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淡水发光菌(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应用于环境样品毒性测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马梅 童中华 +2 位作者 王子健 杨笃才 朱文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6-91,共6页
研究表明,新型淡水发光菌(Vibrioqinghaiensissp.———Q67)作为环境样品毒性检验的指标生物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对重金属污染物毒性检验比以往T3发光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鱼体进行的感染实验未发现明... 研究表明,新型淡水发光菌(Vibrioqinghaiensissp.———Q67)作为环境样品毒性检验的指标生物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对重金属污染物毒性检验比以往T3发光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鱼体进行的感染实验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发光菌 毒性检验 环境样品 环境监测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8
2
作者 闫海 潘纲 张明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68-1975,共8页
随着大量含氮和磷的废水流入湖泊和江河 ,导致淡水蓝藻水华污染现象日趋严重。蓝藻水华污染的最主要危害是释放以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MC)为主的多种藻毒素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蓝藻水华污染和去除 MC是摆在中外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难... 随着大量含氮和磷的废水流入湖泊和江河 ,导致淡水蓝藻水华污染现象日趋严重。蓝藻水华污染的最主要危害是释放以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MC)为主的多种藻毒素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蓝藻水华污染和去除 MC是摆在中外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主要针对 MC的产生、物化性质、毒性、分析方法和迁移转化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重要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蓝藻 水华污染 水体污染 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水中腐殖质的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曲久辉 林谡 +1 位作者 田宝珍 王立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研究了高铁酸盐对饮用水中富里酸(FA) 的去除效能与作用条件,考察了高铁酸盐单独氧化、氧化絮凝和与聚合氯化铝联合应用的除FA 效果.结果表明,当高铁酸钾与FA的质量比为12 时,高铁酸盐氧化可以去除水中90 % 以上的F... 研究了高铁酸盐对饮用水中富里酸(FA) 的去除效能与作用条件,考察了高铁酸盐单独氧化、氧化絮凝和与聚合氯化铝联合应用的除FA 效果.结果表明,当高铁酸钾与FA的质量比为12 时,高铁酸盐氧化可以去除水中90 % 以上的FA,在浑浊水中高铁酸盐具有氧化和絮凝的双重作用效能,同样高铁酸盐投加量下,可将95% 以上的FA去除.采取高铁酸盐与聚合铝联用可显著提高对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氧化 絮凝 FA 水处理 腐殖质
下载PDF
利用微波消解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硒 被引量:23
4
作者 高愈希 王子健 冷春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9-632,共4页
基于微波消解和正相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测硒法,实现了对环境水样中亚纳克级硒的测定。考察了HNO3和H2SO4-H2O2两种消化体系及其工作条件,方法检出限分别可达 7.2和 10.4 pg Se,对标准参考物质的回收率分别... 基于微波消解和正相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测硒法,实现了对环境水样中亚纳克级硒的测定。考察了HNO3和H2SO4-H2O2两种消化体系及其工作条件,方法检出限分别可达 7.2和 10.4 pg Se,对标准参考物质的回收率分别为99.4±2.0和97.8±2.5%,在0~1.5ngSe范围内有线性关系(R2<0.996)。对北京地区 4种不同类型水体水样含硒量进行了分析测定(2mL样品),其浓度范围为 0.20~0.90μg/L,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9.1%~1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液相色谱 环境水样 痕量分析 生物样品
下载PDF
华北模拟实验块地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中的稀土浓度分布及施用农用稀土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鲁鹏 王子健 +4 位作者 王文华 杨淑兰 彭安 闫欣 张海政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通过模拟实验块地,初步研究了在一个土壤生态系统中稀土的浓度分布以及施用稀土微肥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地表径流水溶液中的稀土浓度均为μg/L量级(01~12μg/L),降水中的稀土主要来源于附近地表土壤。大气中的稀... 通过模拟实验块地,初步研究了在一个土壤生态系统中稀土的浓度分布以及施用稀土微肥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地表径流水溶液中的稀土浓度均为μg/L量级(01~12μg/L),降水中的稀土主要来源于附近地表土壤。大气中的稀土含量随粒径分布有所不同,粒径越小含量越低,且其来源主要是附近的土壤,水可溶性的硝酸稀土微肥在施用后很快转化为水不溶性形态,施加稀土前后实验组表层土壤中稀土含量基本相同。与对照组相比,施加的稀土微肥对地表径流水溶性和悬浮物稀土浓度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分布 稀土族元素 微量化肥 施肥 土壤生态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的除浊性能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岳钦艳 赵华章 高宝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28,31,共4页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除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借助于微电泳技术 ,探讨了该系列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并考察了其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除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借助于微电泳技术 ,探讨了该系列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并考察了其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效果 ,尤其对于高浊水 ;絮凝剂的特性粘度越高 ,阳离子度越高 ,除浊效果越好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两种功能 ;与PAC复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 聚合物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 除浊 絮凝 ZETA电位 水处理剂 性能
下载PDF
乐安江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模式研究──表面络合模式在天然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文湘华 杜青 汤鸿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22,共11页
应用表面络合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乐安江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乐安江沉积物样品的表面电位滴定实验及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实验.应用图解法及FITEQL优化程序确定了表面络合模式中的相... 应用表面络合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乐安江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乐安江沉积物样品的表面电位滴定实验及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实验.应用图解法及FITEQL优化程序确定了表面络合模式中的相应参数,并对模式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研究了3种表面络合模式即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的拟合应用情况.结果表明,3种表面络合模式均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沉积物的吸附过程,但哪种模式从化学原理上看更正确尚不能证明.从模式计算的难易程度分析,扩散层模式有一定优势.模式应用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模式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络合模式 沉积物 电位滴定 吸附 重有色金属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土壤环境和植物中的分布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德成 王东红 +2 位作者 黄圣彪 王晓辉 彭安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通过模拟块地试验,初步研究了外源稀土元素在土壤环境(径流、土壤水溶液和表层土壤)和小麦中的浓度分布。试验发现,各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与土壤的相近,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影响其它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土... 通过模拟块地试验,初步研究了外源稀土元素在土壤环境(径流、土壤水溶液和表层土壤)和小麦中的浓度分布。试验发现,各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与土壤的相近,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影响其它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土壤环境样品和小麦样品中的稀土元素浓度随稀土施用量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些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的浓度与稀土的施加量存在一定的剂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土壤环境 小麦 分布 剂量 土壤监测 植物监测
下载PDF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VTMS)和P(DMDAAC-AM-VTMS)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岳钦艳 赵华章 高宝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 ,用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 ,得到了P(DMDAAC -VTMS)和P(DMDAAC -AM -VTMS) ;探讨了VTMS的投料比对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和水溶性的影响 ;并对这两种絮凝剂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实验中发现 :VTMS的引入使P(D...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 ,用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 ,得到了P(DMDAAC -VTMS)和P(DMDAAC -AM -VTMS) ;探讨了VTMS的投料比对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和水溶性的影响 ;并对这两种絮凝剂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实验中发现 :VTMS的引入使P(DMDAAC -VTMS)和P(DMDAAC -AM -VTMS)的特性粘度分别比PDMDAAC和P(DMDAAC -AM)的特性粘度略微增大 ,但其水溶性变差 ;在絮凝性能方面 ,P(DMDAAC -VTMS)和P(DMDAAC -AM -VTMS)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分别较PDMDAAC和P(DMDAAC -AM )有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 聚合物 乙烯基三甲基硅烷 合成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土壤-玉米体系吸收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定芳 王子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4-371,共8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施加农用稀土微肥后,玉米根、茎和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根和茎中稀土元素含量随外源稀土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存在显著剂量效应关系。玉米根和茎中La/REE比值随外源稀土施加的浓度增大而逐渐...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施加农用稀土微肥后,玉米根、茎和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根和茎中稀土元素含量随外源稀土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存在显著剂量效应关系。玉米根和茎中La/REE比值随外源稀土施加的浓度增大而逐渐与稀土微肥(常乐)的La/REE值趋于一致。发现随着施入稀土元素浓度的增加,玉米吸收的稀土元素逐步转为主要由外源施加稀土微肥贡献为主。随根施剂量加大,玉米根和茎吸收稀土元素的富集系数逐渐增大,说明外源稀土的生物有效性明显高于土壤本身的稀土。稀土元素在苗期的玉米叶片中不产生显著水平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剂量效应关系 玉米 土壤
下载PDF
被动式采样及半透膜装置在环境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毅 王春霞 王子健 《环境导报》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综述近10年来在环境领域应用的被动式采样技术及半透膜装置(SPMD)研究进展,包括装置种类、应用领域、方法特色及优缺点,评价了SPMD装置作为生物富集模拟器件在研究有机有毒化合物生物有效性方面的应用背景,同时对应用中的数学模型... 综述近10年来在环境领域应用的被动式采样技术及半透膜装置(SPMD)研究进展,包括装置种类、应用领域、方法特色及优缺点,评价了SPMD装置作为生物富集模拟器件在研究有机有毒化合物生物有效性方面的应用背景,同时对应用中的数学模型方法进行初步讨论,指出SPMD方法目前尚存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 采样 半透膜装置 环境监测 生物模拟器
下载PDF
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腐熟度参数及指标 被引量:170
12
作者 李艳霞 王敏健 王菊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103,共6页
腐熟度参数及其指标是评价堆肥过程及堆肥产品质量的重要尺度.本文综述了关于腐熟度的表观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等4类评价方法和各种腐熟度参数及指标.
关键词 腐熟度 参数 指标 堆肥化 有机固体废弃物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 被引量:90
13
作者 徐向荣 王文华 李华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460-1463,共4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的方法。Ce3+在稀硫酸中能产生特征荧光,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280 nm和360 nm。 Fenton反应产生的·OH能将 Ce3+氧化成 Ce4+... 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的方法。Ce3+在稀硫酸中能产生特征荧光,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280 nm和360 nm。 Fenton反应产生的·OH能将 Ce3+氧化成 Ce4+,用荧光法测定 Ce3+的荧光强度变化即可间接测定羟自由基的产生量。通过对测定条件的研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可作为一种简便的筛选抗氧化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自由基 荧光法 FENTON反应 铈离子 测定
下载PDF
表面键联型TiO_2/SiO_2固定化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41
14
作者 胡春 王怡中 汤鸿霄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表面键联型TiO2 /SiO2 固定化光催化剂 .XRD ,FT IR ,XPS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 ,TiO2 通过Ti O Si联结负载于多孔硅胶的表面 ,由此提出TiO2 /SiO2 的结构模型 .考察了多孔硅胶的粒度及氧化钛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表面键联型TiO2 /SiO2 固定化光催化剂 .XRD ,FT IR ,XPS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 ,TiO2 通过Ti O Si联结负载于多孔硅胶的表面 ,由此提出TiO2 /SiO2 的结构模型 .考察了多孔硅胶的粒度及氧化钛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对活性艳红K 2G (R15 )的光催化脱色反应 ,最佳的光催化剂 30 %TiO2 /SiO2(Ims30 )比B TiO2 粉末的催化速率快 3倍 .随着载体粒度的减小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 ,催化活性升高 ;多孔硅胶不仅起着支持体的作用 ,而且具有分散的作用 ;多孔硅胶具有很好的透光性 .经 ξ 电位测定 ,所制备催化剂的等电点为 3.0pH单位 ,表明催化剂表面呈酸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多孔硅胶 表面键联 光催化活性 活性艳红K-2G 浸渍法 固定化光催化剂 脱色反应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铜、锌和锰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57
15
作者 阎海 潘纲 霍润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8-332,共5页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 ,得到铜、锌和锰对月形藻生长的最小无显著差异浓度 (LNOEC)分别为31.8μg L、16 .4μg L和 2 .7mg L ,抑制月形藻生长的 96h半效应浓度 (96h EC50 )分别为 199.5 μg L、38.0 μg L和 12 .6m...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 ,得到铜、锌和锰对月形藻生长的最小无显著差异浓度 (LNOEC)分别为31.8μg L、16 .4μg L和 2 .7mg L ,抑制月形藻生长的 96h半效应浓度 (96h EC50 )分别为 199.5 μg L、38.0 μg L和 12 .6mg L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LNOEC还是从 96h EC50 考虑 ,都证明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 >铜 >锰 .此结果对铜抑制藻类生长的毒性远远大于锌的毒性这一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构成挑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形藻 毒性效应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交联壳聚糖冠醚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3
16
作者 汪玉庭 彭长宏 +2 位作者 唐玉蓉 杨群 栾兆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9-354,共6页
本文合成了交联壳聚糖苯并-15-冠-5醚(简称CCTS-BX)和交联壳聚糖苯并-18-冠-6醚(简称CCTS-BY),研究了它们对Ag(Ⅰ) ,Pd(Ⅱ),Ph(Ⅱ),Cd(Ⅱ),Cr(Ⅲ)等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一金属离子体系还是在二元或三元... 本文合成了交联壳聚糖苯并-15-冠-5醚(简称CCTS-BX)和交联壳聚糖苯并-18-冠-6醚(简称CCTS-BY),研究了它们对Ag(Ⅰ) ,Pd(Ⅱ),Ph(Ⅱ),Cd(Ⅱ),Cr(Ⅲ)等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一金属离子体系还是在二元或三元金属离子体系中,CCTS-BX和CCTS-BY对 Ag(Ⅰ)和 Pd(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壳聚糖 冠醚 金属离子 吸附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外源稀土微肥对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鲁鹏 刘定芳 +1 位作者 马梅 王子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2-535,共4页
通过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加不同的浓度稀土微肥对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浓度以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高浓度稀土微肥将会影响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浓度.在分析与之相关的土壤酶活性时发现,施加低浓度稀土微... 通过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加不同的浓度稀土微肥对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浓度以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高浓度稀土微肥将会影响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浓度.在分析与之相关的土壤酶活性时发现,施加低浓度稀土微肥(≤1 mg/kg) 促进土壤脲酶活性并增加土壤有效氮浓度,而施加高浓度稀土微肥(≥5 mg/kg) 则明显的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并减少土壤有效氮浓度;施加稀土元素浓度与土壤有效磷浓度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r= - 0961 ,p< 00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土壤 有效氮 有效磷 脲酶活性 微肥
下载PDF
北京西北郊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浓度分布和来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德成 王东红 彭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0-642,共3页
应用ICP MS测定了从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9月共 12个月的北京西北郊降尘中稀土元素的浓度 ,同时测定了从 1999年 4月至 6月间 8次降雨中的稀土元素的浓度 .对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降尘和降雨中稀... 应用ICP MS测定了从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9月共 12个月的北京西北郊降尘中稀土元素的浓度 ,同时测定了从 1999年 4月至 6月间 8次降雨中的稀土元素的浓度 .对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分布与我国土壤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降尘 降雨 浓度分布 污染源 北京 大气监测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剂的混凝性能 被引量:29
19
作者 高宝玉 sdu.edu.cn +3 位作者 岳钦艳 sdu.edu.cn 王占生 汤鸿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6-49,共4页
研究Al/Si摩尔比及制备工艺对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效果的影响,比较PASC和聚合氯化铝(PAC)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PASC较PAC混凝效果好.Al/Si摩尔比和制备工艺对PASC的混凝效果有影响.用共聚法... 研究Al/Si摩尔比及制备工艺对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效果的影响,比较PASC和聚合氯化铝(PAC)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PASC较PAC混凝效果好.Al/Si摩尔比和制备工艺对PASC的混凝效果有影响.用共聚法制备的PASC(共),Al/Si摩尔比降低,其混凝效果提高,但复合法制备的PASC(复),Al/Si摩尔比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混凝效果的提高,PASC(共)的混凝效果稍优于PASC(复)的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混凝剂 混凝效果
下载PDF
铜的形态分布与Daphnia magna急性毒性关系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清 王子健 汤鸿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8,共5页
本文利用化学平衡模式MINTEQA2研究不同酸度、碱度和有机配体存在下铜的形态分布特点,通过Daphnia magna毒性试验获得形态变化时的毒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无论是总量(无机形态总量),还是游离态浓度,都不能反映出铜的毒性大小.为此我们... 本文利用化学平衡模式MINTEQA2研究不同酸度、碱度和有机配体存在下铜的形态分布特点,通过Daphnia magna毒性试验获得形态变化时的毒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无论是总量(无机形态总量),还是游离态浓度,都不能反映出铜的毒性大小.为此我们提出用活性态浓度来表征铜的毒性大小,较好地解释了不同体系中铜的毒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生物毒性 水质标准 水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