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抗诱发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尉骁璐 孙建华 宫丽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5-1189,共5页
单克隆抗体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具有发病迅速、危害严重、难以预测和控制等特点。近年来,建立可靠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CRA)预测CRS的发生成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从CRA的适用对象、方法... 单克隆抗体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具有发病迅速、危害严重、难以预测和控制等特点。近年来,建立可靠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CRA)预测CRS的发生成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从CRA的适用对象、方法设计考虑因素、方法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CRA预测平台的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TGN1412 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 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 临床前安全性研究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产生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有溪 师嘉欣 +2 位作者 李子毅 彭新生 邱宏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12期3247-3255,共9页
细胞外囊泡(EVs)是包载有蛋白质、核酸、脂质和小分子物质的脂质双分子层纳米囊泡。EVs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均具有重要作用,但EVs的高度异质性严重阻碍了EVs的功能研究。EVs产生机制的多样性是EVs高度异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阐释EVs的... 细胞外囊泡(EVs)是包载有蛋白质、核酸、脂质和小分子物质的脂质双分子层纳米囊泡。EVs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均具有重要作用,但EVs的高度异质性严重阻碍了EVs的功能研究。EVs产生机制的多样性是EVs高度异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阐释EVs的产生机制有助于其功能的确定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EVs的命名和分类,重点综述了EVs的产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微囊泡 产生机制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在药物细胞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叙潼 吴小龙 +7 位作者 万晓喆 钟飞盛 崔晨 陈颖佳 陈立凡 陈凯先 蒋华良 郑明月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3551-3561,共11页
开发基于癌症患者基因组信息预测有效治疗策略的计算模型是精准医学中的关键挑战.近年来,国际多个组织机构公开了针对数百种细胞系的多层次的基因组表征数据.将这类组学数据与体外肿瘤细胞系的药物细胞敏感性相结合,研究人员可以剖析癌... 开发基于癌症患者基因组信息预测有效治疗策略的计算模型是精准医学中的关键挑战.近年来,国际多个组织机构公开了针对数百种细胞系的多层次的基因组表征数据.将这类组学数据与体外肿瘤细胞系的药物细胞敏感性相结合,研究人员可以剖析癌症治疗药物的分子机制,并将其转化为精准医学所需的个性化诊疗策略.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基因组学与药物响应之间建立了新的桥梁,推进了肿瘤细胞中药物敏感性的预测算法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公开的基因组表征数据集进行了总结,随后介绍了基因组表征数据和包括机器学习算法、网络算法和多模态神经网络算法在内的人工智能算法在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案例.基于网络的预测方法和多模态深度学习方法有利于实现多组学数据的系统性的整合和应用,能克服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药物响应预测中的局限性,是今后药物敏感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敏感性 机器学习 网络 多模态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预测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石禹龙 谢冬 +1 位作者 徐志建 朱维良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834-2841,共8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既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常见驱动基因,也是临床上NSCLC的重要治疗靶标。但EGFR突变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限制了精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既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常见驱动基因,也是临床上NSCLC的重要治疗靶标。但EGFR突变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限制了精准医疗的发展。本文对目前上市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靶标结合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EGFR-TKIs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回顾总结应用计算机预测EGFR突变体的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发展临床决策的辅助工具来帮助临床医师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药物敏感性预测
原文传递
主动靶向肿瘤的纳米递药系统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颜雯璐 郎天群 +1 位作者 尹琦 李亚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63,I0003,I0004,共20页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在免疫治疗药物体内递送过程中仍存在肿瘤特异性差、肿瘤深部渗透率低和细胞摄取率低等问题,导致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免疫疗法的临床效果。通过表面偶联的抗体或配体与靶...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在免疫治疗药物体内递送过程中仍存在肿瘤特异性差、肿瘤深部渗透率低和细胞摄取率低等问题,导致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免疫疗法的临床效果。通过表面偶联的抗体或配体与靶细胞膜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构建主动靶向肿瘤的纳米递药系统(aNDDS)可提高药物在靶细胞内的浓度,为实现特异高效的药物递送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此外,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膜因具有天然的靶向能力被用于仿生纳米载体的构建,进而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基于主动靶向肿瘤纳米载体的诸多优势,科研人员也设计了一系列用于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aNDDS,并证明其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aNDDS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递药系统 纳米药物 仿生材料 免疫应答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细胞外囊泡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宁 谢姝钰 +4 位作者 常国欣 陈延 王岩 张静 邱宏 《药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期93-115,共23页
植物细胞、细菌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均可生成和分泌细胞外囊泡,囊泡内含有蛋白质、核酸、脂质和小分子代谢物。在发现早期,细胞外囊泡只被认为是细胞处置细胞废弃物的一种方式,后发现这些囊泡可在不同细胞之间传递活性物质并改变囊泡受... 植物细胞、细菌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均可生成和分泌细胞外囊泡,囊泡内含有蛋白质、核酸、脂质和小分子代谢物。在发现早期,细胞外囊泡只被认为是细胞处置细胞废弃物的一种方式,后发现这些囊泡可在不同细胞之间传递活性物质并改变囊泡受体细胞表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囊泡是细胞间短程和长程通讯的一种新机制,是细胞间通讯的新范式。细胞外囊泡具有广泛的生理病理作用,既可直接用作药物也可作为药物递送载体,还可作为药物靶标和生物标志物。综述植物、细菌和哺乳动物等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和应用及工程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肿瘤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抗致病性冠状病毒活性化合物及其潜在靶标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宇 彭诚 +6 位作者 杨延青 石禹龙 朱正诞 穆凯洁 李慧玉 徐志建 朱维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40-2357,共18页
已知人类致病性冠状病毒可分为7种,即HCoV-229E、HCoV-OC43、HCoV-HKU1、HCoV-NL63、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其中,后3种冠状病毒分别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正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 已知人类致病性冠状病毒可分为7种,即HCoV-229E、HCoV-OC43、HCoV-HKU1、HCoV-NL63、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其中,后3种冠状病毒分别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正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尽管人们针对致病性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投入巨大,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迄今为止仍没有批准上市的抗冠状病毒特效药。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20年来报道的具有代表性的抗冠状病毒活性化合物共146个,列举了这些活性化合物的潜在靶标蛋白共26个,涉及病毒感染与复制整个过程,并预测了部分抗病毒活性机制不清的化合物的靶标蛋白,以期能够为推动抗冠状病毒新药的快速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COVID-19 靶标蛋白 活性化合物 药物研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