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地区地震山地灾害分布对环境本底因素响应机制研究--以绵竹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田述军 孔纪名 +2 位作者 崔云 阿发友 吴文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5,共7页
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的调查和遥感解译,详细分析了绵竹市地震山地灾害的特点,在G IS平台上对297个典型灾害点的环境本底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灾害分布对地震烈度、距断裂带距离、岩性、高程、河流、坡度和坡向的响应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的调查和遥感解译,详细分析了绵竹市地震山地灾害的特点,在G IS平台上对297个典型灾害点的环境本底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灾害分布对地震烈度、距断裂带距离、岩性、高程、河流、坡度和坡向的响应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距中央断裂的距离是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灾害在距中央断裂0~8 km范围内响应明显,上盘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下盘灾害点分布的变化规律受前山断裂破裂的影响;2)山地灾害在硬质岩层中最为发育,灾害发育密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3)地形和河流共同制约着坡体卸荷和地震能量的释放,山地灾害对海拔较高、坡度陡峭、切割强烈和河网密度大的区域响应更为明显;4)当区域地势变化方向和坡向与地震断裂破裂方向一致时,有利于地震能量的传播,灾害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山地灾害 环境因素 响应机制 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蒋家沟流域雨季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晓军 苏凤洹 +1 位作者 洪勇 邹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5,90,共5页
通过分析蒋家沟流域2001—2009年内降雨资料,发现降雨频率服从幂指数分布,分析蒋家沟流域2010年雨季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出当地大气降水线,其截距与我国大气降水线相比较小,这与研究区地处内陆干热河谷、蒸发作用强烈有关;降水中氘... 通过分析蒋家沟流域2001—2009年内降雨资料,发现降雨频率服从幂指数分布,分析蒋家沟流域2010年雨季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出当地大气降水线,其截距与我国大气降水线相比较小,这与研究区地处内陆干热河谷、蒸发作用强烈有关;降水中氘盈余7月中旬之前较大,均为正值,7月中旬到8月中旬由于空气湿度相对较高,氘盈余减小,8月中旬之后,随着空气湿度重新减小,d值增大;根据次降雨采集的降水样品分析,δ18 O显示出明显的降水量效应,即降水量较大的降水场次内δ18 O较小,在同一场降雨内,δ18 O也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受山区降雨的随机性影响,蒋家沟流域内稳定同位素的高程效应较为反常,海拔越高的地方,δ18 O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氢氧同位素 大气降水线 氘盈余 地下水 蒋家沟
下载PDF
非线性组合模型在库岸边坡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宏艳 王成华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根据某库岸边坡地下水位的监测资料,建立了地下水位预测的时间序列法和速率分析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各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表明:非线性组合模型的精度高于单一预测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库岸坡体地下水位预测方法,非线... 根据某库岸边坡地下水位的监测资料,建立了地下水位预测的时间序列法和速率分析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各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表明:非线性组合模型的精度高于单一预测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库岸坡体地下水位预测方法,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的应用,为库岸边坡稳定性的长期预测提供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组合模型 时间序列法 速率分析法 库岸边坡 边坡稳定性 地下水位预测 地下水
下载PDF
泥石流沟道纵剖面形态演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浦 胡凯衡 陈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84,共5页
通过室内水槽试验,探讨了坡度不连续沟道经泥石流侵蚀后纵剖面形态的演化特征。试验中底床纵剖面由3个坡度不连续的坡段组成,相邻坡段间形成了纵向上的坡度转折点,即凹转折点和凸转折点。结果表明:凸转折点附近在侵蚀过程中并没有产生... 通过室内水槽试验,探讨了坡度不连续沟道经泥石流侵蚀后纵剖面形态的演化特征。试验中底床纵剖面由3个坡度不连续的坡段组成,相邻坡段间形成了纵向上的坡度转折点,即凹转折点和凸转折点。结果表明:凸转折点附近在侵蚀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溯源侵蚀,而是逐渐平滑化;凹转折点附近的侵蚀具有明显的冲击侵蚀特性,出现了明显的侵蚀坑;侵蚀后纵剖面起伏与沟床转折角有关,当转折角较小时,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后纵剖面起伏较小,当转折角增大时,重力侵蚀逐渐增强,出现局部崩塌或滑坡,侵蚀后沟道纵剖面起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剖面 形态演化 坡度转折点 泥石流
下载PDF
初始损伤金属耗能器冲击动力特性研究
5
作者 闫帅星 何思明 +1 位作者 王东坡 毕钰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8,共8页
通过在棚洞支座处设置金属耗能器代替传统砂石垫层,吸收滚石冲击能量,可最大程度减小滚石冲击力。常用的金属耗能器存在初始屈服荷载远高于平均压垮荷载的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带初始损伤的金属耗能器,通过降低其初始屈服荷载,达到... 通过在棚洞支座处设置金属耗能器代替传统砂石垫层,吸收滚石冲击能量,可最大程度减小滚石冲击力。常用的金属耗能器存在初始屈服荷载远高于平均压垮荷载的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带初始损伤的金属耗能器,通过降低其初始屈服荷载,达到优化棚洞工程的目的。基于LS-DYNA研究轴向冲击荷载下不同初始损伤模式金属耗能器的动力响应,比较了其破坏模式、冲击力-位移关系与耗能效果。结果表明:合理的初始损伤设置可有效降低金属耗能器初始屈服荷载达40%;而平均压垮荷载、吸收的总能量基本保持不变,研究成果可为金属耗能器在棚洞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损伤 棚洞 金属耗能器 动力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