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7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含木质素生物质中甲氧基的有机地球化学演化特征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敏 王浩哲 +1 位作者 赵冠宇 廖泽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9-416,共8页
木质素是组成树木、泥炭和低熟煤等生物质的重要结构单元,它的单体和聚合物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甲氧基(–OCH_(3)),其含量最初随着生物质腐殖化过程中木质素与纤维素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成岩过程中快速下降,在此过程中甲氧基含量及其稳... 木质素是组成树木、泥炭和低熟煤等生物质的重要结构单元,它的单体和聚合物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甲氧基(–OCH_(3)),其含量最初随着生物质腐殖化过程中木质素与纤维素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成岩过程中快速下降,在此过程中甲氧基含量及其稳定C、H同位素(δ^(13)C、δ^(2)H)演化特征具有重要的有机地球化学意义。本文综述了富含木质素生物质中甲氧基的研究进展,包括甲氧基定量评价方法,甲氧基δ2H在古气候、古环境方面(如大气降水、温度、海拔等)的应用,甲氧基含量及δ13C在甲烷资源(如煤层气)评价方面的应用等,指出建立外标定量曲线是生物质中甲氧基定量评价的有效方法,同时强调了在样品处理、实验分析过程中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的注意要点。生物质进入沉积体系后甲氧基演化特征及其有机地球化学信息,如甲氧基演化对沉积地层中甲烷聚集的资源效应,以及生物质沉积演化过程中伴随甲烷的生成与释放进入大气引起的环境问题等,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 木质素 稳定C、H同位素 演化特征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风化作用对川西北剖面露头固体沥青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万志雄 廖玉宏 +1 位作者 郑益军 蒋彬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94,共14页
在野外露头剖面上沥青会受到风化作用影响,包括生物降解、淋滤和光氧化降解等,这些风化作用会不同程度地改造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目前对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过程及其机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尤其是多环芳香烃... 在野外露头剖面上沥青会受到风化作用影响,包括生物降解、淋滤和光氧化降解等,这些风化作用会不同程度地改造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目前对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过程及其机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尤其是多环芳香烃类和含杂原子极性化合物,用常规手段很难深入研究。本研究在川西北地区油坊沟组出露地表的软沥青丘钻了一口0.80 m浅钻,利用岩石热解(Rock-Eval)、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等手段,研究了剖面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剖面顶部(0.05~0.15 m),风化作用使沥青的总有机碳(TOC)和非极性族组分损失明显,极性族组分相对含量升高,O/C原子比的增加表明,剖面顶部沥青受到了较强的氧化作用。正构烷烃、C_(27)~C_(29)规则甾烷、藿烷、二苯并噻吩和甲基二苯并噻吩等分布特征的变化显示,剖面顶部沥青同时遭受了显著的生物降解和淋滤作用。奇偶优势指数(OEP)、C_(29)甾烷异构化参数及甲基菲指数(MPI_(1))等成熟度参数指示剖面沥青进入成熟阶段,但藿烷类成熟度参数(Ts/(Ts+Tm))和烷基萘指数(DNR和TNR)指示的成熟度偏低。FT-ICR MS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和含硫多环芳烃在风化过程中损失,其风化产物主要是含氧的杂原子多环芳烃。在0.15~0.80 m,多环芳烃和含硫多环芳烃无明显降解特征;在0.10~0.15 m,碳数较低且缩合度(DBE)较低的多环芳烃被生物降解为碳数更低的酚、醇类化合物和羧酸;在深度≤0.10 m,碳数较高且DBE较高的多环芳烃和含硫多环芳烃被光氧化,主要产生相似碳数和DBE的醛、酮类化合物和羧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作用 固体沥青 多环芳烃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
下载PDF
四川盆地江油厚坝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茂 耿安松 +1 位作者 廖泽文 单玄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0-288,共9页
四川江油厚坝油砂产出于侏罗系沙溪庙组下段,含油砂层沿北东方向延伸约25km。露头和岩芯油砂样抽提得到氯仿沥青“A”含量为04%~33%。抽提物饱和烃GC—MS分析得到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砂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饱和烃分布... 四川江油厚坝油砂产出于侏罗系沙溪庙组下段,含油砂层沿北东方向延伸约25km。露头和岩芯油砂样抽提得到氯仿沥青“A”含量为04%~33%。抽提物饱和烃GC—MS分析得到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油砂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饱和烃分布呈现双大鼓包,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基本被降解;三环萜烷含量丰富,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也较高,规则甾烷具C29优势;芳烃组分中富含噻吩类化合物和烷基菲,露头和岩芯样品氯仿沥青“A”碳同位素值小于-34‰。厚坝油砂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组成和川西北地区地质构造特征表明,原油可能主要来自震旦系和寒武系烃源岩,母质来源以藻类和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油砂 甾烷和萜烷 碳同位素 生物降解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沥青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及其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廖泽文 耿安松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沥青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可以反映出其分子结构上的特征,红外吸收因子Z犤I(1380cm-1)/I(720cm-1)犦能指示不同来源沥青质的母质类型;吸收因子Y犤I(1600cm-1)/I(1450cm-1)犦可以较好地讨论沥青质的成熟度演化状况;沥青质的... 沥青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可以反映出其分子结构上的特征,红外吸收因子Z犤I(1380cm-1)/I(720cm-1)犦能指示不同来源沥青质的母质类型;吸收因子Y犤I(1600cm-1)/I(1450cm-1)犦可以较好地讨论沥青质的成熟度演化状况;沥青质的红外研究认为,所有的沥青质都具有较好的再生烃潜力,其中Ⅲ型母质来源的沥青质具有较好的再生气潜力,而Ⅰ和Ⅱ型母质来源的沥青质具有高的再生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沥青质 干酪根类型 成熟度 再生烃潜力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有机生物地球化学与晚新生代古全球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国东 彭平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7,共9页
有机生物地球化学在古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古海洋学领域,表层海水温度、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及其种群结构的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海底甲烷释放等关键性科学问题都需要有机生物地球化学积极参与。有机生物地球... 有机生物地球化学在古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古海洋学领域,表层海水温度、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及其种群结构的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海底甲烷释放等关键性科学问题都需要有机生物地球化学积极参与。有机生物地球化学也能在陆地古生态系统中植被的演变、C3与C4植物的消长变化、湖泊水体环境的变化等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文中简要评述了上述内容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生物地球化学 古海洋 古生态 碳循环
下载PDF
滇—黔地球化学边界似基韦诺(Kew eenaw)型铜矿中有机质与成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德汉 孙永革 +5 位作者 徐世平 朱炳泉 陈广浩 柴平霞 胡耀国 常向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7-485,i0002-i0003,共11页
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铜矿中有机质的类型、特征及其与自然铜矿化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的类型比较复杂,有峨眉山玄武岩晚期火山喷发间歇沉积的腐殖型有机质转变的镜质组、丝质组和由腐泥型有机质成因的充... 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铜矿中有机质的类型、特征及其与自然铜矿化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的类型比较复杂,有峨眉山玄武岩晚期火山喷发间歇沉积的腐殖型有机质转变的镜质组、丝质组和由腐泥型有机质成因的充填状沥青。铜矿区原生沉积有机质经受的热演化程度达到VRo1.6%~1.9%,远比矿区外围VRo1.08%~1.35%高,说明矿区受热程度高。后期进入的充填沥青热演化程度为ERo=1.32%~1.56%,略比原生沉积有机质低。镜质体和炭化木的总碳同位素介于-21.29‰~-22.5‰之间,充填沥青总碳同位素介于-32.2‰~-33.14‰之间,两类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差别很大。充填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表现为:高三环萜化合物、高伽玛蜡烷、C27-C28-C29甾烷均势分布、丰富四甲基甾烷等,反映出低等水生生源输入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初步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古生代海相沉积有机质(泥盆系或下二叠统源岩)。流体包裹体组成的激光拉曼测定结果表明,流体中CH4含量较高,表明成矿体系富含甲烷,有利于氧化铜还原为自然铜的反应。据矿区蚀变矿物组合与有机的热演化程度,以及矿区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玄武岩中的铜具有早期高温分异富集特征,但是大量自然铜是在晚期温度、压力不太高的流体中受多种有机质还原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矿床 固体沥青 镜质体 流体包裹体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7
作者 周锡强 陈代钊 +1 位作者 刘牧 胡建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3-1316,共24页
沉积地球化学是沉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手段,在认识地球表层系统圈层相互作用和资源环境效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平台建设和技术进步,中国沉积地球化学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国际上... 沉积地球化学是沉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手段,在认识地球表层系统圈层相互作用和资源环境效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平台建设和技术进步,中国沉积地球化学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逐渐增强,但是在技术方法与理论的创新、及高质量成果产出等方面,仍有待改进。因此,中国沉积地球化学应加强统筹规划和布局,在战术上重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升沉积—成岩过程年代的约束能力,重视对地球化学数据的精细提取和模型定量分析;在战略上加强沉积地球化学在大时空尺度的应用与探索,深化对关键地质时期地球环境—生物协同演化,以及沉积矿产和化石能源的形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中国沉积地球化学将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并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沉积地球化学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建芳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8-980,共13页
阐述了近五年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突破的领域。在沉积有机质的性质和结构的认识上有重要进展,由于分子和分子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发现对有机质参与的地球化学全过程能够进行定性研究。阐述了与烃源岩发... 阐述了近五年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突破的领域。在沉积有机质的性质和结构的认识上有重要进展,由于分子和分子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发现对有机质参与的地球化学全过程能够进行定性研究。阐述了与烃源岩发育相关的环境与控制因素,但具体形成机制的推断还没有得到沉积记录的验证。生物—有机地球化学在定量环境变化与古生态系统重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未来关于过度型有机质和石油天然气成藏过程定量化重建研究将是有机地球化学有可能出现新突破的领域。新的成份与同位素测定新技术的引入将促进有机地球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有机地球化学 有机质
下载PDF
莱阳凹陷烃源岩石油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洪营 刘德汉 +4 位作者 王峰 曾庆辉 肖贤明 甘华军 田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6,共10页
用高倍荧光显微镜精细观察,在莱阳凹陷莱孔2井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中发现比较丰富的微石油包裹体群。它们主要分布在暗色泥岩的砂质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中,其暗色泥岩为富含藻类和无定型干酪根的优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 用高倍荧光显微镜精细观察,在莱阳凹陷莱孔2井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中发现比较丰富的微石油包裹体群。它们主要分布在暗色泥岩的砂质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中,其暗色泥岩为富含藻类和无定型干酪根的优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为生烃潜力很好的烃源岩:TOC=1.14%~3.00%,S1=0.16~0.83mg/g,S2=4.45~22.8mg/g,IH=390~671mg/g;样品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普遍具有植烷优势,Pr/Ph=0.25~0.43,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4-甲基甾烷C27<C28<C29;分析样品中含有比较丰富的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以C30藿烷为主峰,C29降藿烷含量较高,Ts和Tm含量较低;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的热成熟度参数指标反映可溶有机质的热成熟度较低,物源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植烷优势和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的特点反映了湖盆的沉积环境具有微咸水-咸水和较强的还原特征。烃源岩石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量值为th=78.5~82℃,石油包裹体PVTsim模拟计算的捕获压力为281.2×105~282.5×105Pa。莱孔2井埋藏史剖面和古地温、古压力的恢复结果表明,本区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在喜马拉雅早期抬升以前,在地质历史中曾经历过温度>82℃、埋深>2800m的重要生烃-排烃作用。烃源岩中石油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不仅直观地展示了源岩的生烃-排烃现象,而且揭示了地质历史中流体的性质和生烃-排烃条件,为本区油气的勘探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石油包裹体 均一温度 捕获压力 有机地球化学 胶莱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晗宇 张海祖 +4 位作者 莫涛 程斌 陈乃东 王云鹏 廖泽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80,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程。结果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中正构烷烃以中、低碳数为主,烷基苯相对含量较高,全油稳定C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9‰~-26‰之间。姥植比(Pr/Ph)、甲基环己烷指数(I_(MCH))、甲基菲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主要来自湖相腐殖型、沉积于偏氧化环境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多期次油气充注成藏。其中,克深1-2段轻质油热成熟度普遍高于大北段,主要来自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早油晚气”2期烃类充注;大北段轻质油热成熟度偏低,主要来自侏罗系恰克马克组和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凝析油 成藏过程 克拉苏构造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文汇 王星 +4 位作者 田辉 郑国东 王晓锋 陶成 刘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0-555,共16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提出天然气多种来源、多元生烃机理,建立了腐泥型烃源岩生气模式,明确了腐泥型烃源岩中不同类型生气母质的生气潜力;重新认识了煤系烃源岩的生气... 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提出天然气多种来源、多元生烃机理,建立了腐泥型烃源岩生气模式,明确了腐泥型烃源岩中不同类型生气母质的生气潜力;重新认识了煤系烃源岩的生气潜力并厘定了其生气下限;(2)稀有气体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油气成藏年代学的发展;完善了我国天然气成藏示踪体系,夯实了多源成气理论,扩大了我国天然气勘探领域;(3)在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的生烃理论、储集物性、渗流机理、成藏过程、保存条件及开发技术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效指导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4)应用甲烷团簇同位素、丙烷特位同位素、超微量气体氢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手段,进一步发展了有机质生烃模拟等传统的技术方法,为研究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成藏过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5)天然气地球化学理论为一系列大型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指出了微量微区分析技术是天然气地球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球化学 研究进展 成藏定年 深层气成因 非常规气 大气田勘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12
作者 张仲达 谷元龙 +3 位作者 靳军 李二庭 于双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69,共19页
近十年来,在玛湖凹陷发现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砾岩大油区,但凹陷区及其西部边缘克–百断裂带油气富集区的油源仍不清晰,分析原油的来源和充注过程对于推动该地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玛湖凹陷南斜坡和西斜坡21个含油储集岩样... 近十年来,在玛湖凹陷发现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砾岩大油区,但凹陷区及其西部边缘克–百断裂带油气富集区的油源仍不清晰,分析原油的来源和充注过程对于推动该地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玛湖凹陷南斜坡和西斜坡21个含油储集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获得了自由态组分a1和a2、束缚态组分b和包裹体组分c。对这些组分与同井位的13个原油样品进行GC、GC-MS以及GC-IRMS分析,依据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特征,将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分为Ⅰ、Ⅱ和Ⅲ类油组分。Ⅰ类油组分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Ⅱ类油组分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_(2)w)烃源岩,Ⅲ类油组分来源于两套烃源岩的混合原油。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成熟度变化大,从生油窗早期至晚期,成熟度严重影响了油源分子指标的应用效果。本文提出,应用成熟度分子指标与油源分子指标绘制交会图,可以对成熟度相近的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进行油源对比。例如,应用C_(30)藿烷/n-C_(21)与Pr、Ph、伽马蜡烷、Ts、C_(29)Ts、C_(30)重排藿烷和C_(20)、C_(21)和C_(23)三环萜烷与n-C_(21)的比值绘制交会图,可以将Ⅰ、Ⅱ和Ⅲ类油组分有效区分开来,为玛湖凹陷油源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砾岩大油区 连续抽提 单体烃C同位素 分子地球化学
下载PDF
沉积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莫晓勇 孙永革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90,共6页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沉积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发挥了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的第四纪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相比,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在古生态系统恢复与古生产率评估、古大气二氧化碳分压与古温度确定等领...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沉积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发挥了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的第四纪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相比,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在古生态系统恢复与古生产率评估、古大气二氧化碳分压与古温度确定等领域提供了更为精细的信息。文章主要总结与评述了沉积有机质分子及其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近三十年来在上述领域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分子碳/氢同位素 古生态系统 古温度 古大气CO2分压
下载PDF
北部湾中东部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4
作者 周国议 曹新星 +1 位作者 夏嘉 宋之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9,共15页
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 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呈现明显的上、下两阶段变化特征,分别为3.2~0.2 ka BP的上部沉积层段(86~4 cm)和11.3~3.2 ka BP的下部沉积层段(200~86 cm),其中Si、Ca、Zr等元素含量在上部层段沉积物中显著减少,而A1、Fe、Ti、V、Cr、Co等元素含量明显升高,稀土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此外,剖面中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伊利石、绿泥石和长石。相比于下部层段,上部层段中绿泥石含量更高、长石含量更低。综合来看,沉积物物源输入比较稳定,主要来自周边海岸侵蚀产物和琼州海峡的下切侵蚀产物,其次是红河和珠江携带的沉积物。剖面上、下层段沉积物中元素和矿物含量的差异主要与3.2 ka BP以来,高海平面下琼州海峡进一步扩张引起的海底下沉和海水深度增加有关,从而导致上部沉积时期水动力较弱,黏土矿物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柱 元素组成 矿物组成 海洋环境变化 北部湾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大气田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贤庆 冯松宝 +4 位作者 李剑 王萌 黄孝波 王康东 孔龙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6-846,共11页
苏里格大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气田。对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以干气为主、湿气为辅,甲烷含量为82.729%~98.407%,干燥系数为84.7%~98.8%,δ13C1值为-36‰~-30... 苏里格大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气田。对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以干气为主、湿气为辅,甲烷含量为82.729%~98.407%,干燥系数为84.7%~98.8%,δ13C1值为-36‰~-30‰,δ13C2值为-26‰~-21‰,属于高成熟度的煤成气;气田范围内各井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暗示其来源和成藏过程的一致性。根据储层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含烃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QGF)、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发育盐水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液态烃包裹体、CO2包裹体等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主要产于石英次生加大边、微裂隙及胶结物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态,分布范围为80~180℃,主峰温度为100~145℃;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样品的含烃包裹体丰度不高(多为1%~5%),QGF强度较低(1~10pc)。研究认为,苏里格大气田天然气充注可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一期成藏,其主要成藏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通过生气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的研究表明,苏里格大气田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苏里格地区及周缘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为近源充注、累积聚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碳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生气动力学 苏里格大气田
下载PDF
滇池湖泊沉积物中游离类脂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房吉敦 吴丰昌 +2 位作者 熊永强 王丽芳 李芸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4,共9页
在对滇池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总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质的组成进行了定量测定,并揭示了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正构烷烃组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反映出滇池沉积有机质以菌藻类来源为主,沉积柱上、下两段存在陆... 在对滇池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总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质的组成进行了定量测定,并揭示了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正构烷烃组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反映出滇池沉积有机质以菌藻类来源为主,沉积柱上、下两段存在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相对增加的特征,且从下往上存在草本植物相对贡献增加的特征;(2)脂肪醇组分,以具有强烈偶碳优势的高碳数脂肪醇为主,反映了沉积有机质中陆源输入的部分;(3)脂肪酸组分揭示出可溶有机质中以浮游植物贡献为主,局部层段存在相对较强的细菌改造作用。因此,湖泊沉积物记录了滇池从一个贫营养的湖泊演变成富营养化湖泊的过程,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滇池内源有机物和陆源有机物的输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滇池进入了重富营养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正构烷烃 脂肪醇 脂肪酸 滇池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熊永强 耿新华 +3 位作者 赵青芳 刘金萍 王彦美 耿安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本文主要针对济阳坳陷车古、义古和桩古潜山带若干钻井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样品,开展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研究主要揭示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氯仿沥青A中的生标组成及其碳同位素特征,可为环渤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在的原生油气藏的判识提供依... 本文主要针对济阳坳陷车古、义古和桩古潜山带若干钻井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样品,开展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研究主要揭示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氯仿沥青A中的生标组成及其碳同位素特征,可为环渤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在的原生油气藏的判识提供依据;同时研究表明碳酸盐岩晶包有机质中正构烷烃的分布和碳同位素组成与氯仿沥青A中的存在明显差异,早期有机质的特征仍被保留在晶包有机质中,因此可用于古沉积环境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碳酸盐岩 晶包有机质 碳同位素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有机质中支链烷烃的化学结构及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春江 夏燕青 +2 位作者 张中宁 傅家谟 盛国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2-84,共13页
利用GC/MS技术在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及泥岩中检出了多系列高位单甲基取代烷烃及新的长链高位二甲基取代烷烃系列化合物。高位单甲基取代支链烷烃碳数分布范围很宽,尤其以iC18—iC25为最丰富,其中8-至13-甲基系列(混... 利用GC/MS技术在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及泥岩中检出了多系列高位单甲基取代烷烃及新的长链高位二甲基取代烷烃系列化合物。高位单甲基取代支链烷烃碳数分布范围很宽,尤其以iC18—iC25为最丰富,其中8-至13-甲基系列(混合物)占优势。此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生物质,还原性环境有利于菌藻的聚集及保存。褐煤中检出的长链高位二甲基取代烷烃化合物系列为11,14-二甲基系列,均为偶碳数烷烃,碳数范围为C26—C36。此类化合物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其生源可能为某(些)特殊的菌藻类。高位单甲基及二甲基取代异构烷烃在煤系沉积有机质中的高丰度分布,表明某些成煤沼泽环境可以繁殖菌藻类,并且其生物质可得到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地层 支链烷烃 化学结构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近十年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冯新斌 曹晓斌 +7 位作者 付学吾 洪冰 关晖 李平 王敬富 王仕禄 张干 赵时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89,共37页
环境地球化学学科在中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部分研究进展,介绍了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重金属污染物长距离传... 环境地球化学学科在中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部分研究进展,介绍了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重金属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研究进展;总结了汞、镉、锑、铊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地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规律及污染来源和环境过程示踪方面的研究进展;回顾了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污染示踪及过去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以上研究方向还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传输 重金属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传统稳定同位素 全球变化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热泉热液金矿化中嗜热微生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海祥 陆元法 +2 位作者 贝丰 盛国英 傅家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5-50,共6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热泉热液金成矿过程中的热泉水化学成分和组分的分析,得出泉水中金与氮磷硫、氟硅碳两组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嗜热硫酸盐还原菌能使[Au(HS)2]-和[Au(S2O3)2]3-都氧化还原成硫化物,从而使金由热... 本文主要通过对热泉热液金成矿过程中的热泉水化学成分和组分的分析,得出泉水中金与氮磷硫、氟硅碳两组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嗜热硫酸盐还原菌能使[Au(HS)2]-和[Au(S2O3)2]3-都氧化还原成硫化物,从而使金由热水溶液中沉淀。热泉沉积软泥的有机质中的含硫氨基酸、含硫芳烃也起到了一定的聚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化 热泉 嗜热微生物 有机质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