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光刻与微/纳米加工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宝钦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微电子技术的关键工艺技术——微光刻与微/纳米加工技术,回顾了中国制版光刻与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讨论了微光刻与微/纳米加工技术面临的挑战与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介绍了光学光刻分辨率增强技术、下一代光刻... 介绍了微电子技术的关键工艺技术——微光刻与微/纳米加工技术,回顾了中国制版光刻与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讨论了微光刻与微/纳米加工技术面临的挑战与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介绍了光学光刻分辨率增强技术、下一代光刻技术、可制造性设计技术、纳米结构图形加工技术与纳米CMOS器件研究等问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通过光学光刻系统的分辨率增强技术(RET),实现亚波长纳米结构图形的制造,并通过应用光学光刻系统和电子束光刻系统之间的匹配与混合光刻技术及纳米结构图形加工技术成功研制了20~50nm CMOS器件和100nm HEMT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刻技术 微纳米加工技术 分辨率增强技术 下一代光刻技术 可制造性设计
下载PDF
微光刻与微/纳米加工技术(续)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宝钦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3,共5页
2下一代光刻技术 虽然光学光刻技术为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人间奇迹,然而目前集成电路特征尺寸也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为开发研究新一代的光刻技术,近年来世界各大国和各国著名的大公司联合开展... 2下一代光刻技术 虽然光学光刻技术为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人间奇迹,然而目前集成电路特征尺寸也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为开发研究新一代的光刻技术,近年来世界各大国和各国著名的大公司联合开展下一代光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加工技术 下一代光刻技术 微光刻 研究与开发 光学光刻技术 微电子技术 物理极限 特征尺寸
下载PDF
微纳沟道技术研究DNA分子性质研究
3
作者 王凯歌 许桂雯 +5 位作者 李冀 牛憨笨 金爱子 岳双林 顾长志 陈大鹏 《纳米科技》 2007年第1期47-51,共5页
利用精细加工聚焦离子柬技术在氮化硅绝缘晶体上研制了形状不同的微纳米沟道,并结合非接触模式原子力显微技术观察了缓冲液和DNA溶液在沟道内运动的各自形貌。对沟道内溶液的形貌特性,尤其是一种表面有纳米沟槽的DNA溶液形貌进行了分... 利用精细加工聚焦离子柬技术在氮化硅绝缘晶体上研制了形状不同的微纳米沟道,并结合非接触模式原子力显微技术观察了缓冲液和DNA溶液在沟道内运动的各自形貌。对沟道内溶液的形貌特性,尤其是一种表面有纳米沟槽的DNA溶液形貌进行了分析讨论。微纳孔道与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更多地理解生物单分子动力学和静力学等方面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沟道 纳米孔 纳米沟槽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光学和电子束曝光系统之间的匹配与混合光刻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宝钦 刘明 +13 位作者 徐秋霞 薛丽君 李金儒 汤跃科 赵珉 刘珠明 王德强 任黎明 胡勇 龙世兵 陆晶 杨清华 张立辉 牛洁斌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6,共6页
介绍如何实现光学和电子束曝光系统之间的匹配和混合光刻的技术,包括:(1)光学曝光系统与电子束曝光系统的匹配技术;(2)投影光刻和JBX-5000LS混合曝光技术;(3)接触式光刻机和JBX-5000LS混合曝光技术;(4)大小束流混合曝光技术或大小光阑... 介绍如何实现光学和电子束曝光系统之间的匹配和混合光刻的技术,包括:(1)光学曝光系统与电子束曝光系统的匹配技术;(2)投影光刻和JBX-5000LS混合曝光技术;(3)接触式光刻机和JBX-5000LS混合曝光技术;(4)大小束流混合曝光技术或大小光阑混合曝光技术;(5)电子束与光学曝光系统混合光刻对准标记制作技术.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纳米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研制工作,实现了20nm线条曝光,研制成功了27n m CMOS器件;进行了50nm单电子器件的演试;并广泛地用于100nm化合物器件和其他微/纳米结构的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刻技术 微纳米加工技术 电子束直写 匹配与混合光刻技术
下载PDF
电子束光刻技术与图形数据处理技术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宝钦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5-352,共8页
介绍了微纳米加工领域的关键工艺技术——电子束光刻技术与图形数据处理技术,包括:电子束直写技术、电子束邻近效应校正技术、光学曝光系统与电子束曝光系统之间的匹配与混合光刻技术、电子束曝光工艺技术、微光刻图形数据处理与数据转... 介绍了微纳米加工领域的关键工艺技术——电子束光刻技术与图形数据处理技术,包括:电子束直写技术、电子束邻近效应校正技术、光学曝光系统与电子束曝光系统之间的匹配与混合光刻技术、电子束曝光工艺技术、微光刻图形数据处理与数据转换技术以及电子束邻近效应校正图形数据处理技术。重点推荐应用于电子束光刻的几种常用抗蚀剂的主要工艺条件与参考值,同时推荐了可以在集成电路版图编辑软件L-Edit中方便调用的应用于绘制含有任意角度单元图形和任意函数曲线的复杂图形编辑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直写(EBDW) 电子束邻近效应校正(EPC) 匹配与混合光刻 图形数据处理 L-Edit图形编辑器
下载PDF
基于MEMS技术的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超波 焦斌斌 +6 位作者 石莎莉 叶甜春 陈大鹏 张青川 郭哲颖 董凤良 伍小平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5,共6页
选用Au和LPCVD的低应力Si Nx薄膜材料,采用MEMS技术研制了新型间隔镀金热隔离结构的薄膜镂空式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并应用光学读出的方法成功地在室温(27.47℃)背景下获得了人体的热像.实验证明间隔镀金热隔离结构的引入有效抑制... 选用Au和LPCVD的低应力Si Nx薄膜材料,采用MEMS技术研制了新型间隔镀金热隔离结构的薄膜镂空式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并应用光学读出的方法成功地在室温(27.47℃)背景下获得了人体的热像.实验证明间隔镀金热隔离结构的引入有效抑制了热传导对变形梁温升的限制,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度差(NETD),NETD达到约200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 焦平面阵列 光力学 低压化学气相淀积 氮化硅 噪声等效温度差
下载PDF
X射线光刻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常青 陈大鹏 +2 位作者 刘明 叶甜春 伊福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04-908,共5页
鉴于接近式X射线光刻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大焦深、大曝光像场、高产量、大工艺宽容度、易于扩展到50nm及50nm以下规则等诸多优点,它非常适合应用于100nm及100nm以下集成电路的生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上X射线光刻技术(PXL)现状,再... 鉴于接近式X射线光刻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大焦深、大曝光像场、高产量、大工艺宽容度、易于扩展到50nm及50nm以下规则等诸多优点,它非常适合应用于100nm及100nm以下集成电路的生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上X射线光刻技术(PXL)现状,再分别介绍X射线光刻技术在纳米电子学研究、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生产、硅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并对国内的X射线光刻技术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近式X射线光刻 纳米电子学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硅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下载PDF
深亚微米X射线光刻模拟软件XLSS1.0
8
作者 谢常青 王德强 +4 位作者 陈大鹏 叶甜春 伊福廷 韩勇 张菊芳 《微细加工技术》 2004年第4期27-30,35,共5页
介绍了一套自行研制的深亚微米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模拟软件———XLSS1 0。该软件基于面向对象技术,采用束衍生法及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X射线掩模中吸收体的光导波效应,对光刻胶表面空间光强分布及光刻胶剖面进行了精确模... 介绍了一套自行研制的深亚微米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模拟软件———XLSS1 0。该软件基于面向对象技术,采用束衍生法及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X射线掩模中吸收体的光导波效应,对光刻胶表面空间光强分布及光刻胶剖面进行了精确模拟计算,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且模拟结果的特征尺寸宽度与实验结果的特征尺寸宽度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刻 同步辐射 束衍生法 面向对象编程
下载PDF
微悬臂梁阵列成像系统光学特性分析
9
作者 严伟 佟军民 +6 位作者 陈大鹏 胡松 赵立新 杨勇 蒋文波 周绍林 陈旺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8-992,共5页
光学读出式红外成像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红外成像技术,该技术是基于探测双材料微悬臂梁吸收红外辐射后的变形量.这种红外光学成像系统由微悬臂梁阵列和光学读出设备组成,在本文中,将首先论述其系统结构和成像原理;在此基础上,通... 光学读出式红外成像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红外成像技术,该技术是基于探测双材料微悬臂梁吸收红外辐射后的变形量.这种红外光学成像系统由微悬臂梁阵列和光学读出设备组成,在本文中,将首先论述其系统结构和成像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单个微梁的衍射谱在透镜谱面上空域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谱平面刀口滤波方法,特别是讨论了成像系统将热变形角度转换成图像灰度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了成像系统的灵敏度.最后,给出了利用本系统获得37℃和300℃温度的红外发光物体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成像 光学读出 双材料微梁阵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