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科学院细胞遗传研究所和俄罗斯农业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地区浆果试验站沙棘品种简介 被引量:3
1
作者 吴钦孝 李代琼 郭玉孝 《沙棘》 2001年第2期42-46,共5页
介绍了从俄罗斯科学院细胞遗传研究所和新西伯利亚地区浆果试验站引进的泽梁、侍从、女友、金色瀑布、西伯利亚红晕、红色火炬、小柳树、火光、闪光、变幻、检阅等 1 1个沙棘优良品种在当地表现的性状和特点 。
关键词 俄罗斯 新西伯利亚 沙棘 品种 性状
下载PDF
纸坊沟流域黄土丘陵区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 被引量:32
2
作者 温仲明 焦峰 +2 位作者 赫晓慧 杨勤科 刘宝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95,共5页
该文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间的关系及政策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林草植被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的特殊作用,林灌草用地与农... 该文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间的关系及政策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林草植被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的特殊作用,林灌草用地与农耕地间的相互转化,是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在1958年,由于植被的彻底破坏,流域不仅土壤侵蚀剧烈,而且土地生产力也为历史最低水平,生态环境极度恶化。随着林草植被的恢复,尤其是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土地生产力的变化切相关。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大大缓减了由于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农耕地的扩张,间接促进农耕地向林草等生态用地的转移,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政策可以通过新技术的推广等提高土地生产力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政策也可以通过直接的实物补贴等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如退耕补贴。政策途径的选择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人口变化 土地利用 土地生产力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和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徐福利 梁银丽 +2 位作者 张成娥 杜社妮 陈志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2,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NO-2 N和NO-3 N含量和土壤NO-3 N以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上,施N400kg hm2和P2O5250kg hm2,黄瓜生长期间,NO-3 N含量变化与黄瓜的生长发育阶段关系密切,黄瓜结瓜前0—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NO-2 N和NO-3 N含量和土壤NO-3 N以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上,施N400kg hm2和P2O5250kg hm2,黄瓜生长期间,NO-3 N含量变化与黄瓜的生长发育阶段关系密切,黄瓜结瓜前0—20和20—40cm土层NO-3 N含量较高,随黄瓜生长速度加快和结瓜盛期的到来,土壤NO-3 N含量降低;黄瓜收获后,NO-3 N含量又有增加。不同施肥种类比较,施用化肥40—160cm土层NO-3 N的累积和淋洗量最大,施用沼肥其累积和淋洗量小于施用化肥,而施用有机肥(牛粪)NO-3 N的累积和淋洗量小于施用沼肥。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有机钾肥,可以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用量,从而降低土壤剖面0—200cmNO-3 N的累积。使用沼肥、叶面肥的黄瓜产量都明显高于不施肥和NP化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日光温室 黄瓜 土壤 硝酸盐含量 生长发育 氮肥
下载PDF
用典范相关分析研究宁南宽谷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5
4
作者 安韶山 黄懿梅 +1 位作者 李壁成 刘梦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4-709,共6页
关键词 典范相关分析 土壤酶活性 土地利用方式 肥力因子 丘陵区 植物营养元素 宽谷 宁南 生物化学过程
下载PDF
黄丘区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养分的互动效应 被引量:52
5
作者 焦峰 温仲明 +1 位作者 焦菊英 赫晓慧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79-84,共6页
对典型黄土丘陵区的延安、安塞和吴旗不同退耕年份植被特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了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和养分随时间变异及其互动效应规律。结果表明,退耕初期土壤有较高的水分和养分,在较高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支持下,植被... 对典型黄土丘陵区的延安、安塞和吴旗不同退耕年份植被特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了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和养分随时间变异及其互动效应规律。结果表明,退耕初期土壤有较高的水分和养分,在较高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支持下,植被指数呈增长趋势,随着耕作施肥活动的停止和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使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降低,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异幅度也较大;从变化趋势看,植被指数和土壤贮水量变化呈相反趋势,植被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比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表明土壤水分对植被恢复和植被群落演替的作用更加显著;在退耕初期,土壤水分和养分对植被恢复和群落演替的作用要大于植被恢复和群落演替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作用,随着植被群落演替的进行,植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不断改变,这种相互作用使植被群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土壤水分和养分,并使自己逐步达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退耕地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互动效应
下载PDF
土壤水分条件对温室黄瓜需水规律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5
6
作者 何华 杜社妮 +1 位作者 梁银丽 张成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72-1376,共5页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以不同生育时期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在开花期、初瓜期、盛瓜期和生育后期等生育时期对黄瓜蒸腾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黄瓜的需水规律提出实现高产高效的土壤水分对策...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以不同生育时期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在开花期、初瓜期、盛瓜期和生育后期等生育时期对黄瓜蒸腾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黄瓜的需水规律提出实现高产高效的土壤水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黄瓜对水分的需求基本上呈现为开花期和初瓜期小、盛瓜期大、后期小的规律。需水高峰出现在盛瓜期,需水强度达到3.977mm/d;(2)开花期蒸腾速率为0.544mm/d。此时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0%~90%田间持水量范围内,不仅有利于水分的利用,而且可促进同化产物在根冠之间的合理分配;(3)初瓜期对水分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蒸腾速率达到1.956mm/d。80%~90%田间持水量的含水量更有利于果实的形成和生长;(4)盛瓜期对水分的需求也达到了整个生育时期的顶峰,蒸腾速率达到3.83mm/d。90%~10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水分条件可以获得最高产量,并实现水分利用与产量的高效统一;(5)生长后期保持70%~8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量即可满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6)在开花期控制土壤水分为80%~90%田间持水量、初瓜期保持为80%~90%田间持水量、盛瓜期提高为90%~100%田间持水量和后期降至70%~8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水分处理,不仅可获得最高产量,而且可以达到最大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蒸腾量 生物量 水分利用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 被引量:31
7
作者 焦峰 温仲明 +1 位作者 焦菊英 李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4-730,共7页
在延安、安塞和吴旗选择典型黄土丘陵不同植被类型区的不同年限退耕地为试点,通过S型方法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 在延安、安塞和吴旗选择典型黄土丘陵不同植被类型区的不同年限退耕地为试点,通过S型方法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受传统农业影响的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变异较大;而全P和速效P的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退耕年限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别。退耕初期,受耕作和施肥影响,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特征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变异性较大;随着耕作施肥活动的停止和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使土壤养分含量有一个降低的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异也较大;而随着植被恢复和群落演替的继续,植被枯落物逐步增多,土壤也逐步发育,植被指数与土壤养分均呈增长趋势,并在退耕地20年左右时达到稳定状态,但土壤的发育往往滞后于植被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退耕地 土壤养分 变异特征 变异系数
下载PDF
鸡粪与不同秸秆高温堆肥中氮素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8
作者 黄懿梅 安韶山 +1 位作者 白红英 赵永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3-58,共6页
 以鸡粪与小麦秸杆和玉米秸杆为堆肥原料,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反应器中进行堆肥试验,研究堆肥制作过程中各种氮素形态的变化及迁移特征。结果显示,堆制中堆温变化分为高温期、降温期、稳定期3个阶段;含水量的减少量较低;两处理...  以鸡粪与小麦秸杆和玉米秸杆为堆肥原料,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反应器中进行堆肥试验,研究堆肥制作过程中各种氮素形态的变化及迁移特征。结果显示,堆制中堆温变化分为高温期、降温期、稳定期3个阶段;含水量的减少量较低;两处理铵态氮含量在高温期增加,在降温期降低,整个堆制期间分别减少了69.9%和57.0%;硝态氮含量在高温期分别降低了0.236和0.254g/kg,降温期和稳定期增加,堆制结束时较初始分别增加了1.52和3.04倍;有机氮在高温期和降温期增加,在降温后期和稳定期降低,堆制期间分别减少了1.4%和20.7%;堆制结束时总氮分别减少了7.7%和22.2%,渗沥液中硝态氮和有机氮的浓度较高。堆制期间有机碳分别降解了37.9%和37.3%;pH值在高温期分别达9.16和9.37,堆制结束时分别为8.05和8.27。综合分析表明,氮素的损失主要是降温期氨的挥发和稳定期硝态氮与水溶性有机氮的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小麦秸杆 玉米秸杆 高温堆肥 氮素 含水量
下载PDF
基于农户参与的退耕还林(草)动态研究——以安塞县大南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温仲明 杨勤科 +1 位作者 焦峰 张晓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4,共5页
采用参与性理论与方法对大南沟流域的退耕还林 (草 )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不同退耕方案对农户经济、水土流失等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南沟流域退耕还林 (草 )的基本动态过程。认为参与性理论与方法能将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农户经验很... 采用参与性理论与方法对大南沟流域的退耕还林 (草 )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不同退耕方案对农户经济、水土流失等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南沟流域退耕还林 (草 )的基本动态过程。认为参与性理论与方法能将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农户经验很好地结合 ,在我国目前退耕还林 (草 )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性 农村评估 退耕还林 农户 陕西 安塞县 动态研究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引种禾草柳枝稷的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48
10
作者 徐炳成 山仑 李凤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206-2213,共8页
加强优良引种禾草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对促进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建设和草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较研究了引种禾草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地上生物量的大小和季节累积差异及其水分... 加强优良引种禾草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对促进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建设和草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较研究了引种禾草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地上生物量的大小和季节累积差异及其水分利用特征.2001~2002年川地柳枝稷草地地上生物量达13 000~16 000kg/hm2,山地梯田和坡地为2300~2650kg/hm2.不同立地条件柳枝稷返青后的生物量累积过程呈二次或三次多项式.柳枝稷的绝对生长速率(AGR)在整个生长季内呈双峰曲线变化,川地柳枝稷草地的现存量和总量AGR最大值分别为158.93和169.83 kg/(hm2·d),梯田分别为27.31和38.25kg/(hm2·d),坡地为37.0和36.69kg/(hm2·d).坡地柳枝稷生物量较大值和AGR最大值出现时间最早.不同立地柳枝稷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RGR)在整个生长季内呈双峰曲线变化,均以返青后的20d内最大,平均AGR以川地最大,坡地和梯田相近,但坡地两峰值高于梯田.不同立地柳枝稷草地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层次为0~2m,月平均含水量顺序为梯田>坡地>川地.川地柳枝稷叶片和整体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梯田整体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坡地,但二者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相近.川地和山地地表下5cm生育期平均地温均为17.60 C,但4~5月份川地地温高出山地1.2~2.8C,川地4~10月份平均气温较山地高1.5C,这些差异影响不同立地条件柳枝稷草地水分利用和生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生物量 生长速率 水分利用 立地条件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日光温室不同连作年限对黄瓜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梁银丽 陈志杰 +3 位作者 徐福利 严勇敢 杜社妮 张成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98-1401,共4页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黄瓜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黄瓜光合速率、植株生长特性和产量均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在开始种植黄瓜的几年内,黄瓜的光合速率、株高、叶片数和生产力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黄瓜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黄瓜光合速率、植株生长特性和产量均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在开始种植黄瓜的几年内,黄瓜的光合速率、株高、叶片数和生产力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连作年限延长,黄瓜的光合速率、株高、叶片数和产量明显降低;连作4a以后,黄瓜的生理障碍开始有明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生理特性 黄瓜 日光温室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刘梦云 安韶山 +1 位作者 常庆瑞 杜崇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上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解N表现为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果园;全N表现为...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上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解N表现为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果园;全N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果园;速效P为果园>农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速效K为天然草地>果园≈农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有机质表现为天然草地=农地>灌木林地>人工草地>果园;阳离子交换量(CEC)为灌木林地>人工草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不同利用方式间pH差异不大。2不同种植年限的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上土样间变异性较大,农地次之,而果园各土样间变异性不大。3在垂直剖面上,灌木林地的碱解N、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均为表层高于下层,而速效P、全N及CEC为表层低于下层;天然草地的所有养分含量除速效氮及全氮外,其他均为表层高于下层,但上下变化不剧烈;农地和人工草地主要养分含量及CEC表层高于下层;果园的CEC为表层低于下层,其他指标则为表层高于下层。4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为同类地区最佳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固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剖面特征 最佳利用方式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的本质及其形成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安韶山 常庆瑞 +1 位作者 刘京 李壁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通过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类型沙化土地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元素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分析 ,研究了土地沙化的本质。结果表明 :受风沙作用影响 ,土壤中细粒物质逐渐减少 ,颗粒组成变粗 ;表层消失 ,最终被流沙所取代 ,原土壤剖面被覆盖在沙... 通过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类型沙化土地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元素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分析 ,研究了土地沙化的本质。结果表明 :受风沙作用影响 ,土壤中细粒物质逐渐减少 ,颗粒组成变粗 ;表层消失 ,最终被流沙所取代 ,原土壤剖面被覆盖在沙层之下 ;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 ,保水保肥性能降低 ,生产力不断下降 ;现代土壤形成过程以侵蚀和风沙沉积为主 ,物质淋溶和化学风化微弱。研究区土地沙化可划分为 :风沙侵蚀为主、风沙蚀积平衡、风沙沉积为主和土壤形成发育 4个阶段 ;沙化土地的类型有 :肥力衰退质地粗化、表层剥蚀、片沙覆盖、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等 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沙化 形成研究 沙化土地 土壤性质 发生过程
下载PDF
极端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葡萄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48
14
作者 杨艳芬 王全九 +2 位作者 白云岗 蔡军社 曾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5-50,共6页
不同滴灌布设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不尽相同,作物的长势和产量也因此受到影响。为探究滴灌管道布置方式和系统技术参数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合吐哈盆地的葡萄滴灌技术参数,该文对不同滴灌技术下土壤含水率以及成... 不同滴灌布设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不尽相同,作物的长势和产量也因此受到影响。为探究滴灌管道布置方式和系统技术参数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合吐哈盆地的葡萄滴灌技术参数,该文对不同滴灌技术下土壤含水率以及成熟期葡萄植株生理指标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滴灌3管布置、滴头流量2.7L/h、滴头间距30cm的处理达到了最优效果,该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葡萄水分生理指标和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含水率 干旱区域 滴灌 管道布置方式 滴灌技术参数 葡萄水分生理指标 产量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吴旗县植被恢复为例 被引量:30
15
作者 任洪玉 温仲明 杨勤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在对吴旗县自然恢复植被群落和人工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初期和处于演替平衡阶段的群落,其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但丰富度指数的峰值出现在演替中间阶段;灌木群落的生... 在对吴旗县自然恢复植被群落和人工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初期和处于演替平衡阶段的群落,其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但丰富度指数的峰值出现在演替中间阶段;灌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要大于草本群落的多样性。超过一定年限的灌木群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败,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可以间接对植被群落的保水保土功能进行评价,但必须综合考虑物种的丰富度与空间分布的均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吴旗县 自然恢复 人工恢复 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碳库及其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3 位作者 薛萐 余娜 张超 兰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a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各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a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各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后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都得到显著改善,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109%~238%,194%~212%和65%~149%,增加速度非活性有机碳〉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较坡耕地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15%~659%和6.5%~414%,说明土壤经营和管理水平较坡耕地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壤系统向着良性方向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及其密切,可以作为反映生怨恢复过程土壤质量演变的指标。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碳库含量,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但改善作用不同,总体来说混交林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纯林,最后为荒草地,因此在该地区要通过人工促进生态恢复,应以营造混交林为主,纯林为辅的恢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环境 植被恢复 土壤活性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土地结构 被引量:29
17
作者 焦峰 温仲明 +4 位作者 石辉 王飞 张晓萍 杨勤科 李锐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06-410,共5页
从土地类型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对安塞县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土地类型以梁坡和沟坡地为主,二者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0 53%;土地总体质量不佳,质量最好的川、沟台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2 6... 从土地类型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对安塞县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土地类型以梁坡和沟坡地为主,二者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0 53%;土地总体质量不佳,质量最好的川、沟台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2 61%;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层状、镶嵌状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土地利用率高,开发潜力小: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40 02%,林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4 90%,其中郁闭度>35%的天然林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9 31%;牧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1 39%,而90%以上牧草地覆盖率都小于30%。反映出安塞县土地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急需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和调整,以保证其土地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县 土地类型 土地资源 土地结构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两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氮方法的比较初探 被引量:27
18
作者 黄懿梅 安韶山 +1 位作者 曲东 李盟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0-835,共6页
用氯仿熏蒸-0.5mol/L的K2SO4直接浸提,280nm紫外比色法和熏蒸-淹水培养法测定了20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差异较大的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20种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80nm紫外比色法操作步... 用氯仿熏蒸-0.5mol/L的K2SO4直接浸提,280nm紫外比色法和熏蒸-淹水培养法测定了20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差异较大的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20种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80nm紫外比色法操作步骤简单、产生误差的环节少、测定所需时间短、且测定数据比熏蒸-淹水培养法有更好的重现性。初步认为,280nm紫外比色法来反映土壤微生物量的大小。结果还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都与土壤的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速效氮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上,与全氮、有机碳和速效氮的相关性有所不同。用280nm紫外比色法测定两种土壤的新鲜和风干样的微生物生物量的结果说明,可用风干土经预培养后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风干土样的预培养时间初步确定为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壤微生物量氮 熏蒸-淹水培养法 熏蒸-280nm紫外比色法 土壤呼吸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日光温室西红柿菜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杜社妮 张成娥 +2 位作者 徐福利 梁银丽 陈志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467-1470,共4页
对不同施肥日光温室西红柿菜地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土壤呼吸强度较对照增强,蔗糖酶活性在苗期(除施化肥外)、始花着果期(除施沼肥外)、拉秧期较对照增强,采果初期除个别较... 对不同施肥日光温室西红柿菜地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土壤呼吸强度较对照增强,蔗糖酶活性在苗期(除施化肥外)、始花着果期(除施沼肥外)、拉秧期较对照增强,采果初期除个别较对照增强外,其余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磷酸酶活性在苗期、始花着果期、拉秧期较对照增强,采果初期施有机肥较对照强;脲酶活性施有机肥处理较对照强,且随生育期延迟而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施用有机肥、化肥+叶面喷肥的处理较对照增强,其余处理不同时期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或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处理 西红柿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8
20
作者 温仲明 焦峰 +1 位作者 赫晓慧 焦菊英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6-23,共8页
对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演替虽然总体上具有典型森林区植被演替的特征,但多年生禾草阶段与多年生蒿类演替并没有表现出严格的先后顺序;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 对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演替虽然总体上具有典型森林区植被演替的特征,但多年生禾草阶段与多年生蒿类演替并没有表现出严格的先后顺序;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替代率随植被恢复表现出由低而高,而后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的峰值阶段与多年生禾草阶段和多年生蒿类交错出现的阶段相吻合。土壤养分变化表明,该阶段也是退耕地养分消耗与累积处于平衡的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不同养分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程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有效氮>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而且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累积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尤以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钾表现明显。各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与速效钾相互间显著相关,而全磷和速效磷与其余各养分间的相关性较小,而且磷素养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较小。对植被演替进行人工调控,应充分认识养分变化的这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自然恢复 土壤养分 人工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