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硅基IV族合金材料生长及光电器件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军 刘香全 +4 位作者 李明明 刘智 左玉华 薛春来 成步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5-224,共10页
硅基IV族锗锡和锗铅合金材料带隙随组分可调,并可转变成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是研制硅基红外探测和发光器件的理想材料。本文首先介绍锗锡和锗铅材料外延生长工作,然后对锗锡光电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中,随着锗锡合金中锡组... 硅基IV族锗锡和锗铅合金材料带隙随组分可调,并可转变成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是研制硅基红外探测和发光器件的理想材料。本文首先介绍锗锡和锗铅材料外延生长工作,然后对锗锡光电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中,随着锗锡合金中锡组分增加,锗锡光电探测器往高响应度和长探测截止波长方向发展;锗锡激光器的研究则集中在降低激射阈值、提高激射温度和电泵浦方面。本文还对锗铅材料和光电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和展望。随着硅基高效光源和探测器研究的不断深入,IV族合金材料在硅基红外光电集成领域将继续展现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光电子 锗锡 锗铅 探测器 激光器
下载PDF
广西越州故城遗址玻璃珠饰的科学研究
2
作者 韦伟燕 刘松 +1 位作者 李青会 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确定了玻璃珠的玻璃体系、制作工艺(着色工艺、成形工艺)和产地来源,探讨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内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太平洋玻璃珠可能的输入路线。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发现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为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新实物证据,对深入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太平洋玻璃珠 越州故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 科技分析 丝路交流
下载PDF
合浦汉墓出土绿柱石宝石珠饰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董俊卿 李青会 +1 位作者 刘松 刘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8,共9页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广西合浦出土的新莽(8-23年)和东汉(25-220年)晚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新发现了一批在外观上极易被误认为各色水晶的绿柱石族矿物(如海蓝宝石和透绿柱石)制作而成的浅蓝色和无色透明珠饰。利用手持式...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广西合浦出土的新莽(8-23年)和东汉(25-220年)晚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新发现了一批在外观上极易被误认为各色水晶的绿柱石族矿物(如海蓝宝石和透绿柱石)制作而成的浅蓝色和无色透明珠饰。利用手持式显微镜对绿柱石宝石珠饰的穿孔形状、孔径大小及其内部微痕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参考南亚和东南亚同时期石质珠饰的钻孔工艺及钻具研究成果,认为这批绿柱石珠饰采用了钻石钻头双面对钻钻孔工艺。结合南亚地区宝石资源、出土绿柱石宝石珠饰及其钻孔工艺和加工作坊等情况,认为这批绿柱石宝石珠饰是由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为探讨汉代中国南方与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贸易网络在传播珍贵物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 绿柱石 宝石珠饰 钻孔工艺 原料来源
下载PDF
热处理对Ni/Ti_(2)AlC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强 王文珍 +3 位作者 易戈文 石佩璎 丰晓春 孙虎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253,共12页
通过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Ni/Ti_(2)Al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热处理,考察了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及800℃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后,Ni/10%Ti_(2)AlC复合材料包含Ni基固溶体、TiC_(x)、Ni_(3)Al和少... 通过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Ni/Ti_(2)Al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热处理,考察了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及800℃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后,Ni/10%Ti_(2)AlC复合材料包含Ni基固溶体、TiC_(x)、Ni_(3)Al和少量Al_(2)O_(3),而Ni/50%Ti_(2)AlC主要由Ni_(2)TiAl、TiC_(x)、Ti_(3)NiAl_(2)C和少量Al_(2)O_(3)组成.分别于1200和1350℃热处理16 h后,Ni/10%Ti_(2)AlC中的Ni_(3)Al相和Ni/50%Ti_(2)AlC中的Ti_(3)NiAl_(2)C相消失.热处理导致TiC_(x)相的生长,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得到优化,同时材料保持了高度致密性.热处理后,两种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下降,这主要归结于Ni_(3)Al强化相的消失和碳化物的长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室温下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这主要归结于热处理优化了显微组织,提高了两相结合强度,进而抑制了TiC_(x)颗粒的脱出,减少了磨粒磨损的发生;800℃摩擦条件下,热处理前后,复合材料均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这主要归结于高温下磨损表面形成的由TiO_(2)、NiO和NiTiO_(3)组成的润滑膜所起到的减摩抗磨作用,此外,热处理使得显微组织更均匀,更有利于磨损表面TiO_(2)和NiTiO_(3)润滑相的形成,对摩擦学性能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复合材料 Ti_(2)AlC 热处理 摩擦学性能 高温
下载PDF
磁性可回收氟化石墨烯破乳材料的制备及乳液分离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海燕 任嗣利 +1 位作者 贾卫红 王金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8-517,共10页
以氟化石墨烯(FG)为原料,首先制备了水合肼还原的具有一定亲水性的氟化石墨烯(HFG),然后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可磁性分离的四氧化三铁负载的氟化石墨烯复合破乳材料(HFG-Fe3O4).分别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 以氟化石墨烯(FG)为原料,首先制备了水合肼还原的具有一定亲水性的氟化石墨烯(HFG),然后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可磁性分离的四氧化三铁负载的氟化石墨烯复合破乳材料(HFG-Fe3O4).分别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HFG-Fe3O4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HFG-Fe3O4对含油废水的破乳性能,探讨了影响其破乳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其破乳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FG-Fe3O4是一种表面负载有Fe3O4纳米颗粒的二维片状材料,在最佳剂量为600 mg/L时对酸性和中性含油废水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主要是利用HFG-Fe3O4与含油废水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以及HFG-Fe3O4与沥青质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实现油-水分离.但是,在碱性条件下,HFG-Fe3O4与油滴之间的静电斥力将急剧增大,最终导致破乳效率降低.此外,将磁性回收的HFG-Fe3O4循环利用4次后其乳液分离效率并没有明显下降,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石墨烯 乳化含油废水 油-水分离 可回收性 破乳机理
下载PDF
面向高功率激光隔离器的磁光材料(特邀)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杰 周圣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7-228,共12页
磁光材料作为激光隔离器中的核心部分,在激光系统尤其是高功率激光器中起到确保激光单向传输、保护种子源及前端系统、稳定激光输出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目前近红外波段高功率隔离器中磁光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磁光材料在高功率条... 磁光材料作为激光隔离器中的核心部分,在激光系统尤其是高功率激光器中起到确保激光单向传输、保护种子源及前端系统、稳定激光输出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目前近红外波段高功率隔离器中磁光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磁光材料在高功率条件下的关键磁光特性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常用的TGG单晶、铽玻璃与数种新型高功率磁光材料如TSAG单晶、TAG陶瓷和TGG陶瓷的高功率性能,重点讨论了掺杂离子和制备工艺对TAG陶瓷高功率磁光性能、热光性能的影响以及最近TAG陶瓷研究的新进展,及其重要应用需求,探讨了仍处于起步阶段的3~5μm"大气窗口"中红外波段磁光材料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隔离器 磁光材料 TAG磁光透明陶瓷 高功率热退偏效应 磁光品质因子 35μm中红外磁光材料
下载PDF
多波段线性调频傅里叶域锁模光电振荡器 被引量:1
7
作者 郝腾飞 石暖暖 +2 位作者 李伟 祝宁华 李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0-64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域锁模光电振荡器(Fourier domain mode-locked 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 FDML OEO)的多波段可重构线性调频信号产生方案.在该方案中,由扫频多波长激光器、相位调制器和光陷波滤波器等构成FDML OEO的核心单元—... 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域锁模光电振荡器(Fourier domain mode-locked 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 FDML OEO)的多波段可重构线性调频信号产生方案.在该方案中,由扫频多波长激光器、相位调制器和光陷波滤波器等构成FDML OEO的核心单元——快速扫频的多通带微波光子滤波器.将扫频多通带微波光子滤波器的扫频周期和FDML OEO的环腔延时同步,可实现傅里叶域锁模,从而在FDML OEO腔内自激振荡产生多波段线性调频微波信号.与传统的基于高速基带线性调频微波源的微波光子多波段线性调频信号产生方案相比,该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借助外部的高速基带线性调频微波源.此外,FDML OEO所产生的多波段线性调频信号的带宽和中心频率均宽带可调.该新型多波段线性调频微波信号源在先进多波段雷达、多业务泛在接入无线通信等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振荡器 傅里叶域锁模 线性调频微波波形 雷达 微波光子学
下载PDF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低温光电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秦璐 任杰 许兴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11-118,共8页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通常被用作常温下 850 nm 波段短波长短距离光互连领域的激光光源,多在室温下进行测试和使用.在低温环境下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工作状态的表征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我们表征了在不同温度下直流驱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通常被用作常温下 850 nm 波段短波长短距离光互连领域的激光光源,多在室温下进行测试和使用.在低温环境下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工作状态的表征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我们表征了在不同温度下直流驱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发光光谱和 10%占空比脉冲电流驱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发光光谱和功率-电流-电压曲线.通过测试激光器在室温和 10 K 温度下性能的变化,证明了现有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在低温下仍能工作,激光器在 10 K 低温环境下仍可以作为光互连的光源使用,这一特点使得该激光器的应用范围可拓展至低温领域,预示着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在低温光互连系统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低温 光谱
下载PDF
类KBe_2BO_3F_2结构硼酸盐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盖敏强 王颖 潘世烈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2,共16页
利用非线性光学(NLO)晶体材料和变频技术,可以把波长范围有限的激光光源扩展到紫外、深紫外区,这已成为深紫外光源的热点研究方向.然而,目前限制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是缺乏能够在该波段进行频率转换并且产业化应用的... 利用非线性光学(NLO)晶体材料和变频技术,可以把波长范围有限的激光光源扩展到紫外、深紫外区,这已成为深紫外光源的热点研究方向.然而,目前限制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是缺乏能够在该波段进行频率转换并且产业化应用的NLO晶体材料.因此,该领域的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探索并发展新一代的深紫外NLO晶体材料.目前仅有KBe_2BO_3F_2 (KBBF)晶体能够实现Nd:YAG的直接六倍频深紫外激光(波长为177.3 nm)输出.然而, KBBF晶体存在严重的层状生长习性,并且其原料氧化铍有剧毒,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其商业化生产和应用进程.根据阴离子基团理论,以BO_3基团为基本结构单元形成的类[Be_2BO_3F]层状结构特征仍然是目前最有利于产生深紫外谐波的适宜结构之一,因此,基于KBBF层状结构进行分子工程设计,并开发类KBBF结构的硼酸盐可能是探索新材料的优选策略.本文通过回顾类KBBF结构硼酸盐深紫外NLO晶体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该类晶体材料层状结构特点、不同层间连接方式和光学性能,分析限制深紫外NLO晶体发展的主要因素,讨论目前发展类KBBF结构硼酸盐深紫外NLO晶体材料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策略,以期对未来新材料的创新探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紫外 非线性光学晶体 KBe2BO3F2 倍频效应
下载PDF
二氧化钒材料相变的太赫兹光谱与阵列成像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智勇 万文坚 曹俊诚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2年第12期1225-1230,共6页
二氧化钒是一种具有绝缘态到金属态可逆相变特性的材料,在光器件及信息技术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分别采用太赫兹频段的光谱测量技术和阵列成像技术研究分析了硅基二氧化钒材料的相变过程。采用傅里叶变换光谱测量系统,获得了整个样品在2... 二氧化钒是一种具有绝缘态到金属态可逆相变特性的材料,在光器件及信息技术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分别采用太赫兹频段的光谱测量技术和阵列成像技术研究分析了硅基二氧化钒材料的相变过程。采用傅里叶变换光谱测量系统,获得了整个样品在2.5~20.0 THz频段透射谱和反射谱随温度的变化,分析得到了硅基二氧化钒材料相变的温度范围为334~341 K,对应温差为7 K;得到了相变前后样品对4.3 THz辐射的透过率变化达40%以上,反射率变化接近30%。随后采用一套4.3 THz的阵列成像系统,测量了整个样品在相变前后的太赫兹图像,获得了该材料由金属态转变为绝缘态时,其对4.3 THz激光信号的透过率由6.7%升至50.7%,透过率变化达44%,与傅里叶变换光谱在4.3 THz处的测量结果相当。上述研究结果为硅基二氧化钒材料用于2.5 THz以上电磁辐射的透射调制和反射调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硅基二氧化钒 相变材料 傅里叶变换光谱 阵列成像技术
下载PDF
光电融合的三维集成人工智能视觉芯片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鹏 刘力源 吴南健 《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 2019年第3期75-84,共10页
使用硅通孔技术将图像传感、处理和存储芯片以垂直堆叠的方式进行连接,可实现更加先进的光电融合三维集成人工智能视觉芯片。介绍了与三维集成视觉芯片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超高速成像、三维成像和宽光谱太赫兹成像等超越人类视觉水平的... 使用硅通孔技术将图像传感、处理和存储芯片以垂直堆叠的方式进行连接,可实现更加先进的光电融合三维集成人工智能视觉芯片。介绍了与三维集成视觉芯片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超高速成像、三维成像和宽光谱太赫兹成像等超越人类视觉水平的图像传感技术,基于仿生机理的高能效视觉处理芯片以及三维集成视觉芯片相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芯片 人工智能 图像传感器 图像处理器 三维集成
下载PDF
聚合物材料表面原子氧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昊耕 谷红宇 +4 位作者 章俞之 宋力昕 吴岭南 齐振一 张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5-693,共9页
聚合物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优点,常被用作航天器表面的复合结构基材。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空间中成分含量最高的粒子之一,对暴露在航天器表面的聚合物材料易形成大通量、高能量轰击,造成其表面氧化侵蚀和质量损失,使聚合物材料的性... 聚合物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优点,常被用作航天器表面的复合结构基材。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空间中成分含量最高的粒子之一,对暴露在航天器表面的聚合物材料易形成大通量、高能量轰击,造成其表面氧化侵蚀和质量损失,使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也是导致航天器件可靠性降低、工作寿命缩短的主要环境因素。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通用的几种聚合物材料表面原子氧防护技术进行了整理归纳,其中表面化学改性方法结合了体材改性和常用防护涂层的优点,得到的有机/无机复合改性防护层具有较好的综合防护性能。文中分析了近年来由计算模拟法开展原子氧与表面防护材料相关作用机理的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模拟结合试验的研究方法,有可能从本质上揭示复合改性层与原子氧的作用机理,从而促进原子氧防护材料与防护技术的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聚合物 空间防护 表面改性 聚酰亚胺 计算模拟 综述
下载PDF
添加Ag_(2)Nb_(4)O_(11)的NiAl基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学性能及高温润滑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丰晓春 贾均红 +4 位作者 高强 杨晶晶 王文珍 易戈文 王齐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首先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由纳米球状结构紧密堆积的微米级粉体Ag_(2)Nb_(4)O_(11),然后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添加铌酸银(Ag_(2)Nb_(4)O_(11))的NiAl基复合材料(NABO20,NiAl-20%Ag_(2)Nb_(4)O_(11)),考察其对复合材料显微结构、... 首先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由纳米球状结构紧密堆积的微米级粉体Ag_(2)Nb_(4)O_(11),然后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添加铌酸银(Ag_(2)Nb_(4)O_(11))的NiAl基复合材料(NABO20,NiAl-20%Ag_(2)Nb_(4)O_(11)),考察其对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烧结过程中,Ag_(2)Nb_(4)O_(11)发生高温分解及与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了NbC和Ag相.铌酸银(Ag_(2)Nb_(4)O_(11))的添加使得复合材料的密度略有增加,并且显著改善了NiAl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在高温摩擦条件下(800℃),由于NABO20磨损表面和Al2O3对偶球表面均形成完整光滑的润滑膜(Nb_(2)O_(5)、Al_(2)O_(3)、Ag_(2)Nb_(4)O_(11)、AgNbO_(3)和AgNb_(3)O_(8)),两层膜的存在阻隔了对偶球和复合材料的直接接触,抑制了磨损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Ag_(2)Nb_(4)O_(11) 润滑膜 耐磨性 高温润滑机理
下载PDF
不同应力水平下SiCf/SiC复合材料的损伤行为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玉冬 胡建宝 +4 位作者 杨金山 周海军 张翔宇 丁玉生 董绍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7,共9页
为提高对SiCf/SiC复合材料在服役中失效机制的理解以及更合理地设计该类材料,通过声发射探测结合两种力学加载实验对该材料的损伤过程进行了评估与分析,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损伤状态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总... 为提高对SiCf/SiC复合材料在服役中失效机制的理解以及更合理地设计该类材料,通过声发射探测结合两种力学加载实验对该材料的损伤过程进行了评估与分析,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损伤状态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总结。实验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可有效评估SiCf/SiC复合材料的损伤程度,并用以分析特定加载应力水平下的损伤发展。研究表明:裂纹在较低的加载应力下(<80 MPa)易在材料的原生缺陷附近或多种组分的边界处萌生,但对材料自身强度影响较小;较高的加载应力(≥100 MPa)则会使材料产生大尺度开裂,并与纤维发生相互作用进而降低材料的稳定性。SiCf/SiC复合材料在递增的加载应力下会产生5种开裂形式以及纤维的断裂拔出和界面的脱粘等损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单调拉伸 应力水平 损伤分析 声发射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军华 罗飞 +6 位作者 褚赓 刘柏男 陆浩 郑杰允 李泓 黄学杰 陈立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69-582,共14页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二次电池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硅基材料理论比容量远超石墨,是目前公认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1999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纳米化对于硅负极性能提升的重要作用以来,持续对纳...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二次电池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硅基材料理论比容量远超石墨,是目前公认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1999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纳米化对于硅负极性能提升的重要作用以来,持续对纳米硅基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及产业化应用进行了大量探索,主要包括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脱嵌锂机理、结构及形貌的动态演变过程、应力积累与裂纹的产生和SEI的三维可视化研究等内容。本文将对这些工作的一些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今后负极材料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硝酸热处理对NiCo2S4/炭布复合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晓彤 田晓冬 +4 位作者 李肖 杨桃 贺怡婷 宋燕 刘占军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4-252,共9页
先对炭纤维布(CC)进行不同时间的硝酸热处理,随后采用一步溶剂热方法在炭纤维布上沉积NiCo2S4纳米颗粒。结果表明,随着酸处理时间的延长,炭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含氧量增加。当酸处理时间为12 h时,NiCo2S4在其表面负载最均匀,复合材料的... 先对炭纤维布(CC)进行不同时间的硝酸热处理,随后采用一步溶剂热方法在炭纤维布上沉积NiCo2S4纳米颗粒。结果表明,随着酸处理时间的延长,炭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含氧量增加。当酸处理时间为12 h时,NiCo2S4在其表面负载最均匀,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在电流密度为1 A g-1时,比容量可达1 298 F g-1,当增大到20 A g-1时,容量仍可保持为原来的89.7%。在5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次数达到3 000次时,容量保持率为95.3%。将所得复合材料作为正极,纳米炭纤维布(CNF)为负极,组装成具有自支撑结构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754 W kg-1时,其能量密度可达37.5 Wh 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炭纤维布 NiCo2S4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鲁国故城遗址出土蜻蜓眼玻璃珠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思克 管杰 +3 位作者 褚红轩 刘松 董俊卿 李青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2,共9页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RF、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对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7颗蜻蜓眼玻璃珠进行了科学研究。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RF、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对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7颗蜻蜓眼玻璃珠进行了科学研究。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相关信息,确定了这批蜻蜓眼玻璃珠的成分体系、制作工艺、产地来源和器物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蜻蜓眼玻璃珠来自于楚地,是当时社会稀有而珍贵的奢侈品,是鲁国与楚地相互交流与联系的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蜻蜓眼玻璃珠 鲁国故城 战国早中期
下载PDF
新郑西亚斯东周玉器材料属性与加工工艺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珺 樊温泉 +2 位作者 胡永庆 刘松 李青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37-3645,共9页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治玉工艺经过各个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文化、贸易、技术交流等信息。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等分析技术,结...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治玉工艺经过各个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文化、贸易、技术交流等信息。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等分析技术,结合硅胶覆膜微痕复制技术,对河南省新郑西亚斯东周墓地出土的一批玉器进行科技分析。首先利用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分析技术确定了玉器材质的矿物属性,其次利用显微分析技术表征了玉器表面及穿孔内部和印模的加工痕迹,特别是阴刻纹饰和穿孔微痕特征,最后探讨了玉器样品的材料属性和加工工艺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的西亚斯东周玉器材质丰富,主要矿物组成有滑石、透闪石、水晶、云母等。玉器表面纹饰微痕特征分析表明,所分析玉器阴刻工艺采用了两种加工工具,分别是砣具和手持硬质工具。穿孔微痕分析特征表明,钻孔包括单面钻孔和双面/多面钻孔两种方式,钻孔工艺则有实心钻、管钻等。部分玉器钻孔形状和内部微痕特征表明,尽管均采用了实心钻工艺,但所采用的实心钻头在形状上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是否配合解玉砂进行钻孔的差异。不同材料属性的玉器采用了不同的加工工艺。滑石质玉器,莫氏硬度1,器型主要为玉片饰,其表面阴刻纹饰主要采用手持硬质工具进行刻画,钻孔主要采用了双面钻孔方式,并使用了实心钻头未添加解玉砂进行加工,钻头形状可能为圆锥状;云母质玉器,莫氏硬度2~3,器型主要为玉玦片饰,纹饰采用了砣具添加解玉砂的加工工艺,钻孔方式为单面钻孔,采用了管钻工艺。透闪石型玉器,莫氏硬度5~6,器型主要为玉片饰,表面纹饰采用砣具配合解玉砂砣刻,以双面钻孔的方式为主,钻孔工艺为实心钻头配合解玉砂工艺,钻头形状与滑石类样品一致,为圆锥状。水晶质玉器,莫氏硬度7,均为珠饰,表面无纹饰,钻孔方式为双面/多面钻孔,钻孔工艺为实心钻配合解玉砂工艺,且钻头可能为圆柱形。研究结果表明,玉器表面纹饰所采用的阴刻工艺和钻孔工艺,与玉器本身的材料属性、器型等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玉器 材料属性 微痕特征分析 硅胶覆膜
下载PDF
碳纳米管/共聚酰亚胺复合膜增强炭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韧性和导热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丽丽 李新莲 +4 位作者 王鹏 魏兴海 经德齐 张兴华 张寿春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575,共10页
炭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已被广泛用作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材料,但由于其沿厚度方向缺乏炭纤维增强材料,层间力学性能和面外导热性较差。本文制备了碳纳米管/共聚酰亚胺(CNT/BOH)复合膜作为增韧层,以提高炭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的层间断... 炭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已被广泛用作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材料,但由于其沿厚度方向缺乏炭纤维增强材料,层间力学性能和面外导热性较差。本文制备了碳纳米管/共聚酰亚胺(CNT/BOH)复合膜作为增韧层,以提高炭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的层间断裂韧性和厚度方向导热性。由于BOH膜的塑性变形和CNTs的增强效应,CNT/BOH膜的引入使炭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的Ⅰ型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分别提高260%和220%,此外,由于CNTs高的本征导热性和交联网络的形成,有效改善了层压板的厚度方向导热性。这种增韧方法为同时提高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BOH薄膜 层间断裂韧性 导热系数 炭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导热网络结构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美琪 李晓飞 +4 位作者 王瑞涛 聂林峰 张润 张冬海 陈运法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25-236,共12页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CFRPMC)在比强度、密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除了碳纤维和聚合物基体,二者相互间的...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CFRPMC)在比强度、密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除了碳纤维和聚合物基体,二者相互间的界面特性也对CFRPMC的理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并成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倍受关注的研究热点。CFRPMC界面层是碳纤维与聚合物基体间的过渡区域,其受碳纤维表面特性、聚合物分子链极性等众多因素影响,目前尚不能对其直接定量、定性分析。但随着材料检测技术的进步,CFRPMC界面特性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技术如SEM、TEM、AFM、各种光谱、宏观表面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已大量用于复合材料界面组成、结构形态和微观力学特性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特性研究的进展,详细论述了碳纤维和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理论、界面分析表征方法及界面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比与分析,总结了CFRPMC界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