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植物化石讨论香港平洲组的地质时代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舜卿 《广东地质》 1999年第3期5-9,共5页
香港平洲组出露于新界大鹏湾东北角的平洲岛和新界等地 由暗灰色粉砂岩,泥岩,页岩和泥灰岩组成,厚132-305m,,产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化石。被子植物占优势,裸子植物居次,藏类占极次要地位。本内苏铁类的Otoza... 香港平洲组出露于新界大鹏湾东北角的平洲岛和新界等地 由暗灰色粉砂岩,泥岩,页岩和泥灰岩组成,厚132-305m,,产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化石。被子植物占优势,裸子植物居次,藏类占极次要地位。本内苏铁类的Otozamites和Dictyozamites始现于晚三叠世,繁盛于侏罗纪,衰落于早白垩世,绝灭于晚白垩世;松柏类分布广泛,产出层位较多,除Glyptostrobus分布于晚白垩世至现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平洲组 晚白垩世 香港 化石 地质时代
下载PDF
论新疆北部晚石炭世早期(Bashkirian-Moscovian)具肋花粉优势(GSPD)组合的发现 被引量:15
2
作者 欧阳舒 周宇星 +1 位作者 王智 詹家桢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4-47,共24页
传统观念认为GSPD组合始于中二叠世孔谷期,据新疆等地资料证实此类组合的出现要早得多。准噶尔盆地在Profosulinella-Pseudostaffella带之下和相当层位的晚石炭世早期地层中存在两个孢粉组合,即(... 传统观念认为GSPD组合始于中二叠世孔谷期,据新疆等地资料证实此类组合的出现要早得多。准噶尔盆地在Profosulinella-Pseudostaffella带之下和相当层位的晚石炭世早期地层中存在两个孢粉组合,即(1)早巴什基尔期巴塔玛依内山组的Remysporitesvaricus-Striatolebachiitesjunggarensis组合(Pro-GSPD)和(2)中晚巴什基尔期-早莫斯科期车排子组的Protohaploxypinusverrucosus-Hamiapolleniteschepaiziensis组合(GSPD)。结合以往在乌拉尔东、西坡,加拿大北极群岛和育空地区的记载,论述了这些大体同时代GSPD组合在植物地理、古生态和生物地层对比上突破传统观念的重大意义,指出亚安加拉区起源很早,随着欧亚大陆的北移和半干旱气候带的扩张,某些亚安加拉植物成分可能发生过向南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晚石炭世 孢粉组合 花粉
下载PDF
根据孢粉资料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12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金陵 Cha.,WYB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6-154,共19页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获得大发展。孢粉序列良好地记录了古季风盛衰的历史,表现在:12000—10800aB.P.较温湿,东南季风强度加强;10800(或11000-10000(或10300)aB.P.偏闵干,东南季风强度减弱,对应于新仙女木期;约自10000a.P.起,气候好转,气温明显上升,东南季风强度再次增强,约在9000—5000aB.P.温暖湿润,为东南季风强盛期。此外.还讨论了约在距今11000年前的海侵,全新世下限和哥德堡事件的年代问题,并确定哥德堡事件的年限为11000—1000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生态学 长江三角洲 环境变迁 古植被 孢粉
下载PDF
中国陨石的世界之最
4
作者 许汉奎 《大自然》 2011年第6期53-55,共3页
陨石是陨星从宇宙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后落到地面的残体。由于数量稀少,陨石常常被视为无价之宝,尤其是来自类地行星和月球的陨石。例如在纽约一家拍卖行,一块重仅0.28克的火星陨石竟拍出4600美元的高价,比黄金贵1500倍;而澳大利... 陨石是陨星从宇宙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后落到地面的残体。由于数量稀少,陨石常常被视为无价之宝,尤其是来自类地行星和月球的陨石。例如在纽约一家拍卖行,一块重仅0.28克的火星陨石竟拍出4600美元的高价,比黄金贵1500倍;而澳大利亚的一块月球陨石竟然卖到每克拉2万美元,令人瞠目结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陨石 世界 中国 月球陨石 地球大气层 宇宙空间 类地行星 澳大利亚
原文传递
浙江义乌上白垩统金华组滨湖相红层中的遗迹化石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灏 丁奕 +3 位作者 金幸生 杜天明 郑文杰 李越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8-438,共11页
浙江金衢盆地上白垩统金华组湖相红层总厚度超过2000m,义乌观音塘剖面金华组薄—中层红色粉砂岩和泥岩出露厚度约20 m,层面上保存的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指示当时该地区是湖底经常暴露的滨湖地带。实体化石稀少,仅见少量植物化石碎片,... 浙江金衢盆地上白垩统金华组湖相红层总厚度超过2000m,义乌观音塘剖面金华组薄—中层红色粉砂岩和泥岩出露厚度约20 m,层面上保存的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指示当时该地区是湖底经常暴露的滨湖地带。实体化石稀少,仅见少量植物化石碎片,但粉砂、黏土沉积时因含水可塑性,记录了大量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活动遗迹。本文首次报道其中无脊椎动物形成的遗迹化石,包括Arenicolitesisp.(沙蠾迹未定种)、Skolithos magnus(大石针迹)、Skolithos isp.(石针迹未定种)、Scoyenia isp.(斯科茵迹未定种)、Thalassinoides isp.(海生迹未定种)、Cochlichnus anguineus(蛇形螺丝迹)、Palaeophycus isp.(古藻迹未定种)、Planolites beverleyensis(贝利弗漫游迹)、Helminthopsis isp.(拟蠕形迹未定种)和Circulichnis isp.(圆环迹未定种)。遗迹化石多样性指示滨湖区动物活动频繁,形成复杂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湖相红层 金华组 上白垩统 浙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