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子阱带间跃迁探测器基础研究(特邀)
1
作者 岳琛 杨浩军 +9 位作者 吴海燕 李阳锋 孙令 邓震 杜春花 江洋 马紫光 王文新 贾海强 陈弘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7,共6页
在最近的实验中,PN结型量子阱结构被观察到反常的载流子输运情况,其相应的物理机制和载流子输运模型被提出。通过系统实验观察到,PN结量子阱结构材料在共振激发模式下,仍可测出开路电压或短路电流。对比开路和短路情况下的光致荧光(PL)... 在最近的实验中,PN结型量子阱结构被观察到反常的载流子输运情况,其相应的物理机制和载流子输运模型被提出。通过系统实验观察到,PN结量子阱结构材料在共振激发模式下,仍可测出开路电压或短路电流。对比开路和短路情况下的光致荧光(PL)光谱,发现短路下PL强度明显降低。这说明短路状态下的光生载流子没有被限制在量子阱内,而是逃逸出结区。这种载流子逃出量子阱的现象却没有在等量偏压下的NN型量子阱结构中发现,说明载流子逃出量子阱并非由传统的热激发或隧穿的作用导致。据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机制和载流子输运模型对此现象进行解释,认为光生载流子能在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直接逃出量子阱,并且辐射复合发光发生在载流子逃逸过程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量子阱 载流子输运
下载PDF
Pr掺杂的花状CeO_2材料物化性质及对CO氧化的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仙存妮 李泓 陈立泉 《电器工业》 2019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用热水法制备了不同Pr掺杂量的花状Ce_xPr_(1-x)O_(2-δ)固溶体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以及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实验发现随着Pr掺杂量的增加,Ce_xPr_(1-x)O_(2-δ)固溶体中的氧空位含量不断增加,当Pr掺杂量为30mol.%时,氧空位含... 本文用热水法制备了不同Pr掺杂量的花状Ce_xPr_(1-x)O_(2-δ)固溶体材料,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以及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实验发现随着Pr掺杂量的增加,Ce_xPr_(1-x)O_(2-δ)固溶体中的氧空位含量不断增加,当Pr掺杂量为30mol.%时,氧空位含量最高。10mol.%Pr掺杂的样品在CO氧化催化反应中活性最好,这可能跟Ce元素的还原性能和氧空位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CEO2 CO催化氧化
下载PDF
高效铌酸锂薄膜波导模斑转换器设计
3
作者 丁国建 王晓晖 +4 位作者 冯琦 于萍 贾海强 陈弘 汪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281,共9页
铌酸锂薄膜光子集成技术在高速光电子领域不断凸显,被广泛用于各种片上功能实现,如电光调制、光频梳、滤波器、非线性光学频率转换器、非线性量子光源、激光器等。在铌酸锂薄膜光子集成技术发展过程中,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瓶颈就... 铌酸锂薄膜光子集成技术在高速光电子领域不断凸显,被广泛用于各种片上功能实现,如电光调制、光频梳、滤波器、非线性光学频率转换器、非线性量子光源、激光器等。在铌酸锂薄膜光子集成技术发展过程中,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瓶颈就是铌酸锂薄膜纳米波导与单模光纤的高效耦合。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iO_(2)、SiON锥形结构以及双层铌酸锂锥形结构的模斑转换器,实现铌酸锂薄膜纳米波导与单模光纤之间模式和能量的高效传递与转换。采用三维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对器件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优化了结构参数,可实现与铌酸锂薄膜波导与单模光纤的高效耦合,耦合效率在82.2%~89.0%之间,同时,得到了±1.8μm光纤耦合对准容差,可为下一步制备出高效耦合的铌酸锂薄膜光子器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模斑转换器 三维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 铌酸锂薄膜 耦合效率 单模光纤
下载PDF
基于材料基因组方法的锂电池新材料开发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睿娟 李泓 陈立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6-294,共9页
近年来,在锂二次电池新材料的研发过程中逐渐建立了基于材料基因组思想的高通量计算理论工具与研究平台.在该平台上,通过将不同精度的计算方法组合,实现了基于离子输运性质的材料筛选;通过将信息学中数据挖掘算法引入高通量计算数据的分... 近年来,在锂二次电池新材料的研发过程中逐渐建立了基于材料基因组思想的高通量计算理论工具与研究平台.在该平台上,通过将不同精度的计算方法组合,实现了基于离子输运性质的材料筛选;通过将信息学中数据挖掘算法引入高通量计算数据的分析,证实了材料大数据解读的可行性.上述平台实现了在锂电池固体电解质的高通量筛选、优化和设计上进行新材料研发的示范应用,通过高通量计算筛选获得了两种可用于富锂正极包覆材料的化合物Li_2SiO_3和Li2SnO_3,有效改善了富锂正极的循环稳定性;通过对掺杂策略的高通量筛选,获得了提高固体电解质β-Li_3PS_4离子电导率和稳定性的方案;通过高通量结构预测设计了全新的氧硫化物固体电解质LiAlSO;并在零应变电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中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的尝试,分析了零应变电极材料的设计依据.上述材料基因组方法在锂电池材料研发中的应用为在其他类型材料研发中推广这种新的研发模式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基因组 固态锂电池 固体电解质 低应变电极
下载PDF
基于p-n结中反常光电转换现象的新型带间跃迁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洁 王禄 +7 位作者 孙令 王文奇 吴海燕 江洋 马紫光 王文新 贾海强 陈弘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227,共12页
实验发现p-n结中局域载流子具有极高抽取效率,同时伴随着吸收系数的大幅度增加.本文报道上述现象的发现和验证过程,以及基于此现象的新型带间跃迁量子阱红外探测器(interband transition quantum well infrared detector,IQWIP)原型器... 实验发现p-n结中局域载流子具有极高抽取效率,同时伴随着吸收系数的大幅度增加.本文报道上述现象的发现和验证过程,以及基于此现象的新型带间跃迁量子阱红外探测器(interband transition quantum well infrared detector,IQWIP)原型器件的性能.采用共振激发光致发光光谱技术,在InGaN量子阱、InGaAs量子阱、InAs量子点等多个材料体系中均观察到了在p-n结电场作用下的载流子高效逃逸现象,抽取效率分别为95%,87.5%,88%.利用含有InGaAs/GaAs多量子阱的PIN二极管,实验尝试了制备新型的IQWIP原型器件.在无表面减反射膜的实验条件下,利用仅100 nm的有效吸收厚度,实现了31%的外量子效率.基于这个数值推算得到量子阱的光吸收系数达到3.7×10~4cm^(-1),该数值高于传统透射实验测量体材料和量子阱结果.此外,还利用InAsSb/GaSb量子阱材料体系进行了2μm以上波长红外探测的探索.利用上述现象,有望在提高现有器件性能的同时开发出新颖的光-电转换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间跃迁 P-N结 载流子输运 光致发光
下载PDF
Ni掺杂对纳米结构牡丹花状CeO_2材料催化特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仙存妮 王少飞 +3 位作者 孙春文 李泓 陈晓惠 陈立泉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5-312,共8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Ni掺杂多层纳米结构牡丹花状CeO2材料,研究了其催化性能,同时与Ni负载牡丹花状CeO2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掺杂CeO2样品具有纳米晶粒和开放的介孔结构,特殊的形貌使其在CO氧化和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具有独特的催化特性... 制备了一种新型Ni掺杂多层纳米结构牡丹花状CeO2材料,研究了其催化性能,同时与Ni负载牡丹花状CeO2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掺杂CeO2样品具有纳米晶粒和开放的介孔结构,特殊的形貌使其在CO氧化和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具有独特的催化特性.Ni掺杂后,CeO2中产生了多余氧空位,同时其氧化还原活性也增强,其在CO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CeO2和Ni负载CeO2样品;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牡丹花状CeO2负载3atm%Ni催化剂样品上甲烷转化率高于所有Ni掺杂的催化剂样品.但是在Ni负载型催化剂和花状CeO2催化剂上,甲烷的起始转化温度为400oC,而5.7atm%Ni的掺杂使其降至340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氧化铈 一氧化碳 氧化 甲烷 部分氧化
下载PDF
分子束外延生长InAsSb材料的组分控制(英文)
7
作者 孙庆灵 王禄 +6 位作者 姚官生 曹先存 王文奇 孙令 王文新 贾海强 陈弘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6-388,共3页
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GaAs和GaSb衬底上生长了一系列InAsSb薄膜,研究了Sb组分与Sb4束流间关系.实验发现,在分子束外延生长中,相比As原子,Sb原子更易并入晶格中.利用该特性可较好实现InAsSb材料的组分控制.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MBE) 铟砷锑 组分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