
下载PDF
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MSD1井二叠系地层厘定及油气地质意义
7
作者 韩小锋 崔海峰 +7 位作者 宋博 许伟 史冀忠 赵飞 许海红 王天云 王宝文 季兴开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85,共15页
长久以来,由于银额盆地覆盖区二叠系地层特征认识不清,致使盆地内钻井揭示的油气产层地质时代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利用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MSD1井下部井段岩心样品开展了孢粉学、矿物学、锆石年代学等研究工作,结合盆地内钻井、地震测线... 长久以来,由于银额盆地覆盖区二叠系地层特征认识不清,致使盆地内钻井揭示的油气产层地质时代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利用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MSD1井下部井段岩心样品开展了孢粉学、矿物学、锆石年代学等研究工作,结合盆地内钻井、地震测线及地表露头资料开展地层对比,取得了以下认识:(1)苏红图坳陷MSD1井2669.00~2726.00 m井段内发现的Florinites,Vesicaspora,Striatoabieites,Vittatina和Hamiapollenites等孢粉分子,且碎屑岩薄片显微镜下见腕足、海百合、苔藓虫等零散生物碎屑分布,均指示该段地层为上二叠统哈尔苏海组,时代为二叠纪晚期。(2)结合钻井时井深标定及地震层位追踪,明确银额盆地二叠系在盆地覆盖区广泛分布,二叠系地震反射呈现弱反射–空白反射、中–弱振幅、层内连续性差、底界偶见强振幅连续界线的特征,反映二叠系沉积后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作用。(3)盆地内多口钻井发现白垩系、二叠系的两套含油气系统,钻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银额盆地二叠系具有丰富的油气勘探潜力。综合研究认为,银额盆地二叠系原型盆地分布范围广、油气资源潜力丰富,后期构造改造分区性强,局部地区构造破坏严重,MSD1井二叠系古生物地层学、锆石年代学、岩石矿物学及地球物理学地层特征的发现,实现了盆地露头区与覆盖区二叠系特征对比统一,明确了银额盆地二叠系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二叠统 哈尔苏海组 孢粉古生物 锆石定年 银额盆地
下载PDF
南京直立人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汉奎 《江苏地质》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简单地介绍了“南京直立人 (猿人 )综合研究专家组”近二年来的部份研究成果 ,如南京汤山葫芦洞内的地层可以分为 4段 ;洞内的哺乳动物群可以分为时代不同的大洞动物群和小洞动物群 ;南京直立人的一号头骨与二号头骨层位不同 ,特征也不... 简单地介绍了“南京直立人 (猿人 )综合研究专家组”近二年来的部份研究成果 ,如南京汤山葫芦洞内的地层可以分为 4段 ;洞内的哺乳动物群可以分为时代不同的大洞动物群和小洞动物群 ;南京直立人的一号头骨与二号头骨层位不同 ,特征也不一 ;铀系测年也证明小洞的地层其年代在距今 6 0万年~ 5 0万年间 ,大洞的地层年代在距今 2 4万年~ 10万年间 ,大洞被堆石堆砾石层封闭的时间应在 13万年~ 10万年间。从而补充和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直立人 猿人 哺乳动物群 铀系测年 江苏 南京市 地层层序
下载PDF
校所合作办学:培养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刘家润 施贵军 +1 位作者 顾元达 张翼 《中国地质教育》 2007年第4期143-145,共3页
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方实质性合作办学,培养"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古生物学专业方向本科生的探索与实践。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教育与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方实质性合作办学,培养"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古生物学专业方向本科生的探索与实践。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教育与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是校所合作办学的3个关键方面。实践结果表明,校所合作办学不仅是提高国家理科基地学生培养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高等学校和专业研究机构两者"双赢"的一种办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科基地 合作办学 古生物学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10
作者 王心茹 王文霞 +1 位作者 陆星妤 惠歆然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8期104-107,共4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文章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决策能力、加强数智化建设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角度探讨了大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文章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决策能力、加强数智化建设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角度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及改革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决策 数智化
下载PDF
盐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基于地震解析与构造模拟的研究探讨及对复杂构造区岩盐迁移与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会志 尹宏伟 +1 位作者 李晨 汪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16-2930,共15页
钾盐是我国长期紧缺矿种之一,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约30%~45%。现代盐湖钾盐储量有限。随着多年开采,资源量锐减,亟需开展对古代深层含盐盆地的钾盐成矿研究。深入研究盐构造的变形机制与变形特征,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下盐构造变形及盐体迁... 钾盐是我国长期紧缺矿种之一,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约30%~45%。现代盐湖钾盐储量有限。随着多年开采,资源量锐减,亟需开展对古代深层含盐盆地的钾盐成矿研究。深入研究盐构造的变形机制与变形特征,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下盐构造变形及盐体迁移、聚集、保存规律,对我国钾盐勘探新区、新层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岩盐物理性质及盐构造驱动力,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和地震解释分析盐构造变形机制,揭示了复杂构造区岩盐迁移规律,最终以库车坳陷和勐野井地区为例,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复杂构造地区的钾盐有利成矿区。结果表明:①克拉通盆地盐构造主要受重力负载作用控制,在进积前缘产生差异负载,有利于发育大型盐刺穿构造;②拉张环境下上覆地层减薄和正断层的存在为盐底辟的上涌提供了空间,岩盐在断层处汇聚;③挤压环境下岩盐在背斜构造核部汇聚,同构造沉积、先存盐底辟、基底隆起会影响盐背斜的形成与演化;④库车坳陷岩盐在南部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北部克拉苏构造带背斜核部汇聚增厚,北部克拉苏构造带受挤压变形强烈,南秋里塔格构造带已发现含钾显示,为钾盐有利勘探区;⑤勐野井钾盐为深部源盐、浅部聚集的“二层楼”模式,深部侏罗海相层系源盐成矿潜力巨大,地表浅层出露小范围岩盐的断裂带附近可能存在隐伏钾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岩盐迁移规律 地震解析 构造模拟 成矿模式
下载PDF
丹寨南皋凯里组下部(寒武系第2统)Bathynotus及其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的意义
12
作者 杨再春 赵元龙 +3 位作者 杨洪 袁金良 刘伦沛 巫宜山 《凯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7-91,共5页
贵州丹寨南皋三湾一带凯里组下部绿黄色页岩、钙质页岩中宽背虫(Bathynotus)的发现,为其下部Bathynotus holopyg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带提供了化石依据,使南皋凯里组这个命名剖面的三叶虫生物地层更为完善;与Bathynotus共生的有P... 贵州丹寨南皋三湾一带凯里组下部绿黄色页岩、钙质页岩中宽背虫(Bathynotus)的发现,为其下部Bathynotus holopyg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带提供了化石依据,使南皋凯里组这个命名剖面的三叶虫生物地层更为完善;与Bathynotus共生的有Protoryctocephalus Chow in Lu et al.,1974a,Ovatoryctocara Tchernysheva,1962,NangaopsYuan et Sun in Yin et al.,1978,与剑河八郎凯里组基本相似,为剑河八郎凯里组及西伯利亚有关地层对比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寨南皋 凯里组下部(寒武系第2统) Bathynotus
下载PDF
浅谈藏品规范化管理和保护修复对博物馆业务的支撑作用——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为例
13
作者 齐飞 马兆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1期73-76,共4页
自《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各级自然资源职能部门加大了化石保护与管理力度,地质类博物馆收藏有大量以古生物化石为代表的地质类藏品,藏品的规范化管理和化石的保护修复对地质类博物馆各项业务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藏品管理 化石修复 地质博物馆
下载PDF
西藏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及晚三叠世生物绝灭事件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阴家润 蔡华伟 +3 位作者 周志广 张翼翼 段翔 谢尧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4-254,共11页
1998—2004年间在西藏聂拉木、林周、墨竹工卡和洛扎等地进行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研究表明,西藏隆子县和洛扎县尚未发现具有连续菊石层序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拉萨以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 1998—2004年间在西藏聂拉木、林周、墨竹工卡和洛扎等地进行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研究表明,西藏隆子县和洛扎县尚未发现具有连续菊石层序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拉萨以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时代确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这有助于解释晚三叠世末期生物绝灭与晚三叠世岩浆侵入和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有关,但T/J界线尚待精确限定。聂拉木县格米格剖面是特提斯地区唯一未曾“压缩”的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地层剖面,具有瑞替阶MARSHI菊石带、赫塘阶Tibeticum、Callyphyllum和Pleuro-notum菊石带。格米格剖面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碳稳定同位素曲线记录了晚三叠世瑞替阶末期(Marshi菊石带)突然的负偏移,它很有可能和晚三叠世末期的由超级温室效应所产生的生物绝灭事件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晚三叠世末期生物绝灭 瑞替阶 赫塘阶 菊石带 碳稳定同位素负偏移
下载PDF
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研究新进展:多样性变化及古气候波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永栋 田宁 +2 位作者 蒋子堃 杨小菊 丁秋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64,共13页
作为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化石不仅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植物界演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变化和古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证据之一。中国中生代木化石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类型多样,研究成... 作为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化石不仅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植物界演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古气候变化和古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证据之一。中国中生代木化石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类型多样,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四川、重庆、云南、辽西和新疆等三叠纪—白垩纪化石产地和层位陆续发现了一批木化石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的多样性的认识,并在利用木化石揭示三叠纪至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特征和变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文中重点介绍在四川盆地晚三叠世、辽西侏罗纪燕辽生物群及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木化石新发现并分析其古气候指示意义,揭示上述化石所反映的气候降温事件、古气候波动及其与带毛恐龙出现的关系等。通过对中生代木化石多样性演化、时空分布模式以及木材生长轮解剖特征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古气候整体特征,并对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化石 多样性变化 古气候波动 中生代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食物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欧志吉 姜启吴 左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7,共9页
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来源,示踪了食物网的主要碳流途径,提出了估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的新模型并进行了相应计算,最终构建了江苏滨海湿地简化食物网模型。主要结论:(1)主要初级生产者的δ13 C介于... 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来源,示踪了食物网的主要碳流途径,提出了估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的新模型并进行了相应计算,最终构建了江苏滨海湿地简化食物网模型。主要结论:(1)主要初级生产者的δ13 C介于-28.856×10-3与-10.952×10-3之间,δ15 N介于1.219×10-3与6.496×10-3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消费者个体的δ13 C介于-27.564×10-3与-11.641×10-3之间,δ15 N介于4.462×10-3至10.339×10-3之间;(2)研究区生态系统可以划分成潮间带和潮上带两个亚生态系统,其中潮上带的主要食物源为芦苇,潮间带的主要食物源为互花米草及微体藻类,盐蒿对两个亚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食物贡献率,但均不高。(3)研究区的大型底栖生物及草食性哺乳类大部分占据第二营养级;(4)研究区动物可以划分为8个主要功能类群,即植食性哺乳类、植食性昆虫、鸟类、淡水游泳类、咸水鱼类、底内动物、底上动物以及浮游动物。总之,潮间带动物比潮上带动物的食物组成多样性略高,与研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基本吻合。另外,潮间带生物的食物竞争十分激烈,光滩上分布有一定重叠的优势种并存在一定的食物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 食物网
下载PDF
中国奥陶纪三叶虫生物地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志毅 甄勇毅 +1 位作者 周志强 袁文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80,共12页
三叶虫证据表明,除北疆区的阿尔泰地体和兴安区的额尔古纳-兴安地体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紧密关联外,中国奥陶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均系当时东泛冈瓦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理上彼此密切相关。对这些属于东泛冈瓦纳... 三叶虫证据表明,除北疆区的阿尔泰地体和兴安区的额尔古纳-兴安地体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紧密关联外,中国奥陶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均系当时东泛冈瓦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理上彼此密切相关。对这些属于东泛冈瓦纳的中国区块的台地或内陆棚三叶虫动物群的综合分析研究证明,它们在特马豆克期(Tremadocian)以及凯迪晚期-赫南特期(late Katian-Hirnantian)或阿石极期(Ashgill)应归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在弗洛期-凯迪早期(Floian-early Katian)或阿仑尼克期-卡拉多克期(Arenig-Ca-radoc)则可划分为两个生物地理亚区:一个由华南、塔里木板块和安南或印支地体组成,另一个包括华北板块以及滇缅马、藏南、中天山-北山地体(可能还有海南地体)。饶有趣味的是在凯迪晚期或阿石极期开始发生的生物地理亚区解体之前,有关陆块的深水相三叶虫动物群已经历了从达瑞威尔中期(mid Darriwilian)至凯迪早期的长期频繁交流以及组成逐渐趋于齐一的过程。因此深水动物群之间的属种交流和一体化进程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显然均先于浅水一侧的三叶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奥陶纪 三叶虫 生物地理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41
18
作者 沙金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95-101,共7页
巴列姆期的菊石、巴列姆期—阿尔必期的海相双壳类、早白垩世的沟鞭藻、放射虫和有孔虫等的发现 ,均证实了黑龙江东部含煤地层龙爪沟群、鸡西群和大架山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鸡西群中含有热河或威替姆动物化石群中常见的双壳类... 巴列姆期的菊石、巴列姆期—阿尔必期的海相双壳类、早白垩世的沟鞭藻、放射虫和有孔虫等的发现 ,均证实了黑龙江东部含煤地层龙爪沟群、鸡西群和大架山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鸡西群中含有热河或威替姆动物化石群中常见的双壳类化石 ,这一事实似乎暗示着中国热河或俄罗斯威替姆动物化石群为早白垩世时代。早白垩世 ,特别是巴列姆期—阿尔必期 ,沿大架山—云山—虎林-裴德—鸡西一线北东东方向存在着一条向东 (古太平洋 )开口 ,但由东向西变浅的狭长海湾。多次海侵和海泛沿着这一海湾由东向西至鸡西后向南和向北 ,并可能向西扩散。正是这一海湾和海平面的升降控制着东北地区的早白垩世的气候、地理、生物群落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早白垩世 生物地层学 龙爪沟群 鸡西群 生物化石 热河动物化石群
下载PDF
江苏省宜兴西溪、骆驼墩篮蚬与环棱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宝玉 朱祥根 +1 位作者 蔡华伟 田名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61,共8页
江苏宜兴西溪、骆驼墩篮蚬(Corbicula)与环棱螺(Bellamya)计有10种,其中篮蚬8种,环棱螺2种,属种虽然不多,但是个体数量极多。可分成4个组合类群:一是Corbicula fluminea-Corbicula largillierti组合。这个组合类群地质历程长,适应性强,... 江苏宜兴西溪、骆驼墩篮蚬(Corbicula)与环棱螺(Bellamya)计有10种,其中篮蚬8种,环棱螺2种,属种虽然不多,但是个体数量极多。可分成4个组合类群:一是Corbicula fluminea-Corbicula largillierti组合。这个组合类群地质历程长,适应性强,个体数量多,分布广泛;最早发现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代表古老类群。二是Corbicula obrutschewi-Corbicula takasaga组合,这个组合类群壳体较大,轮廓三角形,壳长略大于壳高;C. obrutschewi产于河北张家口岔道村附近的下更新统;C. takasaga发现于台湾新竹的上新统苗栗组;但在中、上更新统时期未发现本组合代表,可是到全新世时,宜兴的西溪、骆驼墩又出现本组合代表,似乎是返祖现象。三是Corbicula celsusapica-Corbicula yixingensis组合。本类群壳体中等大小,厚而膨凸,轮廓高圆三角形,壳高大于壳长,壳顶宽大而高耸,铰板宽,壳顶腔很深;Corbicula celsusapica发现于浙江湖州上更新统,C. yixingensis到目前仅见于宜兴。本组合为长江下游的宜兴和浙江湖州新生代晚期的特有种。四是Bellamya quadrata-Bellamya viviparoides组合。本组合在上更新统至现在的河流、湖泊均有,其中B. quadrata化石发现于江苏新沂上更新统,B. viviparoides化石发现于江苏句容上更新统下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蚬(Corbicula) 环棱螺(Bellamya) 类群面貌 组合特征 宜兴
下载PDF
南京泗洪炭兽的发现及六合组、雨花台组的时代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汉奎 《地质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在南京六合发现一保存较好的下颌骨化石,保存有5枚完整的臼齿。经刘冠邦教授鉴定,认为与他1993年在江苏北部泗洪地区发现的泗洪泗洪炭兽(Sihongotherium sihongense Liu et zhang)相似,但臼齿相对稍小,且齿冠磨损严重,故仅确定为泗洪炭... 在南京六合发现一保存较好的下颌骨化石,保存有5枚完整的臼齿。经刘冠邦教授鉴定,认为与他1993年在江苏北部泗洪地区发现的泗洪泗洪炭兽(Sihongotherium sihongense Liu et zhang)相似,但臼齿相对稍小,且齿冠磨损严重,故仅确定为泗洪炭兽未定种(Sihongotherium sp.),时代属中中新世;其照片经邱占祥院士鉴定也认为属炭兽类无疑。炭兽类始于欧、亚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扩展到非洲和北美,到中新世灭绝。炭兽类在我国过去仅分别发现于内蒙、山西、云南的始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贵州也曾发现两枚臼齿,但时代不祥。由于化石较重要,经在六合实地调查,化石应产于六合组。六合组和雨花组是归于上新世或中新世,一直有争论,故泗洪炭兽在南京六合的发现,为六合组和雨花台组应为中新世提供了新的重要化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洪炭兽 六合组 中新世 化石 南京六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