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瓦衣属(瓦衣科)地衣的分类研究
1
作者 高静 胡建森 +1 位作者 吴园园 刘华杰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报道了中国瓦衣属(Coccocarpia)的6个种,其中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种:贴瓦衣(C.adnata)、槽瓦衣(C.glaucina)和千果瓦衣(C.myriocarpa)。对物种的分类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讨论,提供了中国新记录种的图片,并给出了中国瓦衣属已知物种的检索表。
关键词 地衣型真菌 子囊菌门 地卷目 新记录 分类学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晓敏 张栋栋 +1 位作者 骆健俊 陈润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7-1009,共13页
长非编码RNA是指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高达90%的非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而不是所谓的"转录噪声".针对长非编码RNA的功能研究表明,其在转录起始的... 长非编码RNA是指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高达90%的非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而不是所谓的"转录噪声".针对长非编码RNA的功能研究表明,其在转录起始的调控、转录及转录后的调控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影响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学过程.本综述围绕近几年长非编码RNA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长非编码RNA的起源与进化、新型的长非编码RNA类型、典型的长非编码RNA作用机制以及长非编码RNA在发育与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研究,同时也概述了长非编码RNA与表观遗传调控和癌症的关系以及长非编码RNA研究的相关技术.系统发现长非编码RNA并阐明其功能机制,将对现代生命科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非编码RNA 作用机制 发育与细胞重编程 表观遗传调控 研究技术
下载PDF
RNA翻译的复杂性:不翻译、部分翻译、从头翻译及过度翻译 被引量:3
3
作者 郝亚静 骆健俊 +1 位作者 张宝 陈润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7-556,共10页
经典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中心法则认为RNA只有通过翻译产生蛋白质才在生命活动中发挥功能.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很多RNA其本身就可以承担生命学功能.而且RNA的形式也不仅仅只有线性这一种.本文总结了RN... 经典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中心法则认为RNA只有通过翻译产生蛋白质才在生命活动中发挥功能.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很多RNA其本身就可以承担生命学功能.而且RNA的形式也不仅仅只有线性这一种.本文总结了RNA转录后命运的4种形式:不翻译、部分翻译、从头翻译和过度翻译.RNA命运的多样性使得对于翻译的理解比经典的中心法则规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复杂.充分了解RNA转录后的命运,对以后研究RNA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真正而全面地了解RNA的功能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翻译 不翻译 部分翻译 从头翻译 过度翻译
下载PDF
用于金刚石表面单分子有序固定的DNA折纸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魏一成 余佩 +6 位作者 陈明 孙梓庭 曾俨 娄继忠 陈三友 石发展 杜江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0,共8页
近年来兴起的以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为量子传感器的微观磁共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实现单个生物分子磁共振谱的探测,正在向单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推进.这其中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即单分子在金刚石表面的有序分散和固定. DN... 近年来兴起的以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为量子传感器的微观磁共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实现单个生物分子磁共振谱的探测,正在向单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推进.这其中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即单分子在金刚石表面的有序分散和固定. DNA的自组装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使用DNA折纸技术,制备了一种60 nm边长的正方形双层DNA折纸作为单分子载体,并与金刚石表面结合.首先采用双层结构提高了DNA折纸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在DNA折纸边缘添加发卡结构减少了DNA折纸结构间的聚团,最终成功将DNA折纸装配到金刚石表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进行表征显示其结构完整、分散均匀.本工作为后续的单分子磁共振技术在单分子生物物理领域的应用推广奠定了样品制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DNA折纸 单分子磁共振 样品制备
下载PDF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Cas9基因编辑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尤李兰 孙伟 +1 位作者 杨晓琪 王艳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9-1126,共8页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现就职于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法籍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表彰她们发明CRISPR基因编辑方法.她们揭示了Cas9具有RNA介导的DNA核酸内切酶活性,可以切断任...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现就职于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法籍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表彰她们发明CRISPR基因编辑方法.她们揭示了Cas9具有RNA介导的DNA核酸内切酶活性,可以切断任意DNA双链,产生双链断裂.她们指出CRISPR具有在活细胞中修改基因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编辑工具,可以精确改变细胞中的DNA.由于简单、高效、廉价等特征,CRISPR已经成为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技术,被称为基因编辑"魔剪".本文介绍了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研究成果,概述了CRISPR系统的发现历程,以及CRISPR-Cas9的功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核糖体移位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本锦 宋广涛 秦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24,共11页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工厂",也是临床上多种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因此,深入理解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翻译机制意义重大.蛋白质翻译是通过多步骤相互协调、多组分精细配合来实现高保真和精确调控.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位作为翻译...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工厂",也是临床上多种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因此,深入理解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翻译机制意义重大.蛋白质翻译是通过多步骤相互协调、多组分精细配合来实现高保真和精确调控.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位作为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需要核糖体大规模的构象重排以及tRNA2-mRNA沿着核糖体的精确移动.在细菌中,移位是由延伸因子EF-G催化GTP水解来驱动的.近年来,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技术(smFRET)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探究单个tRNA分子移位的动力学过程并实时观测核糖体的构象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smFRET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对其在核糖体结构动态及tRNA移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 移位 TRNA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利用串联亲和纯化的方法筛选耻垢分枝杆菌中MutM的相互作用蛋白
7
作者 范尚华 周盈 +4 位作者 张泓泰 Joy Fleming 喻子牛 张先恩 毕利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5-946,共12页
Mut M(formamidopyrimidine-DNA glycosylase,Fpg)是原核生物碱基切除修复系统(BER)中同时具有DNA糖苷酶和脱嘌呤/脱嘧啶AP裂解酶活性的一种双功能酶,不但可以识别DNA损伤,而且能切除损伤的碱基,从而参与到许多种损伤的修复过程.除了高... Mut M(formamidopyrimidine-DNA glycosylase,Fpg)是原核生物碱基切除修复系统(BER)中同时具有DNA糖苷酶和脱嘌呤/脱嘧啶AP裂解酶活性的一种双功能酶,不但可以识别DNA损伤,而且能切除损伤的碱基,从而参与到许多种损伤的修复过程.除了高致突变率的8-羟基鸟嘌呤(8-oxoguanine,8-oxo G)外,Mut M在其他损伤修复中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主要以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为研究对象,利用串联亲和纯化技术和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可能与Mut M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进行发现和鉴定,并于体外用Far-western和GST pull-down方法对鉴定出的蛋白DEAD-box rna helicase、Rps C、Uvr A与Mut M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串联亲和纯化方法来发现Mut M相互作用的蛋白是切实可行的.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ut M在其参与的损伤修复中的具体机制提供了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垢分枝杆菌 碱基切除修复 MutM 串联亲和纯化
下载PDF
中国鳞叶衣属(鳞叶衣科)地衣
8
作者 吴园园 胡建森 +1 位作者 高静 刘华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8,共11页
报道了中国鳞叶衣属Pannaria的11个种,其中包括6个中国新记录种:安第斯鳞叶衣P.andina、粒芽鳞叶衣P.elatior、多育鳞叶衣P.prolificans、多枝鳞叶衣P.ramulosa、灰棕鳞叶衣P.subfusca和密芽鳞叶衣P.tavaresii。本文对11个种的形态特征... 报道了中国鳞叶衣属Pannaria的11个种,其中包括6个中国新记录种:安第斯鳞叶衣P.andina、粒芽鳞叶衣P.elatior、多育鳞叶衣P.prolificans、多枝鳞叶衣P.ramulosa、灰棕鳞叶衣P.subfusca和密芽鳞叶衣P.tavaresii。本文对11个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并提供了中国新记录种图片和中国鳞叶衣属物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型真菌 子囊菌门 地卷目 新记录 分类学
原文传递
中国甲衣属地衣分类研究
9
作者 张超 吴园园 +1 位作者 胡建森 刘华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7,共8页
报道了中国甲衣属Parmeliella 6种,其中小裂片甲衣P.appalachensis、喜马拉雅甲衣P.himalayana、刻边甲衣P.pannosa和甲衣P.thriptophylla 4个种为中国新记录。给出了这6个种的分类学特征、分布和检索表,以及4个中国新记录种的图片。
关键词 地衣型真菌 子囊菌门 地卷目 新记录 分类学
原文传递
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扬 姜艳红 +3 位作者 刘冰 米瑞华 毕利军 许青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41例t-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为血液肿瘤组t-AML(n=28)和实体瘤组t-AML(n=13)。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41例t-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为血液肿瘤组t-AML(n=28)和实体瘤组t-AML(n=13)。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结果 41例患者第一肿瘤至t-AML的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21.0个月(16.5~46.0个月);24例(58.5%)伴淋系抗原异常表达, 28例(68.3%)染色体核型异常, 18例(43.9%)融合基因阳性, 28例(68.3%)基因突变阳性;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11.0个月, 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5个月。血液肿瘤组t-AML患者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比例(0.0, 0/13)、达到完全缓解(CR)的比例(18.2%, 2/11)、中位OS(4.5个月)和中位RFS(2.5个月)低于实体瘤组[分别为35.7%(10/28)、68.0%(17/25)、均未达到], 但M4/M5比例(93.2%, 12/13)高于实体瘤组[53.6%(15/18), 均P<0.05]。实体瘤组PML-RARa基因阳性和预后良好核型比例[分别为35.7%(10/28)和46.4%(13/28)]高于血液肿瘤组[0.0(0/13)和0.0(0/13), 均P<0.05], 而预后中等核型比例(42.9%, 12/28)低于血液肿瘤组[84.6%(11/13), P<0.05]。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组患者CR比例(90.0%, 9/10)、中位OS(未达到)和中位RFS(未达到)均高于无APL的t-AML组[分别为38.5%(10/26)、6和8个月, 均P<0.05]。剔除t-APL患者影响后, 实体瘤组患者CR患者例数8例、中位OS(9个月)和中位RFS(未达到)与血液肿瘤组(分别为2例、4和2个月)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原发肿瘤为血液肿瘤是影响t-AML患者OS和RFS的危险因素(均P<0.10)。结论与实体瘤继发的t-AML患者比较, 血液肿瘤继发的t-AML患者治疗效果差, 预后差;剔除t-APL患者的影响后, 血液肿瘤与实体瘤治疗相关的t-AML患者间治疗效果和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实体瘤 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 跨系抗原表达
原文传递
针对第2大类CRISPR-Cas系统的acr基因的发现及Acr蛋白多样化的抑制机制
11
作者 邓谢淑婷 王久宇 王艳丽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9-427,共19页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细菌来源的RNA介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利用RNA介导的核酸酶活性抵抗以噬菌体为代表的外源核酸的入侵.为逃避这种来源于宿主的免疫反应,噬菌体进化出了较小的anti-CRISPR蛋白(Acr).Acrs采用不同的抑制策略,将Cas...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细菌来源的RNA介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利用RNA介导的核酸酶活性抵抗以噬菌体为代表的外源核酸的入侵.为逃避这种来源于宿主的免疫反应,噬菌体进化出了较小的anti-CRISPR蛋白(Acr).Acrs采用不同的抑制策略,将Cas效应蛋白限制在不同的阶段,从而使其失活.随着Cas蛋白在生物技术领域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Acr已被开发为有用的调控工具.对Acr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Cas蛋白别构调控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开发新型的基于Acr的调控工具打下基础.利用实验和生物信息学的手段,越来越多的Acr被发现,其中第2大类CRISPR-Cas系统目前有大约50种.本综述聚焦于第2大类CRISPR-Cas系统的Acr,从基因发现、抑制机制和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Cas9 Cas12a anti-CRISPR
原文传递
荧光蛋白与超分辨显微成像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鼎铭 付志飞 徐平勇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8,共7页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使细胞生物学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时空分辨率仍是光学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都依赖于荧光探针,光调控荧光蛋白作为一类特殊的荧光...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使细胞生物学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时空分辨率仍是光学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都依赖于荧光探针,光调控荧光蛋白作为一类特殊的荧光探针,可以被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所激活,产生随机或者特殊结构样式的信号。利用这些信息,透镜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提高。通过总结光调控荧光蛋白的各类参数,从荧光探针入手,寻找进一步提高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的方法与策略,为选取适当的荧光探针提供建议,并且阐述了荧光蛋白与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 超分辨显微成像 荧光探针 光调控荧光蛋白 Skylan-S Skylan-NS
原文传递
CRISPR-Cas系统中crRNA产生及干扰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宏图 王艳丽 《生命科学》 CSCD 2016年第5期584-591,共8页
CRISPR-Cas系统是近年来在细菌和古菌中发现的一种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利用这种系统,细菌和古菌可以有效地识别并且降解入侵的核酸。在此过程中,细菌和古菌需要产生一种非编码核酸——cr RNA,并且在cr RNA的引导下,由多种Cas蛋白一起... CRISPR-Cas系统是近年来在细菌和古菌中发现的一种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利用这种系统,细菌和古菌可以有效地识别并且降解入侵的核酸。在此过程中,细菌和古菌需要产生一种非编码核酸——cr RNA,并且在cr RNA的引导下,由多种Cas蛋白一起协同工作,共同实现对外源核酸的捕获和清除。基于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现对cr RNA的产生和干扰机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crRNA Cas6 Cas9 CASCADE
原文传递
原发肿瘤进展至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同时间间隔患者临床特征及化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扬 姜艳红 +3 位作者 王浩 米瑞华 毕利军 许青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原发肿瘤进展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时间,探讨原发肿瘤进展至AML不同时间间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2014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继发性AML患者75例,根据原发肿瘤进展至AML的中位时间(19个月)分为短... 目的观察不同原发肿瘤进展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时间,探讨原发肿瘤进展至AML不同时间间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2014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继发性AML患者75例,根据原发肿瘤进展至AML的中位时间(19个月)分为短间隔组(<19个月)37例和长间隔组(≥19个月)38例。比较2组原发肿瘤类型,AML类型,染色体异常、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基因突变比率及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肿瘤进展至AML时间间隔较短的影响因素。11例患者确诊AML后放弃治疗(短间隔组4例,长间隔组7例),余患者根据AML FAB分型给予标准方案化疗,第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未达完全缓解(CR)或形态学完全缓解而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CRi)者再化疗1个疗程。比较2组化疗1~2个疗程后CR、CRi、部分缓解(PR)及未缓解率。随访至2022年3月,比较2组总生存期及化疗1~2个疗程后达CR+CRi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结果短间隔组实体瘤比率(18.9%)、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10.8%)及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71.0(64.5,78.0)g/L]均低于长间隔组[44.7%、39.5%、80.5(67.8,93.8)g/L](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至AML比率(67.6%)高于长间隔组(26.3%)(χ^(2)=12.818,P<0.001),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男性、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比率与长间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进展至AML(OR=5.833,95%CI:2.151~15.818,P=0.001)是原发肿瘤进展至AML时间间隔较短的影响因素。短间隔组CR、CRi、PR、未缓解率(36.4%、33.3%、9.1%、21.2%)与长间隔组(45.2%、12.9%、16.1%、25.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2年3月,短间隔组病死率(81.8%)高于长间隔组(48.4%)(χ^(2)=7.919,P=0.005),中位总生存期(7个月)、无复发生存期(3个月)均短于长间隔组(27、79个月)(χ^(2)=5.605,P=0.018;χ^(2)=10.514,P=0.001)。结论对继发性AML患者,原发肿瘤进展至AML时间间隔较长者化疗后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较长,MDS进展至AML的时间间隔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继发性 肿瘤 时间间隔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