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G2产麦角甾醇的研究
1
作者 郭书举 李宪璀 +2 位作者 朱校斌 周利 王新亭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6期52-52,63,共2页
从连云港近海的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毛壳霉属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G2,发酵后从其菌丝体中分离得到白色固体,经核磁共振谱及质谱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为麦角甾醇,并对其产麦角甾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培养条件为GPY培养基、初始pH为... 从连云港近海的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毛壳霉属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G2,发酵后从其菌丝体中分离得到白色固体,经核磁共振谱及质谱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为麦角甾醇,并对其产麦角甾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培养条件为GPY培养基、初始pH为8、培养时间11天时麦角甾醇含量最高为8.36 mg/g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麦角甾醇 CHAETOMIUM globosum
下载PDF
微藻生物柴油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建国 龙元薷 +3 位作者 黄园 庞通 林伟 李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2-141,共10页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渐突显,不仅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时甚至危及国家能源安全[1-2]。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对缓解能源、经济和环境危机具有多重意义。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能源来源丰富,具有可储藏、可运输和...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渐突显,不仅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时甚至危及国家能源安全[1-2]。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对缓解能源、经济和环境危机具有多重意义。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能源来源丰富,具有可储藏、可运输和可再生以及二次污染少等特点[3]。生物能源可粗分三代[1,4-5]:第一代主要以玉米、甘蔗和大豆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因涉及粮食安全问题倍受争议[1];第二代以秸秆、枯草等非粮食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因原料供应不稳定、运输成本高等限制,生产规模扩大存在难度[1];第三代以藻类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在理论上开发潜力大、优势明显而倍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清洁能源 微藻 国家能源安全 粮食安全问题 原料生产 能源短缺
下载PDF
藻类生物燃料乙醇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庞通 刘建国 +1 位作者 林伟 刘倩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71,共9页
利用生物可再生性,进行新能源生产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生物燃料作为开发潜力大、应用范围广的新能源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其中,开发藻类(包括微藻和大型藻类)燃料乙醇兼具诸多优势,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生力量。应当指出... 利用生物可再生性,进行新能源生产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生物燃料作为开发潜力大、应用范围广的新能源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其中,开发藻类(包括微藻和大型藻类)燃料乙醇兼具诸多优势,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生力量。应当指出,目前藻类制备燃料乙醇尚处于孕育研究阶段,各项工作方兴未艾,离产业化运营尚有很远距离。为此,本文在概述藻类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所面临的挑战基础上,对该领域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微藻 大型藻类 生物乙醇 生物燃料
下载PDF
海洋链霉菌L211次生代谢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书举 苏华 +2 位作者 李宪璀 史大永 朱校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5-78,共4页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L21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浸膏进行了分离,通过1H-NMR、13C-NMR、EIMS等方法鉴定了10个化合物:Kalamycin(1),Medermycin(2),Menoxymycin-B(3),spatozoate(4),邻...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L21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浸膏进行了分离,通过1H-NMR、13C-NMR、EIMS等方法鉴定了10个化合物:Kalamycin(1),Medermycin(2),Menoxymycin-B(3),spatozoate(4),邻氨基苯甲酸(5),3-吲哚乙醇(6),1-乙酰基咔啉(7),对羟基苯基乙醇(8),吲哚-3-乙酸(9),吲哚-3-甲酸(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链霉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兼养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藻株差异性 被引量:9
5
作者 龙元薷 刘建国 张立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共7页
结合叶绿素荧光技术,对比研究了不同雨生红球藻藻株在兼养(光照+乙酸钠)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共性与差异性反应。结果表明:兼养明显提高红球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速率;乙酸钠不仅为红球藻提供异养的有机碳源,而且还明显导致藻... 结合叶绿素荧光技术,对比研究了不同雨生红球藻藻株在兼养(光照+乙酸钠)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共性与差异性反应。结果表明:兼养明显提高红球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速率;乙酸钠不仅为红球藻提供异养的有机碳源,而且还明显导致藻细胞光自养的光合综合性能指数发生改变,兼养对细胞生长促进作用的贡献在前期主要来自于其中的异养部分,而在后期却明显来自于自养部分;兼养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在藻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藻株对乙酸钠的适应能力和最适质量浓度也存在明显差异,藻株H0可适应的乙酸钠质量浓度较高,而藻株H6对乙酸钠需求和适应性相对较低。上述结果意味着规模化培养红球藻过程中,针对不同藻株采用适宜乙酸钠兼养方式可有效缩短培养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乙酸钠 叶绿素荧光 混合营养 微藻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