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位素结合PMF模型解析珠三角PM_(2.5)来源研究
1
作者 苏涛 李婷婷 +4 位作者 陈多宏 田崇国 宗政 张干 李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最多的组分,客观识别其来源是PM_(2.5)源解析的难点,也是精确控制PM_(2.5)污染来源的关键。本研究在广东省鹤山超级大气监测站采集了76个PM_(2.5)样品,分析了其碳质组分(元素碳和有机碳)、水溶性离...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最多的组分,客观识别其来源是PM_(2.5)源解析的难点,也是精确控制PM_(2.5)污染来源的关键。本研究在广东省鹤山超级大气监测站采集了76个PM_(2.5)样品,分析了其碳质组分(元素碳和有机碳)、水溶性离子(SO_(4)^(2-)、NH4^(+)、K^(+)、Ca^(2+)、Cl^(-)、Na^(+)、Mg^(2+)、NO_(2)^(-)和NO_(3)^(-))和金属元素(Fe、Cr、Cu、Mn、Ni、Pb、V、Zn、Cd、As)共20种化学组分,测定了7个PM_(2.5)代表样品的总碳(TC)放射性碳(^(14)C)。基于PM_(2.5)化学组分的PMF模型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海盐、土壤扬尘、轮船排放、工业过程、燃煤源和二次气溶胶分别贡献PM_(2.5)的18.98%、4.32%、13.85%、7.61%、14.08%、12.72%和30.03%。基于已发表的δ^(15)N(NO_(3)^(-))、δ^(18)O(NO_(3)^(-))结果,利用贝叶斯模型定量解析了NO_(3)^(-)的来源,并应用线型回归将PMF模型解析的二次气溶胶源再分配给一次颗粒源,结果显示,燃煤源(36.50%)、生物燃料源(29.35%)、土壤扬尘+海盐源(21.00%)和移动源(13.15%)是珠三角PM_(2.5)的主要来源。二次分配后PMF模型结果中TC的非化石源贡献与基于^(14)C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9%,说明PMF模型能很好地捕获PM_(2.5)主要贡献源,并且较准确地源解析珠三角的PM_(2.5),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大气细颗粒物 PMF模型 ^(15)N ^(14)C
下载PDF
浒苔基生物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宜强 张振华 +1 位作者 武君 王建华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在实验室内用取自青岛的上岸浒苔进行水热法处理,获得浒苔基生物炭AC,对AC进行C产率、元素分析、SEM+EDS,FTIR,TEM等表征分析,进行浒苔基生物炭AC水热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浒苔基生物炭AC在烧制4 h左右具有较高的C产率,及较高的C元素... 在实验室内用取自青岛的上岸浒苔进行水热法处理,获得浒苔基生物炭AC,对AC进行C产率、元素分析、SEM+EDS,FTIR,TEM等表征分析,进行浒苔基生物炭AC水热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浒苔基生物炭AC在烧制4 h左右具有较高的C产率,及较高的C元素含量,且孔状结构发育良好,其表面官能团在组成上较为单一,以粒径小的无定形C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生物炭 水热法 特性
下载PDF
莱州湾沿岸河流对邻近海域表层水体中Chl a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凤霞 高学鲁 +2 位作者 庄文 张锦峰 李培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9,共6页
根据2012年9月底对莱州湾沿岸河流和邻近海域表层水体中Chl a和相关环境参数的调查,分析了Chl a在该区域的分布、影响因素、富营养化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莱州湾沿岸河流Chl a浓度平均值为51.9μg/L,邻近海域为3.9μg/L。在沿岸河流,与Ch... 根据2012年9月底对莱州湾沿岸河流和邻近海域表层水体中Chl a和相关环境参数的调查,分析了Chl a在该区域的分布、影响因素、富营养化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莱州湾沿岸河流Chl a浓度平均值为51.9μg/L,邻近海域为3.9μg/L。在沿岸河流,与Chl a呈显著正相关的仅有悬浮颗粒物(SPM),而在邻近海域,与Chl a呈显著正相关的有SPM、PO4-P、NH4-N、NO3-N。氮和磷都是莱州湾近岸海域Chl a的限制因子,其中氮的限制作用较大。莱州湾沿岸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主要表现为过度和高度富营养化,近岸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则主要表现为低度富营养化。沿岸河流高浓度的氮磷汇入,将会促进莱州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生长,进而导致莱州湾近岸海域Chl a浓度增加并有可能使该区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CHL a 环境因子 河流 近岸海域
原文传递
三维结构金纳米修饰电极检测海水中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明 潘大为 +2 位作者 胡雪萍 魏红 申大忠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7-1410,共4页
利用乙二醇的生长导向作用,在玻碳电极表面采用一步电化学沉积制备了三维结构的金纳米(AuNS)。在0.5mol/L NaCl溶液条件下,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对Cu(Ⅱ)进行了检测。金纳米能够加快电子的转移速率,三维的电极结构提供了更大... 利用乙二醇的生长导向作用,在玻碳电极表面采用一步电化学沉积制备了三维结构的金纳米(AuNS)。在0.5mol/L NaCl溶液条件下,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对Cu(Ⅱ)进行了检测。金纳米能够加快电子的转移速率,三维的电极结构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高活性的结合位点。在沉积电位为-0.1V,沉积时间为120S的最优实验条件下,三维结构修饰电极对Cu(Ⅱ)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2~1μmol/L(R^2=0.999),检测限为3nmol/L(S/N=3)。用同一根修饰电极反复检测同浓度的铜标液100次,标准偏差为3.7%。该修饰电极已应用于海水中电活性铜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结构金纳米 铜离子 海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