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1—2002年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鞍钢 王清容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直是我国对外借款的重要来源,其所占比例始终维持在 40%左右,累计金额已达数百亿美元。这些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以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派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直是我国对外借款的重要来源,其所占比例始终维持在 40%左右,累计金额已达数百亿美元。这些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以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派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修正模型,分别利用 1978年以来的国家和省级两层数据,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个尝试性的评价。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 1990年前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增长贡献也差异较大,表明不同的政策环境与援助性贷款的相互作用结果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助性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一)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冠华 陈佳洱 +13 位作者 徐善衍 白春礼 胡鞍钢 李静海 李未 吴家玮 蒲慕明 周琪 吕坚 田刚 舒其旺 倪军 刘大椿 丁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2,共22页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技发展战略选择 科技政策 基础研究 人才政策
下载PDF
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1980~2003)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清容 胡鞍钢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30,共5页
1980~2003年,日本向中国提供了累计达3.3万亿日元的贷款,占所有双边贷款总和的比重约50~60%,是中国最大也最重要的援助提供国.这些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的援助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 1980~2003年,日本向中国提供了累计达3.3万亿日元的贷款,占所有双边贷款总和的比重约50~60%,是中国最大也最重要的援助提供国.这些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的援助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计量模型,利用1980年以来的数据,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个尝试性的评价.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年前,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在1990年之后的作用则积极显著,这表明不同的政策环境与援助性贷款的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助 日元贷款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中国经济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鞍钢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7期14-18,共5页
中国经济决策机制包括两阶段、五步骤,即决策形成阶段的党中央决策、国务院决策和全国人大决策和决策落实实施阶段的国务院落实全国人大决策、全国人大监督国务院落实经济决策。作为重要载体的《政府工作报告》既反映了上述决策机制的... 中国经济决策机制包括两阶段、五步骤,即决策形成阶段的党中央决策、国务院决策和全国人大决策和决策落实实施阶段的国务院落实全国人大决策、全国人大监督国务院落实经济决策。作为重要载体的《政府工作报告》既反映了上述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而且相比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反映了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也使得中国的决策比美国的决策更能够形成合力,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决策 决策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 “三化”
下载PDF
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专题报告会发言之一:中国国情与电信普遍服务 被引量:5
5
作者 胡鞍钢 《电信软科学研究》 2004年第10期5-10,共6页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已经开了三次双月论坛,这次换了一个形式,不叫双月论坛,叫做“电信可持续发展与普遍服务政策”报告会。这个报告有四位专家主讲。现将他们主讲的内容给予登载,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中国国情 电信普遍服务 可持续发展 农村电信
下载PDF
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观点摘编 被引量:60
6
作者 田麦久 孙大光 +17 位作者 田雨普 任海 许立群 李元伟 沈望舒 易剑东 金汕 姚颂平 胡光宇 郝勤 徐济成 崔乐泉 常建平 黄亚玲 鲍明晓 熊晓正 谭华 杨越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共13页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09年5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第28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09年5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第28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来自国内各界的20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本刊现将部分观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体育强国 学术沙龙 中国科协 学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奥运会 摘编
下载PDF
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讨 被引量:33
7
作者 胡鞍钢 门洪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9-30,共12页
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为现代中国的崛起拉开了历史性序幕。然而,伴随着全球化浪潮, 中国的崛起带来的不仅是正外部性,还有负外部性。因此,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情是制定中国长期发 展战略的依据。同时,中国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 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为现代中国的崛起拉开了历史性序幕。然而,伴随着全球化浪潮, 中国的崛起带来的不仅是正外部性,还有负外部性。因此,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情是制定中国长期发 展战略的依据。同时,中国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轨时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的三次重大调整,推进了由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战略创新。实践证明,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 是21世纪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中国崛起 长期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转轨时期 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 中国发展 中国特色 中国国情
下载PDF
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追赶:效应、特征、成因及其后果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鞍钢 温军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追赶战略应该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中国 民族地区 现代化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赶超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胡鞍钢 康培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2A期8-11,共4页
过去28年,中国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赶超发达国家模式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TFP(安全生产要素)的大幅度增长速度、结构、开放、体制。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中国经济 赶超模式 经济发展史 亚洲四小龙 成功范例 前苏联
下载PDF
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被引量:21
10
作者 胡鞍钢 《湖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78-84,共7页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 ,中国的城镇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镇所致 ,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 ,中国的城镇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镇所致 ,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 ,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 ,经济产出最大 ,经济效益最好。城市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从全国不同地区来看 ,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地区 ,人均GDP水平就比较高 ;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大的地区 ,经济增长率就比较高。沿海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较高 ,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幅度较大 ,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主要地区。中西部人口大省和人均耕地水平较低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较低 ,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幅度较小 ,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今后 2 0年是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 ,有效促进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 ,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我国在城乡间采取的“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制度安排导致城乡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 ,不仅侵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利益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制度性机会成本 ,使得我国的宏观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解放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中国 经济效益 经济增长率 “三农”问题 人口流动
下载PDF
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报告 被引量:32
11
作者 胡鞍钢 《开发研究》 CSSCI 2003年第4期3-11,共9页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各地区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变化特点和趋势 ,定量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 ,探讨涉及解决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提出缩小社会地区发展差距的基本思路及其公共政策。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发展 地区差距
下载PDF
林业投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珉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9,共7页
运用经济学投资理论,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对林业投资规模、林业投资结构、林业投资资金来源、林业投资经济效果、林业投资阶段几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林业总投资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林业总投资中央投资占林业总投资的比重呈"U"... 运用经济学投资理论,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对林业投资规模、林业投资结构、林业投资资金来源、林业投资经济效果、林业投资阶段几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林业总投资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林业总投资中央投资占林业总投资的比重呈"U"形曲线变化;林业总投资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经历了两次波动周期;林业投资结构逐渐由森工转向营林,中央林业投资逐渐转向林业重点公共工程;林业总投资对于GDP和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总体是先下降再上升,林业投资的直接结果是森林资源的增长。建议继续加大林业投资,坚持林业投资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坚持分类投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投资 投资规模 投资结构 投资效果
下载PDF
中国实现新的飞跃关键是制度建设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鞍钢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2004年第2期38-39,共2页
中国目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大体有五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制度建设。
关键词 中国 制度建设 经济发展 社会问题 政治稳定 社会保障 国际问题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量:62
14
作者 胡鞍钢 《当代经济》 2010年第15期7-8,共2页
"中等收入陷阱"可用十个关键词描绘: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是"转型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 "中等收入陷阱"可用十个关键词描绘: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是"转型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加快发展速度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转型的内涵由经济转型扩展到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 中国社会 社会公共服务 经济发展模式 社会转型 过度城市化 经济增长 贫富分化
下载PDF
中国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鞍钢 门洪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4期15-25,共11页
中国在迄今为止三次全球化浪潮中,有两次丧失了历史机遇,成为被“边缘化者”。中国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不仅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且还应该是受益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顺应全球化浪潮。实现改革开放,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潮流中增... 中国在迄今为止三次全球化浪潮中,有两次丧失了历史机遇,成为被“边缘化者”。中国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不仅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且还应该是受益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顺应全球化浪潮。实现改革开放,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潮流中增强竞争力,迅速融入世界。唯如此,才能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对外开放 中国 融入 全球化浪潮 投资自由化 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 边缘化 参与者 受益者 竞争力 贸易 才能
下载PDF
“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鞍钢 《发展》 2011年第6期19-20,共2页
"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经济社会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当时被称之为"进步时代",同时也被称之为"最坏的时代",曾经出现过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十分普遍、阶级矛盾冲突... "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经济社会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当时被称之为"进步时代",同时也被称之为"最坏的时代",曾经出现过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十分普遍、阶级矛盾冲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逼近 贫富两极分化 社会现象 经济起飞 经济危机
下载PDF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鞍钢 王亚华 《科学》 2001年第4期28-31,共4页
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按国际基金组织的定义,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广泛、迅速的技术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战略 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和农民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鞍钢 《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4期8-10,共3页
中国加入WTO之后,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急剧地增加了开放市场的种种风险,这包括现在的社会冲突显现出来,外部冲击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就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具体受益和受损情况而言,那些在近期改革中承受沉重成本负担的阶... 中国加入WTO之后,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急剧地增加了开放市场的种种风险,这包括现在的社会冲突显现出来,外部冲击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就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具体受益和受损情况而言,那些在近期改革中承受沉重成本负担的阶层所受到的打击将是最大的。其中,我国8亿农民,至少在短期和中期内,是受到冲击最大,风险最明显的人群,因此,中国加入WTO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国家管理社会冲突和协调社会利益的能力,使全社会各利益主体特别是使8亿农民及弱势人群从市场开放中降低各种成本和代价,应使他们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 加入WTO 农民 风险最小化 宏观经济稳定 收益最大化 市场开放 社会冲突 首要任务 国家管理
下载PDF
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鞍钢 《开发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主要讨论和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着重要搞清楚在当时中国社会中有哪些因素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哪些因素在阻碍着现代化?中国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初始条件,与那些已经工业化了的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的条件... 本文主要讨论和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着重要搞清楚在当时中国社会中有哪些因素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哪些因素在阻碍着现代化?中国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初始条件,与那些已经工业化了的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与日本和前苏联工业化的初期有哪些相似,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条件制约了中国领导人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就这些最重要的现代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作者利用大量的经济数据来分析和说明中国开始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具有的特殊的国情背景,这些背景影响和决定了中国领导人的初始选择。当然许多国情背景并不是当事人都能够认识的或有意识认识到的,但是那些发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中国领导人都不会直接照搬或照抄其他外国现代化模式,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模仿苏联模式时,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要突破这一模式,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我们希望能够判定中国在哪些方面遵循了其他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所经过的基本路线,在哪些方面又闯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经济 经济条件
下载PDF
关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的若干看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鞍钢 《民主与科学》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关键词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 科技体制 经济全球化 科技实力 科技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