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铁矿和钛铁矿成分对四川太和富磷灰石钒钛磁铁矿床成因的约束 被引量:7
1
作者 佘宇伟 宋谢炎 +3 位作者 于宋月 陈列锰 魏宇 郑文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43-1456,共14页
产于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中的太和岩浆型Fe-Ti氧化物矿床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几个超大型Fe-Ti氧化物矿床之一。太和岩体长超过3km,宽2km,厚约1.2km。根据矿物含量和结构等特征,整个岩体从下向上可划分为下部岩相带、中部岩... 产于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中的太和岩浆型Fe-Ti氧化物矿床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几个超大型Fe-Ti氧化物矿床之一。太和岩体长超过3km,宽2km,厚约1.2km。根据矿物含量和结构等特征,整个岩体从下向上可划分为下部岩相带、中部岩相带、上部岩相带。下部岩相带主要以(橄榄)辉长岩和厚层不含磷灰石的块状Fe-Ti氧化物矿层组成。中部岩相带韵律旋回发育,(磷灰石)磁铁辉石岩主要位于旋回的底部,旋回上部为(磷灰石)辉长岩。上部岩相带主要是贫Fe-Ti氧化物的磷灰石辉长岩。太和中部岩相带磷灰石磁铁辉石岩含有5%~12%磷灰石、20%-35%Fe-Ti氧化物、50%~60%硅酸盐矿物,且硅酸盐矿物与磷灰石呈堆积结构。磷灰石磁铁辉石岩中磁铁矿显示高TiO2、FeO、MnO、MgO,且变化范围与趋势接近于攀枝花岩体。钛铁矿FeO分别与TiO2、MgO显示负相关,而FeO分别与Fe2O3、MnO显示正的相关,且TiO2、FeO、MnO、MgO含量变化较大,这些特征都暗示磁铁矿和钛铁矿是从富Fe-Ti-P岩浆中分离结晶。因此,可以推断太和磷灰石磁铁矿辉石岩形成于矿物重力分选和堆积。太和下部岩相带包裹在橄榄石中磁铁矿含有相对较高Cr2O3(0.07%~0.21%),而中部岩相带包裹在橄榄石中磁铁矿Cr2O3(0.00%~0.03%)显著降低,且这些磁铁矿Cr2O3含量变化与单斜辉石cr含量和斜长石An牌号呈正相关。这些特征印证了形成中部岩相带的相对演化的富Fe-Ti-P母岩浆可能是源自中部岩浆房的混合岩浆。上部岩相带磁铁矿和中部岩相带顶部少量磁铁矿显示较低Ti+V可能是由于岩浆房中累积的岩浆热液对磁铁矿成分进行了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钛铁矿 磷灰石 层状岩体 太和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四川红格层状侵入体中角闪石和金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栾燕 宋谢炎 +3 位作者 陈列锰 郑文勤 田小林 冉启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7-1471,共15页
红格层状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最大的赋存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为下部岩相带、中部岩相带和上部岩相带。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角闪(磁铁)辉石岩和角闪(磁铁)橄辉岩中角闪石含量高达5%~15%,远远高于... 红格层状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最大的赋存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为下部岩相带、中部岩相带和上部岩相带。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角闪(磁铁)辉石岩和角闪(磁铁)橄辉岩中角闪石含量高达5%~15%,远远高于区内其他含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岩体中角闪石呈嵌晶状结构,且具有均一干涉色,暗示其为岩浆成因,而非热液蚀变的产物。此外,角闪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表现为高Al2O3含量(10.5%~12.0%)、高AL/Si(0.30~0.37)和Mg/(Fe^3++Fe^2++VIAl)比值(1.69~2.63)以及低Si/(Si+Ti+Al)比值(0.69~0.74),进一步表明其是直接从幔源基性岩浆中结晶形成的。金云母高MgO含量(18.7%-22.9%)的特征也说明其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角闪石和金云母的成因与红格层状侵入体的地质背景相吻合,为探讨红格岩体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根据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及其化学式计算得到岩体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为1000~1100℃,结晶压力小于2.2kbar,结晶时的氧逸度范围在NNO-0.55到NNO+0.73之间。矿物结构关系指示岩体的磁铁矿结晶早于角闪石,因此,结合MELTs模拟计算,认为红格岩体钒钛磁铁矿矿层的形成温度为1100—1165℃,氧逸度高于NNO+0.73。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和中部岩相带每个旋回自下而上,角闪石的Fe^3+/(Fe^3+/Fe^2+)比值以及全岩Fe^3+/Fe^2+和Mt/(Mt+Ilm)比值有规律地逐渐降低,而磁铁矿V20,含量逐渐升高,这些特征说明Fe.Ti氧化物的分离结晶导致氧逸度逐渐降低。而上部岩相带IX旋回全岩Fe^3+/Fe^2+和Mt/(Mt+Ilm)比值自底部到顶部随着磁铁矿V2O3含量的降低而升高,显示出与下部岩相带和中部岩相带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Ⅸ旋回在分离结晶过程中氧逸度是逐渐升高的,可能是受上部岩相带富P2O3母岩浆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金云母 温度 压力 氧逸度 红格层状侵入体
下载PDF
攀枝花岩体钛铁矿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文勤 邓宇峰 +5 位作者 宋谢炎 陈列锰 于宋月 周国富 刘世荣 向建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2-1442,共11页
峨眉大火成岩省是全球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聚集区,攀枝花岩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根据岩性特点,攀枝花岩体主体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相带,其中中部岩相带和下部岩相带岩性旋回非常发育,每个旋回从下向上铁钛氧化物和暗色硅酸盐矿物逐... 峨眉大火成岩省是全球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聚集区,攀枝花岩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根据岩性特点,攀枝花岩体主体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相带,其中中部岩相带和下部岩相带岩性旋回非常发育,每个旋回从下向上铁钛氧化物和暗色硅酸盐矿物逐渐减少,块状铁钛氧化物矿石或磁铁矿辉长岩都出现在每个旋回的底部和下部。然而,尽管钛铁矿固相线以下固溶体出溶远弱于磁铁矿,从而能更好地保留成因信息,但其成分变化的成因意义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本次研究发现作为主要金属氧化物之一的钛铁矿的成分不仅在不同岩性中有明显差异,同时,中、下部岩相带的各岩性旋回中钛铁矿成分也具有周期性变化。例如,块状矿石中钛铁矿具有最高的MgO和TiO2及最低的FeO、Fe2O3和MnO,而辉长岩中钛铁矿则具有相反的成分特征。同时,钛铁矿的MgO含量与磁铁矿的MgO含量及橄榄石的Fo牌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每个旋回可以代表一次比较明显的岩浆补充,每次新岩浆补充后,钛铁矿和磁铁矿及橄榄石都是结晶较早的矿物。与Skaergaard岩体相比,攀枝花岩体钛铁矿的MgO含量较高,表明攀枝花岩体分离结晶过程中铁钛氧化物结晶较早;与挪威Tellnes斜长岩套铁钛矿床中的钛铁矿相比,攀枝花岩体的钛铁矿不仅具有较高的MgO和FeO,还具有极高的TiO2和MnO,但Fe2O3却很低,说明地幔柱背景下形成的钛铁矿与斜长岩套中钛铁矿的成分有显著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电子探针 分离结晶 攀枝花岩体
下载PDF
滇东南瑶山群 SHRIMP 锆石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廖震 刘玉平 +3 位作者 李正祥 叶霖 李朝阳 王大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为探讨滇东南瑶山群的原岩年龄以及后期经历的岩浆-变质-构造事件年龄,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阴极发光(CL)分析和光学显微分析显示瑶山群的锆石组成比较复杂,可以分为继承锆石、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岩浆锆石等几大类... 为探讨滇东南瑶山群的原岩年龄以及后期经历的岩浆-变质-构造事件年龄,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阴极发光(CL)分析和光学显微分析显示瑶山群的锆石组成比较复杂,可以分为继承锆石、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岩浆锆石等几大类。除少量测点207Pb/206Pb年龄为新元古代外,继承锆石206Pb/238 U表面年龄变化范围集中在235±1.7Ma^261±3.6Ma,加权平均值为250.8±9.8Ma(N=4,MSWD=4.1);深熔/岩浆锆石206Pb/238 U表面年龄显示出~85Ma和~75Ma两个峰值;变质增生锆石206Pb/238 U表面年龄为49~30Ma,且主要集中在32Ma、37Ma和42Ma左右。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初步推测:250.8±9.8Ma的继承锆石峰值年龄表明,瑶山群主体的原岩时代可能不早于二叠纪;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岩浆锆石的206Pb/238 U表面年龄可分为~85Ma、~75Ma、~42Ma、~37Ma和~32Ma等5组,可能代表了红河断裂南段自燕山晚期以来5期较强烈构造-岩浆-变质事件的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群 SHRIMP锆石U-PB年代学 原岩 岩浆-变质-构造事件 红河断裂带 滇东南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南缘临沭县二长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伟 王涛 +1 位作者 李彦波 张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为探讨苏鲁造山带南缘临沭县青云镇地区二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源区性质、成岩构造环境及形成机制,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6.... 为探讨苏鲁造山带南缘临沭县青云镇地区二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源区性质、成岩构造环境及形成机制,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6.6±3.8)Ma。岩体具高硅、弱过铝质、贫铁镁及富碱高钾的特征,稀土配分模式高度分异,亏损Nb、Ta、Ti、P等HFSE,相对富集Rb、Th、K、La等LILE和Pb元素,具中等弱Eu负异常,δEu主要分布在0.62-0.72。研究认为,该岩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中等压力下(0.8-1.3 GPa),深度为35-45 km的麻粒岩相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在成岩过程中可能存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圈的拆沉和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是导致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元素地球化学 部分熔融 下地壳物质
下载PDF
硅量子点发光的激活及其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伟其 黄忠梅 +2 位作者 苗信建 刘世荣 秦朝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37-243,共7页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制备的硅量子点发光很弱,硅量子点表面被氢较好钝化后的发光也不强.硅量子点表面的硅氧键或硅氮键能破坏这种钝化并在带隙中形成局域电子态,在局域电子态对应的激活中心有很强的发光.可以用这种方式构建发光物质,控...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制备的硅量子点发光很弱,硅量子点表面被氢较好钝化后的发光也不强.硅量子点表面的硅氧键或硅氮键能破坏这种钝化并在带隙中形成局域电子态,在局域电子态对应的激活中心有很强的发光.可以用这种方式构建发光物质,控制硅量子点表面的键合可获得不同波长的发光.在硅量子点的发光激活处理过程中,退火是很重要的环节.对于硅量子点发光激活的机理,本文给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实验证明,在600和700 nm波长附近观察到了激活硅量子点的受激发光,在1500 nm到1600 nm波长范围观察到了激活硅量子点的较强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的激活 硅量子点 局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