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壤条件影响刺槐固氮的回归模型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国凡
邓廷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9-446,共8页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根瘤的固氮能力在四川盆地以中性、弱钙质和微酸性土壤为高,强酸性和强钙质土壤上低。土壤条件对固氮能力的影响可用多元回归方程来表达。在方程拟合过程中,作者提出了非线性因子的线性化转换法,并用电脑...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根瘤的固氮能力在四川盆地以中性、弱钙质和微酸性土壤为高,强酸性和强钙质土壤上低。土壤条件对固氮能力的影响可用多元回归方程来表达。在方程拟合过程中,作者提出了非线性因子的线性化转换法,并用电脑模拟固氮因素的交互作用。42种试验土壤中,有效磷、以及它分别与CO_2(生物活性)、全磷的结合,是影响固氮的主要因素;其次pH与CaCO_3、全磷中的有效磷与有效Mo的配合,对固氮亦有重要贡献。方程可以评价和预测共生体在不同土壤条件的固氮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固氮
土壤条件
回归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旱地聚土免耕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强
张先婉
《土壤农化通报》
1998年第4期49-52,共4页
以中国科学院四川盐亭生态实难丫聚土免耕定位试验点土壤为材料,研究了其策生物区系、数量及2特点,结果表明,聚土免耕耕作法0~50cm土层微生物总数、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较常规耕作法增加:15~35cm土层微生物数量最高,...
以中国科学院四川盐亭生态实难丫聚土免耕定位试验点土壤为材料,研究了其策生物区系、数量及2特点,结果表明,聚土免耕耕作法0~50cm土层微生物总数、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较常规耕作法增加:15~35cm土层微生物数量最高,聚土免耕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为:中层(15~35cm)〉表层(0~15cm)〉底层(35~5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旱地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刺槐结瘤固氮生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国凡
邓廷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0-285,共6页
刺槐根瘤菌侵染主要是在4—8月份,小瘤形成后,瘤体不断增长,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7月出现死瘤,冬季一部分死亡,留下部分越冬,次年可继续生长,同时又有新瘤形成:去瘤复栽植株,在4—8月很快能再次结瘤,具有很好的再生能力,8月中旬后去瘤复...
刺槐根瘤菌侵染主要是在4—8月份,小瘤形成后,瘤体不断增长,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7月出现死瘤,冬季一部分死亡,留下部分越冬,次年可继续生长,同时又有新瘤形成:去瘤复栽植株,在4—8月很快能再次结瘤,具有很好的再生能力,8月中旬后去瘤复栽者,当年再生根瘤少,主要在次年春再生,与年周期性的根瘤形成期吻合;固氮活性的季节变化是:4月初随着树叶萌发,活性恢复并迅速增高,夏秋季节保持较高水平,效率一般在6—10微摩尔/克·时,冬季活性很低甚至完全丧失活性,秋季日变化是:上午活性较低而递增较快,下午活性较高而有波状起伏,夜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土壤条件对固氮能力有明显影响,中性、微酸性和弱钙质土固氮量较高,强酸性、强钙质土则低,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活性的重要因素;固氮明显促进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结瘤
固氮
生态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的根瘤和固氮作用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国凡
邓廷秀
+1 位作者
周林
杨思源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分布在南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攀枝花苏铁,普遍受蓝细菌侵染形成特殊的多级分枝珊瑚状根瘤簇。当年生树苗活瘤重可达8克/株,100年生370克/株。固氮活性在秋季一般为1.8—11.1μmolC_2H_4/g·f·w·h^(-1),它明显受光照和...
分布在南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攀枝花苏铁,普遍受蓝细菌侵染形成特殊的多级分枝珊瑚状根瘤簇。当年生树苗活瘤重可达8克/株,100年生370克/株。固氮活性在秋季一般为1.8—11.1μmolC_2H_4/g·f·w·h^(-1),它明显受光照和湿度影响,昼夜动态是白天活性明显比夜间高。苏铁固氮量从0.64—18.69毫克/株·小时,它在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中起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根瘤
固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台位旱地石灰性紫色土培肥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志勤
李同阳
张先婉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0年第4期195-200,共6页
本文研究了高台位旱地石灰性紫色土的肥力退化因子,并针对紫色母岩矿质养分丰富、易风化成土的特点,以一种培肥耕作法-聚土免耕耕作法培肥土壤。结果表明,采用此耕作法的土壤具有防蚀、抗旱、培肥和自调能力,能提高系统生产力。
关键词
旱地
紫色土
聚土免耕
培肥
耕作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6种紫色母质基础肥力的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大海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对四川盆地6种紫色母质作水稻盆栽试验表明,紫色母质原始养分丰富,磷、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和基础肥力均显著高于黄壤。其中,以活性铁和粉粒的高低对基础肥力影响最大。根据各母质上水稻的农艺性状可将紫色母质划分为三个类型:高肥力型...
对四川盆地6种紫色母质作水稻盆栽试验表明,紫色母质原始养分丰富,磷、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和基础肥力均显著高于黄壤。其中,以活性铁和粉粒的高低对基础肥力影响最大。根据各母质上水稻的农艺性状可将紫色母质划分为三个类型:高肥力型为飞仙关组、夹关组,中肥力型为沙溪庙组、蓬莱镇组,低肥力型为遂宁组、城墙岩群.紫色母质的活性铁含量与水稻产量成正相关(r=0.944),粉粒量与产量成负相关(r=-0.926)。生物指标与分析结果,是鉴别紫色母质基础肥力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母质
基础肥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物料对紫色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0
7
作者
马志勤
张先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在四川省中部丘陵盐亭农业生态站研究了有机物料对典型紫色土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本落叶(马桑叶、桤木叶)最能提高土壤酶活性;物料不同施放层位的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表施<浅施<深施,深施促...
本文在四川省中部丘陵盐亭农业生态站研究了有机物料对典型紫色土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本落叶(马桑叶、桤木叶)最能提高土壤酶活性;物料不同施放层位的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表施<浅施<深施,深施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田间定位研究指出,深施榿木叶渣肥较浅施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15~35cm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较浅施提高59.5%、23.2%和83.4%,产量相应增产17.9%.最后评述了深施有机肥培肥土壤的肥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酶活性
有机物料
原文传递
紫色土土色研究
被引量:
4
8
作者
何毓蓉
佐藤幸夫
和田秀德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47-250,共4页
紫色土的结晶氧化铁含量为 1.25—2.01% 占全铁的29~47%,全锰含量为 619—1266ppm。用“着色成份淘汰法”处理几种代表性紫色土后,在除去结晶性氧化铁时,都出现土色突变,研究认为结晶性氧化铁是决定紫色土土色的主要的呈色成分,经X...
紫色土的结晶氧化铁含量为 1.25—2.01% 占全铁的29~47%,全锰含量为 619—1266ppm。用“着色成份淘汰法”处理几种代表性紫色土后,在除去结晶性氧化铁时,都出现土色突变,研究认为结晶性氧化铁是决定紫色土土色的主要的呈色成分,经X射线衍射谱鉴定,这种氧化铁主要是赤铁矿(α-Fe_2O_3)。另外在除去锰化合物时土色也有明显变化,所以紫色土中所含锰化合物对其土色也有较大影响。对某些紫色土,非晶质氧化铁对土色也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土色
研究
土壤
原文传递
聚土免耕垄沟立体种植生态工程的能流物流分析初报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实
李同阳
张先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41-244,251,共5页
1984年起在四川盐亭县碳酸盐紫色土上进行连续4年的田间系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聚土免耕处理具有经济上增产增收,生态上抗逆稳定并有后劲,投入上可引导增加有机投入、减少无机投入,既能培肥地力又能保持水土的省工省劳,比较高效的农业...
1984年起在四川盐亭县碳酸盐紫色土上进行连续4年的田间系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聚土免耕处理具有经济上增产增收,生态上抗逆稳定并有后劲,投入上可引导增加有机投入、减少无机投入,既能培肥地力又能保持水土的省工省劳,比较高效的农业生态工程,如果其潜力充分发挥后,将为南方旱地农业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土免耕处理
立体种植
原文传递
题名
土壤条件影响刺槐固氮的回归模型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国凡
邓廷秀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9-446,共8页
文摘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根瘤的固氮能力在四川盆地以中性、弱钙质和微酸性土壤为高,强酸性和强钙质土壤上低。土壤条件对固氮能力的影响可用多元回归方程来表达。在方程拟合过程中,作者提出了非线性因子的线性化转换法,并用电脑模拟固氮因素的交互作用。42种试验土壤中,有效磷、以及它分别与CO_2(生物活性)、全磷的结合,是影响固氮的主要因素;其次pH与CaCO_3、全磷中的有效磷与有效Mo的配合,对固氮亦有重要贡献。方程可以评价和预测共生体在不同土壤条件的固氮潜力。
关键词
刺槐
固氮
土壤条件
回归模型
分类号
S792.270.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旱地聚土免耕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强
张先婉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
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出处
《土壤农化通报》
1998年第4期49-52,共4页
文摘
以中国科学院四川盐亭生态实难丫聚土免耕定位试验点土壤为材料,研究了其策生物区系、数量及2特点,结果表明,聚土免耕耕作法0~50cm土层微生物总数、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较常规耕作法增加:15~35cm土层微生物数量最高,聚土免耕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为:中层(15~35cm)〉表层(0~15cm)〉底层(35~50cm)。
关键词
免耕
旱地
土壤微生物
分类号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刺槐结瘤固氮生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国凡
邓廷秀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0-285,共6页
文摘
刺槐根瘤菌侵染主要是在4—8月份,小瘤形成后,瘤体不断增长,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7月出现死瘤,冬季一部分死亡,留下部分越冬,次年可继续生长,同时又有新瘤形成:去瘤复栽植株,在4—8月很快能再次结瘤,具有很好的再生能力,8月中旬后去瘤复栽者,当年再生根瘤少,主要在次年春再生,与年周期性的根瘤形成期吻合;固氮活性的季节变化是:4月初随着树叶萌发,活性恢复并迅速增高,夏秋季节保持较高水平,效率一般在6—10微摩尔/克·时,冬季活性很低甚至完全丧失活性,秋季日变化是:上午活性较低而递增较快,下午活性较高而有波状起伏,夜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土壤条件对固氮能力有明显影响,中性、微酸性和弱钙质土固氮量较高,强酸性、强钙质土则低,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活性的重要因素;固氮明显促进植株生长。
关键词
刺槐
结瘤
固氮
生态特性
Keywords
locust, nodulation, nitrogen fixation, soil condition.
分类号
Q949.751.9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的根瘤和固氮作用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国凡
邓廷秀
周林
杨思源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攀枝花市园林处
出处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文摘
分布在南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攀枝花苏铁,普遍受蓝细菌侵染形成特殊的多级分枝珊瑚状根瘤簇。当年生树苗活瘤重可达8克/株,100年生370克/株。固氮活性在秋季一般为1.8—11.1μmolC_2H_4/g·f·w·h^(-1),它明显受光照和湿度影响,昼夜动态是白天活性明显比夜间高。苏铁固氮量从0.64—18.69毫克/株·小时,它在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中起良好作用。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根瘤
固氮
Keywords
Cycas panzhihuaensis
Nitrogen fixation
分类号
S791.110.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台位旱地石灰性紫色土培肥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马志勤
李同阳
张先婉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出处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0年第4期195-200,共6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高台位旱地石灰性紫色土的肥力退化因子,并针对紫色母岩矿质养分丰富、易风化成土的特点,以一种培肥耕作法-聚土免耕耕作法培肥土壤。结果表明,采用此耕作法的土壤具有防蚀、抗旱、培肥和自调能力,能提高系统生产力。
关键词
旱地
紫色土
聚土免耕
培肥
耕作法
Keywords
higher platform arid land
seasonal non-tillage on collected soil ridge cropping method
limy purple soil
分类号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6种紫色母质基础肥力的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大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出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文摘
对四川盆地6种紫色母质作水稻盆栽试验表明,紫色母质原始养分丰富,磷、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和基础肥力均显著高于黄壤。其中,以活性铁和粉粒的高低对基础肥力影响最大。根据各母质上水稻的农艺性状可将紫色母质划分为三个类型:高肥力型为飞仙关组、夹关组,中肥力型为沙溪庙组、蓬莱镇组,低肥力型为遂宁组、城墙岩群.紫色母质的活性铁含量与水稻产量成正相关(r=0.944),粉粒量与产量成负相关(r=-0.926)。生物指标与分析结果,是鉴别紫色母质基础肥力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紫色土
母质
基础肥力
Keywords
purple soils
parent material
paddy
Sichuan Province/basic fertility
分类号
S155.2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物料对紫色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0
7
作者
马志勤
张先婉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27,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本文在四川省中部丘陵盐亭农业生态站研究了有机物料对典型紫色土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本落叶(马桑叶、桤木叶)最能提高土壤酶活性;物料不同施放层位的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表施<浅施<深施,深施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田间定位研究指出,深施榿木叶渣肥较浅施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15~35cm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较浅施提高59.5%、23.2%和83.4%,产量相应增产17.9%.最后评述了深施有机肥培肥土壤的肥力意义.
关键词
紫色土
酶活性
有机物料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紫色土土色研究
被引量:
4
8
作者
何毓蓉
佐藤幸夫
和田秀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日本千叶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47-250,共4页
文摘
紫色土的结晶氧化铁含量为 1.25—2.01% 占全铁的29~47%,全锰含量为 619—1266ppm。用“着色成份淘汰法”处理几种代表性紫色土后,在除去结晶性氧化铁时,都出现土色突变,研究认为结晶性氧化铁是决定紫色土土色的主要的呈色成分,经X射线衍射谱鉴定,这种氧化铁主要是赤铁矿(α-Fe_2O_3)。另外在除去锰化合物时土色也有明显变化,所以紫色土中所含锰化合物对其土色也有较大影响。对某些紫色土,非晶质氧化铁对土色也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紫色土
土色
研究
土壤
分类号
S155.2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聚土免耕垄沟立体种植生态工程的能流物流分析初报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实
李同阳
张先婉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41-244,25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文摘
1984年起在四川盐亭县碳酸盐紫色土上进行连续4年的田间系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聚土免耕处理具有经济上增产增收,生态上抗逆稳定并有后劲,投入上可引导增加有机投入、减少无机投入,既能培肥地力又能保持水土的省工省劳,比较高效的农业生态工程,如果其潜力充分发挥后,将为南方旱地农业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聚土免耕处理
立体种植
分类号
S18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壤条件影响刺槐固氮的回归模型
刘国凡
邓廷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旱地聚土免耕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陈强
张先婉
《土壤农化通报》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刺槐结瘤固氮生态特性的研究
刘国凡
邓廷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的根瘤和固氮作用
刘国凡
邓廷秀
周林
杨思源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台位旱地石灰性紫色土培肥研究
马志勤
李同阳
张先婉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四川盆地6种紫色母质基础肥力的研究
周大海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有机物料对紫色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马志勤
张先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10
原文传递
8
紫色土土色研究
何毓蓉
佐藤幸夫
和田秀德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
4
原文传递
9
聚土免耕垄沟立体种植生态工程的能流物流分析初报
陈实
李同阳
张先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