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被子植物新资料
1
作者 梁洁 胡君 +3 位作者 罗垚 刘庆 刘秋蓉 程新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确定了四川省被子植物新记录10种,分别为岩芋〔Remusatia vivipara(Lodd.)Schott〕、昆明冬青(Ilex kunmingensis H.W.Li ex Y.R.Li)、孩儿草〔Rungia pectinata(Linn.)Nees〕、粗毛藤〔Cnesmone mairei(Lé...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确定了四川省被子植物新记录10种,分别为岩芋〔Remusatia vivipara(Lodd.)Schott〕、昆明冬青(Ilex kunmingensis H.W.Li ex Y.R.Li)、孩儿草〔Rungia pectinata(Linn.)Nees〕、粗毛藤〔Cnesmone mairei(Lévl.)Croiz.〕、四数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 C.C.Huang)、长蔓通泉草(Mazus longipes Bonati)、尼泊尔黄堇(Corydalis hendersonii Hemsl.)、垫状棱子芹(Pleurospermum hedinii Diels)、景天点地梅(Androsace bulleyana G.Forr.)、矮萱草(Hemerocallis nana Forrest et W.W.Sm.)。岩芋属(Remusatia Schott)和粗毛藤属(Cnesmone Blume)为四川省新记录属。此外,还补充了薄革叶冬青(Ilex subcoriacea Z.M.Tan)、等唇玄参(Scrophularia aequilabris P.C.Tsoong)、四川吊灯花〔Ceropegia exigua(H.Huber)M.G.Gilbert et P.T.Li〕和长苞高山栎(Quercus fimbriata Chun et Huang)的照片和标本。凭证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室(CD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被子植物 地理分布 新资料
下载PDF
泥炭地亚表层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胡云龙 白银萍 +4 位作者 董发勤 陈槐 黄晶 刘明学 杨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5-400,共6页
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碳动态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泥炭地急剧退化. 表层泥炭在有氧环境下快速分解,亚表层也可能加速代谢过程. 结合国内外有关亚表层泥炭的研究进展,综述... 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碳动态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泥炭地急剧退化. 表层泥炭在有氧环境下快速分解,亚表层也可能加速代谢过程. 结合国内外有关亚表层泥炭的研究进展,综述和阐释自然环境下和退化后亚表层泥炭地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含碳温室气体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 结果表明,泥炭地退化后,亚表层会迅速参与到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水位、植被、温度是影响泥炭地碳循环的主要自然因子,排水、耕作、放牧是主要人为因子. 目前对泥炭地亚表层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侧重于温室气体通量对不同影响因子的短期响应,在后续研究中应结合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加强泥炭地亚表层碳排放机理的研究. (图1 参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层泥炭 碳循环 土壤酶 退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高寒灌丛生长季土壤转化酶与脲酶活性对增温和植物去除的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志良 赵文强 +2 位作者 刘美 朱攀 刘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11-2216,共6页
对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土壤转化酶与脲酶活性对增温(0.6~1.3℃)和植物去除的响应进行研究,以了解气候变暖和植被干扰对高寒灌丛生长季不同时期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在整个生长季节使去除/不去除植物处理土壤转化酶活性... 对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土壤转化酶与脲酶活性对增温(0.6~1.3℃)和植物去除的响应进行研究,以了解气候变暖和植被干扰对高寒灌丛生长季不同时期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在整个生长季节使去除/不去除植物处理土壤转化酶活性显著增加了3.7%~13.3%.增温除在生长季末期对不去除植物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以外,在其他时期使去除/不去除植物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10.8%~56.3%.去除植物处理对土壤转化酶与脲酶活性的影响因增温与生长季节而存在显著差异.去除植物显著降低了不增温样方生长季初期和末期与增温样方整个生长季节土壤转化酶活性,而没有显著影响生长季中期不增温样方土壤转化酶活性.去除植物仅在生长季末期使不增温样方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了10.5%;而在增温样方,去除植物仅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使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16.0%~18.7%.以上结果有利于全面认识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增温 植物去除 土壤转化酶 土壤脲酶
原文传递
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阳小成 赵桂丹 +1 位作者 熊曼君 彭幼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4,共6页
道路交通活动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为例,研究不同车流量区域路侧重金属镉(Cd)、铜(Cu)、镍(Ni)、铅(Pb)、锌(Zn)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并采用单项污染... 道路交通活动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川西北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为例,研究不同车流量区域路侧重金属镉(Cd)、铜(Cu)、镍(Ni)、铅(Pb)、锌(Zn)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公路交通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结果表明:车流量增加对区域路侧土壤重金属含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路侧土壤Cd和Zn含量均高于高寒草甸土壤的背景值含量,并随车流量增加呈上升趋势. 基于单项污染指数法的结果显示3种车流量等级区域路侧都受到Cd重度污染,部分区域受Ni、Pb、Zn轻度污染. 基于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结果显示车流量大的区域路侧土壤存在重金属中度污染,车流量中等和车流量低的区域路侧土壤存在重金属轻度污染. 总体上,由于本地区道路建设和使用年限相对较短,与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城市或地区比较,路侧重金属染污生态风险中等,但部分重金属元属(如Cd和Zn)的生态风险较大,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势必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影响,需引起重视. (图2 表8 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车流量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