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的降雨产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昌明 李军 王中根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3,共7页
重点阐述国内自主研发的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降雨产流模型的新发展。HIMS原有产流计算主要是基于降雨动态入渗机制的LCM模型,该产流模型是通过大量野外小流域观测试验提出的经验模型。为进一步... 重点阐述国内自主研发的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降雨产流模型的新发展。HIMS原有产流计算主要是基于降雨动态入渗机制的LCM模型,该产流模型是通过大量野外小流域观测试验提出的经验模型。为进一步揭示其物理机制,HIMS研究团队基于物理机制清晰的Green-Ampt模型,提出了新的GAF模型。从理论上通过GAF模型可以直接推导出LCM模型,以及SCS-CN模型,并证明了LCM模型是GAF模型的高精度幂指数近似,而SCSCN模型是GAF模型的倒数线性近似解简化;通过对GAF模型解析解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两参数SCS-CN修正模型,使之包含了雨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模拟 HIMS 降雨产流模型 LCM模型 GAF模型 SCS-CN模型
下载PDF
黄河无定河流域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夏军 叶爱中 +1 位作者 乔云峰 王纲胜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7年第4期457-465,共9页
黄河无定河流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水文时空变化大,观测站点有限,水文过程的非线性问题和人类活动影响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针对黄河无定河流域内不同尺度水文循环模拟问题,对作者开发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进行了改进,拓展到了... 黄河无定河流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水文时空变化大,观测站点有限,水文过程的非线性问题和人类活动影响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针对黄河无定河流域内不同尺度水文循环模拟问题,对作者开发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进行了改进,拓展到了月、日、时三个时间尺度,应用于无定河内的大理河、小理河及岔巴沟三级不同空间尺度的流域.研究表明: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是水文系统非线性理论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结合的一种新途径,水文系统模拟的精度比较满意.该模型为分析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与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时变增益 水文模型 无定河 尺度
下载PDF
1982—2001年间我国受旱和受旱成灾耕地的遥感提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齐述华 李召良 王长耀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48,共6页
水分亏缺指数(WDI)是综合陆地表面温度和植被指数建立的区域干旱遥感监测评价指标。本研究利用1982—2001年NOAA AVHRR资料计算了全国20年间各旬WDI,提出基于WDI判断农田受旱及受旱成灾的标准,结合土地覆盖分类提取的耕地范围,提取我国1... 水分亏缺指数(WDI)是综合陆地表面温度和植被指数建立的区域干旱遥感监测评价指标。本研究利用1982—2001年NOAA AVHRR资料计算了全国20年间各旬WDI,提出基于WDI判断农田受旱及受旱成灾的标准,结合土地覆盖分类提取的耕地范围,提取我国1982—2001年间各年份受旱和受旱成灾耕地面积。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农田受旱面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遥感获取的农田受旱成灾面积与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是快速有效获取干旱成灾范围和成灾面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指数 遥感 耕地 旱灾 受旱成灾
下载PDF
河西走廊辣椒滴灌水盐调控施肥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韩晓宇 万书勤 +2 位作者 李晓彬 康跃虎 冯志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45,共11页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地区辣椒滴灌农业生产水盐调控与施肥灌溉制度。【方法】在甘肃省金昌市八一农场,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不低于-20 k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灌溉,设计了5个施肥比例的施肥灌溉处理,分别为农...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地区辣椒滴灌农业生产水盐调控与施肥灌溉制度。【方法】在甘肃省金昌市八一农场,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不低于-20 k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灌溉,设计了5个施肥比例的施肥灌溉处理,分别为农场滴灌条件下基于测土配方施肥的辣椒施肥量的20%、40%、60%、80%与100%,研究了滴灌水盐调控施肥灌溉对辣椒生长、产量和土壤盐分养分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经过2 a试验研究得到:(1)0~100 cm整个土体的盐分基本维持平衡,土壤盐分不增加。(2)在辣椒生育期内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深的根系分布层,70 cm深度以下硝态氮浓度低且稳定,基本不存在硝态氮的深层渗漏淋失。(3)辣椒的株高、地上部分鲜质量均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比例为100%时辣椒的产量达到最大值,2 a辣椒的平均产量达到26 595.8 kg/hm2。(4)滴灌高频施肥灌溉有利于提高辣椒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2 a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为5.1 kg/m3,肥料偏生产力为30.1 kg/kg,均高于农场管理方法下滴灌辣椒的值。【结论】在河西走廊辣椒滴灌生产中,推荐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水基质势阈值控制在-20 kPa以上指导水盐调控灌溉,总施肥量设定为100%测土配方施肥(全生育期N 360 kg/hm2,P2O5195 kg/hm2,K2O 375 kg/hm2)进行施肥灌溉水肥一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灌溉 硝态氮 灌溉水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辣椒 土壤盐分
下载PDF
青海省地表净辐射通量的遥感估算方法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晓雨 贾绍凤 朱文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1-933,共13页
地表净辐射通量是地气系统的关键参数,对其准确估算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是地表水热平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MODIS产品分别估算了青海省晴天和有云条件下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并依据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日变... 地表净辐射通量是地气系统的关键参数,对其准确估算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是地表水热平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MODIS产品分别估算了青海省晴天和有云条件下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地表净辐射通量,并依据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日变化模型计算得到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在精度评价方面,利用青海省西宁和格尔木两站的辐射通量数据和50个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分别验证了瞬时和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的遥感估算精度。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瞬时和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在西宁站估算精度较高,RMSE分别达到72.35 W·m^(-2)和2.29 MJ·m^(-2),在格尔木站存在明显的高估,Bias分别达到133 W·m^(-2)和3.25 MJ·m^(-2)。在各气象站点处,遥感估算的日间地表净辐射通量有较高的精度,RMSE为2.04 MJ·m^(-2)。青海省晴天条件下地表净辐射通量的年均值为4176.62 MJ·m^(-2),年内变化呈单峰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6月(559.23 MJ·m^(-2))和12月(134.68 MJ·m^(-2)),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MODIS 地表净辐射通量 地表能量平衡 遥感估算
下载PDF
不同土壤湿度资料在太行山区的对比
6
作者 王飞宇 占车生 +2 位作者 贾仰文 牛存稳 胡实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数据驱动陆面模式CLM3.5得到的土壤湿度资料,结合ERA40和NCEP-2再分析资料,系统对比分析了1980—2008年太行山区生长季(5—9月)表层(0~10 cm)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并利用站点观测资料(1993—2008年)对三套...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数据驱动陆面模式CLM3.5得到的土壤湿度资料,结合ERA40和NCEP-2再分析资料,系统对比分析了1980—2008年太行山区生长季(5—9月)表层(0~10 cm)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并利用站点观测资料(1993—2008年)对三套资料在太行山区的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CLM3.5资料和ERA40资料能较好地描述太行山区土壤湿度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且两者的土壤湿度呈现相对一致的"北干南湿"格局,其中CLM3.5资料土壤湿度的时空变率高于ERA40资料;而NCEP-2资料对土壤湿度时空分布的描述效果较差。太行山区土壤湿度与降水和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实际条件下土壤湿度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太行山 再分析数据 资料对比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薛宇轩 卢宏玮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44-48,共5页
利用青藏高原2001—2015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数据集、地表温度数据集和317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降水量及地温的相关性,讨论了3种气候因子的联合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由东向... 利用青藏高原2001—2015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数据集、地表温度数据集和317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降水量及地温的相关性,讨论了3种气候因子的联合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由东向西、自南向北的递减状态,且总体上呈波动增长趋势;青藏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量、气温及地温均呈正相关,与气温相关性最强;青藏高原植被增长的首要驱动因子是热量,且降水量与热量对植被生长的驱动作用呈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驱动因子 气温 地温 降水量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华北北纬38°带极端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8
作者 张一 杨丽虎 +5 位作者 王仕琴 檀康达 郑文波 曹建生 沈彦俊 孙宏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8-1303,共16页
华北北纬38°带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降水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近年来,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改变了地下水补给方式,明确极端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对于深入认识区域水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年... 华北北纬38°带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降水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近年来,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改变了地下水补给方式,明确极端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对于深入认识区域水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北北纬38°带的1个山区站点(太行山站)和2个平原区站点(栾城站和南皮站)降水样品采集,采用相关分析和HYSPLIT模型,揭示了研究区极端强降水δ2H和δ18O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水汽来源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呈现丰水年贫化的年际特征,雨季富集、旱季贫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极端强降水同位素最为贫化(-105.7‰~-39.1‰,-14.6‰~-5.7‰)。大气降水同位素关系表明位于山前平原的栾城站斜率和截距最小,蒸发作用最强。HYSPLIT模型结果表明,太行山站极端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水汽,而栾城站和南皮站极端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于西风水汽和东南季风水汽,西南季风水汽比例增加(16.67%~58.33%)是导致山区极端强降水同位素比平原区贫化的主要原因。水汽来源的差异导致研究区2021年“7·21”极端强降水事件δ18O值高于2016年“7·19”极端强降水事件。上述认识可为华北北纬38°带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纬38°带 极端强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HYSPLIT模型 水汽来源
原文传递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Grassland NPP in Altay Prefecture 被引量:2
9
作者 TIAN Jie XIONG Junnan +4 位作者 ZHANG Yichi CHENG Weiming HE Yuchuan YE Chongchong HE We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1年第6期743-756,共14页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Altay Prefecture is of considerable concern as it is a threat that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and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livestock industry.Quantitative asse...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Altay Prefecture is of considerable concern as it is a threat that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and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livestock industry.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dominant trigger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to grassland variation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mitigating the degraded grassland in Altay Prefecture.In this paper,the 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model and the Thornthwaite memorial model were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act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_(A))and potent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_(P))in the Altay Prefecture from 2000 to 2019.Meanwhile,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tential NPP and actual NPP was employed to reflect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NPP_(H))on the grassland.On this basis,we validated the viability of the simulated NPP using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and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scenarios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relative rol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grassland in Altay prefecture.The results indicate three main points.(1)The simulated NPP_(A) wa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MOD17 A3 dataset in spatial distribution.(2)Regions with an increased NPP_(A) accounted for 70.53% of the total grassland,whereas 29.47% of the total grassland area experienced a decrease.At the temporal scale,the NPP_(A) presented a slightly increasing trend(0.83 g C m^(-2) yr^(-1))over the study period,while the trends of NPP_(P) and NPP_(H) were reduced(-1.31 and-2.15 g C m^(-2) yr^(-1)).(3)Compared with climate change,human activitie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rassland restoration,as 66.98% of restored grassland resulted from it.In contrast,inter-annual climate change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as it influenced 55.70% of degraded grassland.These results could shed light on the mechanisms of grassland variation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and they can be applied to further develop efficient measures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in Altay Pref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land degrad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Altay Prefe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