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信息时代的人文计算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启虎
尹力
张全
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声学 研究所
出处
《科学》
2015年第1期35-39,4,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信息技术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资助
文摘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信息是联系物理世界与人类认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人文与信息有着天然的联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拓展了人类认知的疆域,也改变了人类对于物理世界的认知模式,更进一步影响、渗透到传统研究视野下的社会学科。并形成一个文理工交叉的学科——人文计算,衍生出数字人文的概念。
关键词
人文计算
数字人文
语言计算
计算社会学
云计算
大数据
分类号
H087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业内专家谈——互联网:机遇、挑战与前景
2
作者
钱华林
侯自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出处
《通信世界》
2001年第13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互联网
电信
世界
信息化
信息技术
分类号
TP393.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F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题名 噪声伴随汽车冲进城市生活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志勇
吕亚东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声学 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
出处
《科学生活》
2007年第4期39-39,共1页
文摘
汽车在污染大气的同时,还对周围环境形成噪声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交通噪声污染占整个环境噪声总量的20.1%,2004年超过30%,而在车辆密集的地区,车辆噪声污染远大于此。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甚至占城市噪声的75%。
关键词
交通噪声污染
城市交通噪声
部分城市
环境噪声
城市噪声
科学生活
汽车保有量
污染大气
部门统计
车辆
分类号
TB535
[理学—声学]
题名 为发展《电声技术》作出贡献 构造技术交流平台
4
作者
沈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出处
《电声技术》
2007年第7期5-5,共1页
文摘
《电声技术》三十年来构造了国内惟一的电声技术综合性交流平台,面向电声理论、电声器件和设备研究、扩声工程设计以及高保真系统和数字音频系统的普及和应用。联系了有关电声的研究、设计、企业和教育单位,容纳了国内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各种论点,是中国电声技术发展的见证,也是电声新技术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关键词
电声技术
交流平台
构造技术
数字音频系统
工程设计
高保真系统
技术综合
电声器件
分类号
TN912.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题名 重组、布局、3G
5
作者
阴志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出处
《数字通信世界》
2008年第11期30-30,共1页
文摘
在2008年中国国际通信展期间,本刊邀请了业内十位专家就我国电信业重组后通信业务的布局和3G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现摘要刊登,并感谢他们对本刊的支持。
关键词
3G移动通信
时间窗口
重组
电信运营商
3G演进
SCDMA
LTE
空中接口
分类号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题名 NGN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侯自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
出处
《世界宽带网络》
2005年第6期29-30,共2页
文摘
自从ITU提出NGN概念以采,NGN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作为下一代网络标准的框桨它凝聚着电信业对下一代网络的各种需求。人们对NGN的理解和定义各不相同直到2003年.ITU才给出了NGN的明确定义,虽然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号称NGN韵软交换产品.但是NGN并没有标准.甚至没有一个体系结构框架,2004年.ITU决定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PP的IMS基础上发展NGN.此举不仅使NGN有了一个明确的体系结构.也促进了固定和移动通信NGN标准的融合.
关键词
NGN
下一代网络
体系结构
业务模式
发展策略
分类号
F6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题名 数字汇聚和媒体的融合
7
作者
侯自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出处
《世界宽带网络》
2004年第12期92-92,共1页
文摘
IP化的数字电视网和宽带互联网将长期共存.互补融合构成宽带交互新媒体。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有线电视网络和固定宽带互联网之间.也将发生在地面(卫星)数字电视网和宽带无线互联网之间。电视手机将成为移动通信的下一个亮点。对等连接(Peer to Peer,P2P)模式将成为未来宽带交互新媒体的主要工作模式,
关键词
数字电视
IP化
电视手机
有线电视网络
汇聚
移动通信
宽带无线
融合
新媒体
交互
分类号
TN9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TN91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题名 努力在国际水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8
作者
张仁和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出处
《物理教学》
2006年第12期6-7,共2页
文摘
声学家。1936年11月5日生于重庆。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对浅海与深海水声物理规律做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领先发表了简正波衰减与群速的普遍表式,阐明了浅海声速结构与边界条件对声场影响的规律,给出了清晰的简正波物理图像,已成为射线一简正波理论的基本公式;最先发现负跃层浅海中信号波形的多途结构,给出了简明的计算公式,能准确地预报波形结构;从理论上预言了“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浅海声场的空间相关随距离增大而增强,远距离低频率声场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干性”,经海上实验已得到证明,领先获得最大间距达600米、最远距离达130公里的空间相干实验结果;在大洋远程声传播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并应用于水下探测与定位。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水声
国际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奖
学术委员会
北京大学
学部委员
分类号
K826.11
[历史地理—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