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大桥条带东段岩溶发育特点和岩溶顶板厚度规律,总结岩溶裂隙水类型及补给规律,建立考虑注浆量和充填情况因素的岩溶分类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研究区岩溶规律。结果表明:存在严重漏水的溶洞占44.44%,...为探究大桥条带东段岩溶发育特点和岩溶顶板厚度规律,总结岩溶裂隙水类型及补给规律,建立考虑注浆量和充填情况因素的岩溶分类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研究区岩溶规律。结果表明:存在严重漏水的溶洞占44.44%,轻微漏水~漏水占18.52%,不漏水占37.04%,溶洞填充物处于软塑状态的占36.54%,流塑-软塑状态占26.92%,可塑状态占19.23%,其余状态占17.31%。注浆量与状态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溶洞高度和顶板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溶洞高度对注浆量影响最大。小于某溶洞洞高值对数值和溶洞个数呈线性函数关系,小于某顶板厚度概率实测值和顶板厚度满足三次函数关系;溶洞未填充占12.16%,半填充占9.46%,完全填充占78.38%;见洞率25.52%,平均线岩溶率7.69%,平均洞高2.87 m, 1/3的洞高度小于1.4 m, 1/2的洞高度小于2.2 m, 90%的洞高小于5.5 m,溶洞以竖向发育为主,单位溶洞高度注浆量为0.88 m^(3);研究区岩溶裂隙水为HCO_(3)-Na·Ca型水体,岩溶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孔隙水;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开展评估和分类,将溶洞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注浆量平均值为24.50 m^(3),填充物状态系数平均值为0.38,溶洞高度平均值为2.32 m;第二类注浆量平均值为2.36 m^(3),填充物状态系数平均值为0.57,溶洞高度平均值为5.98 m,轮廓系数为0.84,分类模型该精度较高,该模型可用于解释溶洞空间上的发育等情况。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究大桥条带东段岩溶发育特点和岩溶顶板厚度规律,总结岩溶裂隙水类型及补给规律,建立考虑注浆量和充填情况因素的岩溶分类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研究区岩溶规律。结果表明:存在严重漏水的溶洞占44.44%,轻微漏水~漏水占18.52%,不漏水占37.04%,溶洞填充物处于软塑状态的占36.54%,流塑-软塑状态占26.92%,可塑状态占19.23%,其余状态占17.31%。注浆量与状态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溶洞高度和顶板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溶洞高度对注浆量影响最大。小于某溶洞洞高值对数值和溶洞个数呈线性函数关系,小于某顶板厚度概率实测值和顶板厚度满足三次函数关系;溶洞未填充占12.16%,半填充占9.46%,完全填充占78.38%;见洞率25.52%,平均线岩溶率7.69%,平均洞高2.87 m, 1/3的洞高度小于1.4 m, 1/2的洞高度小于2.2 m, 90%的洞高小于5.5 m,溶洞以竖向发育为主,单位溶洞高度注浆量为0.88 m^(3);研究区岩溶裂隙水为HCO_(3)-Na·Ca型水体,岩溶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孔隙水;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开展评估和分类,将溶洞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注浆量平均值为24.50 m^(3),填充物状态系数平均值为0.38,溶洞高度平均值为2.32 m;第二类注浆量平均值为2.36 m^(3),填充物状态系数平均值为0.57,溶洞高度平均值为5.98 m,轮廓系数为0.84,分类模型该精度较高,该模型可用于解释溶洞空间上的发育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