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盘海牛科(腹足纲,裸鳃目)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1
作者 张树乾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5-1400,共6页
2021年3月在大连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时采集到2个裸鳃类标本,经鉴定发现为欧氏针盘海牛Diaulula odonoghuei(Steinberg,1963),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活体拍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形态和内部... 2021年3月在大连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时采集到2个裸鳃类标本,经鉴定发现为欧氏针盘海牛Diaulula odonoghuei(Steinberg,1963),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活体拍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进行了观察。此外,测定了这两个标本的COI、16S rRNA和H3基因序列,将测得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针盘海牛属Diaulula的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针盘海牛属的系统发育树。欧氏针盘海牛在我国沿海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盘海牛属 欧氏针盘海牛 新记录种 DNA条形码
下载PDF
斑纹小贻贝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马晓杰 左晨霞 +4 位作者 关纯安 马培振 闫少静 朱懿 张振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2,共7页
外来物种是一把“双刃剑”,对本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准确评估外来物种的营养价值是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作为近年来侵入我国东南沿海的外来物种,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一方面威胁着本地种翡翠股贻贝的生存,... 外来物种是一把“双刃剑”,对本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准确评估外来物种的营养价值是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作为近年来侵入我国东南沿海的外来物种,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一方面威胁着本地种翡翠股贻贝的生存,另一方面在海南、福建等地区已作为海产品被售卖和食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相关标准,对斑纹小贻贝软体部常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评估斑纹小贻贝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斑纹小贻贝软体部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湿重)分别占83.20%、2.00%、12.09%和0.60%;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占粗蛋白总量的84.53%,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2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分为76.24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半胱氨酸+蛋氨酸;检测出18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占43.71%,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占11.05%,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占45.27%,DHA和EPA分别为脂肪酸总量的19.85%和13.32%;矿质元素种类丰富,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含量高。研究表明,斑纹小贻贝软体部氨基酸比例符合FAO/WHO的理想蛋白模式,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具有成为优质保健食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纹小贻贝 外来物种 营养 食品
下载PDF
深海化能极端环境中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 lauensis)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3
作者 闫晗 惠敏 +1 位作者 沙忠利 程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3-1475,共13页
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lauensis)是一种十足目铠甲虾,能够适应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但是其已知基因序列信息却很少。为此,采用PacBio平台的SMRT测序技术对来自南海台西南冷泉劳盆拟刺铠虾的肝胰腺、鳃、肌肉和肠混合组织... 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lauensis)是一种十足目铠甲虾,能够适应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但是其已知基因序列信息却很少。为此,采用PacBio平台的SMRT测序技术对来自南海台西南冷泉劳盆拟刺铠虾的肝胰腺、鳃、肌肉和肠混合组织进行了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通过聚类、校正、去冗余之后共获得28811条高质量isoform,平均长度为2086 bp,N50长度为2275 bp。使用Nr、SwissPort、KEGG、KOG数据库对转录本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共有20616(71.56%)条isoform得到注释。进一步高级注释共获得21848个蛋白编码序列,共预测到537个转录因子、6430个长链非编码RNA和10060个SSRs位点。KEGG通路分析发现两条可能与劳盆拟刺铠虾适应深海化能极端生境相关的通路,分别为过氧化物酶体通路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其中,共有180条isoform被发现参与编码过氧化物酶体通路中的31个关键酶,213条isoform参与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中19个关键酶的编码。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利用同源比对、功能结构域预测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劳盆拟刺铠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进行挖掘与鉴定,共发现属于theta、delta、mu、kappa四种亚家族的20条GST候选序列。通过对劳盆拟刺铠虾全长转录组测序、功能注释和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及通路的分析,不仅丰富了深海组学数据资源,也为进一步揭示甲壳动物适应深海化能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盆拟刺铠虾 深海化能生态系统 全长转录组 功能注释 极端环境适应
下载PDF
黄海潮间带和浅海表层沉积物中植物DNA提取和PCR扩增的方法学探索
4
作者 陈家鑫 刘佳文 +2 位作者 法文龙 李浩天 类彦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8-731,共14页
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信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古环境意义,但传统方法只能通过研究沉积物中的孢粉获取植物信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探索利用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分子多样性解释全球变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文章首次尝试了对海洋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信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古环境意义,但传统方法只能通过研究沉积物中的孢粉获取植物信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探索利用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分子多样性解释全球变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文章首次尝试了对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DNA进行提取与PCR扩增,通过使用不同的DNA提取方法(DNA提取试剂盒)和PCR扩增条件[2倍浓缩的PCR扩增预混合溶液(Mix)退火温度、循环数、DNA模板量以及引物],探索海洋沉积物中植物DNA提取和PCR扩增的方法,并在采自黄海潮间带以及浅海表层的沉积物中进行了检验。共尝试了32种方法,结果表明:强力土壤微生物DNA提取试剂盒(DNeasy PowerSoil)以及2×TransTaq HiFi PCR SuperMixⅠ是较好的DNA提取与扩增条件;对于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最佳退火温度为55℃,最佳循环数为55个循环;而对于浅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最佳退火温度为59℃,最佳循环数为45个循环;此外,相对于rbcL引物, gh引物的扩增结果更好。这项研究首次成功提取并扩增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物DNA,以期应用于海洋沉积物中植物分子多样性的分析,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植被变化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海洋沉积物 植物DNA 方法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