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模式标本名录 被引量:4
1
作者 杜丽娜 陈小勇 杨君兴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5-360,共16页
对文献资料收集和标本整理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初,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模式标本有178种、2131号,隶属于4目11科。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鲤科,有71种、1103号;其次为条鳅科52种、556号。标本主要采自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 对文献资料收集和标本整理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初,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模式标本有178种、2131号,隶属于4目11科。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鲤科,有71种、1103号;其次为条鳅科52种、556号。标本主要采自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重庆、甘肃和新疆等地。为方便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该文列出馆藏模式标本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动物博物馆 鱼类 模式标本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简介
2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0-250,344,共2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由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资助兴建,是集物种保护、繁育、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等功能为一体的土著特有鱼类迁地保育研究基地。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是云南省首...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由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资助兴建,是集物种保护、繁育、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等功能为一体的土著特有鱼类迁地保育研究基地。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是云南省首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科研单位,占地23亩(1.53hm。),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宝象河水库下游1km处,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余名,建有各类养殖池塘40余口,具有成系列的鱼类驯养、人工繁殖、人工孵化和鱼苗饲养的仪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研究》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下载PDF
中国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成就与挑战
3
作者 李保国 张河 +21 位作者 李明 蒋学龙 范朋飞 周江 郭松涛 齐晓光 李进华 路纪琪 夏东坡 崔亮伟 向左甫 周岐海 黄志旁 黄乘明 肖文 胡慧建 周智鑫 陈明勇 黎大勇 范朋来 杨寅 潘汝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中国实施了包括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在内的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某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研究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尽管大多数灵长类物种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许多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种群数量的减少。例如,缅甸金丝猴、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等物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和种群数量极少,仍然特别脆弱。科学数据的缺乏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此外,蜂猴、倭蜂猴、印支灰叶猴、肖氏乌叶猴和戴帽叶猴等物种的详细种群监测数据仍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针对这些物种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迫切需要开展专门的灵长类动物调查,实行跨境保护和区域合作,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对灵长类生物学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此外,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系统的工作将为中国灵长类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化 生境修复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动物遗传多样性、发育与进化专刊》导读
4
作者 毛炳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7-547,I0001,共2页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立足于我国西南和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在我国生物多样性和战略生物资源研究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国际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期《动物学研究》组...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立足于我国西南和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在我国生物多样性和战略生物资源研究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国际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期《动物学研究》组织了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12篇综述与研究论文,和实验室外的4篇相关稿件,组成了本期《动物遗传多样性、发育与进化专刊》,内容上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物种间系统发育与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线粒体DNA在进化分析中的应用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传多样性、发育与进化专刊》 书刊 内容介绍 遗传资源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内陆水域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历史回顾 被引量:5
5
作者 邢迎春 赵亚辉 +3 位作者 张春光 杨君兴 唐文乔 樊恩源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1-266,共16页
该文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水域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的历史。基于收集到的1758—2011年1230余篇与中国内陆水域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相关的中外文著作、文献等,并根据特定的研究历史事件,对我国内陆水域鱼类研究历程进行了断代分析。将这一... 该文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水域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的历史。基于收集到的1758—2011年1230余篇与中国内陆水域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相关的中外文著作、文献等,并根据特定的研究历史事件,对我国内陆水域鱼类研究历程进行了断代分析。将这一历程划分为5个时期:外国学者研究时期(1758—1927年)、中国学者开始自主研究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影响时期(1937—1949年)、恢复时期(1950—1980年)和加速发展时期(1980年至今),并分析了各时期的代表性研究以及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水域 鱼类 系统分类 研究历史 中国
下载PDF
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晶 张亚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9-329,共11页
动物的驯化是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向畜牧的转变。开展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人工选择下动物的进化过程,而且有助于开展家养动物的良种选育和遗传多样性保护... 动物的驯化是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向畜牧的转变。开展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人工选择下动物的进化过程,而且有助于开展家养动物的良种选育和遗传多样性保护,因此该研究领域受到了人们的长期关注。近年来,随着更多考古证据的发现与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家养动物的野生祖先、起源地、起源时间、建群者大小和扩散路线等问题;第二部分则涉及家养动物驯化的条件、过程、性状改变及其遗传机制等方面。最后指出了家养动物起源与驯化研究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驯化 考古学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中国黑颈鹤的迁徙研究:环志与回收 被引量:3
7
作者 孔德军 李凤山 杨晓君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20-38,共19页
该文对1985-2012年,近30年中国境内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环志与回收记录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以期弄清我国黑颈鹤迁徙研究的现状,并为各黑颈鹤保护、管理和研究机构提供丰富的黑颈鹤环志与回收记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共环志黑颈鹤个... 该文对1985-2012年,近30年中国境内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环志与回收记录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以期弄清我国黑颈鹤迁徙研究的现状,并为各黑颈鹤保护、管理和研究机构提供丰富的黑颈鹤环志与回收记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共环志黑颈鹤个体94只,其中13只佩戴有卫星发射器;共计回收到环志黑颈鹤66只次,为27或28只黑颈鹤个体(其中2只个体彩环组合重复,并且在不同地点被观察到),回收率为28.72%或29.79%;越冬地的回收63只次,占95.45%。环志回收数据证明了黑颈鹤种群存在的东、中、西三条迁徙路线,即四川大若尔盖地区与滇东北黔西北一线、青海隆宝滩与滇西北纳帕海一线、青海西部和西藏中北部与西藏东南部和不丹一线。环志黑颈鹤揭示黑颈鹤的繁殖年龄为≥5年,未成年幼鹤的形态各方面指标皆小于成年鹤。环志之后的黑颈鹤个体野外存活的时间跨度平均为44±52个月(n=26),最短为1个月,最长231个月,即近20年。考虑到黑颈鹤在繁殖地环志的优势与在越冬地回收的优势,建议未来的迁徙研究工作可增加在黑颈鹤繁殖地环志的力度,同时加大在越冬地观察带环黑颈鹤个体的强度。未来环志工作中应当制定统一的黑颈鹤环志和形态测量标准、建立长期稳定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交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迁徙 鸟类环志 环志回收
下载PDF
中国长臂猿科动物种群监测现状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管振华 阎璐 黄蓓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种群监测对于濒危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长臂猿科Hylobatidae所有物种均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唯一分布的类人猿种类。本文基于近年来开展的长臂猿种群监测和调查,建立监测工作的时间线图,回顾了目前受到关注的4种长臂... 种群监测对于濒危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长臂猿科Hylobatidae所有物种均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唯一分布的类人猿种类。本文基于近年来开展的长臂猿种群监测和调查,建立监测工作的时间线图,回顾了目前受到关注的4种长臂猿监测工作的开展、持续时间及其保护成效,分析了科研工作对于长臂猿保护的重要辅助作用,为未来长臂猿监测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臂猿保护 监测 种群 中国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GULP1与中国人群大脑容量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施晓东 王金凯 +3 位作者 李易 罗雄剑 张卫 宿兵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全世界约有1%的人患有这种疾病。以往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容量比正常人小,且一些精神分裂症易感的DNA序列多态性也同时与脑的结构异常有关,这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是吻合的。最近研究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全世界约有1%的人患有这种疾病。以往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容量比正常人小,且一些精神分裂症易感的DNA序列多态性也同时与脑的结构异常有关,这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是吻合的。最近研究发现人的GULP1基因的两个SNP(rs2004888和rs4522565)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为了研究这两个精神分裂症易感的SNP是否也符合神经发育假说,我们检测了791个正常人的这两个SNP的基因型并测量它们的脑容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两个SNP和脑容量无关,说明GULP1的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存在更加复杂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容量 GULP1 SNP
下载PDF
基于12S rDNA和16S rDNA部分序列对澜沧江流域景洪段5种鲃亚科(Barbinae)鱼类的进化地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云臻 李俊 +2 位作者 徐伟江 范丽仙 潘晓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0-45,共6页
通过PCR扩增了澜沧江流域景洪段鲃亚科(Barbinae)短吻鱼(Sikukia gudgeri)、黄尾短吻鱼(S.flavicaudata)、中国结鱼(Tor sinensis)、云南四须鲃(Barbodes huangchuchieni)和长臀鲃(Mystacoleucus marginatus)共5种鱼的线粒体12S rDNA和1... 通过PCR扩增了澜沧江流域景洪段鲃亚科(Barbinae)短吻鱼(Sikukia gudgeri)、黄尾短吻鱼(S.flavicaudata)、中国结鱼(Tor sinensis)、云南四须鲃(Barbodes huangchuchieni)和长臀鲃(Mystacoleucus marginatus)共5种鱼的线粒体12S rDNA和16S rDNA部分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基于12S rDNA和16S rDNA重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中国结鱼与野鲮亚科(Labeoninae)亲缘关系较近;云南四须鲃与短吻鱼和黄尾短吻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长臀鲃次之.基于12S rDNA和16S rDNA序列的遗传学特征佐证了鲃亚科不是一个单系群,四须鲃属(Barbodes)为鲃亚科鱼类进化最原始的属这一观点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鲃亚科 12S RDNA 16S RDNA 澜沧江 系统发育地位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巢生殖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朝晖 郭琨 郑萍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90,共5页
哺乳动物卵巢中是否存在卵细胞再生(neo-oogenesis)及卵巢生殖干细胞一直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的争议热点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出生后不再有新的卵细胞生成,即个体出生时生殖细胞已发育到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阶段,... 哺乳动物卵巢中是否存在卵细胞再生(neo-oogenesis)及卵巢生殖干细胞一直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的争议热点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出生后不再有新的卵细胞生成,即个体出生时生殖细胞已发育到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阶段,停留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diplotene),之后卵泡池中的配子或凋亡,或重新启动发育,没有生殖干细胞通过再生来产生新的卵子补充到卵泡库中。然而,近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小鼠和人卵巢中可以分离出一类生殖细胞,它们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移植入卵巢后可以分化形成有功能的卵细胞,从而挑战了这一传统理念。但是,生理条件下卵巢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类生殖干细胞,其生理功能如何。该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卵巢生殖干细胞 卵细胞再生
下载PDF
寄生原生动物线粒体与适应性进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海峰 文建凡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一般具有一定的典型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在单细胞的寄生原生动物中却不断发现从数量、结构到功能均与典型线粒体明显不同的线粒体,表现出线粒体的巨大可塑性和丰富的多样性。该文对寄生原生动物中这些多样的线粒体进行...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一般具有一定的典型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在单细胞的寄生原生动物中却不断发现从数量、结构到功能均与典型线粒体明显不同的线粒体,表现出线粒体的巨大可塑性和丰富的多样性。该文对寄生原生动物中这些多样的线粒体进行了概述,并对形成这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即这些生物对寄生生活微氧或无氧环境线粒体所发生的种种适应性进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原生动物 线粒体 多样性 适应性进化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三县市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东敏 刘燕 +4 位作者 卢晓强 辉洪 张栋儒 马月 饶定齐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3-408,共16页
为掌握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威胁因素,开展了西双版纳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的两栖爬行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2019年5月、8月、10月和2020年1月、8月,以样线样点法野外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与文献调查为辅的方法,共记录... 为掌握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威胁因素,开展了西双版纳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的两栖爬行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2019年5月、8月、10月和2020年1月、8月,以样线样点法野外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与文献调查为辅的方法,共记录两栖类76种,隶属3目10科39属;爬行类88种,隶属2目20科62属。G-F指数结果表明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的爬行动物更为丰富;三县市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型主要为东洋型,区系组成为华南比例高,而且特有种数量也较多,反映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成分性质明晰,物种分化迅速的特点。三县市两栖爬行动物在垂直海拔500~2 000 m且在水域型和森林型的分布均最广泛,这可能是由于西双版纳的生境多样,具有较密的植被覆盖和河流分布的地理条件。本研究摸清了西双版纳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的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本底,掌握了重点物种及栖息地的状况与变化趋势,为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生物多样性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G-F指数 区系组成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苗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951-6967,共17页
全球渔业衰退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地遏制鱼类资源的衰退,精确的鱼类生态调查是其首要任务。传统的鱼类监测以渔获物采集与形态学鉴定为主,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尺度上的精确调查。环境DNA(eD... 全球渔业衰退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地遏制鱼类资源的衰退,精确的鱼类生态调查是其首要任务。传统的鱼类监测以渔获物采集与形态学鉴定为主,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尺度上的精确调查。环境DNA(eDNA)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鱼类生态调查方法,其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经济高效、采样受限小且对生态系统无干扰的优势,目前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鱼类物种监测、多样性调查、生物量评估以及繁殖活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然而,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的具体应用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会影响其监测结果的精确性,诸如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基因数据库的不完善以及eDNA在环境中生态学过程的不明确等。鉴于上述原因,首先对e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流程以及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而后着重分析了eDNA技术的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eDNA技术未来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为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领域中的准确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鱼类 生物多样性 物种监测
下载PDF
云南发现海南原指树蛙
15
作者 张栋儒 唐尚婧 +2 位作者 沈文菁 李琪 韦新葵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2019年6月8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多依河村采集到3号树蛙科Rhacophoridae原指树蛙属Kurixalus物种标本。标本为雄性,体型较小,吻端较尖;鼓膜明显且圆;眼大,瞳孔横置;背部皮肤粗糙;泄殖孔下方具圆疣;第4指、掌部、前臂、第5趾、跖和跗的外侧... 2019年6月8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多依河村采集到3号树蛙科Rhacophoridae原指树蛙属Kurixalus物种标本。标本为雄性,体型较小,吻端较尖;鼓膜明显且圆;眼大,瞳孔横置;背部皮肤粗糙;泄殖孔下方具圆疣;第4指、掌部、前臂、第5趾、跖和跗的外侧均具有顶端白色的锯齿状缘膜;背面深褐色为主,四肢有深褐色横斑,两眼间有三角形黑斑;后背有一瓶形斑纹,腹面满布深色大斑点;单咽下内声囊。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并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构建的原指树蛙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鉴定这些标本为海南原指树蛙K. hainanus,是云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本研究扩展了对海南原指树蛙的分布范围的认知,为该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管理,以及利用积累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原指树蛙 云南省 新记录
下载PDF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的评估方法探讨
16
作者 朱建国 王林 任国鹏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每5年组织科学论证评估,根据论证评估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名录调整对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每5年组织科学论证评估,根据论证评估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名录调整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不断适应各种新的变化和要求至关重要。为提高名录调整的效率和合理性,有必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遴选方法。本研究使用公开的中国脊椎动物名录(不含海洋鱼类)数据,从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由专门的组织或机构编制发布的专项名录中,选用了6项8个指标并赋予权重来遴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名录,并进行了案例研究。所得到的案例名录有一级保护动物204种、二级718种,合计922种,其中92.0%的物种与2021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相对应部分相同,两者一致性较高;2021年名录中有8.0%的物种未进入案例名录,案例名录中有7.6%为新增种,并对部分物种的保护等级进行了调整。案例名录明显提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种、中国特有种的保护比例(分别提升了6.5%、5.2%和5.6%),契合遴选出更濒危、更有意义、更具代表性物种进行保护的原则。本方法所需数据全都取自公开的大数据,将遴选方法由过去的专家评估转变为先进行定量评估,再进行专家复审的方式,提升了名录的客观性、准确性以及不同类群之间的协调。本方法简便易操作,也可供其他生物类群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名录调整 遴选方法 脊椎动物 量化评估
原文传递
中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 被引量:46
17
作者 杨君兴 潘晓赋 +4 位作者 陈小勇 王晓爱 赵亚鹏 李建友 李再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7-280,共14页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 随着鱼类资源的持续衰退以及保护水产学的兴起,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由传统渔业增殖发展成为特有珍稀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涉及水系多、规模大且种类丰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并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经验。为深入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基础研究,规范技术并提升生态效益,该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基础理论、塘养种群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人工增殖放流的理论背景,并结合我国"四大家鱼"、中华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及其他珍稀濒危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讨论了野外监测和效果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放流种群遗传局限性、数量和规格权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权衡等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人工放流实践提供系统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人工繁殖 增殖放流 中国
下载PDF
史氏鲟和达氏鳇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牛翠娟 胡红霞 +1 位作者 罗静 李陈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95-1799,共5页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史氏鲟,425bp,达氏鳇,434bp)分析检测了两个养殖场留做后备亲鱼的史氏鲟和达氏鳇的遗传多样性。在所检测的养殖史氏鲟后备亲鱼4个年龄群体共34个体中,发现5个单倍型,共有11个多态位点,占碱基总数的2.6%,无简...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史氏鲟,425bp,达氏鳇,434bp)分析检测了两个养殖场留做后备亲鱼的史氏鲟和达氏鳇的遗传多样性。在所检测的养殖史氏鲟后备亲鱼4个年龄群体共34个体中,发现5个单倍型,共有11个多态位点,占碱基总数的2.6%,无简约信息位点。不同单倍型之间有1~10个变异位点,占碱基总数的0.2%~2.4%。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24。单倍型多样性Hd=0.76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4.367,核苷酸多样性Pi=0.011。而分别来自2个养殖场的2个达氏鳇养殖群体都是1个群体仅1个单倍型,2个单倍型之间仅有2个碱基差异,遗传距离为0.005,遗传变异极度缺乏。结果提示在利用史氏鲟和达氏鳇后备亲鱼进行繁殖育苗时要充分注意近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达氏鳇 后备亲鱼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白尾鼹(鼹科:哺乳纲)下颌骨几何形态测量分析及地理分化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锴 白明 +3 位作者 万韬 李权 王应祥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共11页
白尾鼹属为东洋界单型属,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阿萨姆地区、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和老挝等地。由于白尾鼹分布区范围内地形、气候和生境十分复杂,很可能导致物种的地理分化。为此我们查看了分布区之内18个地区的49号标本的下颌骨... 白尾鼹属为东洋界单型属,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阿萨姆地区、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和老挝等地。由于白尾鼹分布区范围内地形、气候和生境十分复杂,很可能导致物种的地理分化。为此我们查看了分布区之内18个地区的49号标本的下颌骨,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所有的标本按照地理分布可分为3组(滇东北、横断山南段以及印度)。3组标本间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枝上,其中下臼齿齿列的长度、下颌骨水平枝下缘的弯曲度以及水平枝中部高度差异最为明显,而上升枝对3个地理居群的区分能力较弱。其中滇东北标本的下颌骨最为平直,下臼齿列长度最短;而横断山居群的下颌骨弯曲度最大,下臼齿列最长。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3个下颌骨形态有明显差异的地理居群可能代表了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或是不同的种。但这仍需要结合上颌骨的形态差异和遗传结构分析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鼹 下颌骨 几何形态测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树鼩进化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据 被引量:55
20
作者 许凌 范宇 +1 位作者 蒋学龙 姚永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6,共7页
树鼩隶属攀鼩目,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南部等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如体型小、脑-体重比例高、生殖周期短、寿命短和饲养成本低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认为是可望替代灵长类动物的新型实验动物。然而,关于树鼩与灵长类动物的... 树鼩隶属攀鼩目,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南部等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如体型小、脑-体重比例高、生殖周期短、寿命短和饲养成本低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认为是可望替代灵长类动物的新型实验动物。然而,关于树鼩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明确树鼩的分类地位是创建实验动物的重要研究基础。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树鼩分类地位探讨的分子证据。在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核DNA序列研究,包括近期树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都支持树鼩是灵长动物的近缘旁系群,然而绝大部分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研究却显示树鼩与啮齿动物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这样的分歧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序列和核基因数据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算法导致。综合现有不同DNA数据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树鼩作为灵长类的近亲这一结论应该成为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系统分类 核基因DNA 线粒体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