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与椎管内动静脉瘘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廉亭 潘力 +7 位作者 吴涛 黄河 李明 秦杰 赵曰圆 安学锋 徐召溪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37-746,共10页
动静脉瘘是动脉与静脉直接沟通的一类血管疾病,动静脉之间无毛细血管连接,也无畸形血管团,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直接相通。发生于颅内与椎管内的动静脉瘘又可称脑与脊髓动静脉瘘。有些瘘较常见,有些瘘少见,有些瘘罕见。其发生原因多为先天... 动静脉瘘是动脉与静脉直接沟通的一类血管疾病,动静脉之间无毛细血管连接,也无畸形血管团,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直接相通。发生于颅内与椎管内的动静脉瘘又可称脑与脊髓动静脉瘘。有些瘘较常见,有些瘘少见,有些瘘罕见。其发生原因多为先天性脑、脊髓血管发育异常,也有外伤性、医源性、放射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瘘 椎管内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不同时机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永旺 范学政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890-89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收治的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102例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时机的不同,其中发病距治疗时间不超过72h者为A组(54例),发...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收治的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102例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时机的不同,其中发病距治疗时间不超过72h者为A组(54例),发病距治疗时间超过72h者为B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栓塞程度、改良Rankin量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评分差异。结果:相比B组(58.33%),A组完全栓塞率(81.48%)明显升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且A组术后评分较B组评分显著减少(P<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且A组术后评分较B组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显著升高,且A组术后评分较B组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相比发病距治疗时间超过72h者,发病距治疗时间不超过72h内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可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和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栓塞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创伤后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邱波 吴慧 王莹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1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对颅脑创伤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颅脑创伤后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实验组在神经外... 目的探讨对颅脑创伤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颅脑创伤后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实验组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单纯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FS)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FFS评分比治疗前均得到提高,且实验组治疗后VFFS评分为(7.57±0.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70.59%(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4%(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创伤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有明显的效果,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吞咽功能 吞咽困难 综合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永旺 范学政 +4 位作者 梁喜安 梁意能 韦述志 韦树德 陈宇箴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6期120-121,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室内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室内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引流管2 cm、4 cm处丝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GO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观察组引流管2 cm、4 cm处丝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室内出血患者治疗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脑室内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后,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下 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并颞肌切除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加星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1081-1082,共2页
目的: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并颞肌切除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46例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同时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 目的: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并颞肌切除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46例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同时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合并颞肌切除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2.1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术与颞肌切除术联合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均有着重大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 颞肌切除术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加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究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血肿清除治疗,研究组采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美国... 目的探究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血肿清除治疗,研究组采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6个月进行回访,研究组死亡7例,对照组死亡13例。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9.85±2.13)分低于对照组的(15.25±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2例罕见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诊治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河 潘力 +5 位作者 秦杰 谢天浩 赵曰圆 杨铭 李明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分析误诊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例罕见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2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乏力伴大小便功能障碍,外院DSA...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分析误诊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例罕见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2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乏力伴大小便功能障碍,外院DSA无法确诊而转入我院。我们结合神经系统体征定位诊断,在病变定位部位采用延长脊髓血管造影时间的方法发现胸5节段硬脊膜外动静脉瘘,伴硬脊膜外静脉湖形成;运用介入栓塞供血动脉和瘘口,再行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静脉湖;1例治愈,另1例因误诊2年余仅部分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硬脊膜外动静脉瘘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脊髓血管病,以椎管内静脉高压或脊髓压迫的形式造成脊髓功能障碍,因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可通过结合神经系统体征定位、延长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时间或进行脊髓主要供血动脉无关血管的造影,可提高确诊率;介入治疗和复合手术均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确诊时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病 硬脊膜外动静脉瘘 脊髓血管造影 误诊
下载PDF
内镜脑血肿清除工作通道及其应用进展
8
作者 范学政 易剑波 游潮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65-170,共6页
随着内镜质量提高和微创理念的深入,内镜血肿清除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手术时需要专门工作通道进入血肿腔,以便内镜镜头及镜体进入工作通道内完成操作,内镜起照明或观察作用,血肿清除、止血等操作都在工作通道内... 随着内镜质量提高和微创理念的深入,内镜血肿清除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手术时需要专门工作通道进入血肿腔,以便内镜镜头及镜体进入工作通道内完成操作,内镜起照明或观察作用,血肿清除、止血等操作都在工作通道内完成。理想的工作通道应该具有无毒、轻巧、微创等特点。目前有多种研发成果已经用于临床的工作通道,多为医用硅胶材质,直径在2 cm以内的圆筒形状、头端圆钝无切割特点的设计,而且管壁透明易于观察周围情况,极大地方便了内镜血肿清除手术的开展。本文就多种内镜工作通道的特点及其在血肿清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清除 神经内镜 工作通道 微创
下载PDF
避免脊髓血管病误诊的新见解及对策
9
作者 马廉亭 杨铭 +8 位作者 潘力 谢天浩 吴涛 李明 秦杰 赵曰圆 安学锋 黄河 秦海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817-822,共6页
脊髓血管病包括脊髓动静脉畸形(spinal arteriovenous marformation,SAVM)、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pinal epi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EDAVF)、脊髓周围动静脉瘘(spinal p... 脊髓血管病包括脊髓动静脉畸形(spinal arteriovenous marformation,SAVM)、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pinal epi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EDAVF)、脊髓周围动静脉瘘(spinal 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AVF)、脊髓血管母细胞瘤、Cobb综合征等,部分脊髓血管病病人以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enous hypertensive myelopathy,VHM),又称椎管内静脉高压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病 误诊 新见解
下载PDF
单侧、双侧脑室行外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破入脑室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永旺 范学政 +4 位作者 梁喜安 梁意能 韦述志 韦树德 陈宇箴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侧脑室行外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破入脑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破入脑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双侧脑室行... 目的探讨单侧、双侧脑室行外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破入脑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破入脑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双侧脑室行外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单侧脑室行外置管引流治疗,分析两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破入脑室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破入脑室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引流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恢复良好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24.00%,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破入脑室患者接受单侧、双侧脑室外置管引流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双侧脑室行外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穿刺引流 高血压性脑出血 破入脑室 并发症
下载PDF
合并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11
作者 李明 谢天浩 +1 位作者 徐召溪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目的总结合并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HM)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手术治疗的10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I T2像及病人临床表现评估VHM,并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合并VHM的诊治经验。结果单... 目的总结合并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HM)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手术治疗的10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I T2像及病人临床表现评估VHM,并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合并VHM的诊治经验。结果单发肿瘤9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3例、胸段4例、腰段2例;多发1例(颈段、胸段及腰段均有)。术前存在VHM 6例,术前MRI均可见病变节段以外的脊髓中央区MRI T2高信号,存在明显的脊髓功能损伤症状,如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10例肿瘤均全切除,其中1例多发肿瘤一次切除3个胸段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为富含血管的血管性肿瘤,往往有高流量的血流通过,引流静脉常迂曲扩张并同脊髓表面正常引流静脉沟通导致VHM,有症状者应早期手术,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肿瘤切除后VHM自然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