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限制甲状腺辐射剂量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雪飞 郑世明 耿帅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8期1093-1095,1101,共4页
目的探究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辅助治疗乳腺癌过程中限制甲状腺辐射剂量的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选择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8例,平均年龄(54.5±6.8)岁.每位患者建立5种不同的方案,野中野(FinF)、IMRT不包括甲状腺IMRTDC(-)、... 目的探究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辅助治疗乳腺癌过程中限制甲状腺辐射剂量的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选择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8例,平均年龄(54.5±6.8)岁.每位患者建立5种不同的方案,野中野(FinF)、IMRT不包括甲状腺IMRTDC(-)、IMRT包括甲状腺IMRTDC(+)、螺旋断层扫描(HT)不包括甲状腺HTDC(-)和HT包含甲状腺HTDC(+).比较治疗计划相关的计划目标体积(PTV)和风险器官(OAR)剂量、不同治疗计划中甲状腺与锁骨上结节的剂量学比较,分析甲状腺限制的必要性.结果平均甲状腺体为(11.9±0.2)cm3(6.3~19.8cm3);治疗计划相关的PTV和OAR显示不同治疗计划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MRTDC(-)和HTDC(-)计划使FinF中使用的TDmean值降低,而IMRTDC(+)和HTDC(+)的TDmean更低;与FinF计划相比,IMRT和HT计划的甲状腺中低剂量体积(V10)更大.IMRTDC(+)和HTDC(+)计划的TDmean值明显低于其他三个计划的TDmean值,IMRTDC(+)和HTDC(+)TDmean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3).TDmean在DC(-)和DC(+)计划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甲状腺DC(+)的调强放疗技术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甲状腺的辐射剂量,建议在IMRT和HT规划期间将甲状腺识别为OAR,并使用剂量限制,以最大程度减少辐射剂量和甲状腺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甲状腺 调强放疗 辐射剂量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疗法和三维适形放射疗法治疗ⅡB至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栋 王珊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疗法(IMRT)和三维适形放射疗法(3DCRT)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时膀胱、直肠、小肠受照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8年1—12月25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3DCRT治疗12例(3DCRT组),采用IMR...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疗法(IMRT)和三维适形放射疗法(3DCRT)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时膀胱、直肠、小肠受照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8年1—12月25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3DCRT治疗12例(3DCRT组),采用IMRT治疗13例(IMRT组)。采用正常组织接受20、40和60 Gy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V20、V40和V60)评估膀胱、直肠、小肠受照体积。比较两组放射性并发症和疗效。结果IMRT组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膀胱和小肠V20、V40和V60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3DCRT组,不同处方剂量间V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40和V60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同一处方剂量下,IMRT组膀胱V20、V40和V60及小肠V40和V60均明显小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V20均接近100%,不同处方剂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40和V60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同一处方剂量下,IMRT组V40和V60均明显小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3DCRT组(1/13比3/12、0比3/12、1/13比4/12和2/13比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对周围器官的放射性损伤较小,且放射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放射疗法 适形 辐射剂量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影响靶区体积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探究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摆位误差对靶体积和关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且接受放疗的60例鼻咽癌患者,均接受同步整合加量IMRT;设定肿瘤总体积、临床靶体积、低风险淋巴结区域分... 目的探究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摆位误差对靶体积和关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且接受放疗的60例鼻咽癌患者,均接受同步整合加量IMRT;设定肿瘤总体积、临床靶体积、低风险淋巴结区域分别为70.0、59.4及54.0 Gy,总计33次分割;前、后、上、下、左、右同中心移动3、5及10 mm用以模拟摆位误差;评估平均剂量、最大剂量、计划靶区体积(PTV)接受量>110%与<93%处方剂量;对于两侧腮腺,评价平均剂量与>50%腮腺的剂量;分析最大剂量及2cc脊髓接受剂量。结果与无位移相比,肿瘤总体积(GTV-70.0 Gy)在3 mm等中心位移的平均剂量最大百分比变化偏小2.2%,5 mm和10 mm等中心位移平均剂量的最大百分比变化分别为6.4%和16.0%;不同位移的临床靶体积(CTV)与计划靶体积(PTV)剂量体积分析显示,CTV-54.0 Gy的体积为(112.06±55.92)cc(50.6~243.8 cc),相对于无位移,接受处方剂量(V54%)3、5和10 mm等中心位移最大百分比变化分比为1.5%、6.8%和23.8%。沿后侧及外侧摆位误差3 mm可显著影响脊髓的剂量;摆位误差沿外侧与前侧方向可显著影响两侧腮腺的剂量,朝患者右侧位移10 mm产生的最大剂量为(46.28±5.10)Gy,同样条件下左侧位移产生的最大剂量为(46.38±5.35)Gy。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对于摆位误差应常规定时确认同中心位置,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靶区体积剂量,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摆位误差 靶体积
原文传递
经阴道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宫颈癌后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彬冰 郑光浩 +1 位作者 张翔 刘吉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目的 介绍一种经阴道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 研究选取40例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后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经阴道3D后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 目的 介绍一种经阴道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 研究选取40例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后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经阴道3D后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用基于CT影像的预计划方法设计插植针路径,用3D打印技术创建个体化模板实体和插植针路径,最后在CT引导下置入模板。对照组选取20例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治疗计划,徒手插植方法不做预计划并且插植针方向由操作医生经验决定。结果 两组计划HR-CTV的分次D90相近,实验组正常组织D2cm3的剂量有较显著改善,且肿瘤靶区内高剂量区体积和剂量适形性指数均有改善。实验组共使用27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为1次,未出现插植针刺穿正常组织事件。对照组共使用20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4次,且观察到3次刺穿正常组织事件。结论 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方法对比徒手插植方法有剂量学优势,并且操作更安全,实际治疗可达到预计划剂量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基于全卷积网络U-Net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向艺达 周剑良 +2 位作者 白雪 王彬冰 单国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基于全卷积网络U-Net预测宫颈癌近距离治疗(BT)感兴趣区(ROI)三维剂量分布,并评估其预测精度。方法首先选取100例宫颈癌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病例作为整个研究数据集,并将其划分为训练集(72例)、验证集(8例)、测试集(20例);然后利用U-... 目的基于全卷积网络U-Net预测宫颈癌近距离治疗(BT)感兴趣区(ROI)三维剂量分布,并评估其预测精度。方法首先选取100例宫颈癌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病例作为整个研究数据集,并将其划分为训练集(72例)、验证集(8例)、测试集(20例);然后利用U-Net建立模型,将是否包含宫腔管及插针作为区分因素训练两个模型;最后对20例测试集病例进行预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性能通过ΔD90%、ΔD_(2cm)^(3)以及平均绝对离差共同评估。结果包含与未包宫腔管与插植针的模型相比,直肠的ΔD_(2cm)^(3)上升了(16.83±1.82)cGy(P<0.05),其余ROI的ΔD90%或ΔD_(2cm)^(3)均相近(均P>0.05);高危靶区、直肠、乙状结肠、小肠、膀胱平均绝对离差分别上升了(11.96±3.78)、(11.43±0.54)、(24.08±1.65)、(17.04±7.17)、(9.52±4.35)cGy(均P<0.05);中危靶区的下降了(120.85±29.78)cGy(P<0.05);6个ROI的平均绝对离差的平均值下降了(7.8±53)cGy(P<0.05),更接近实际计划。结论利用全卷积网络U-Net可以实现宫颈癌患者BT的三维剂量分布预测;结合宫腔管与插植针作为输入参数,比单一使用ROI结构作为输入能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卷积网络 三维剂量分布预测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原文传递
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珊 郭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全脑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确放疗...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全脑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确放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放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15/20比7/20、 19/20比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02、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20。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6.5 ± 2.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 ± 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观察组治疗后4年总生存率为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2%(P<0.01)。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在全脑放疗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精确放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肺肿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全卷积网络放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白雪 王升晔 +5 位作者 王彬冰 张婕 邵凯南 杨一威 单国平 陈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6-670,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全卷积网络的左侧乳腺癌放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方法,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评估。方法利用全卷积网络实现三维剂量分布预测。首先建立6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库,从库中随机选取10例作为测试集数据,其... 目的研究基于全卷积网络的左侧乳腺癌放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方法,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评估。方法利用全卷积网络实现三维剂量分布预测。首先建立6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库,从库中随机选取10例作为测试集数据,其他50例作为训练集数据;然后,构建U-Net模型,利用该网络在器官结构矩阵和剂量分布矩阵间建立相关模型;最后,利用模型预测测试集病例的剂量分布,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计划结果比较。结果10例测试患者的PTV、患侧肺、心脏、双侧肺、脊髓的剂量平均绝对离差分别为(119.95±9.04)、(214.02±9.04)、(116.23±30.96)、(127.67±69.19)、(37.28±18.66)cGy。处方剂量80%、100%范围计划剂量和预测剂量的Dice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2±0.01和0.92±0.01。处方剂量80%和10%范围内区域3 mm/3%标准的γ通过率分别为0.85±0.03、0.84±0.02。结论利用全卷积网络可实现左侧乳腺癌行VMAT患者的三维剂量分布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卷积网络 剂量预测 乳腺肿瘤/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原文传递
术前短期放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短期高剂量术前放疗(5×5 Gy)方案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120例,...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短期高剂量术前放疗(5×5 Gy)方案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25 Gy,5次分割),1周之后手术治疗;对照组在肿瘤确诊后立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的并发症、生活功能等情况。结果研究组9例(15.0%)观察到完全病理反应(即肿瘤标本中未发现癌细胞),12例(20.0%)发现显微镜下残留癌。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括约肌保留率分别为100.0%(60/60)、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研究组转移造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7%(7/60)比5.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所有转移造口病例均于术后3~6个月闭合;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吻合口瘘的概率亦基本一致;生活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态、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短期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提高括约肌的手术保留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 并发症 新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