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变系数空间滞后的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1
作者 唐志鹏 吴颖 +1 位作者 熊世峰 黄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6,共12页
为解决因变量空间滞后存在的局域性问题,对现有常系数空间滞后的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了具有更广泛形式的拓展,提出一类变系数空间滞后的混合地理加权回归(MGWR-VSLR)模型。MGWR-VSLR模型实现了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融合,涵盖了绝... 为解决因变量空间滞后存在的局域性问题,对现有常系数空间滞后的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了具有更广泛形式的拓展,提出一类变系数空间滞后的混合地理加权回归(MGWR-VSLR)模型。MGWR-VSLR模型实现了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融合,涵盖了绝大多数地理加权回归的模型形式,基于重构参数化方法和似然比检验分别给出模型的系数估计方法与显著性检验以及选取变系数的判别检验。在蒙特卡罗模拟与实际应用中,MGWR-VSLR模型均表现出优异的因变量拟合与预测能力。MGWR-VSLR模型的提出为定量化研究空间效应问题设定适宜的模型形式提供了支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混合地理加权回归 显著性检验 变系数
下载PDF
浙江美丽乡村空间格局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丹丹 吴杨 +2 位作者 马仁锋 余建辉 冯学钢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3-375,共13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系全国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经典模式。基于浙江2016年以来3个批次美丽乡村“示范村”数据,运用洛伦兹曲线、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识别美丽乡村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构建乡村振兴...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系全国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经典模式。基于浙江2016年以来3个批次美丽乡村“示范村”数据,运用洛伦兹曲线、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识别美丽乡村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构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模式,揭示具有强烈资源禀赋约束的各类乡村如何在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下从示范走向全域。结果表明:(1)美丽乡村示范村空间上整体呈凝聚型分布,已形成“杭嘉湖”和“金衢”两大集聚区,且其时空演化特征稳中有变,后两批较第一批分布范围更广;(2)美丽乡村具有农业服务型、工业发展型、休闲旅游型、文化传承型和综合治理型等五大类型,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显著,且与已有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关联密切;(3)区位条件、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是影响示范村区位的重要因素;(4)美丽乡村建设从局部到全域推进过程遵循优先发展资源禀赋示范村、辐射引领周边村落的路径,并倡导政府引导、资本驱动、“农户+公司”和村民创业并存的多元主体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格局 政策弹性 资本驱动 浙江乡村发展经验
原文传递
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识别案例实证——以河北涞水县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新歌 虞虎 +2 位作者 李萍 林明水 陈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1-155,231,共6页
旅游精准扶贫是区域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然而,旅游精准扶贫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区域能否通过旅游实现精准扶贫,需要进行科学识别。目前,已经有学者从理论上构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识别体系,但相关案例实证较... 旅游精准扶贫是区域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然而,旅游精准扶贫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区域能否通过旅游实现精准扶贫,需要进行科学识别。目前,已经有学者从理论上构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识别体系,但相关案例实证较少。基于此,文章以河北涞水县为例,借鉴学者构建的旅游精准扶贫识别体系,对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识别进行了案例实证。研究表明,在开发条件层面,涞水县域内包含一个5A级景区,周边京、津、冀、内蒙古客源充足,且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旅游开发项目上,涞水县所采取的方式主要为"自下而上",即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带动下,让村民表达自身在旅游扶贫项目选择上的意见,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开发识别决策中;在目标人群层面,涞水县的旅游扶贫对象不局限于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对于已经发展得较好的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也给予了较大关注。涞水县的案例实证研究,为其他县域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精准扶贫 识别 乡村 涞水县 燕山-太行山片区
下载PDF
海洋产业影响省域经济增长估计及其分异动因判识 被引量:18
4
作者 马仁锋 候勃 +2 位作者 张文忠 袁海红 窦思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5,共9页
采用静态和动态计量方法分析2006~2015年海洋经济对沿海省(市、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识别差异动因。研究发现:(1)海洋经济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地影响,其中天津、上海、福建、山东、广东、海南海洋经济... 采用静态和动态计量方法分析2006~2015年海洋经济对沿海省(市、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识别差异动因。研究发现:(1)海洋经济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地影响,其中天津、上海、福建、山东、广东、海南海洋经济总量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省域海洋产业对区域经济影响度分异呈现省际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且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3)引起省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海洋经济相关因素中,海洋第二产业、海洋进出口贸易额等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即拉大差异),且海洋第二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相关发现有助于中国沿海省(市、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省域经济 空间相关性 增长动因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下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情景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志鹏 于浩杰 +1 位作者 陈明星 程嘉梵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7-1260,共14页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提出了碳达峰出现时间和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并对主要发达国家作了验证,同时对中国现状做了分析,最后采用了基准和强化两种情景分析了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后进入2060年碳中和时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1)根...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提出了碳达峰出现时间和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并对主要发达国家作了验证,同时对中国现状做了分析,最后采用了基准和强化两种情景分析了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后进入2060年碳中和时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IPAT恒等式将碳排放函数分解成人口、人均GDP和碳强度三个因素时,碳峰值出现时间为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由正转负的正数值年度,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一条件。(2)中国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自2003年起已经开始降低,最近几年一直在0.01~0.02徘徊,表明总体上朝着有利于碳达峰的方向发展,同时按照三个因素的预期发展目标计算得出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上限为112.2亿t,若2021—2035年保持相同的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碳强度年均复合增长率的绝对值需要比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高0.14个百分点。(3)在能源消费总量逐渐回落的前提条件下,2060年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65%,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约为31.4亿t,强化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70%,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6.6亿t,而碳汇和CCUS等固碳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终需要控制能源消费,践行低碳消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峰值 碳中和 函数极值条件 情景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地区宁夏西吉县乡村聚落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1 位作者 肖磊 刘毅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2-619,共8页
以黄土高原地区宁夏西吉县为对象,从县域到农户不同尺度,研究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西吉县的乡村聚落数量和规模均明显增长,并呈现向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地区集中的... 以黄土高原地区宁夏西吉县为对象,从县域到农户不同尺度,研究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西吉县的乡村聚落数量和规模均明显增长,并呈现向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地区集中的基本特征.对于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在宏观层面上,人口与经济增长是主要驱动力,政府移民、建筑结构升级也显著推动村庄演化,但在人口增长快、生态不断退化的压力下,乡村发展进入搬迁-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这是生态脆弱、发展模式粗放和经济滞后导致的共同结果.在微观层面,从农户的角度出发,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的核心原因是分家、外出务工等社会因素、而非收入增长等经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吉县 乡村聚落 空间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灾后重建中工业产业选择与布局——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佳洺 孙威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突发性大型自然灾害会给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人口分布调整和产业结构重塑是灾后重建工作的核心任务.针对灾后重建中产业恢复的特殊性、紧迫性和阶段性等特点,结合四川芦山地震恢复重建的实践,在对灾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 突发性大型自然灾害会给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人口分布调整和产业结构重塑是灾后重建工作的核心任务.针对灾后重建中产业恢复的特殊性、紧迫性和阶段性等特点,结合四川芦山地震恢复重建的实践,在对灾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及受灾情况等分析基础上,认为:在东部平原地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在大部分浅山地区,结合旅游业重点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在深山地区,提高水能矿产资源对经济的贡献度,并提高产业集中度.总体形成从平原向山区逐渐过渡的圈层式产业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产业选择 空间布局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意象偏差测度与评价——基于投射意象与感知意象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张书颖 崔家胜 +2 位作者 王灵恩 刘家明 龙飞 《旅游学刊》 2024年第6期72-84,共13页
旅游意象测度与评价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基础。文章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基于官方宣传及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成分距离分析法,构建旅游意象概念模型,并量化评价沿线不同河段(旧城段及通州段)官方投... 旅游意象测度与评价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基础。文章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基于官方宣传及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成分距离分析法,构建旅游意象概念模型,并量化评价沿线不同河段(旧城段及通州段)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异同。研究结果认为,大运河(北京段)旅游意象由线性、景观、文化、服务和社交5个维度以及维度下属的16个范畴构建而成。同一河段的“投射-感知”意象、不同河段间的投射意象或感知意象在不同范畴和维度下都存在差距,且附属维度错位现象明显。为构建良好的旅游意象,旧城段要重点改善线性、文化和服务意象,通州段则需要关注线性和服务意象。研究结论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中华文化标识建设具有参考意义,也为线性文化遗产精准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旅游意象评价 投射意象 感知意象 大运河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6
9
作者 姜凯斯 刘正佳 +2 位作者 李裕瑞 王永生 王昱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5-1315,共11页
深入开展乡村地域土地利用变化和聚落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于探究乡村地域系统优化、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延安市碾庄流域为例,基于ENVI和GIS等软件技术,结合Landsat卫星影像、马尔科夫链模型和实地调查,从土... 深入开展乡村地域土地利用变化和聚落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于探究乡村地域系统优化、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延安市碾庄流域为例,基于ENVI和GIS等软件技术,结合Landsat卫星影像、马尔科夫链模型和实地调查,从土地利用转移与交换变化、建筑用地空间转移、社会响应等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对区域乡村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在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作用下,碾庄流域生态覆被发生明显改观,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坡耕地及稀疏生态用地转化为林地,其中,林地面积占比由32.34%(2009年)增加至50.88%(2018年);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延安新城'边缘效应'的影响下,碾庄建设用地呈现向流域的东南和西南方向拓展的趋势,10 a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75%;③在人类活动的主导作用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乡村正在朝着生态化和集约化的方向转型发展。研究结果有望为深入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和优化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变化 乡村地域系统发展 碾庄流域
原文传递
中小城市人口集聚乏力的原因探析——以湖北荆门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浩然 刘盛和 戚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50-54,共5页
人口规模反映了城市活力,城市人口集聚乏力往往意味着经济下行和吸引力衰退.我国中小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普遍较弱.文章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探究了导致人口集聚能力弱的内在原因,发现就业收入、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是关键因素... 人口规模反映了城市活力,城市人口集聚乏力往往意味着经济下行和吸引力衰退.我国中小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普遍较弱.文章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探究了导致人口集聚能力弱的内在原因,发现就业收入、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是关键因素.其中,就业数量、收入水平与公共服务一直是发展短板,而生活环境曾是优势所在,发展重工业却破坏了城市环境,又加剧了城市宜居性和人口吸引力的下降.目前,中小城市正面临着就近城市化、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流动人口回流等机遇,通过补齐短板、挖掘自身优势、满足居民需求,类似荆门市的中小城市仍有希望重获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城市 人口集聚 荆门市
下载PDF
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异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昌霞 马仁锋 +1 位作者 吴丹丹 王腾飞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6年第2期397-402,共6页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方法计量2002-2013年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的得分,并运用模糊数学法测度...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方法计量2002-2013年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的得分,并运用模糊数学法测度二者协调度。研究得出:(1)2002-2013年宁波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总体由双系统低水平的高度协调向双系统提质的高度协调演进,其中奉化、宁海协调程度向高水平趋近,宁波中心城区、象山协调程度呈波动状的逆向演进,余姚、慈溪的协调程度无显著变化;(2)2002-2013年宁波市县级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空间分异显著,即西北部趋稳,西南部正向演进,东部逆向演进;(3)宁波县际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状态在2005、2007、2009、2011、2013年呈现显著的下降态势,且西北、西南、东部县际发展度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县际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性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明星 周素红 +19 位作者 何深静 叶超 汪明峰 孙威 王开泳 刘艳军 朱晟君 马海涛 姚华松 马仁锋 张华 余建辉 吴康 王丰龙 黄耿志 赵荣钦 郝庆 刘春腊 郑捷 刘海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9-472,共24页
2018年1月27-28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年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青年论坛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与行动"为主题。莅临会场... 2018年1月27-28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年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青年论坛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与行动"为主题。莅临会场的院士、前辈和主管部门领导纷纷表示鼓励、支持和关怀青年人才的更快更好的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这次青年论坛主题为题,在新时代传承和创新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学者责无旁贷,追寻地理学家的精神,集中探讨青年学者的责任与行动,展示人文与经济地理青年学者的思考和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青年学者 责任 行动 传承 创新 新时代
原文传递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行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明星 陆大道 +27 位作者 唐常春 刘承良 叶玉瑶 丁建军 王姣娥 刘晔 唐志鹏 孙中伟 陈东 李钢 孙伟 李鹤 潘峰华 张圆刚 李玉恒 李裕瑞 魏冶 赵建吉 彭立 高菠阳 胡志丁 钱丽芸 姜炎鹏 董冠鹏 杨传开 虞虎 安宁 戚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96-2124,共29页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科学的春天"40周年。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也将迈入新时代。青年学者恰好处在承前启后的这一时期,围绕学科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科学的春天"40周年。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也将迈入新时代。青年学者恰好处在承前启后的这一时期,围绕学科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青年学者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和传承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辈所建立的学科体系,并力图继续开拓和创新。一是助力建设学科文化,打造具有学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术共同体。二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加强中国特色的自主理论建构与创新。三是向相关学科方向学习,加强交叉与综合的数据和方法创新,建设科学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四是青年学者更需要踏实认真的态度,找准个人研究领域方向,求真务实并力图创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研究深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学者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青年学者 责任 行动 传承 创新 新时代
原文传递
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与浙江实证 被引量:34
14
作者 马仁锋 王腾飞 +1 位作者 张文忠 李雪丽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9-390,共12页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区位熵方法借助从业人员数据刻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OLS模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结果表明:(1)市域尺度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区位规律不仅具有"资本空间"(杭州)集聚...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区位熵方法借助从业人员数据刻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OLS模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结果表明:(1)市域尺度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区位规律不仅具有"资本空间"(杭州)集聚性,还具有"地方空间"(舟山、金华和台州)分异性;(2)经济科教、政府支持、市场需求、环境、交通和地方性是重要区位因素,且不同重点行业、不同地理层级所受区位因素不尽相同;(3)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全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管治双要素驱动型,8重点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软因子"驱动型;(4)研究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着力点与规划调控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新经济区位模型 区位因素 杭州 金华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城镇化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戚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6-1206,共11页
研究青藏高原城镇化格局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推动青藏高原现代人类活动时空过程的认知,对青藏高原就地就近城镇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根据历次人口普査数据,本研究构建青藏高原县市尺度城镇化空间数据集,参考城镇化发... 研究青藏高原城镇化格局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推动青藏高原现代人类活动时空过程的认知,对青藏高原就地就近城镇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根据历次人口普査数据,本研究构建青藏高原县市尺度城镇化空间数据集,参考城镇化发展阶段,采用LISA空间类型划分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系统分析1990-2010年青藏高原内部城镇化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包括:①青藏高原整体城镇化水平偏低,2017年底,青藏高原主体部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分别为53.07%和30.8%,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的58.52%,但青藏高原内不乏髙水平城镇化地区,而且各地区间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缩小;②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是高水平城镇化集聚区,羌塘地区是低水平城镇化集聚区,地级行政中心所在县市多呈现自身高、周边低的城镇化格局;③与内地相似,第二、三产业从业机会是推动青藏高原城镇化发展重要因素,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对城镇化拉动作用开始凸显。研究结果可以为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研究和青藏高原就地就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格局 青藏高原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人口普查数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