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6个微卫星座位研究BMY牛和婆罗门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亐开兴 朱芳贤 +6 位作者 吴桂生 聂龙 金显栋 杨国荣 袁希平 文际坤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对6个牛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变异及多态性分析,以期了解BMY牛和婆罗门牛的群体遗传结构与育成情况。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为在0.524~0.752间,BMY牛、婆罗门牛两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值接近,分别为0.7376和0.7... 对6个牛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变异及多态性分析,以期了解BMY牛和婆罗门牛的群体遗传结构与育成情况。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为在0.524~0.752间,BMY牛、婆罗门牛两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值接近,分别为0.7376和0.7396,0.6412和0.6537,进入横交固定第二世代的BMY牛期望杂合度值较高,这与我们的育种进展相符。红安格斯的期望杂合度较低(0.4609)接近日本和牛0.471,暗示红安格斯牛的同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Y牛 婆罗门牛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下载PDF
云南地方猪种随机群体与选育群的遗传差异(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亐开兴 吴桂生 +4 位作者 苟潇 严达伟 连林生 Mumtaz Baig 张亚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为估计随机群体与选育群间的遗传差异,测定了云南地方猪种102个个体438bp的线粒体DNA D-loop片段,涉及4个随机群体、1个保种群和1个核心群。检测的16个多态位点界定了20个单倍型,撒坝猪核心群和版纳微型猪保种群的单倍型数量仅为3个和1... 为估计随机群体与选育群间的遗传差异,测定了云南地方猪种102个个体438bp的线粒体DNA D-loop片段,涉及4个随机群体、1个保种群和1个核心群。检测的16个多态位点界定了20个单倍型,撒坝猪核心群和版纳微型猪保种群的单倍型数量仅为3个和1个,而4个随机群体的单倍型数量都在6个以上,4个随机群体的单倍型多态度极显著高于这两个选育群(h=0.732对0.425和0.000,exact test,P≤0.0036)。结果发现,选育会导致遗传多样性过低, 尽管在随机群体中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此,及早干预和合理的育种计划将会有效地阻止核心群和选育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否则,选育甚至会在短短几年内使遗传多样性程度急剧下降, 表明育种、保种与遗传多样性保存之间存在着尖锐冲突。该文还讨论了几个群体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猪种 遗传多样性 随机群体 选育群
下载PDF
TYR基因外显子1的序列变异与家猪的起源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洪金 吴桂生 +1 位作者 史宪伟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9-723,共5页
为了分析家猪与野猪的遗传多样性及起源,测定了来自12个中国地方家猪品种、3个欧洲引进猪品种以及8个中国野猪和2个越南野猪共36个个体的酪氨酸酶基因(TYR)外显子1的序列,共检出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且这6个位点的变异均为同义... 为了分析家猪与野猪的遗传多样性及起源,测定了来自12个中国地方家猪品种、3个欧洲引进猪品种以及8个中国野猪和2个越南野猪共36个个体的酪氨酸酶基因(TYR)外显子1的序列,共检出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且这6个位点的变异均为同义突变,根据这些变异可将酪氨酸酶基因DNA序列归结为4种单倍型。结合已发表的数据,构建了简约中介网络图。在网络图中,单倍型TYR*2主要为欧洲家猪与欧洲野猪和3条亚洲家猪染色体。大部分亚洲家猪和野猪共享单倍型TYR*1,表明这是1个亚洲类型的单倍型;同时也有部分欧洲家猪与野猪携带这一单倍型。而单倍型TYR*3和TYR*4为本研究检测到的稀有单倍型,这两种单倍型主要由中国家猪与亚洲野猪组成。这种网络图结构支持家猪的欧洲和亚洲独立起源学说,同时也表明,相当部分的欧洲家猪品种受到亚洲猪的基因渗透,而少量中国家猪和日本野猪也受到了欧洲猪的基因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外显子1 起源 基因渗透
下载PDF
猪STCH基因的Bi-PASA遗传标记及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史宪伟 魏麟 韩洪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1,共6页
微粒体应激 70蛋白三磷酸腺苷酶 (STCH)基因属于应激 70蛋白基因伴侣家族 ,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抵抗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根据人和小鼠STC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PCR扩增到猪STCH基因第5外显子 4 4 5bp片段。序列测定显示 ,猪STCH... 微粒体应激 70蛋白三磷酸腺苷酶 (STCH)基因属于应激 70蛋白基因伴侣家族 ,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抵抗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根据人和小鼠STC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PCR扩增到猪STCH基因第5外显子 4 4 5bp片段。序列测定显示 ,猪STCH基因与人和小鼠STCH基因分别具有 87 13%和 80 4 5 %的同源性。通过测定和比较中国梅山猪、欧洲约克夏猪及PIC商品猪的STCH基因序列 ,发现在猪STCH基因编码区第 5外显子 10 5 0位点上存在一个单碱基突变位点。利用双向特定等位基因PCR扩增法 (Bi PASA)建立了检测猪STCH基因变异的遗传标记 ,并用该标记分析了STCH基因在中国家猪 (梅山猪、荣昌猪和金华猪 )、欧洲家猪 (约克夏猪、大白猪 )、商品猪 (PIC合成系 )以及欧洲野猪的基因频率和多态性。本研究建立的Bi PASA遗传标记和基因变异信息 ,将为进一步分析猪STCH基因变异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CH基因 Bi-PASA 遗传多态性 遗传标记 微粒体应激70蛋白三磷酸腺苷酶 经济性状
下载PDF
云南保山猪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初步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开兴 连林生 +2 位作者 聂龙 史宪伟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6-528,共3页
为了解云南保山猪(Baoshanpig)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背景,我们测定了19个个体线粒体DNAD loop高变区I15363~15801片段序列438bp。检测到10种单倍型,包括8个多态位点,其中5次T/C转换、1次G/A转换、1次G/C颠换和1次A/T颠换,其A、T、G、C... 为了解云南保山猪(Baoshanpig)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背景,我们测定了19个个体线粒体DNAD loop高变区I15363~15801片段序列438bp。检测到10种单倍型,包括8个多态位点,其中5次T/C转换、1次G/A转换、1次G/C颠换和1次A/T颠换,其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4%、26.9%、13.2%和24.5%,A+T含量(62.3%)明显高于G+C含量(37.7%)。对于保山猪的保种及其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猪 线粒体DNA D-LOOP 高变区I 遗传多样性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婆罗门牛mtDNA D-loop变异及其遗传背景(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亐开兴 吴桂生 +7 位作者 廖祥龙 金显栋 赵刚 杨国荣 袁希平 黄必志 文际坤 张亚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5-620,共6页
对10头原种婆罗门牛mtDNAD-loop全序列912 bp测序,婆罗门牛遗传多样性丰富,检测到的9种单倍型兼有瘤牛(B.indicus)与普通牛(B.taurus)的遗传背景,核苷酸变异率为6.25 %,单倍型多态度为0.978±0.054 ,核苷酸多态度为0.014 30±0.... 对10头原种婆罗门牛mtDNAD-loop全序列912 bp测序,婆罗门牛遗传多样性丰富,检测到的9种单倍型兼有瘤牛(B.indicus)与普通牛(B.taurus)的遗传背景,核苷酸变异率为6.25 %,单倍型多态度为0.978±0.054 ,核苷酸多态度为0.014 30±0.008 68。所有单倍型聚为明显的两大分支,婆罗门牛的大部分单倍型为普通牛单倍型类群,并占绝对优势(90 %) ,仅Brah-6与亚洲瘤牛聚在一起,属于亚洲瘤牛线粒体单倍型,表明婆罗门牛的确是集亚洲瘤牛、欧洲普通牛等优良特性于一身(易产犊、产肉性能好、耐热与体表寄生虫等)的瘤牛品种之一。育种学家引种瘤牛的目的是改善当地牛的生产力与适应性,现代普通牛表现出明显又普遍的瘤牛渐渗现象。对现代的瘤牛品种而言,除亚洲瘤牛品种外,普通牛对其他瘤牛品种育成的贡献同样高。支持瘤牛(B.indicus)为独立驯化、起源于印度次大陆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婆罗门牛 MTDNA D-loop多态性 遗传背景
下载PDF
昆明种犀牛小鼠及其分子遗传基础
7
作者 田明 熊郁良 +1 位作者 王婉瑜 张亚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80,共7页
无毛型(hr)和犀牛型(hrrh)小鼠是无毛基因(hr)突变时的两种不同表型,但犀牛小鼠与丘疹性秃头症患者有着更相似的病理特征,因而是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小鼠,并将其... 无毛型(hr)和犀牛型(hrrh)小鼠是无毛基因(hr)突变时的两种不同表型,但犀牛小鼠与丘疹性秃头症患者有着更相似的病理特征,因而是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小鼠,并将其命名为犀牛小鼠KIZ.从形态学、皮肤组织病理学、基因序列分析、家系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证明无毛基因(hr)第2817位的无义突变(C→T)是导致犀牛小鼠KIZ的原因.在昆明小鼠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突变小鼠,由于其遗传机制清楚,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毛基因 丘疹性秃头症 犀牛小鼠 分子遗传学 形态学
原文传递
DNA拓扑异构酶Ⅱ与ⅠA的进化分析
8
作者 任永明 唐素妮 黄京飞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5-600,共6页
DNA拓扑异构酶与断开DNA链和改变其拓扑结构有关。先前的研究认为,拓扑异构酶TypeⅡB是由TypeⅡA通过基因的复制、重组和缺失所造成。然而,本研究结果则显示,TypeⅠA与TypeⅡB的进化关系较近,而TypeⅡA与TypeⅡB的关系较远。因此,TypeⅡ... DNA拓扑异构酶与断开DNA链和改变其拓扑结构有关。先前的研究认为,拓扑异构酶TypeⅡB是由TypeⅡA通过基因的复制、重组和缺失所造成。然而,本研究结果则显示,TypeⅠA与TypeⅡB的进化关系较近,而TypeⅡA与TypeⅡB的关系较远。因此,TypeⅡB可能是由TypeⅠA演化而来,或者说,TypeⅡB是TypeⅠA在古细菌中的特化形式;TypeⅡB可能是由TypeⅡA通过形成TypeⅠA后演化而成的,而不是由TypeⅡA直接通过基因的复制、重组和缺失所造成。在由TypeⅡA演化成为TypeⅠA,最后演化为TypeⅡB的过程中,DNA拓扑异构酶的催化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从需要金属离子的协助,演化到了不需要镁离子的存在协助其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CAP-like结构域 Toprim结构域 分子进化 催化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