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用化肥氮磷钾需求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陈同斌 陈世庆 +2 位作者 徐鸿涛 黄诗铿 陈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41,共10页
本研究以作物能够吸收的有效养分为基础,根据作物生长的养分吸收量计算单位播种面积上农作物的养分需要量,逐一差减土壤和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求出单位播种面积上农作物对化肥养分的需要量。在广泛查阅和搜集前人试验资料的基础上,... 本研究以作物能够吸收的有效养分为基础,根据作物生长的养分吸收量计算单位播种面积上农作物的养分需要量,逐一差减土壤和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求出单位播种面积上农作物对化肥养分的需要量。在广泛查阅和搜集前人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然后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指出,2000年农用化肥氮磷钾的消费比例为1∶0.38∶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用化肥 氮肥 磷肥 钾肥 需求比例
下载PDF
中国不同区域化肥资源利用特征与合理配置 被引量:55
2
作者 林忠辉 陈同斌 周立祥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31,共6页
本文把中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区域,根据1980—1995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化肥施用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计算了在现有施肥技术水平和施肥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化肥边际产量,并估算了边际产量为0... 本文把中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区域,根据1980—1995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化肥施用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计算了在现有施肥技术水平和施肥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化肥边际产量,并估算了边际产量为0时全国化肥总需求量和可能达到的粮食产量,分别为4649×104t和62378×104t。比较了不同区域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区域间进行化肥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资源 粮食生产 区域配置 中国 化肥资源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污泥堆肥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艳霞 王敏健 王菊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3-66,共4页
堆体温度受各种理化参数的影响,也与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⒚试验表明,环境温度对污泥堆肥的起始升温影响不大,58℃以上的环境温度污泥堆肥均可以顺利升温;但是达到高温期的污泥堆肥,因为易降解有机质含量的减少,使其产热量减少... 堆体温度受各种理化参数的影响,也与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⒚试验表明,环境温度对污泥堆肥的起始升温影响不大,58℃以上的环境温度污泥堆肥均可以顺利升温;但是达到高温期的污泥堆肥,因为易降解有机质含量的减少,使其产热量减少⒚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堆肥过程的进行,环境温度降低至5℃以下时,本试验堆量的污泥堆肥已难以进行,环境温度在10℃以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污泥 环境温度 体积
下载PDF
污泥和垃圾堆肥用作林木育苗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91
4
作者 李艳霞 薛澄泽 陈同斌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60-63,共4页
通过容器栽培试验,用出苗率、苗木生长指标、形态质量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等4指标对污泥和垃圾堆肥替代泥炭用作林木育苗容器基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污泥和垃圾堆肥可以部分替代泥炭,能明显促进苗木生长,苗木叶片中的叶绿... 通过容器栽培试验,用出苗率、苗木生长指标、形态质量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等4指标对污泥和垃圾堆肥替代泥炭用作林木育苗容器基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污泥和垃圾堆肥可以部分替代泥炭,能明显促进苗木生长,苗木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叶片的生长期较对照长。基质最佳配方为污泥堆肥∶泥炭=1∶1和垃圾堆肥∶泥炭=1∶1。基质含盐量是影响种子出苗率的因素之一,盐分含量对针叶树种的影响大于阔叶树种。含盐量高的基质在播种前应考虑淋洗脱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育苗 基质 污泥 垃圾 堆肥 林木育苗
下载PDF
厌氧消化污泥化学组成及其环境化学性质 被引量:43
5
作者 周立祥 胡霭堂 胡忠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本文剖析了厌氧消化污泥主要组成分的特征和污泥的农业利用价值。认为厌氧消化污泥含较多的有机质和N、P等养分,且有机态养分中相当部分容易矿化,因此具有很好的肥料价值。污泥中所含的各种重金属是一般土壤的20~40倍,但基本未超过... 本文剖析了厌氧消化污泥主要组成分的特征和污泥的农业利用价值。认为厌氧消化污泥含较多的有机质和N、P等养分,且有机态养分中相当部分容易矿化,因此具有很好的肥料价值。污泥中所含的各种重金属是一般土壤的20~40倍,但基本未超过我国污泥农用污染物控制标准。Cd和Zn,在污泥中主要以水溶态、交换态和松结合有机态存在,活性相对较高。此外,污泥也具明显的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厌氧消化污泥 有机物分级 环境化学性质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41
6
作者 李艳霞 王敏健 +1 位作者 王菊思 陈同斌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2000年第4期39-45,共7页
固体废弃物已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堆肥化处理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式 ,已逐渐被国内外所重视。本文综述了现有的三种堆肥化系统 :条垛式系统、通气静态垛式系统和发酵仓式系统 ,介绍了三种系统的优缺点。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堆肥化 堆肥系统 废物处理
下载PDF
用GSVAT模型研究地表/大气界面传输 被引量:2
7
作者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0-786,共7页
用麦田水分和能量平衡资料验证了包括地下水的土壤-植被-大气水热传输模型(GSVAT),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地表/大气水热传输特征,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叶/气界面,土壤/空气界面的节水调控... 用麦田水分和能量平衡资料验证了包括地下水的土壤-植被-大气水热传输模型(GSVAT),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地表/大气水热传输特征,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叶/气界面,土壤/空气界面的节水调控效应,结果发现这两个界面对水汽传输的交互影响显著,若同时增加它们的水汽传输阻力,节水效果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VAT模型 地表/大气界面 蒸散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填充料和通气对污泥堆肥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艳霞 王敏健 +1 位作者 王菊思 陈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15-1020,共6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填充料和通气状况对污泥堆肥起始升温的影响。结果表明 ,填充料含量高的配比升温速度明显比填充料含量低的配比快 ;高填充料配比的堆体 (填充料占堆料的 1 /2~ 1 /3)在起始升温阶段可以不进行氧气的供给 ;低填充... 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填充料和通气状况对污泥堆肥起始升温的影响。结果表明 ,填充料含量高的配比升温速度明显比填充料含量低的配比快 ;高填充料配比的堆体 (填充料占堆料的 1 /2~ 1 /3)在起始升温阶段可以不进行氧气的供给 ;低填充料的配比和加入回流堆肥的配比 (填充料占堆料的 1 /4~ 1 /9) ,由于堆体的孔隙少 ,则必须进行通气量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填充料 通气量 温度 堆肥过程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小麦冠层几何结构、光截获及其对光合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林忠辉 周允华 +1 位作者 王辉民 张谊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2-398,共7页
在西藏拉萨测量了藏冬系列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几何结构及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反射率、透过率和截获率。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小麦叶片比平原地区的更趋于直立,具有比平原地区低的消光系数,能够容纳... 在西藏拉萨测量了藏冬系列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几何结构及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反射率、透过率和截获率。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小麦叶片比平原地区的更趋于直立,具有比平原地区低的消光系数,能够容纳较大的绿叶面积和有效穗数;当冠层对PAR的截获率趋于饱和时,高原地区麦田可容纳的最大绿叶面积可达8.6,是平原地区的1.4倍左右;开花到成熟期间的叶日积(LAD)大约可达平原地区的2倍,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整个生长季期间,高原地区的PAR总量是平原地区的1.7倍,单位绿叶面积所截获的PAR是平原地区的1.3倍,又由于其叶片的趋于直立,故从上到下叶片受光比平原地区更均匀和充分,群体光合潜力高,对PAR的利用率更高。这些因素是高原冬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小麦 冠层几何结构 光截获 消光系数
下载PDF
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夏玉米的生产模拟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允华 项月琴 +2 位作者 李俊 林忠辉 周智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7-262,共6页
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累积干物质动态曲线 .两年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都比较吻合 .研究表明 ,在黄淮海平原 ,可以把亩产吨粮作为冬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茬平作粮田达到一级生产水平的指标 .若用中熟夏玉米套作代... 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累积干物质动态曲线 .两年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都比较吻合 .研究表明 ,在黄淮海平原 ,可以把亩产吨粮作为冬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茬平作粮田达到一级生产水平的指标 .若用中熟夏玉米套作代替早熟夏玉米平作 ,籽粒的年产量可增加一成 .通过对不同叶面积指数下干物质产量的模拟计算 ,得到一年两茬平作的干物质产量最大可达 46t·hm- 2 ,籽粒产量 1 9.1t·h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模拟 产量
下载PDF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对污染物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4
11
作者 陈同斌 陈志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已成为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土壤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DOM对重金属、养分和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开展DOM与污染物(或养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系统地评述了DO... 溶解性有机质(DOM)已成为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土壤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DOM对重金属、养分和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开展DOM与污染物(或养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系统地评述了DOM的来源、组成、分级及其对土壤中污染物吸附一解吸行为的影响。尽管关于土壤中DOM的研究还不完善,许多工作也只是刚刚开始,至今对土壤中DOM的性质、组成和分类方法等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但现有的结果已经表明,DOM是土壤圈中一种十分活跃的重要化学组分,它对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收、迁移和生物毒性等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溶解性有机质 土壤 污染物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麦田能量转化和水分传输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莫兴国 刘苏峡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利用麦田微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田水分能量转化传输特征。结果表明,灌溉前比灌溉后波文比大;日际午间(11∶00—15∶00)波文比与空气动力学阻力相关系数达0.72,比前者与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关系显... 本文利用麦田微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田水分能量转化传输特征。结果表明,灌溉前比灌溉后波文比大;日际午间(11∶00—15∶00)波文比与空气动力学阻力相关系数达0.72,比前者与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关系显著。灌溉前比灌溉后反射率大;日平均反射率在孕穗期最大,在0.21—0.22间,而后逐渐下降,乳熟期仅为0.15—0.16左右。从3月20日—5月30日,麦田总蒸散量为297mm。净辐射大部分用于蒸散潜热,日总蒸散量随季节的增加小于净辐射的增加。表面阻力呈早晚高,午间低的日变化型,灌溉前后相差20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 表面阻力 麦田 能量转化 水分传输
下载PDF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侯学计算 被引量:40
13
作者 周允华 项月琴 栾禄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7-455,共9页
讨论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两种计量系统,提出了利用太阳总辐射照度估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候学公式。根据国外对昼光的观测资料,得到了PAR能量的量子转换系数,即太阳总辐射中,PAR每1J的能量含有4.55μmo... 讨论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两种计量系统,提出了利用太阳总辐射照度估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候学公式。根据国外对昼光的观测资料,得到了PAR能量的量子转换系数,即太阳总辐射中,PAR每1J的能量含有4.55μmol的量子。在气候学计算中,可利用这个值进行PAR的能量和量子的换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量子通量密度 气候学
下载PDF
用针叶和阔叶树冠的观测数据对树冠断层成象算法的验证(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锦地 李小文 项月琴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S1期70-78,共9页
在植被BRDF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种树冠结构参数的间接测量方法。称为“树冠断层成象法(TCT)”,可获取树冠内叶面倾角分布(LAD),叶面积体密度的空间分布(FAVD)和叶面积指数(LAI)。文中论述对该... 在植被BRDF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种树冠结构参数的间接测量方法。称为“树冠断层成象法(TCT)”,可获取树冠内叶面倾角分布(LAD),叶面积体密度的空间分布(FAVD)和叶面积指数(LAI)。文中论述对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实测的针、阔叶树冠数据对TCT方法的验证。为了克服前文中所述的问题,我们研制了树冠断层象底视数据采集系统(TCTS),获取树冠的多视点底视图象。该系统由便携式微机,图象数字化板,可见光/近红外广角摄象机及其支架导轨,图象监示器组成。摄取图象可实时数字化存于计算机硬盘,并可实时监视图象采集质量。摄象机支架和导轨可控制摄象机身的姿态,并保证其在地面给定水平方向的连续移动。我们选择针叶和阔叶两种树种进行算法验证,设计进行了多次野外的多视点底视图象采集,并同期进行手工的树冠结构参数测量,包括树冠形状和叶面积体密度。TCT方法的改进主要有:1)提取了图象采集过程中天空光的分布,作为从图象中推算方向间隙率的参考量。2)将用单张广角图象提取的叶角分布(LAD)引入TCT算法。3)利用近红外图象可区分枝干和叶丛,以提高FAVD重构的可靠性,并可区分全植被植数(TPAI)和LAI。该文论述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成象 冠层结构 叶面积体密度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农果复合系统光热资源有效利用Ⅳ.作物生产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允华 周智泉 张晓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2期10-13,53,共5页
在行栽果树条件下,对农田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在一级生产水平下的干物质生产作了模拟计算,得到果树在不同行向下作物干物质产量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农果复合系统 作物生产模拟 小麦 玉米 大豆
下载PDF
农果复合系统光热资源的有效利用Ⅰ.树冠透光率的测量和估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允华 张秋英 +1 位作者 张晓杰 居会良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11,共5页
用量子传感器对桃、梨和苹果树冠层的透光率作了测量。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 :晴天树冠透光率 τ的日变化曲线呈 U字形 ,日平均透光率 τd 与树种和树龄的关系不大。在正常年份 ,展叶后符合关系式τd=7.85 N-0 .88,N为从 4月 1日起算的天... 用量子传感器对桃、梨和苹果树冠层的透光率作了测量。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 :晴天树冠透光率 τ的日变化曲线呈 U字形 ,日平均透光率 τd 与树种和树龄的关系不大。在正常年份 ,展叶后符合关系式τd=7.85 N-0 .88,N为从 4月 1日起算的天数。而物候期变化对τd 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资源利用 果树冠层透光率 农林复合经营
下载PDF
土壤化学性质对Cu的植物吸收效应和土壤有效Cu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同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华北平原石灰性土壤中,盆栽小麦的生物相关性检验证明,常用的SB/D联合浸提剂或AB/D联合浸提剂,与植物的吸Cu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不适合直接用来测定土壤有效Cu.校正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之后,SB/D侵提剂与吸Cu总量的相关性则达... 在华北平原石灰性土壤中,盆栽小麦的生物相关性检验证明,常用的SB/D联合浸提剂或AB/D联合浸提剂,与植物的吸Cu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不适合直接用来测定土壤有效Cu.校正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之后,SB/D侵提剂与吸Cu总量的相关性则达到P<0.01的极显著水平,可用于土壤有效Cu的评价.土壤pH越高则小麦吸收的Cu越少;土壤pH升高1个单位,则土壤有效Cu吸收量平均减少19μg·盆-1.土壤pH升高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Cu的测定结果分别减小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Cu 土壤化学性质 吸收效应 冬小麦
下载PDF
砷对土壤微生物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同斌 Struwe S Kjoller A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3期288-293,共6页
通过微生物嫌气培养实验,探讨了砷污染对土壤呼吸作用、反硝化作用、挥发性脂肪酸形成和氮素形态转化等微生物活动过程的影响,以助于理解砷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碳(C)、氮(N)的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砷不仅明显... 通过微生物嫌气培养实验,探讨了砷污染对土壤呼吸作用、反硝化作用、挥发性脂肪酸形成和氮素形态转化等微生物活动过程的影响,以助于理解砷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碳(C)、氮(N)的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砷不仅明显抑制微生物活动中CO_2的产生,而且显著降低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在供试土壤中,砷既促进NO_3—N的消失,同时又减少NO_2—N和NH_4—N的产生,因此,砷可以使NO_3—N转化成除NH_4—N、NO_2N和N_2O—N之外的其他形态的氮,也可以抑制乙酸形成,但促进异丁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CO2释放 N2O释放 挥发性脂肪酸 氮素转化
下载PDF
嫌气培养下砷酸盐和氮肥种类对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英文)
19
作者 陈同斌 Struwe S Kjφler A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3期25-30,共6页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砷污染和氮肥过量所引起的氮素污染越来越普遍.但至今仍很少了解砷污染对土壤中温室气体(N2O和CO2)产生和有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土壤泥浆的嫌气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砷酸盐和改变氮肥种类(氮素形...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砷污染和氮肥过量所引起的氮素污染越来越普遍.但至今仍很少了解砷污染对土壤中温室气体(N2O和CO2)产生和有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土壤泥浆的嫌气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砷酸盐和改变氮肥种类(氮素形态)对反硝化作用(N2O产生量)和呼吸过程(CO2产生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CO2产生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供应NO-3-N作为氮源时,无论是否添加砷酸盐,其N2O产生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当供应NH+4-N和尿素作为氮源时,其N2O产生量稍有增加.添加砷酸盐会使N2O量增加,但使CO2产生量降低.因此,砷污染可能会导致微生物呼吸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嫌气培养 砷污染 二氧化碳 氧化亚氮 氮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