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藏单相气体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应付 张亚蒲 刘学伟 《中国煤层气》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利用低速渗流实验装置,研究了煤层气藏的应力敏感性和滑脱效应,比较了煤层气藏岩心和砂岩试样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的煤岩属于强应力敏感性介质,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岩心渗透率下降,当围压增加到10MPa时,岩心无因次渗... 本文利用低速渗流实验装置,研究了煤层气藏的应力敏感性和滑脱效应,比较了煤层气藏岩心和砂岩试样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的煤岩属于强应力敏感性介质,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岩心渗透率下降,当围压增加到10MPa时,岩心无因次渗透率低于10%;煤层气藏单相气体渗流具有滑脱效应,并且确定了滑脱系数与渗透率关系式,但在渗透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滑脱效应弱于低渗透砂岩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藏 应力敏感性 滑脱效应 渗流特征
下载PDF
生物聚合物溶液在ASP复合驱替中渗流的模拟研究
2
作者 张桂芳 于大森 吴万娣 《内蒙古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71-77,共7页
本文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手段对生物聚合物溶液在 ASP 复合驱油中的渗流动态进行了探讨,从微观、宏观等不同的角度对生物聚合物与碱、表活剂复合驱替的二元或三元体系进行了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驱替不仅可以控制流度,增大... 本文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手段对生物聚合物溶液在 ASP 复合驱油中的渗流动态进行了探讨,从微观、宏观等不同的角度对生物聚合物与碱、表活剂复合驱替的二元或三元体系进行了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驱替不仅可以控制流度,增大波及系数,而且还可以降低水驱后的残余油饱和度,即提高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合物 复合驱油 ASP 渗流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熊伟 刘华勋 +2 位作者 高树生 胡志明 薛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2,共4页
不同低渗透储层特征差异大,储层特征对渗流能力和开发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庆和长庆低渗透储层岩芯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启动压力梯度、粘土类型与含量分析测试,对比研究了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主流喉道半径是渗流能力的主... 不同低渗透储层特征差异大,储层特征对渗流能力和开发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庆和长庆低渗透储层岩芯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启动压力梯度、粘土类型与含量分析测试,对比研究了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主流喉道半径是渗流能力的主控因素,粘土类型及含量和可动流体饱和度进一步减小了储层的有效渗流空间,特别是大庆低渗透储层粘土含量高,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对渗流空间影响很大。气测渗透率相近的储层,长庆低渗透储层与大庆低渗透储层相比,主流喉道半径大、可动流体饱和度高以及启动压力梯度小。这些特征参数揭示了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储层 喉道 可动流体 渗流
下载PDF
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志成 朱维耀 +1 位作者 单文文 万玉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6-129,共4页
对盐岩地层建设地下储气库的溶腔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为了设计和形成稳定的溶腔形态 ,依据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及物质平衡原理 ,对水溶建腔机理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盐岩溶腔溶质传输—流体流动数学模型 ;根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对流扩... 对盐岩地层建设地下储气库的溶腔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为了设计和形成稳定的溶腔形态 ,依据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及物质平衡原理 ,对水溶建腔机理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盐岩溶腔溶质传输—流体流动数学模型 ;根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对流扩散理论以及物理模拟基本规律 ,建立了盐岩溶解速度方程 ;并通过数值方法对腔体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 ,通过盐岩水溶开采可以获得稳定的腔体形态 ,以满足地下储气库的要求 ,从而为盐穴储气库的溶腔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地下储气库 溶腔 盐穴 物质平衡 流体流动 物理模拟 岩溶 地层 形成
下载PDF
煤和瓦斯突出过程中瓦斯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建军 梁冰 章梦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63-66,共4页
阐述了瓦斯在煤和瓦斯突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指出煤层中瓦斯的存在改变了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响应特性 ,使之成为非稳定介质 ;特别强调在瓦斯突出发生时 ,瓦斯膨胀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瓦斯的存在 ,加剧了煤体失稳破坏的过程。
关键词 煤突出 瓦斯突出 瓦斯膨胀能 吸附 解吸 瓦斯压力 煤体失稳破坏
下载PDF
孔隙介质渗流微观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建军 代立强 李树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0-682,共3页
论述了孔隙介质渗流宏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系,以及微观渗流研究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渗流微观结构模拟方面的研究问题和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种微观物理模型及相应的各种数学模型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手段。比较了孔隙结构研究的... 论述了孔隙介质渗流宏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系,以及微观渗流研究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渗流微观结构模拟方面的研究问题和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种微观物理模型及相应的各种数学模型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手段。比较了孔隙结构研究的随机模拟方法和全局升尺度法,指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孔隙介质微观渗流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微观结构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垂直裂缝井椭圆流模型近似解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义堂 刘慈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1-77,共7页
对垂直裂缝椭圆流模型近似解的研究,发现其计算结果与Cinco-Ley提供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近似解中加驻因子W是无量纲导流系数FCD等参数的函数,文中给出了无量纲井储系数CWD=0,裂缝表皮系数Sf=0... 对垂直裂缝椭圆流模型近似解的研究,发现其计算结果与Cinco-Ley提供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近似解中加驻因子W是无量纲导流系数FCD等参数的函数,文中给出了无量纲井储系数CWD=0,裂缝表皮系数Sf=0时的W与FCD的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分析 垂直裂缝 有限导流 椭圆流 模型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两相驱离的格子Boltzmann模型新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许友生 刘慈群 俞慧丹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358,共6页
利用粒子之间相互作用 ,即同种物质粒子相互吸引 ,异种物质粒子相互排斥这一物理化的原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模拟多孔介质中二相驱离的格子玻耳兹曼模型 ,结果表明它能有效地模拟多孔介质中的二相驱离问题 ,且节省机时 ,分界面上涨... 利用粒子之间相互作用 ,即同种物质粒子相互吸引 ,异种物质粒子相互排斥这一物理化的原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模拟多孔介质中二相驱离的格子玻耳兹曼模型 ,结果表明它能有效地模拟多孔介质中的二相驱离问题 ,且节省机时 ,分界面上涨落也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二相驱离 格子Boltzmann法 LBM
下载PDF
应用核磁成像技术进行聚合物驱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卢祥国 高振环 王为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6-59,共4页
通过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造非均质物理模型上研究了聚合物驱油机理和聚合物驱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这对于认识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油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聚合物 核磁成像 剩余油 驱油 石油
下载PDF
海南福山复杂断块储层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鄢雪梅 李素珍 +4 位作者 祝道平 张合文 谢宇 崔明月 陈江祺 《油气井测试》 2016年第2期37-40,76-77,共4页
为了解决海南福山凹陷油气井压裂施工成功率低、增产效果不明显,难以进行经济有效开采的技术难题,分析了复杂断块储层的特点,并结合以往油气井压前压后生产动态分析,建立了储层分类标准和改造选井选层标准,形成了针对大跨度多段射孔的... 为了解决海南福山凹陷油气井压裂施工成功率低、增产效果不明显,难以进行经济有效开采的技术难题,分析了复杂断块储层的特点,并结合以往油气井压前压后生产动态分析,建立了储层分类标准和改造选井选层标准,形成了针对大跨度多段射孔的斜井薄互层全剖面动用压裂技术、针对多段射孔、且近水层油气井的"前置液投球分层+变排量控缝高"、针对近水层储层的"人工隔层+变排量"控缝高和"探断层压裂"等组合压裂技术,实现了适应储层与油气井特点的"一井一层一工艺"。现场应用17口井,都取得了显著的压裂效果,压裂成功率由不足80%提高到95%,施工有效率由不足75%提高到94.1%。为指导该区块压裂方案设计及现场实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选井选层 全剖面动用 分层压裂 探断层压裂
下载PDF
Darcy渗流定律的微观界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友生 刘慈群 林机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61,共9页
 将Boltzmann微观方程用Chapman_Enskog展开,结合BGK近似理论得到Navier_Stokes方程,通过在多孔介质的某种表征体元上的不同的方式平均Navier_Stokes方程后得出Darcy渗流定律的一种表示方法。
关键词 Darcy定律 BOLTZMANN方程 NAVIER-STOKES方程 Chapman-Enskog展开
下载PDF
试井分析中椭园流模型近似解的实用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义堂 刘慈群 《油气井测试》 1996年第2期19-21,24,共4页
分析了椭圆流模型近似解在计算结果上存在的误差,提出了加权因子W随无量纲导流系数F_[CD]变化的修正方法,修正后的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文中给出了修正后的双对数典型曲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椭园流模型近似解经修正后不仅保持了... 分析了椭圆流模型近似解在计算结果上存在的误差,提出了加权因子W随无量纲导流系数F_[CD]变化的修正方法,修正后的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文中给出了修正后的双对数典型曲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椭园流模型近似解经修正后不仅保持了原解的简便,计算快速的特点,而且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解释 椭园流模型 垂直裂缝 裂缝导流能力
下载PDF
水驱极限下聚合物驱油的机理研究
13
作者 吴庆红 郑德温 田根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9-72,共4页
采用渗透性良好的石英砂充填长管岩心和烧结岩心研究了水驱极限状态下(采出液含水率100%)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驱替效果,考察了注入速度、原油粘度和岩石孔隙结构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极限状态下注聚合物可提高驱... 采用渗透性良好的石英砂充填长管岩心和烧结岩心研究了水驱极限状态下(采出液含水率100%)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驱替效果,考察了注入速度、原油粘度和岩石孔隙结构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极限状态下注聚合物可提高驱替效率,提高程度与原油粘度、岩石孔隙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驱油效率 水驱极限状态 石油
下载PDF
纵向非均质大型平面模型聚合物驱油波及系数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62
14
作者 李宜强 隋新光 +2 位作者 李洁 杨清彦 王志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79,84,共4页
利用室内建立的一套测定聚合物驱油水前缘和波及系数的方法,结合大庆油田的非均质特征,在纵向非均质大型平面模型上进行了聚合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并对层间和层内两类非均质模型的动态驱替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层... 利用室内建立的一套测定聚合物驱油水前缘和波及系数的方法,结合大庆油田的非均质特征,在纵向非均质大型平面模型上进行了聚合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并对层间和层内两类非均质模型的动态驱替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层间模型的中、低渗透层波及系数分别能达到0.92和0.67,而层内模型中、低渗透层的波及系数仅为0.83和0.34,且相对层间模型受效较为滞后。这表明与层间非均质地层相比,在聚合物驱后,通过进一步提高驱替相的波及体积来挖潜层内非均质地层顶部剩余油的潜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非均质性 平面模型 聚合物驱 波及系数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变形介质多相流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16
15
作者 熊伟 田根林 +2 位作者 黄立信 周娟 高惠军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0-776,共7页
变形介质油藏和城市地下水层中由于液体被采出 ,地层压力下降 ,有效应力发生变化 ,使整个含水、含油层的地应力状态改变 ,多孔介质骨架变形和发生位移 ,岩石的物性参数 (渗透率、孔隙度、压缩系数等 )随之变化 ,这种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 变形介质油藏和城市地下水层中由于液体被采出 ,地层压力下降 ,有效应力发生变化 ,使整个含水、含油层的地应力状态改变 ,多孔介质骨架变形和发生位移 ,岩石的物性参数 (渗透率、孔隙度、压缩系数等 )随之变化 ,这种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 ,本文基于达西定律和岩石力学弹性定律 ,在以前的科研工作基础上 ,把岩石骨架变形引入模型中 ,建立多相流体在变形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由于孔隙压力变化耦合数学模型。在此模型中 ,渗透率 ,孔隙度、压缩系数均为压力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应力 应变 位移 孔隙弹性
下载PDF
煤层气增产技术 被引量:72
16
作者 张亚蒲 杨正明 鲜保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煤层气开采现状、增产措施以及我国煤层气储层的特点,指出我国煤层气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其勘探与开发水平还不高;我国煤层气储层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开采煤层气的难度较大。此外还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煤层气增产的3项主要技术:... 介绍了国内外煤层气开采现状、增产措施以及我国煤层气储层的特点,指出我国煤层气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其勘探与开发水平还不高;我国煤层气储层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开采煤层气的难度较大。此外还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煤层气增产的3项主要技术:水力压裂改造技术、煤中多元气体驱替技术和定向羽状水平钻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趋势 增产措施 研究
下载PDF
有效应力对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压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宜强 班凡生 +1 位作者 高树生 薛慧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49-1653,共5页
为了研究裂缝孔隙型低渗油藏中流体在双重介质之间的渗流规律及其影响,建立了双重介质间流体窜流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拉氏变换数值反演方法给出近似解析解;通过数值计算,研究窜流压力的动态特征,分析储容系数及窜流系数对压力响应的影响;... 为了研究裂缝孔隙型低渗油藏中流体在双重介质之间的渗流规律及其影响,建立了双重介质间流体窜流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拉氏变换数值反演方法给出近似解析解;通过数值计算,研究窜流压力的动态特征,分析储容系数及窜流系数对压力响应的影响;通过压敏试验研究了有效应力对双重介质低渗油藏渗流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容系数主要决定双重介质之间发生窜流现象的早晚,储容系数越大,发生窜流的时间越晚;储容系数越小,发生窜流的时间越早。窜流系数主要决定双重介质之间发生窜流压力的大小,窜流系数越大,发生窜流的压力越小;窜流系数越小,发生窜流的压力越大。有效应力对裂缝型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能力影响很大,有效应力的增加能够大大降低裂缝型油藏渗透率和孔隙度,以致降低储层的储容系数和窜流系数,从而影响双重介质间窜流压力的动态特征。因此,在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采中,保持压力、防止储层伤害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 窜流 渗透率 储容系数 窜流系数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多分支水平井产能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明 朱维耀 宋考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1,共4页
针对稠油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的特点,基于分支井井筒内压降情况,在三维空间内建立了多分支井幂律流体渗流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值解法,研究了其不稳定压力动态,从而为稠油油藏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分支水平井的... 针对稠油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的特点,基于分支井井筒内压降情况,在三维空间内建立了多分支井幂律流体渗流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值解法,研究了其不稳定压力动态,从而为稠油油藏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分支水平井的开采产量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幂律指数对产能影响较大,且流体的非牛顿性越强,产量越小;在计算井筒压力降损失因素中,流动摩阻产生的压降占主要地位;井筒压降的存在导致分支水平井的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多分支井 有限差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对凝析油“贴壁流”现象的微观机理浅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艳波 李治平 +1 位作者 胡永乐 朱维耀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4-215,共2页
借鉴束缚水水膜微观运动的相关机理,分析了凝析油沿孔隙内壁岩石颗粒表面流动的“贴壁流”现象的微观机理。认为贴壁凝析油膜可分为“吸附油”、“束缚油”和“外层油”3层,并给出了“吸附油”、“束缚油”、“外层油”和“薄膜油”的定... 借鉴束缚水水膜微观运动的相关机理,分析了凝析油沿孔隙内壁岩石颗粒表面流动的“贴壁流”现象的微观机理。认为贴壁凝析油膜可分为“吸附油”、“束缚油”和“外层油”3层,并给出了“吸附油”、“束缚油”、“外层油”和“薄膜油”的定义;束缚油和外层油组成的薄膜油是“贴壁流”的流动体,束缚油在分子引力作用下贴壁移动,外层油在压差力作用下紧贴孔隙内壁流动是凝析油“贴壁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凝析油 贴壁流 微观机理 水膜微观运动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油藏开发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军征 汪绪刚 +5 位作者 王瑞和 单文文 邹洪岚 周永发 肖捷 李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根据有限元单元计算叠加原理,提出了计算有限体积过程中控制体积内流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个有限元平台上开发结合有限元和有限体积的油藏数值模拟器。该方法只借鉴有限体积方法控制体积内流体流量计算的思想,而不用划分有限体积网... 根据有限元单元计算叠加原理,提出了计算有限体积过程中控制体积内流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个有限元平台上开发结合有限元和有限体积的油藏数值模拟器。该方法只借鉴有限体积方法控制体积内流体流量计算的思想,而不用划分有限体积网格;每条控制体积边界流量较传统有限体积方法少算一次,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编程的难度,提高了油藏数值模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数值模拟 有限元 有限体积 叠加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