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西路迳金伯利质煌斑岩中金云母斑晶的蚀变机制研究
1
作者
席佳鑫
朱建喜
+2 位作者
杨宜坪
鲜海洋
何宏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0-751,共12页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蚀变演化过程可记录岩矿成因及地质环境变迁。三八面体云母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其矿物学特征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反映深部的结晶条件,但超基性岩云母的次生演化过程却尚未得到系统研究。为探明超基性岩...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蚀变演化过程可记录岩矿成因及地质环境变迁。三八面体云母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其矿物学特征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反映深部的结晶条件,但超基性岩云母的次生演化过程却尚未得到系统研究。为探明超基性岩中原生云母的后期演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本研究采用微区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X射线光电子能谱、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多种微区微束技术,对江西路迳金伯利质煌斑岩中的金云母及其演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蚀变过程中,大部分Si离子保留在金云母中,而Fe、Ti、Mn、K和Na离子则大量流入热液、次生钛铁矿和碳酸盐(而非硅酸盐产物)中。金云母的蚀变反应从缺陷位点向外扩散,首先通过溶解再结晶在缺陷处形成绿泥石、高岭石、蛇纹石等蚀变序列产物,而后通过外延生长在裂隙中充填伊利石,并在蚀变较弱的部位通过固相转变形成层间亏损金云母;蚀变产物的形成位点由相变机制控制;随着蚀变程度的降低,产物与母矿物金云母的结构相似性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云母蚀变
层状硅酸盐
晶体结构
元素迁移
透射电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电子衍射:纳米矿物晶体结构分析的变革性技术
2
作者
杨宜坪
林枭举
+5 位作者
鲜海洋
陈生东
袁玉环
席佳鑫
朱建喜
何宏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8,共14页
单晶X射线衍射(SCXRD)技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晶体结构解析手段,但在纳米尺度上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对微纳米矿物晶体结构解析的需求。相比之下,三维电子衍射(3DED)技术是一种针对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矿物晶体结构解析的有效手段。3DE...
单晶X射线衍射(SCXRD)技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晶体结构解析手段,但在纳米尺度上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对微纳米矿物晶体结构解析的需求。相比之下,三维电子衍射(3DED)技术是一种针对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矿物晶体结构解析的有效手段。3DED技术能够克服SCXRD在解析弱衍射信号、分析<200 nm的纳米晶体以及对轻元素识别等方面的局限性。近年来,3DED技术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纳米晶体结构解析的变革性技术。尽管该技术在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3DED技术在矿物学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串行旋转电子衍射(Serial RED)技术也为地外返回等珍贵微量样品的物相与结构分析提供了高效、高通量的解决方案。这些先进的电子衍射技术必将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子衍射
纳米矿物
晶体结构解析
变革性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路迳金伯利质煌斑岩中金云母斑晶的蚀变机制研究
1
作者
席佳鑫
朱建喜
杨宜坪
鲜海洋
何宏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与成矿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0-751,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基金(编号:2022SZJJZD-03)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3B1212060048)。
文摘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蚀变演化过程可记录岩矿成因及地质环境变迁。三八面体云母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其矿物学特征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反映深部的结晶条件,但超基性岩云母的次生演化过程却尚未得到系统研究。为探明超基性岩中原生云母的后期演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本研究采用微区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X射线光电子能谱、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多种微区微束技术,对江西路迳金伯利质煌斑岩中的金云母及其演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蚀变过程中,大部分Si离子保留在金云母中,而Fe、Ti、Mn、K和Na离子则大量流入热液、次生钛铁矿和碳酸盐(而非硅酸盐产物)中。金云母的蚀变反应从缺陷位点向外扩散,首先通过溶解再结晶在缺陷处形成绿泥石、高岭石、蛇纹石等蚀变序列产物,而后通过外延生长在裂隙中充填伊利石,并在蚀变较弱的部位通过固相转变形成层间亏损金云母;蚀变产物的形成位点由相变机制控制;随着蚀变程度的降低,产物与母矿物金云母的结构相似性逐渐增加。
关键词
金云母蚀变
层状硅酸盐
晶体结构
元素迁移
透射电镜
Keywords
Phlogopite
phyllosilicates
crystal structure
elemental migra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分类号
P575 [天文地球—矿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电子衍射:纳米矿物晶体结构分析的变革性技术
2
作者
杨宜坪
林枭举
鲜海洋
陈生东
袁玉环
席佳鑫
朱建喜
何宏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与成矿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8,共1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0840100)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201010385)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基金(编号:E3280501)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编号:2021353)。
文摘
单晶X射线衍射(SCXRD)技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晶体结构解析手段,但在纳米尺度上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对微纳米矿物晶体结构解析的需求。相比之下,三维电子衍射(3DED)技术是一种针对微米、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矿物晶体结构解析的有效手段。3DED技术能够克服SCXRD在解析弱衍射信号、分析<200 nm的纳米晶体以及对轻元素识别等方面的局限性。近年来,3DED技术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纳米晶体结构解析的变革性技术。尽管该技术在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3DED技术在矿物学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串行旋转电子衍射(Serial RED)技术也为地外返回等珍贵微量样品的物相与结构分析提供了高效、高通量的解决方案。这些先进的电子衍射技术必将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
三维电子衍射
纳米矿物
晶体结构解析
变革性技术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diffraction
nano-sized minerals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revolutionary technique
分类号
P575 [天文地球—矿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西路迳金伯利质煌斑岩中金云母斑晶的蚀变机制研究
席佳鑫
朱建喜
杨宜坪
鲜海洋
何宏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维电子衍射:纳米矿物晶体结构分析的变革性技术
杨宜坪
林枭举
鲜海洋
陈生东
袁玉环
席佳鑫
朱建喜
何宏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