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哲学何以影响科学?
1
作者
胡志强
《科学世界》
2021年第1期1-1,共1页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两种伟大的智力活动。它们有各自的目标、问题和方法,有各自的思想成果和代表人物。但它们也相互纠缠和影响,相互检审和渗透。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不只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出自于人类思维的深度特征。科学为人们所熟悉的,...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两种伟大的智力活动。它们有各自的目标、问题和方法,有各自的思想成果和代表人物。但它们也相互纠缠和影响,相互检审和渗透。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不只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出自于人类思维的深度特征。科学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它经验性的一面。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各种新奇的自然现象和其中的规则。而哲学在人们眼中则是坐在扶手椅上的思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活动
问题和方法
思维的深度
自然现象
观察和实验
哲学
经验性
原文传递
科学进步的动力学模式
2
作者
郝刘祥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9,共13页
检讨了关于科学进步的3种主流哲学理论的成功与不足,进而基于科学进步问题与现代科学起源问题之间的密切关联,系统梳理了三代科学史家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之本质的阐释。以弗洛里斯·科恩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运动学解释为基础,并参...
检讨了关于科学进步的3种主流哲学理论的成功与不足,进而基于科学进步问题与现代科学起源问题之间的密切关联,系统梳理了三代科学史家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之本质的阐释。以弗洛里斯·科恩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运动学解释为基础,并参照蒯因关于科学知识的静态结构分析,提出了科学进步的动力学模式,即:科学进步是信念、理论和经验三者之间从相互脱节或相互抵触走向相互关联并且相互适应的动态调整过程。进一步,将此动力学模式与库恩的范式理论和斯特雷文斯的知识机器理论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模式不仅可以涵盖这2个理论,而且可以解释这2个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科学进步与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
理论
经验
科学进步
科学革命
动力学模式
原文传递
哲学与物理学相遇在量子世界
被引量:
5
3
作者
郝刘祥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6,共9页
文章通过分析量子力学中量子态的本体论地位问题、量子场论中何谓基本粒子问题,以及量子引力理论中时间是否存在的问题,表明科学理论的内核是一些基本的形而上学预设。文章指出,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颇类似于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因此在...
文章通过分析量子力学中量子态的本体论地位问题、量子场论中何谓基本粒子问题,以及量子引力理论中时间是否存在的问题,表明科学理论的内核是一些基本的形而上学预设。文章指出,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颇类似于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因此在物理学和哲学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盟,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澄清与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态
基本粒子
时间问题
实在
实体
关系
性质
原文传递
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伦理风险与虚实共治
被引量:
14
4
作者
曾毅
包傲日格乐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3-48,127,共7页
随着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视觉、云计算、移动网络等基础性技术的发展,“元宇宙”作为新兴聚合技术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有什么风险?如何负责任地治理“元...
随着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视觉、云计算、移动网络等基础性技术的发展,“元宇宙”作为新兴聚合技术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有什么风险?如何负责任地治理“元宇宙”?本文尝试从“元宇宙”的概念辨析出发,解析“元宇宙”技术的实存风险,寻求共治途径。1.“元宇宙”的概念辨析“元宇宙”具有“厚重”和“想象”两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聚合技术
伦理风险
区块链
云计算
原文传递
信任人工智能何以可能?
被引量:
6
5
作者
包傲日格乐
曾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信任是脆弱的委托人面对风险,与受托人达成共同期望的过程。值得信任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有能力被信任。但现有人工智能信任说明皆存在困难:由于目前的人工智能仅是一个工具,外表伦理的信任路径面临责任逃脱;理性、情感与规范信任路径无...
信任是脆弱的委托人面对风险,与受托人达成共同期望的过程。值得信任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有能力被信任。但现有人工智能信任说明皆存在困难:由于目前的人工智能仅是一个工具,外表伦理的信任路径面临责任逃脱;理性、情感与规范信任路径无法承担人工智能作为受托人的期望;责任网络化路径试图通过集体责任逃避人工智能信任问题。人工智能信任有待从非工具性、非依赖性的理性社会规范意义上,满足意向、能力、善意、心理积极、预期期望接受、脆弱性风险等需要,从信任语境的规范理解以及信任过程的无监督出发,寻求信任关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
信任
外表伦理
脆弱性风险
原文传递
CSR的结构进路是经验叠加吗?
6
作者
刘辰
刘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1,共6页
结构实在论是科学实在论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无论是认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还是本体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其结构进路均是固定真理收敛的。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却是非固定真理收敛的。那么在这种非固定真理收敛基础上的结...
结构实在论是科学实在论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无论是认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还是本体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其结构进路均是固定真理收敛的。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却是非固定真理收敛的。那么在这种非固定真理收敛基础上的结构进路中,新理论具有的先进性是什么?或者说结构进路的指向性是什么?基于此通过对比CSR与其前理论在结构进路对固定真理收敛的态度上的差异,能够分析出产生这种非固定真理指向性的原因。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又认为理论进路是连贯一致的研究纲领,因此从研究纲领的角度,以反常及消解入手可以分析这种结构进路的导向内容。最后文章认为建构版本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是经验叠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结构进路
固定真理收敛
经验叠加
原文传递
知觉信念的辩护——戴维森与麦克道威尔之争新解
7
作者
薛立伟
《理论界》
2022年第6期29-35,共7页
知觉信念的辩护问题在当代知识论和心灵哲学中存在持续的争论。戴维森认为,知觉经验是个体持有知觉信念的原因而非理由,不能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麦克道威尔则认为,知觉经验具备了关于周围环境特征的客观表征内容,能够为知觉信念提供辩...
知觉信念的辩护问题在当代知识论和心灵哲学中存在持续的争论。戴维森认为,知觉经验是个体持有知觉信念的原因而非理由,不能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麦克道威尔则认为,知觉经验具备了关于周围环境特征的客观表征内容,能够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实际上,两人观点的分歧比他们所认为的更大:首先,麦克道威尔认为,融贯论会导致知觉信念失去外部世界的限制,是对戴维森的误解;其次,虽然两人都拒斥单调的自然主义对知觉信念的解释,但给出的替代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并且,麦克道威尔对其概念论中的理论困难的回应不充分。因而,戴维森可以针对麦克道威尔的误解及理论困难予以更有力的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经验
知觉信念
融贯论
概念论
单调的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题名
哲学何以影响科学?
1
作者
胡志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中国科学院
哲学
所学术委员会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
中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科学
哲学
专业委员会
出处
《科学世界》
2021年第1期1-1,共1页
文摘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两种伟大的智力活动。它们有各自的目标、问题和方法,有各自的思想成果和代表人物。但它们也相互纠缠和影响,相互检审和渗透。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不只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出自于人类思维的深度特征。科学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它经验性的一面。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各种新奇的自然现象和其中的规则。而哲学在人们眼中则是坐在扶手椅上的思辨工作。
关键词
智力活动
问题和方法
思维的深度
自然现象
观察和实验
哲学
经验性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科学进步的动力学模式
2
作者
郝刘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中国科学院
哲学
研究所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9,共13页
文摘
检讨了关于科学进步的3种主流哲学理论的成功与不足,进而基于科学进步问题与现代科学起源问题之间的密切关联,系统梳理了三代科学史家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之本质的阐释。以弗洛里斯·科恩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运动学解释为基础,并参照蒯因关于科学知识的静态结构分析,提出了科学进步的动力学模式,即:科学进步是信念、理论和经验三者之间从相互脱节或相互抵触走向相互关联并且相互适应的动态调整过程。进一步,将此动力学模式与库恩的范式理论和斯特雷文斯的知识机器理论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模式不仅可以涵盖这2个理论,而且可以解释这2个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科学进步与革命。
关键词
信念
理论
经验
科学进步
科学革命
动力学模式
Keywords
belief
theory
experience
scientific progress
scientific revolutions
dynamical mode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哲学与物理学相遇在量子世界
被引量:
5
3
作者
郝刘祥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哲学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6,共9页
文摘
文章通过分析量子力学中量子态的本体论地位问题、量子场论中何谓基本粒子问题,以及量子引力理论中时间是否存在的问题,表明科学理论的内核是一些基本的形而上学预设。文章指出,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颇类似于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因此在物理学和哲学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盟,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澄清与解决。
关键词
量子态
基本粒子
时间问题
实在
实体
关系
性质
Keywords
quantum state
elementary particles
problem of time
reality
substance
relation
property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O413.1 [理学—理论物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伦理风险与虚实共治
被引量:
14
4
作者
曾毅
包傲日格乐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哲学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3-48,127,共7页
文摘
随着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视觉、云计算、移动网络等基础性技术的发展,“元宇宙”作为新兴聚合技术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有什么风险?如何负责任地治理“元宇宙”?本文尝试从“元宇宙”的概念辨析出发,解析“元宇宙”技术的实存风险,寻求共治途径。1.“元宇宙”的概念辨析“元宇宙”具有“厚重”和“想象”两种特性。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聚合技术
伦理风险
区块链
云计算
分类号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信任人工智能何以可能?
被引量:
6
5
作者
包傲日格乐
曾毅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中国科学院
哲学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自动化研究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文摘
信任是脆弱的委托人面对风险,与受托人达成共同期望的过程。值得信任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有能力被信任。但现有人工智能信任说明皆存在困难:由于目前的人工智能仅是一个工具,外表伦理的信任路径面临责任逃脱;理性、情感与规范信任路径无法承担人工智能作为受托人的期望;责任网络化路径试图通过集体责任逃避人工智能信任问题。人工智能信任有待从非工具性、非依赖性的理性社会规范意义上,满足意向、能力、善意、心理积极、预期期望接受、脆弱性风险等需要,从信任语境的规范理解以及信任过程的无监督出发,寻求信任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
信任
外表伦理
脆弱性风险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hics
trust
external ethics
vulnerability risk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CSR的结构进路是经验叠加吗?
6
作者
刘辰
刘郦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中国
地质
大学
(武汉)马克思主义
学院
科学
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1,共6页
文摘
结构实在论是科学实在论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无论是认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还是本体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其结构进路均是固定真理收敛的。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却是非固定真理收敛的。那么在这种非固定真理收敛基础上的结构进路中,新理论具有的先进性是什么?或者说结构进路的指向性是什么?基于此通过对比CSR与其前理论在结构进路对固定真理收敛的态度上的差异,能够分析出产生这种非固定真理指向性的原因。而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又认为理论进路是连贯一致的研究纲领,因此从研究纲领的角度,以反常及消解入手可以分析这种结构进路的导向内容。最后文章认为建构版本结构实在论的结构进路是经验叠加的。
关键词
结构
结构进路
固定真理收敛
经验叠加
Keywords
structure
structural approach
convergence to a fixed truth
experience superimposed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知觉信念的辩护——戴维森与麦克道威尔之争新解
7
作者
薛立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处
《理论界》
2022年第6期29-35,共7页
文摘
知觉信念的辩护问题在当代知识论和心灵哲学中存在持续的争论。戴维森认为,知觉经验是个体持有知觉信念的原因而非理由,不能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麦克道威尔则认为,知觉经验具备了关于周围环境特征的客观表征内容,能够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实际上,两人观点的分歧比他们所认为的更大:首先,麦克道威尔认为,融贯论会导致知觉信念失去外部世界的限制,是对戴维森的误解;其次,虽然两人都拒斥单调的自然主义对知觉信念的解释,但给出的替代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并且,麦克道威尔对其概念论中的理论困难的回应不充分。因而,戴维森可以针对麦克道威尔的误解及理论困难予以更有力的反驳。
关键词
知觉经验
知觉信念
融贯论
概念论
单调的自然主义
Keywords
perceptual experience
perceptual belief
coherentism
conceptualism
bald naturalism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哲学何以影响科学?
胡志强
《科学世界》
2021
0
原文传递
2
科学进步的动力学模式
郝刘祥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哲学与物理学相遇在量子世界
郝刘祥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4
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伦理风险与虚实共治
曾毅
包傲日格乐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4
原文传递
5
信任人工智能何以可能?
包傲日格乐
曾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6
原文传递
6
CSR的结构进路是经验叠加吗?
刘辰
刘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7
知觉信念的辩护——戴维森与麦克道威尔之争新解
薛立伟
《理论界》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