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沿岸不同海洋功能区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涛 刘胜 +1 位作者 黄良民 张建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9,共10页
2003年10月对广东沿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设调查站位39个,根据营养盐数据分析表明,珠江对于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南海起着重要作用,其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岸其它海区。海域浮游植物隶属于62属118种(含变种和变... 2003年10月对广东沿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设调查站位39个,根据营养盐数据分析表明,珠江对于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南海起着重要作用,其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岸其它海区。海域浮游植物隶属于62属118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门38属83种、甲藻门16属25种、蓝藻门3属4种、绿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及针胞藻纲1属2种,硅藻在种类和生物量上均占主导地位。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大,测值范围为0.157~18.761mg/m3,最大值出现在珠江口水域GD089站。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存在明显的地域特点,珠江口及其毗邻海域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其他海域基本以小型浮游植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营养盐
下载PDF
海洋珍珠贝类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兼华 何毛贤 万军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0-86,共7页
遗传标记随着遗传学的建立到现在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表现出四种类型: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运用各种遗传标记对海洋珍珠贝的遗传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出有效的保护和复壮方案,加速良种的选育。对遗传标记... 遗传标记随着遗传学的建立到现在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表现出四种类型: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运用各种遗传标记对海洋珍珠贝的遗传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出有效的保护和复壮方案,加速良种的选育。对遗传标记在珍珠贝类中的应用作了系统总结和比较,四种标记各有特点,应用范围不同,需互相配合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分子标记在未来的育种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贝 遗传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咸淡水养殖系统内细菌群落组成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罗鹏 胡超群 +3 位作者 谢珍玉 张吕平 任春华 许尤厚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3,共5页
采用PCR(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DGGE(denaturing grad 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咸淡水养殖系统内各种环境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传统的微生物培养计数表明,... 采用PCR(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DGGE(denaturing grad 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咸淡水养殖系统内各种环境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传统的微生物培养计数表明,从海湾水、养殖池水到对虾粪样,细菌和弧菌的数量表现出依次增加的趋势,粪样及肠壁中弧菌的数量高出外界水环境1—4个数量级。相对于外界水环境,粪样中有很高的芽孢杆菌孢子含量,但是肠壁定植细菌中不存在芽孢杆菌(孢子)。PCR-DGGE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海湾沿岸、养殖池、对虾粪便到对虾肠壁,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由高到低,无论是在哪种环境,群落的优势种都十分明显,且只有2—4种。来自同一环境各样品间的细菌群落组成非常相似,来自不同环境的样品,其细菌群落组成差别较大。聚类图上各簇的排列顺序反映了样品在取样空间分布上的毗邻次序和它们的相似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咸淡水养殖系统 细菌群落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家系的生长比较 被引量:33
4
作者 何毛贤 管云雁 +1 位作者 林岳光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单对配对方法建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第一代家系7个,对家系间的生长和家系内大小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7个家系的壳高大小顺序为F15>F20>F18>F19>F12>F17>F21,总重大小顺序为F15>F18>F19>F20&g... 采用单对配对方法建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第一代家系7个,对家系间的生长和家系内大小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7个家系的壳高大小顺序为F15>F20>F18>F19>F12>F17>F21,总重大小顺序为F15>F18>F19>F20>F12>F17>F21。在同批家系中,F15的壳高、总重显著大于其它2个家系(F12、F17)(p<0.05),其壳高比F12大11.64%,比F17大16.01%;其总重比F12重27.40%,比F17重38.98%,而且其个体大小变异较小,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是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F18在壳高和总体重上比F19大2.88%和19.49%。F20显著大于F21(p<0.05),壳高比F21大19.49%,总重大53.72%,该家系生长较快,可通过进一步的选择培育成一个生长快、个体大的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i 家系 生长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毛贤 林岳光 袁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0,共5页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行个体生长测量,到16月龄结束。经t检验,大个体组贝在各个测量阶段4个性状(壳长、高、宽和体重)都显著大于小个体组(p<0.01),大个体组日增长幅度在3—9月龄也大于小个体组;经最小显著差法分析,个体测量的3个亚组间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1),顺序为Ⅰ(Ⅰ’)<Ⅱ(Ⅱ’)<Ⅲ(Ⅲ’),但其日增长量为Ⅰ(Ⅰ’)>Ⅱ(Ⅱ’)>Ⅲ(Ⅲ’),同时显示出初始值较大的个体在后期仍有较大的增长趋势,但个别初始值较小的个体增长快,在生长后期个体也很大。3—9月龄贝的大小平均增长率大于11—16月龄贝,而体重增长要小于11—16月龄贝。该研究结果对选择育种中亲本的选留、珍珠生产中植核贝的选留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生长特性 个体大小 选择育种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选育系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史兼华 何毛贤 +1 位作者 黄良民 袁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4-538,共5页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有所下降.三个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615~0.2744,两个选育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的选择,马氏珠母贝选育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已发生改变,AFLP标记能够有效地监测选育系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AFLP 遗传变异 选择
下载PDF
弧菌毒力基因水平转移与进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谢珍玉 胡超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95,共10页
弧菌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人类、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与其它病原微生物一样,弧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息息相关,毒力基因是产生各种毒力因子的物质基础。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 弧菌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人类、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与其它病原微生物一样,弧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息息相关,毒力基因是产生各种毒力因子的物质基础。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拟态弧菌V.mim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等人类和水生动物病原弧菌的多种毒力因子编码基因的种类,以及毒力基因的种间与株间水平转移和毒力株进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水生动物病害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开展毒力基因多样性研究与检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毒力基因 转移 进化
下载PDF
对虾细胞培养及对虾病毒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超群 罗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2,共7页
随着对虾病毒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建立连续性的对虾细胞系来揭示对虾病毒致病机理等关键问题。文章介绍了用于细胞培养的对虾种类、组织。用于细胞培养的对虾种类包括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 随着对虾病毒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建立连续性的对虾细胞系来揭示对虾病毒致病机理等关键问题。文章介绍了用于细胞培养的对虾种类、组织。用于细胞培养的对虾种类包括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等。用于培养的对虾组织包括甲壳下表皮、心脏、肝胰腺、鳃、肠上皮、淋巴、血淋巴、卵巢、神经、肌肉、造血组织等。同时重点介绍了离散细胞的方法和培养的方式,温度、pH、渗透压的选择,目前对虾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及促生长添加物,以及如何控制污染。探讨了目前在对虾细胞培养及建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为对虾与其它甲壳类动物细胞培养及细胞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此外还介绍了对虾病毒体外培养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细胞培养 病毒 体外培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细角滨对虾的幼体发育及形态特征
9
作者 许尤厚 胡超群 +2 位作者 张吕平 陈国良 吴立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5,共6页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无节幼体期形态差异以及色素的变化、溞状幼体期眼上棘形态的差异以及大颚齿数目。结果表明,无节幼体期细角滨对虾的色素明显多于凡纳滨对虾;两者溞状幼体期眼上棘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无节幼体至仔虾第1天各期大颚活动齿的数目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角滨对虾L.stylirostris 幼体发育 刚毛
下载PDF
细角滨对虾酚氧化酶原cDNA克隆及序列结构分析
10
作者 许尤厚 胡超群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采用RT-PCR原理和长片段扩增技术克隆细角滨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结果表明,细角滨对虾血淋巴细胞内存在2个pro PO基因。pro PO gene 1的c DNA序列包含有372氨基酸,前190个氨基酸为一个M家族血蓝蛋白,是一个铜结合位点区域,191-372为一个... 采用RT-PCR原理和长片段扩增技术克隆细角滨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结果表明,细角滨对虾血淋巴细胞内存在2个pro PO基因。pro PO gene 1的c DNA序列包含有372氨基酸,前190个氨基酸为一个M家族血蓝蛋白,是一个铜结合位点区域,191-372为一个C家族的血蓝蛋白,是一个免疫球蛋白样的区域。pro PO gene 2的2个功能位点之间的序列有重叠,pro PO gene 2 c DNA序列的6-935bp包含了第一个功能位点,928-1464bp则包含了第二个功能位点。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发现2个基因之间的序列差异非常大。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的pro PO gene 2同处于一个密切相关的群,pro PO gene 1则和其他几种对虾的pro PO gene处于一个群。pro PO gene 2与pro PO gene 1在对虾免疫活动中是否存在不同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角滨对虾 酚氧化酶原 基因克隆 序列结构分析
下载PDF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华斌 吴园涛 +1 位作者 殷建平 练树民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0-880,共11页
海洋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海洋环境安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对海洋强国建设、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还将对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落实海... 海洋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海洋环境安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对海洋强国建设、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还将对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落实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文章结合实际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的体系构成,即海洋环境参数感知技术、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应用保障技术。继而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今后重点发展以下“四个能力”:全时全域、多维一体的监测探测能力,高效安全、稳定可靠的信息传输能力,实时精准、客观定量的预报预测能力,精准运筹、高效便捷的辅助决策与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信息感知 应用保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