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喜马拉雅缺口的地质与地貌成因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二七 周勇 +2 位作者 陈智樑 ClarkB.Burchfiel 季建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2-128,T005,T006,共9页
东喜马拉雅缺口位于西藏东南部米林地区 ,平均海拔高度只有 450 0 m,远远低于喜马拉雅山其它地段。我们的研究揭示 ,它的形成是由一条规模很大的 ,称之为米林韧性正断层的活动造成的。断层带的宽度至少有 2 0 km,大体倾向西 ,主要由眼... 东喜马拉雅缺口位于西藏东南部米林地区 ,平均海拔高度只有 450 0 m,远远低于喜马拉雅山其它地段。我们的研究揭示 ,它的形成是由一条规模很大的 ,称之为米林韧性正断层的活动造成的。断层带的宽度至少有 2 0 km,大体倾向西 ,主要由眼球状糜棱岩组成 ,岩石中的拉伸线理以及眼球旋转的方式表明位于其东西两侧的高喜马拉雅深变质岩系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浅变质岩系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拆离运动 ,导致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最高峰——南迦巴瓦 (7756m)的早期抬升以及特提斯喜马拉雅的重力垮塌。该断裂的南西端和藏南拆离系 (STDS)相交 ,因此 ,它很可能是藏南拆离系的东翼断裂 ,同样形成于中新世。拆离构造的发生表明喜马拉雅山在中新世发生南北向构造缩短的同时还伴随着近东西向的拉伸。米林断裂的北东端和派区断裂相接。后者在中新世呈左旋剪切 ,构成东喜马拉雅挤入构造的西边界。米林断裂和上述两个断裂的衔接关系表明该断裂是一个协调高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斜向拆离运动的转换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缺口 变质岩系 断层带 成因 拆离构造 地貌 重力垮塌 转换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