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GIS在古生物地层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胡涵 曾勇 +4 位作者 柯妍 赵莉 吕倩 梁家栋 令狐博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7期125-125,共1页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一直是研究地质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古生物化石也是地质学中最可靠的证据,利用GIS处理古生物化石资料已经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GIS在古生物地层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关键词 GIS 古生物 古生物地理学 资料处理 地质绘图
下载PDF
中国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带及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玉净 杨群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7-345,共9页
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昌宁—孟连地区的层状硅质岩地层中发育丰富的石炭—二叠纪放射虫生物群,据此建立了22个连续的放射虫化石带。从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长兴期,日本西南区出现的Pseudoalbaillella nodosa带至Neoalbaillella opt... 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昌宁—孟连地区的层状硅质岩地层中发育丰富的石炭—二叠纪放射虫生物群,据此建立了22个连续的放射虫化石带。从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长兴期,日本西南区出现的Pseudoalbaillella nodosa带至Neoalbaillella optima带共15个放射虫生物带可与中国同期发育的17个放射虫生物带对比,代表泛大洋(Panthalassa)沉积的部分日本地体和代表古特提斯洋(Palaeo-Tethys)沉积的中国部分构造单元,无论在放射虫生物类群组分还是在化石生物带构成方面都非常相似。晚石炭世—二叠纪放射虫生物地层学资料证实,该时期地球上的两个大洋(泛大洋和特提斯洋)没有明显的分化,可能属于同一大洋体系———古特提斯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生物地层学 石炭—二叠纪 中国 泛大洋 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系统古生物研究中的统计新方法初探——以浙赣边区志留纪初期雕正形贝属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8-292,共15页
对浙赣交界地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底部编号为DK4(浙江省淳安县大坑坞剖面安吉组)与AFL68(江西省玉山县上坞剖面仕阳组)的两批腕足动物化石中的雕正形贝(Glyptorthis)进行度量与描述,并研究其腹壳肌痕面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最终将其... 对浙赣交界地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底部编号为DK4(浙江省淳安县大坑坞剖面安吉组)与AFL68(江西省玉山县上坞剖面仕阳组)的两批腕足动物化石中的雕正形贝(Glyptorthis)进行度量与描述,并研究其腹壳肌痕面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最终将其确定为Glyptorthis wenchangensis(Liang)。在测量方法上,将"协方差分析"(covariance analysis)运用于这两个居群间的性状对比,效果较好。此外,针对系统古生物研究中的传统统计方法——"最小二乘回归"(least squares regression)潜在的问题与不足,作者引入并证明"鲁棒回归"(robust regres-sion)方法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正形贝 协方差分析 鲁棒回归 志留纪初 浙赣边区
下载PDF
古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及其校正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树忠 张华 李文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3-441,共9页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是普遍存在的。文中以奥陶纪海洋生物和二叠纪腕足动物分异度为例介绍和讨论古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问题。认为在研究某些时段分异度时不能依靠单一的种、属或科的数量来建立分异度模式 ,而需要用...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是普遍存在的。文中以奥陶纪海洋生物和二叠纪腕足动物分异度为例介绍和讨论古生物多样性统计中的偏差问题。认为在研究某些时段分异度时不能依靠单一的种、属或科的数量来建立分异度模式 ,而需要用生物分异度、灭绝率和新生率等多种计算方法来综合分析。同时古生物分异度的研究受到化石记录的完整性、研究、保存和采集程度、时间段的不均一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 ,大多需要应用稀疏标准化法等对不同时段或化石群在同等量化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校正后 ,才能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分异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 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多样性 统计 偏差 稀疏标准化 灭绝
下载PDF
古生代psammichnitids(砂迹类)的行为习性演化及其生物古地理迁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军 庞志超 +4 位作者 杨琦琦 樊柳 魏凡 宋慧波 牛永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2-391,I0050-I0055,共16页
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为古生代海相环境典型的弯曲带状遗迹,是由具有虹吸器官的生物所形成的遗迹化石,一般被归入到psammichnitids。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样品分析,对古生代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的形态功能对比和时空分布特征... 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为古生代海相环境典型的弯曲带状遗迹,是由具有虹吸器官的生物所形成的遗迹化石,一般被归入到psammichnitids。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样品分析,对古生代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的形态功能对比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Psammichnites通常具有短、浅的凹槽;随着时间的推移,Dictyodora的壁高却逐渐增大。(2)Psammichnites主要分布于正常浅海环境;Dictyodora大都分布于深海环境,也有个别类型分布于浅海环境。(3)Psammichnites的种级多样性在石炭纪浅海环境呈快速增加,属于晚期辐射类型,但Psammichnites gigas广泛分布于寒武纪早期,具有很好的地层指示意义;Dictyodora的种级多样性在奥陶纪快速增加,属于早期辐射类型。(4)寒武纪—奥陶纪,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的Iapetus和Rheic大洋,其中Laurussia大陆的形成以及Iapetus和Rheic大洋的闭合对其古地理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自石炭纪开始,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均向新的空白生态位进行迁移,反映出造迹生物对于新生态位的适应和迁移均受环境变迁的强烈影响;二叠纪之后,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在地层中没有发现,可能暗示它们的造迹生物均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上述对Psammichnites和Dictyodora行为习性演化特征及其生物古地理迁移特征的系统总结和归纳,可为从精细和精深角度深入解读遗迹化石所反映的遗迹类群的演化生态学和生物古地理迁移特征提供新资料和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ammichnites Dictyodora psammichnitids 生物古地理 行为习性 古生代
下载PDF
浅谈大数据语境下的古生物学研究
6
作者 黄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530,共15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基于数据的古生物学研究日益占据重要位置。当下的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已得到公认,虽然囿于总体上非实验性学科的特点,古生物学数据产出速度有限,目前尚难符合大数据的多数基本特征,但大数据时代及相关理念显然对古... 近半个世纪以来,基于数据的古生物学研究日益占据重要位置。当下的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已得到公认,虽然囿于总体上非实验性学科的特点,古生物学数据产出速度有限,目前尚难符合大数据的多数基本特征,但大数据时代及相关理念显然对古生物学研究产生了积极效应,比如近年来古生物学数据产出的多元化,数学方法与模型的复杂化均与之密不可分。本文主要基于作者研究经验,浅议了古生物学定量化研究历史三个阶段,同时考虑古生物不同门类数据的相通性,在大数据语境下将古生物学数据分为结构型、半结构型与非结构型,并简介了基本研究方法。在讨论了定量古生物学与分析古生物学两大研究视角的异同后,基于古生物学代表期刊最新论文的小样本抽样,本文强调了分析古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统计模型较传统统计方法的优势。近年来古生物学展示了数据驱动型研究的特点,未来可能需要同时重视模型驱动的研究视角,将自上而下问题导向的模型设计与自下而上基于数据的收集分析相结合,以保证古生物学数据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古生物学不是数据密集型科学,未来将之与地学其他领域的数据有机整合,会促成古生物学在学科交叉方向的深入。最后,统计学领域最新的倡议同样需要古生物学者重视,对统计模型的选择与对数据的解读需要考虑系统的复杂性与多解性,统计显著性相关的因果规律识别尤其需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定量古生物学 数据驱动 分析古生物学 模型驱动
原文传递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GBDB数字化科研平台的建设及其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樊隽轩 张华 +9 位作者 侯旭东 沈树忠 WU Shuang-ye 杨群 王玥 罗辉 冷琴 张元动 詹仁斌 陈清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基于数据库和各种定量分析方法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研究逐渐成为当今国际地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中国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数字化科研平台的建设,最早的设计思路始于2001年,于2003年进行了首...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基于数据库和各种定量分析方法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研究逐渐成为当今国际地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中国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数字化科研平台的建设,最早的设计思路始于2001年,于2003年进行了首次尝试,并于2007年整合了多种相关数据资源,正式启动了GeoBiodiversity database(GBDB)这一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数字化科研平台的建设。在这一平台中,目前已整合了古生物分类数据、剖面地理信息数据、岩石地层数据、化石产出数据、生物地层数据、文献数据等多项数据资源,同时还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的需求开发了地理信息可视化和地层信息可视化功能,以及初步的多样性分析和定量地层对比功能。这一平台的最终建设目的,是成为科学家和相关人员使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数据,开展各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国际化、网络化的科研辅助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数据库 地层学数据库 数字化科研平台 GeoBiodiversity database(GBDB)
原文传递
中国晚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纪念廖卓庭研究员
8
作者 祁玉平 要乐 +2 位作者 王秋来 陈中强 王向东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9-342,共14页
中国晚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廖卓庭研究员将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地层古生物事业。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研究涉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生物地层学... 中国晚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廖卓庭研究员将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地层古生物事业。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研究涉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生物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及古生物地层学在油气和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等领域。他主要从事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的研究,建立了22个新属和172个新种;为华南乃至全国的石炭–二叠纪腕足动物生物地层格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腕足动物化石材料。他长期工作在艰苦的新疆及周边地区,范围涵盖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以及准噶尔、三塘湖、吐哈和塔里木盆地,和同事们一起建立了新疆石炭–二叠系综合地层框架,为新疆的油气和其他沉积矿产资源的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专辑收录了代表中国泥盆纪至三叠纪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研究论文13篇,以纪念廖卓庭研究员为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类 晚古生代 古生物学 地层学 廖卓庭研究员
原文传递
中国古生代化石昆虫研究回顾 被引量:3
9
作者 顾俊杰 岳艳丽 +2 位作者 温万成 宗立一 任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自林启彬先生1978年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古生代昆虫至今,中国学者共发表20余篇分类学论著,描述鉴定我国古生代昆虫共61种,归属于9目(总目)。这些标本分布于西北、西南、华东等9省区,其中石炭纪47种,二叠纪14种。本文统计了我国已发现的古... 自林启彬先生1978年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古生代昆虫至今,中国学者共发表20余篇分类学论著,描述鉴定我国古生代昆虫共61种,归属于9目(总目)。这些标本分布于西北、西南、华东等9省区,其中石炭纪47种,二叠纪14种。本文统计了我国已发现的古生代化石昆虫属种名录以及它们的分布和地质年代,总结了国内古生代化石昆虫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关于化石昆虫普遍存在的脉序差异问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高级阶元的建立应更加慎重。研究表明我国古生代昆虫已经高度分异,古翅类、新翅类均已出现,且代表着有翅昆虫辐射演化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昆虫 有翅昆虫 分类 古生代 石炭纪 二叠纪 中国
下载PDF
澄江生物群斜针麦粒海绵异物同名研究
10
作者 张涛 严亚凤 +3 位作者 陈远涛 刘奇 李蓉 陈爱林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7-35,共9页
重新研究和描述澄江生物群被归入斜针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 diagonata)的材料.新材料证实澄江标本与产于三峡地区灯影组的斜针麦粒海绵并不是同一物种,而是异物同名,另建新属新种单轴针假麦粒海绵Pseudotriticispongia monaxialis ge... 重新研究和描述澄江生物群被归入斜针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 diagonata)的材料.新材料证实澄江标本与产于三峡地区灯影组的斜针麦粒海绵并不是同一物种,而是异物同名,另建新属新种单轴针假麦粒海绵Pseudotriticispongia monaxialis gen.et sp.nov.新属种与灯影组材料之间的差别在于二者骨架组成不同:前者全由双尖针组成,后者除了单轴针以外,还有十字骨针和不确定的三轴针.它们分属不同的纲级分类单元.新属种增加了早古生代原始单轴针海绵的物种多样性,为研究该类海绵骨架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澄江化石库 普通海绵 斜针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 diagonata)
下载PDF
中国东北部那丹哈达地体T-J界线地层中的放射虫生物组合(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贵玉 杨群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7-360,共44页
本研究系统描述了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中三叠系顶部和侏罗系下部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系统分类,包括5个放射虫生物群,建立了一个新属,10个新种,并报道了121个种级分类单元。通过与加拿大和日本的相关动物群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确定了所描... 本研究系统描述了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中三叠系顶部和侏罗系下部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系统分类,包括5个放射虫生物群,建立了一个新属,10个新种,并报道了121个种级分类单元。通过与加拿大和日本的相关动物群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确定了所描述的放射虫生物群的年代归属分别为:晚三叠世诺利(Norian)晚期至瑞替(Rhaetian)早期,辛涅缪尔(Sinemurian)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上三叠统 下侏罗统 那丹哈达地体 系统分类
下载PDF
古生物学研究中的采样问题及多样性估计方法——以华夏正形贝动物群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6-444,共9页
传统的古生物学采样方法通常很少对同一化石层面展开进行,由此得到的多样性信息往往难以反映化石组合的真实情况。通过观察稀疏化曲线平缓程度来判断化石采样是否充分的经验方法并不严谨。本文在介绍古生物化石采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 传统的古生物学采样方法通常很少对同一化石层面展开进行,由此得到的多样性信息往往难以反映化石组合的真实情况。通过观察稀疏化曲线平缓程度来判断化石采样是否充分的经验方法并不严谨。本文在介绍古生物化石采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样是否充分的本质是采样获得的多样性与所属化石群落潜在多样性之间的接近程度。借鉴现代生物学中的多样性估计方法,以华夏正形贝腕足动物群为例,本研究采用EstimateS软件,定量估计4个化石点的潜在多样性;探讨客观判断采样充分的方法,同时通过曲线拟合法预测达到特定多样性可能需要的样本数量,为二次研究提供重要信息。该多样性估计方法是古生物研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多样性对比及特定化石群的多样性评估中均有较好应用前景。为得到更全面的多样性信息,文章建议相关研究在使用稀疏化的同时辅以多样性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 多样性估计 稀疏化 曲线拟合 华夏正形贝
原文传递
中国上泥盆统阳朔阶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
13
作者 常君滢 韩淑朋 +6 位作者 覃斌贤 郭文 Sven Hartenfels 宋俊俊 梁昆 殷保安 郄文昆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6,共20页
阳朔阶最早由殷保安于2008年提出,命名源自桂林市阳朔县,用以指代上泥盆统锡矿山阶与邵东阶之间的一个地方阶,大致相当于国际年代地层单位法门阶上部。阳朔阶底界以牙形类Palmatolepis rugosa trachytera的首次出现为定义,顶界则以有孔... 阳朔阶最早由殷保安于2008年提出,命名源自桂林市阳朔县,用以指代上泥盆统锡矿山阶与邵东阶之间的一个地方阶,大致相当于国际年代地层单位法门阶上部。阳朔阶底界以牙形类Palmatolepis rugosa trachytera的首次出现为定义,顶界则以有孔虫Eoendothyra regularis的首现为标志。阳朔阶典型剖面为广西桂林市铁山剖面,自下而上包括“五指山组”和融县组,形成于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以浅水相的内碎屑、鲕粒泥粒灰岩、粒泥灰岩和颗粒灰岩为特征,局部夹有少量黑色钙质泥岩。在桂林铁山剖面和邻近的小龙门剖面中共采集牙形样品149件,其中94件样品产丰富的牙形类分子,该牙形动物群以Palmatolepis、Neopolygnathus、Polygnathus、Pseudopolygnathus、Bispathodus、Icriodus、Rhodalepis、Mehlina和Branmehla属分子为特征,自下而上可识别出6个牙形类生物带,包括Pa.marginifera marginifera带、Pa.rugosa trachytera带、Pa.perlobata postera带、Pa.gracilis expansa带、Bi.costatus带和Bi.ultimus ultimus带,为环古特提斯洋地区法门阶地层对比提供了高精度的生物地层格架。基于详细的牙形类生物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铁山剖面Pa.rugosa trachytera带上部和Pa.gracilis expansa带顶部浅水相碳酸盐岩序列中识别出两次黑色富有机质沉积事件,对应于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和海洋贫氧,可能是法门期全球性Annulata和Dasberg事件在华南边缘海区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生物地层 桂林 牙形类 Annulata事件 Dasberg事件
原文传递
燕辽生物群叶肢介动物群组成和演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罡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81,共14页
中国北方著名中、晚侏罗世的燕辽生物群含有丰富的叶肢介动物群。早期燕辽生物群也称为道虎沟生物群,主要产出层位为海房沟组,含有三饰叶肢介动物群,主要分子包括:海房沟三饰叶肢介(Triglypta haifanggouensis)、滦平三饰叶肢介(T.luanp... 中国北方著名中、晚侏罗世的燕辽生物群含有丰富的叶肢介动物群。早期燕辽生物群也称为道虎沟生物群,主要产出层位为海房沟组,含有三饰叶肢介动物群,主要分子包括:海房沟三饰叶肢介(Triglypta haifanggouensis)、滦平三饰叶肢介(T.luanpingensis)和平泉三饰叶肢介(T.pingquanensis)。晚期燕辽生物群又可称为玲珑塔生物群,主要产出层位为髫髻山组,含有丰富的叶肢介化石,主要分子包括:建昌三饰叶肢介(Triglypta jiancangensis)、玲珑塔辽西叶肢介(Liaoxiestheria linglongtaensis)、大西山玲珑塔叶肢介(Linglongtaestheria daxishanensis)和青龙玲珑塔叶肢介(Linglongtaestheria qinglongensis)。文中总结了北方雕饰叶肢介(Aquilonoglypta)、柴达木叶肢介(Qaidamestheria)和针孔叶肢介(Punctatestheria)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将柴达木叶肢介、辽西叶肢介和玲珑塔叶肢介划归北方雕饰叶肢介科。同时,三饰叶肢介是由针孔叶肢介演化而来,与柴达木叶肢介并无直接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叶肢介动物群 道虎沟生物群 玲珑塔生物群 燕辽生物群
下载PDF
定量古生物学及重要名词释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隽轩 黄冰 +5 位作者 泮燕红 史宇坤 陈中阳 陈清 张琳娜 杨娇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43,共24页
定量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经过一个半世纪的逐步发展,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各种数学理论及方法很快应用于化石的形态、分类、分布和演化过程等领域的研究,并演变出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和新的... 定量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经过一个半世纪的逐步发展,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各种数学理论及方法很快应用于化石的形态、分类、分布和演化过程等领域的研究,并演变出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和新的研究方向。笔者等初步总结了中国定量古生物学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对当前定量古生物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释义,以便中国同行对定量古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手段等获得较为全面的概要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古生物学 名词 释义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殷宗军 朱茂炎 肖体乔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4-510,共7页
X射线无损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化石标本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断层成像技术(SRX-PCμ-CT)也被引入到这一领域.由于同步辐射光源产生的硬X射线具有高亮度、高准直性和高空间相干性等优... X射线无损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化石标本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断层成像技术(SRX-PCμ-CT)也被引入到这一领域.由于同步辐射光源产生的硬X射线具有高亮度、高准直性和高空间相干性等优点,可以实现化石标本高分辨率(亚微米级)的无损三维显微成像,给古生物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简要回顾了用于古生物化石标本无损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 同步辐射X射线三维成像 综述 化石 CT
原文传递
新疆轮南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生物类群和古生态地层学
17
作者 张园园 王冠 +1 位作者 张云峰 李越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12,共15页
南疆塔里木板块北部轮南油田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期显示大致由东向西加深的陆表海缓坡地貌,19口钻井岩芯灰岩中可鉴定出钙质微生物Renalcis、Girvanella、Wetheredella、Garwoodia、Phacelophyton yushanensis、Hedstroemia?和Haly... 南疆塔里木板块北部轮南油田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期显示大致由东向西加深的陆表海缓坡地貌,19口钻井岩芯灰岩中可鉴定出钙质微生物Renalcis、Girvanella、Wetheredella、Garwoodia、Phacelophyton yushanensis、Hedstroemia?和Halysis;钙藻类Vermiporella、Dasyporella、Plexavaria和Solenopora;后生动物类型含海绵、珊瑚、苔藓虫、三叶虫、腕足动物、棘皮动物、腹足类、介形类等。不同钻井之间的古生态地层单元对比显示生物礁和灰泥丘主要发育于轮南油田西部井区,而东部井区则多为台内碎屑滩相沉积;海底地貌差异,特别是向西水深加大可视为控制轮南油田良里塔格组生态组合展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成 古生态单元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塔里木板块北部
原文传递
定量古生物学软件PAST及其常用功能 被引量:28
18
作者 黄冰 David A T Harper φyvind Hammer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81,共21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古生物学涉及越来越复杂的现象与过程,难以用传统的经验科学方法来解决。伴随着相关研究引入日益增多的定量分析,古生物学逐渐成为一门可定量分析的科学。作为最早的古生物学专用的免费统计软件包,PAST功能全面、易于使... 近半个世纪以来,古生物学涉及越来越复杂的现象与过程,难以用传统的经验科学方法来解决。伴随着相关研究引入日益增多的定量分析,古生物学逐渐成为一门可定量分析的科学。作为最早的古生物学专用的免费统计软件包,PAST功能全面、易于使用,并在过去十几年中发展迅速,目前已在相关软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在简单介绍该软件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古生物学应用案例,解读最常用到的几类"常规统计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的使用;同时,针对古生物学相关领域中的"多样性、丰度及居群结构","形态学"和"生物地层学"问题,给出具体分析实例。在相关案例的分析介绍中,详细梳理用PAST实现这些分析的具体步骤,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参考价值。受篇幅所限,文章对软件中其他不常用但相对重要的9个模块只进行简要介绍,以供读者在偶尔涉及该类分析时参考。PAST软件不仅功能强大,而且能够针对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浮现出来的最新前沿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值得在古生物学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软件 定量古生物学 多元统计 多样性 丰度 形态学 生物地层学
原文传递
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下部无机碳同位素再研究:探寻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的原始海水信号
19
作者 关成国 王伟 周传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2-724,共13页
湖北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记录了多次显著的无机碳同位素(δ^(13)C_(carb))波动事件,它们可以在华南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对比。然而,在一些特定剖面中,陡山沱组底部盖帽碳酸盐岩记录了δ^(13)C_(carb)极负值(<-30‰,VPDB),... 湖北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记录了多次显著的无机碳同位素(δ^(13)C_(carb))波动事件,它们可以在华南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对比。然而,在一些特定剖面中,陡山沱组底部盖帽碳酸盐岩记录了δ^(13)C_(carb)极负值(<-30‰,VPDB),以及上覆陡山沱组二段底部地层中δ^(13)C_(carb)在正负值之间频繁波动的现象。一般认为,成岩作用中形成的碳酸盐矿物导致了这些分布不规律的δ^(13)C_(carb)波动,并对利用碳酸盐岩全岩无机碳同位素(δ^(13)C_(bulk))数据进行古海洋碳同位素组成恢复的可靠性造成了干扰。为了评估成岩作用对δ^(13)C_(bulk)的影响,本文利用宜昌雾河地区埃迪卡拉系的一口钻井岩芯,对陡山沱组下部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观察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陡山沱组下部的碳酸盐岩中存在形成于成岩过程中的方解石矿物,而碳酸盐岩中的白云石组分并未遭受严重的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白云石组分的碳同位素(δ^(13)C_(dolo))组成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沉积时的海水信息。为获得样品的δ^(13)C_(dolo)信息,本研究首先将全岩粉末样品与30%磷酸反应2 h,去除其中的方解石组分,然后测试残余样品的碳同位素。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岩石粉末中的方解石组分,最终获得的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δ^(13)C_(dolo)特征。陡山沱组二段下部样品δ^(13)C_(dolo)为连续稳定的正值,且明显高于δ^(13)C_(bulk),δ^(13)C_(dolo)曲线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新元古代冰期结束之后海洋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纪 陡山沱组 碳同位素组成 白云石 方解石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黔南上司地区石炭系有孔虫:兼论华南维宪阶有孔虫生物地层序列
20
作者 沈阳 王训练 +3 位作者 李玉坤 杨志华 岑武轩 王雪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233,共21页
石炭纪时期有孔虫具有演化快、分布广、数量丰富、分异度高的特点,对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全球其他重要的石炭纪沉积区相比,华南有孔虫生物地层划分精度相对较低。本文首次较为系统地报道了华南石炭系代表性岩石地层... 石炭纪时期有孔虫具有演化快、分布广、数量丰富、分异度高的特点,对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全球其他重要的石炭纪沉积区相比,华南有孔虫生物地层划分精度相对较低。本文首次较为系统地报道了华南石炭系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旧司组和上司组下部丰富的有孔虫化石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情况,并综合现有关于华南的有孔虫化石资料,将华南维宪阶划分为7个有孔虫化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Eoparastaffella simplex带、Viseidiscus/Planoarchaediscus带、Paraarchaediscus带、Pojarkovella nibelis带、Koskinotextularia带、Bradyina带和Janischewskina带。这些有孔虫带可与全球其他典型的石炭纪沉积区进行很好的对比,从而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精细的地层格架。通过对黔南上司地区有孔虫的研究,提议中国石炭系区域性年代地层单位上司阶底界可用有孔虫Bradyina的首现定义,并将上司阶与西欧的Warnantian亚阶中上部和俄罗斯的Aleksinian亚阶—Venevian亚阶对比,对应国际维宪阶上部,为全球石炭系年代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生物地层 上司阶 维宪阶 石炭系 华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