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海洋芽孢杆菌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
1
作者 徐湘薇 张继福 +1 位作者 张云 胡云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从深海环境样品中分离并筛选出了一株对亚甲基蓝染料具有较高吸附能力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LM-24,优化了其吸附条件并选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两种载体对其进行固定化。3种吸附剂最适吸附剂浓度分别为1.216、3、10 g·L^(-1);最佳pH分... 从深海环境样品中分离并筛选出了一株对亚甲基蓝染料具有较高吸附能力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LM-24,优化了其吸附条件并选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两种载体对其进行固定化。3种吸附剂最适吸附剂浓度分别为1.216、3、10 g·L^(-1);最佳pH分别为9.0、9.0、8.0;最适吸附温度分别为30、25、25℃,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0.5、1、2 h,对10 mg·L^(-1)亚甲基蓝去除率分别为88%、90%、99%。动力学与等温线实验表明:3种吸附剂均存在物理与化学吸附,固定化吸附剂表面为非匀相吸附。固定化LM-24的吸附性能要优于游离微生物LM-24,对亚甲基蓝溶液具有快速且稳定的吸附作用,可作为偶氮脱色染料的潜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芽孢杆菌 固定化 吸附 亚甲基蓝
下载PDF
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抗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漆淑华 钱培元 张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20-423,共4页
从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发酵液中分离鉴定9个环二肽和2个苯环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环(酪氨酸-脯氨酸)(1),环(酪氨酸-异亮氨酸)(2),环(苯丙氨酸-脯氨酸)(3),环(缬氨酸-脯氨酸)(4),环(异亮氨酸-脯氨酸)(5),环(亮氨酸-脯氨酸)(6),环(... 从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发酵液中分离鉴定9个环二肽和2个苯环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环(酪氨酸-脯氨酸)(1),环(酪氨酸-异亮氨酸)(2),环(苯丙氨酸-脯氨酸)(3),环(缬氨酸-脯氨酸)(4),环(异亮氨酸-脯氨酸)(5),环(亮氨酸-脯氨酸)(6),环(丙氨酸-脯氨酸)(7),环(缬氨酸-丙氨酸)(8),环(丙氨酸-亮氨酸)(9),对羟基苯甲醛(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1)。其中化合物1~4对多种海洋细菌显示一定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Pseudomonassp sp. 环二肽 抗菌
下载PDF
中国南海深海真菌Exophiala sp. SCSIO 0579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小卫 林秀萍 +3 位作者 Limbadri Salendra 庞小艳 戴昱 刘永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9-962,共4页
对中国南海500 m深海水来源真菌Exophiala sp.SCSIO 05791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中压反相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到8个单体化合... 对中国南海500 m深海水来源真菌Exophiala sp.SCSIO 05791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中压反相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到8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手段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文献数据鉴定了其化学结构:stephacidin A(1)、吲哚-3-乙酸(2)、环(D)-脯氨酸-(D)-苯丙氨酸(3)、反式阿魏酸(4)、顺式阿魏酸(5)、2-(乙酰氨基)-苯酚(6)、氨基苯甲酸(7)、4-羟基苯酞(8)。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海洋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外瓶霉属
下载PDF
海洋绿藻盾叶蕨藻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凡 周媛 +1 位作者 吴军 邹坤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6-857,共2页
目的研究海洋绿藻盾叶蕨藻Caulerpa pelt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盾叶蕨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盾叶蕨藻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蕨藻红素(Ⅰ)、蕨藻红素单甲酯(Ⅱ)、β-谷甾醇... 目的研究海洋绿藻盾叶蕨藻Caulerpa pelt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盾叶蕨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盾叶蕨藻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蕨藻红素(Ⅰ)、蕨藻红素单甲酯(Ⅱ)、β-谷甾醇(Ⅲ)、β-谷甾醇-3-O-硫酸酯(Ⅳ)、尿嘧啶(Ⅴ)和胸腺嘧啶(Ⅵ)。结论化合物Ⅳ,Ⅴ,Ⅵ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蕨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中孕甾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漆淑华 苏国琛 张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从南海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的二氯甲烷-甲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8个孕甾烷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3β-O-palmitoyl-pregn-5-ene-20-one-3-ol(1),3β-O-palmitoyl-5α-pregn-20-one-3-ol(2),5α-pregn-1-ene-3,20-dione(3... 从南海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的二氯甲烷-甲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8个孕甾烷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3β-O-palmitoyl-pregn-5-ene-20-one-3-ol(1),3β-O-palmitoyl-5α-pregn-20-one-3-ol(2),5α-pregn-1-ene-3,20-dione(3),3β,5α-pregn-20-one-3-ol(4),3β-pregn-5-ene-20-one-3-ol(5),3β,5β-pregn-20-one-3-ol(6),5β-pregn-3,20-dione(7),pregn-4-ene-3,20-dione(8)。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扁软柳珊瑚 孕甾烷 甾体
下载PDF
海洋生物型临床肠内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万鹏 孙恢礼 +1 位作者 蔡冰娜 吴园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5,共8页
海洋生物型临床肠内营养制剂作为新型临床营养制剂已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近年来,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临床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通过综述国内外临床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现状,对其基... 海洋生物型临床肠内营养制剂作为新型临床营养制剂已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近年来,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临床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通过综述国内外临床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现状,对其基料中重金属、海洋生物毒素、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等危害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危害物控制技术和脱除方法,为优质基料的选择和安全、高效、优质的临床营养制剂的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 基料 安全性 危害物
下载PDF
海洋有毒甲藻Coolia monotis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计林 龙丽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甲藻(Pyrrophyta)又称双鞭毛藻(Dinoflagellates),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种群之一,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1200个代表种。随着赤潮的频繁出现及赤潮毒素的强效活性的发现,有毒甲藻的危害及医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 甲藻(Pyrrophyta)又称双鞭毛藻(Dinoflagellates),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种群之一,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1200个代表种。随着赤潮的频繁出现及赤潮毒素的强效活性的发现,有毒甲藻的危害及医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赤潮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开发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本文以南中国海常见的一种海洋附生有毒甲藻Cooliamonotis为论述对象,从分类学、生理学和化合物研究3个层次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游植物 有毒甲藻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赤潮毒素 医药作用 南中国海 鞭毛藻 代表种
下载PDF
海洋原甲藻属甲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美华 陈士林 +3 位作者 吴剑威 吴军 龙丽娟 周伟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7年第11期31-35,共5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原甲藻属甲藻的分类鉴定、生长特性影响因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甲藻 原甲藻属 分类鉴定 生长特性影响因子 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下载PDF
海洋活性物质在糖尿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9
作者 万鹏(综述) 潘剑宇 +1 位作者 蔡冰娜 孙恢礼(审校)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随着分子营养学和个性化临床肠内营养(EN)支持的发展,海洋活性物质逐渐成为EN制剂理想的营养基质。EN制剂研究与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相结合,成为现代临床EN支持的新方向。我们针对糖尿病(DM)特殊的患病机制和营养需求,探讨海洋多糖、多不... 随着分子营养学和个性化临床肠内营养(EN)支持的发展,海洋活性物质逐渐成为EN制剂理想的营养基质。EN制剂研究与海洋活性物质研究相结合,成为现代临床EN支持的新方向。我们针对糖尿病(DM)特殊的患病机制和营养需求,探讨海洋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牛磺酸(Tau)、微量元素在糖尿病病人EN支持中的应用前景,为糖尿病个性化EN制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活性物质 糖尿病 营养支持 营养基质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无机载体吸附-交联固定化海洋脂肪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海蛟 王云鹏 +2 位作者 张云 孙爱君 胡云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使用硅藻土载体和乙二醇缩水甘油醚进行吸附-交联固定海洋脂肪酶。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结合的实验方案,确定最佳吸附条件为20℃,pH 5.0的0.1 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载体投放量为2 g,吸附固定化时间为6 h。交联最佳温度条件为30℃,交联... 使用硅藻土载体和乙二醇缩水甘油醚进行吸附-交联固定海洋脂肪酶。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结合的实验方案,确定最佳吸附条件为20℃,pH 5.0的0.1 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载体投放量为2 g,吸附固定化时间为6 h。交联最佳温度条件为30℃,交联时间为6 h,乙二醇缩水甘油醚浓度为1.2%。吸附交联后酶活达124.83 U/g,酶活回收率高达67.31%。固定化脂肪酶连续操作5次依然保持良好的酶活性,对比游离酶,最适反应pH没有变化,但是最适反应温度固定化酶为50℃,提升5℃。同时,固定化脂肪酶显示出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证明硅藻土吸附-交联固定化海洋脂肪酶在工业酶固定化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海洋脂肪酶 吸附 交联 固定化
下载PDF
南海脆灯蕊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温燕梅 漆淑华 张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7,共5页
从南海脆灯蕊柳珊瑚Junceella fragilis的二氯甲烷/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及文献对照,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stigmasta-5,28-diene-3,24-diol(1),stigmasta-5,22-diene-3-ol(2),24α-methylcholest-7,22-dien-3... 从南海脆灯蕊柳珊瑚Junceella fragilis的二氯甲烷/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及文献对照,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stigmasta-5,28-diene-3,24-diol(1),stigmasta-5,22-diene-3-ol(2),24α-methylcholest-7,22-dien-3,β5α,6-tβriol(3),cholesterol(4),1,2-O-[2’-hydroxyoctadecyl]-glycerol(5),ba-tyl alcohol(6),N-palmitoyloctadecasphinga-4(E)-ene(7),(2S,3S,4R,8E)-2-N-(2-hydroxytetracosanoyl)octa-decasphinga-8-ene(8),1-O--βD-glycopyranosyl-(2S,3S,4R,8Z)-2-N-(2-hydroxytetracosanoyl)octadecasphinga-8-ene(9),uracil(10),thymine(11),purine(12),adenosine(13);其中化合物1,3,5,7,8,9,13均为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灯蕊柳珊瑚 Junceella fragilis 化学成分 波谱分析
下载PDF
中国珊瑚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艾小红 陈亿新 漆淑华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9-56,共8页
综述了近10年来中国珊瑚(软珊瑚、柳珊瑚和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新进展;从珊瑚中分离出了许多结构新颖并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的类型主要涉及到甾醇类、萜类、含氮化合物类、长链脂肪酸酯和长链醇类.
关键词 软珊瑚 柳珊瑚 石珊瑚 化学成分 药理
下载PDF
海洋生物多糖在肠内营养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冰娜 孙恢礼 +1 位作者 吴园涛 万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2,117,共5页
随着分子营养学的飞速发展,利用特殊的营养素来实现合理化、个体化的临床肠内营养(EN)支持尤为迫切。我们综合国内外EN制剂中糖类的应用和海洋生物多糖综合利用现状,在传统陆源植物多糖膳食纤维型EN制剂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海洋生物... 随着分子营养学的飞速发展,利用特殊的营养素来实现合理化、个体化的临床肠内营养(EN)支持尤为迫切。我们综合国内外EN制剂中糖类的应用和海洋生物多糖综合利用现状,在传统陆源植物多糖膳食纤维型EN制剂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海洋生物多糖在免疫增强型、癌症病人和糖尿病病人等EN制剂中的应用,提出了以海洋生物多糖为新的营养基质,开发各种疾病导向型EN制剂,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多糖 肠内营养制剂 分子营养学 营养素 营养基质
下载PDF
南海甲藻卡氏前沟藻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海燕 龙丽娟 吴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1,共4页
从海南省三亚海域收集分离了甲藻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藻种,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人工培养,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初始的细胞密度对其生长率和最高细胞密度影响很小,实验室培养和大量养殖可以采取低... 从海南省三亚海域收集分离了甲藻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藻种,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人工培养,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初始的细胞密度对其生长率和最高细胞密度影响很小,实验室培养和大量养殖可以采取低密度接种;最适宜培养的环境条件盐度为34,温度为26℃,营养盐浓度为2K。在温度为18—30℃、盐度为26—42、K培养液浓度系列为1/16—2 K的条件下都可存活,最大指数期平均生长率为0.958分裂.d-1,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为7.27×105cells.ml-1。实验结果与属温带的胶州湾同物种对比,表明该藻种生长特性与温带品系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 生长特性 培养
下载PDF
南海脆灯蕊柳珊瑚中西松烷型二萜和甾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燕梅 漆淑华 张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4-237,共4页
从南海水域脆灯蕊柳珊瑚的乙醇-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西松烷型二萜和3个甾醇,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junceellin A(1),praelolide(2),junceellolides A^D(3~6),24-αmethylcholest-7,22-dien-3β,5α,6-βtriol(7),choles... 从南海水域脆灯蕊柳珊瑚的乙醇-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西松烷型二萜和3个甾醇,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junceellin A(1),praelolide(2),junceellolides A^D(3~6),24-αmethylcholest-7,22-dien-3β,5α,6-βtriol(7),cholestan-3-ol(8),cholesterol(9);其中化合物1,2,7,8均为首次从该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灯蕊柳珊瑚 化学成分 西松烷型二萜 甾醇
下载PDF
南海二叉黑角珊瑚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葛洁虹 高程海 +2 位作者 王萍 文良娟 漆淑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研究南海二叉黑角珊瑚Antipathes dichotoma Palla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海二叉黑角珊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胆甾... 目的:研究南海二叉黑角珊瑚Antipathes dichotoma Palla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海二叉黑角珊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胆甾醇(Ⅰ)、3-羟基-5-烯-麦角甾醇(Ⅱ)、3-羟基-4-甲基-麦角甾醇(Ⅲ)、对羟基苯甲酸甲酯(Ⅳ)、3,4-二羟基苯甲醛(Ⅴ)、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Ⅵ)、咖啡酸(Ⅶ)、鲨甘醇(Ⅷ)、胸腺嘧啶(Ⅸ)。结论:化合物Ⅱ~Ⅶ均为首次从二叉黑角珊瑚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叉黑角珊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可培养黏细菌资源初探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天梅 官佳松 +2 位作者 覃诗敬 刘永宏 苏志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采用大肠杆菌诱导法和滤纸诱导法对广西北部湾不同海洋生境采集的样品进行黏细菌的分离纯化,基于菌落形态特征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黏细菌纯培养物进行初步鉴定。从21份海洋生境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得到38株黏细菌,隶属于4属10种,... 采用大肠杆菌诱导法和滤纸诱导法对广西北部湾不同海洋生境采集的样品进行黏细菌的分离纯化,基于菌落形态特征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黏细菌纯培养物进行初步鉴定。从21份海洋生境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得到38株黏细菌,隶属于4属10种,其中黏球菌属和珊瑚球菌属分别占菌株总数的63.16%和26.32%,属于优势菌属。采用VY/2培养基进行固体培养发酵,利用丙酮提取浓缩获得提取物,进一步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粗提物进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发现24株黏细菌提取物对9种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阳性率达63.16%,其中Myxococcus macrosporus(1H01)的提取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阳性药(氨苄青霉素钠,1mg·mL^(-1))。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特殊海洋生境黏细菌多样性丰富,分离出的黏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新型抗生素应用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黏细菌 分离鉴定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粗吻海龙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黄建设 李庆欣 +1 位作者 吴军 张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 研究粗吻海龙 Trachyrhamphus serr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低压柱色谱研究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 8个化合物 ,分别是 :胆甾醇( ) ,十六酸 ( ) ,十四酸 ( ... 目的 研究粗吻海龙 Trachyrhamphus serr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低压柱色谱研究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 8个化合物 ,分别是 :胆甾醇( ) ,十六酸 ( ) ,十四酸 ( ) ,六氢 -吡咯并吡嗪 - 1,4 -二酮 ( ) ,肌酸酐 ( ) ,1-甲基 - 2 -氨基 -二氢咪唑 - 4 -酮钠盐(肌酸酐钠 ) ( ) ,尿嘧啶 ( ) ,胸腺嘧啶 ( )。结论 化合物 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吻海龙 1-甲基-2-氨基-二氢咪唑-4-酮钠盐 肌酸酐钠
下载PDF
茶多酚和银杏叶有效成分的抗辐射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清吉 王友绍 +1 位作者 何磊 宋钦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将72只昆明种雄性小白鼠随机均分为 6 组,以 150 mg/kg 体重的药物量连续灌服 20d 后,用 Co γ射 60线全身照射,吸收剂量为 9 Gy,继续灌服药物 13d。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组、银杏黄酮组、银杏内酯组、茶多酚+银杏内酯组和茶多酚... 将72只昆明种雄性小白鼠随机均分为 6 组,以 150 mg/kg 体重的药物量连续灌服 20d 后,用 Co γ射 60线全身照射,吸收剂量为 9 Gy,继续灌服药物 13d。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组、银杏黄酮组、银杏内酯组、茶多酚+银杏内酯组和茶多酚+银杏黄酮组的存活率分别提高 66.6%、41.6%、75%、66.6%、75%。平均存活天数分别提高 2.9(P<0.01)、1.8(P<0.05)、3.2(P<0.01)、3.1(P<0.01)、3.1(P<0.01)。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和银杏叶有效成分具有抗辐射作用,茶多酚的多酚性羟基和银杏内酯的多羟基以及内酯键并存可能是辐射保护作用的结构基础,不同物质所含结构相同或具有类似官能团是具有复合协同增效作用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银杏叶提取物 抗辐射
下载PDF
筒鞘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潘剑宇 周媛 +3 位作者 邹坤 吴军 李庆欣 张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研究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NMR、ESI-MS、EI-MS和圆二色光谱等各种波谱和光谱方法对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包括... 目的研究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NMR、ESI-MS、EI-MS和圆二色光谱等各种波谱和光谱方法对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异香豆素、2个苯丙烯酸葡萄糖苷和7个黄酮化合物。分别是(2R)-圣草酚-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S)-圣草酚-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根皮苷(Ⅲ)、3-羟基根皮苷(Ⅳ)、三叶苷(Ⅴ)、(反式)-3,4,2′,4′,6′-五羟基查尔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金鱼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反式)-1-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反式)-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短叶苏木酚酸甲酯(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筒鞘蛇菰苷(balaninvo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鞘蛇菰 筒鞘蛇菰苷 圆二色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