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初探 被引量:38
1
作者 赵风华 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8,共7页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水循环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耦合作用。但是目前对于两者的耦合关系和耦合机制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基本...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水循环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耦合作用。但是目前对于两者的耦合关系和耦合机制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基本过程和基本作用机制作了概括。我们认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过程共包括土壤-植被节点、植被-大气节点(气孔节点)、土壤-大气节点和生化节点4个碳-水耦合节点。碳-水间的生化反应、气孔对光合-蒸腾的共同控制和优化调控作用、生态系统对碳、水循环的同向驱动机制分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生态学基础,共同构成了碳-水耦合的基本作用机制。我们还用水分利用效率(WUE)概念对碳-水耦合过程中的碳/水耦合比例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水循环 水分利用效率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
下载PDF
CMIP5模式对中国西北干旱区模拟能力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晶 罗毅 +3 位作者 李佳 李春轩 袁良 杨鲤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9-508,共10页
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气候模式结果是进行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基于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观测数据,对最新公布的CMIP5的39个模式在中国西北干旱区1960-2005年平均气温、... 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气候模式结果是进行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基于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观测数据,对最新公布的CMIP5的39个模式在中国西北干旱区1960-2005年平均气温、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多个模式模拟年平均气温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39,夏、秋季节的相关系数好于春、冬季,年平均气温模拟大多偏低2℃以上,其中MIROC4h、CCSM4和CMCC-CM对年平均气温的模拟绝对误差较小。模拟的年、季降水量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很差,均不到0.1。年降水量模拟普遍偏高100 mm以上,其中CMCC-CM、CNRM-CM5和MRI-CGCM3对年降水量模拟绝对误差较小。年际变化趋势上,模拟的平均气温升高趋势和降水量增加趋势均比观测趋势要低,模拟的冬季平均气温升高趋势偏低最明显,达-0.21℃/10 a,模拟夏季的降水量增加趋势偏低最明显,相对误差达-99%。CMIP5模式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模拟效果整体上偏差较大,未来无论从物理过程还是模式算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 气温 降水 中国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TRMM遥感降水探测能力初步评价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艳芬 罗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西北干旱区雨量站点稀少且分布不均,为水文过程研究带来一定困难。TRMM遥感降水数据覆盖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是很有潜力的降水替代品,但其在西北干旱区应用的可靠性需要评价。对TRMM网格降水量与地面实测降水量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进... 西北干旱区雨量站点稀少且分布不均,为水文过程研究带来一定困难。TRMM遥感降水数据覆盖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是很有潜力的降水替代品,但其在西北干旱区应用的可靠性需要评价。对TRMM网格降水量与地面实测降水量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进行比较,通过FBI(frequencybias index)、POD(probability of detection)、FAR(false alarm ratio)、偏差和相关系数等指标分析TRMM对降水的探测能力。结果表明:TRMM对降水的探测能力因区域、海拔和冷暖季而异,月时间尺度上TRMM对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降水量的估计比日时间尺度更为准确,但二者探测能力都非常有限;76个格点中,日降水的FBI值都远离最优值1,POD值和FAR值则分别在0.72以下和0.37以上,离最优值较远,相关系数几乎都在0.4以下,只有14个格点的偏差在±10%之间,其余格点最大偏差高达389%。最多有9个格点的月降水FBI值达最优,14个格点的POD值达最优,24个格点的FAR值达最优,67个格点的相关系数在0.4以上,14个格点的偏差在±10%之间,只有极少数格点的全部指标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多数站点是某些指标达最优值,而某些指标在可接受范围之外。总体来讲,TRMM遥感降水数据在西北干旱区难以直接应用,需要进一步纠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干旱区 降水 TRMM 水文
下载PDF
大尺度区域水汽浓度激光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何莹 张玉钧 +4 位作者 王立明 尤坤 周毅 孙晓敏 刘振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8-612,共5页
为了实现大尺度区域下大气中水汽浓度的高灵敏度、高精确性、快速响应检测,与遥感反演的数据进行校正,采用了TDLAS直接吸收技术结合开放式监测的方法。选择水汽分子在1.27μm附近的单根吸收谱线为目标谱线,设计了大尺度区域水汽激光检... 为了实现大尺度区域下大气中水汽浓度的高灵敏度、高精确性、快速响应检测,与遥感反演的数据进行校正,采用了TDLAS直接吸收技术结合开放式监测的方法。选择水汽分子在1.27μm附近的单根吸收谱线为目标谱线,设计了大尺度区域水汽激光检测系统。结合多次反射池验证了系统性能,40m光程下极限灵敏度为14.803mmol.mol-1。利用本系统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完成了1 420m光程下的连续外场实验,系统工作稳定,并与同场地涡度相关观测系统中的气体分析仪LI-7500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数据一致性较好。为在复杂野外非均匀下垫面的水汽浓度变化的监测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 开放光路 水汽 大尺度区域
下载PDF
氮沉降强度和频率对羊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张云海 何念鹏 +2 位作者 张光明 黄建辉 韩兴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786-6794,共9页
氮沉降强度和沉降频率是决定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决定因素。结合当前世界上各地区的氮沉降状况,设计了包括9个氮沉降梯度的长期控制实验,并将氮沉降分为两种沉降频率(1年2次和每月1次)、草原管理方式分为封育和割草两种。基于上... 氮沉降强度和沉降频率是决定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决定因素。结合当前世界上各地区的氮沉降状况,设计了包括9个氮沉降梯度的长期控制实验,并将氮沉降分为两种沉降频率(1年2次和每月1次)、草原管理方式分为封育和割草两种。基于上述实验平台的优势植物(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来探讨氮沉降方式(强度和频度)和草原管理方式(封育和打草)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P<0.001);2)每月1次模拟氮沉降处理的植物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1年2次氮沉降的处理(P=0.026);3)在相同的氮沉降强度处理下,打草地相对于封育草地具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P=0.012);4)羊草叶绿素含量与其叶片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0.001);5)羊草叶绿素含量与该植株高度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果表明1年1次或1年2次的模拟氮沉降(类似于施肥处理或低频率的氮素添加实验)可能会夸大真实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今后在外推类似实验结论时应更加谨慎。此外,氮沉降下打草管理有利于增加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未来氮沉降加剧状况下,打草可以保持或提高内蒙古草地生产力,有利于该地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管理 氮沉降 割草 内蒙古 羊草 叶绿素
下载PDF
TRMM降水数据在中天山区域的精度评估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季漩 罗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遥感降水产品能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对于资料稀缺的西北干旱区生态水文研究有重大意义。TRMM卫星降水资料在热带湿润地区有大量应用,但要将其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还需对该数据产品在质量进行评估。选择干旱区内陆的新... 遥感降水产品能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对于资料稀缺的西北干旱区生态水文研究有重大意义。TRMM卫星降水资料在热带湿润地区有大量应用,但要将其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还需对该数据产品在质量进行评估。选择干旱区内陆的新疆天山中部为研究区,并以周边15个台站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对TRMM3B42降水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TRMM3B42数据对日降水事件的估计准确率较低,但是总体上暖季好于冷季,相对于较大的降水,对发生量小的降水估计更为准确;在暖季高估量小降水,低估量大降水,冷季则相反;(2)月降水情况来看,天山南坡两站与北坡的规律不符;对北坡山区降水估计的精度好于平原区,并且精度与海拔呈抛物线分布,降水越大的区域精度越高;偏差量的年内分布在各海拔区域之内一致性较好,但区域之间规律各有特点;(3)从年降水量来看,TRMM降水整体低于站点观测值,并且差量随着高程具有抛物线分布的特征。总之,该降水产品的质量总体上不高,但是其偏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该数据在干旱区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校准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干旱区 降水 天山
下载PDF
陆生植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 被引量:9
7
作者 姜春明 于贵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5-222,共8页
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陆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机制。在生理过程中,信号物质能够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植物会主动积累或合成小分子物质以减轻逆境的伤害。在个体水平上,植物通过调节同化物在不同... 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陆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机制。在生理过程中,信号物质能够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植物会主动积累或合成小分子物质以减轻逆境的伤害。在个体水平上,植物通过调节同化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对水氮资源的权衡利用可以使其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由于对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奢侈利用,植物生长不会受碳供应的限制。植物生理生态过程中的适应机制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整合植物适应机理的数学模型,才能准确预测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境变化 陆生植物 适应性 时空尺度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覆膜滴灌棉花根系活力和叶片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7
8
作者 杨传杰 罗毅 +3 位作者 孙林 甘容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张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2-810,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法,分析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花铃期根尖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并对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以6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的105%、100%、95%、90%、85%... 采用田间试验法,分析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花铃期根尖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并对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以6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的105%、100%、95%、90%、85%、80%为灌溉上限,共设6个灌水梯度,即5 400、4 950、4 500、3 750、2 850m3/hm2和2 550 m3/hm2。结果表明:单株叶片干重及叶面积、地上部干生物量、株高、叶绿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减少而降低,根冠比随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加。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灌水量的降低而升高,且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4和-0.667;根系活力随灌水量的降低而降低,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67。当灌水上限为95%,即灌水量为4 500 m3/hm2时,作物表现出轻微的水分胁迫,随灌溉量的继续降低,胁迫加重。植物体内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表征棉花受干旱程度,可为棉花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系活力 滴灌 水分胁迫 叶绿素 脯氨酸 丙二醛
原文传递
干旱区绿洲滴灌对土壤盐碱化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罗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79-1688,共10页
干旱区绿洲长期滴灌是否会造成农田土壤积盐,事关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和生产管理部门严重关切的问题.玛纳斯河绿洲在新疆最早开展滴灌应用.本文在玛纳斯河绿洲范围内通过大量调查土壤剖面盐分和滴灌历史来回答上述问题... 干旱区绿洲长期滴灌是否会造成农田土壤积盐,事关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和生产管理部门严重关切的问题.玛纳斯河绿洲在新疆最早开展滴灌应用.本文在玛纳斯河绿洲范围内通过大量调查土壤剖面盐分和滴灌历史来回答上述问题.共调查了235个土壤剖面,深度一般为200 cm,最浅100 cm,利用其中已知滴灌年数的52个剖面数据分析滴灌对土壤盐碱化的长期影响,分为滴灌初始为耕地和荒地种情况.结果表明:新疆玛纳斯河绿洲荒地0~200 cm土层平均含盐量17.23 g kg-1,漫灌耕地平均含盐量0.59 gkg-1;农田滴灌对土壤脱盐与积盐影响并存;原荒地基础上进行滴灌,土壤呈脱盐趋势,土壤含盐量呈幂函数曲线下降,最长12年滴灌历史的多点不同滴灌年数地块含盐量平均值为6.38 g kg-1,总体仍然处于脱盐过程中;原耕地基础上长期滴灌,土壤呈积盐趋势,土层平均含盐量年均增长0.22 g kg-1,最长10年滴灌历史的多点不同滴灌年数田块平均含盐量增长为2.36 g kg-1,土壤含盐量增长趋于危害棉花生长、影响产量的临界值.干旱区绿洲长期滴灌将造成土壤积盐,应该引起科学研究和灌溉管理的高度重视;在节水灌溉过程中保证盐分淋洗用水是减缓滴灌农田土壤积盐必需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 滴灌 土壤盐碱化 积盐
原文传递
Kin Interactions of Arabidopsis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Plants
10
作者 李洁 徐兴良 梁涛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Mechanisms of kin selection have been studied to explain how siblings grow together, but the findings remain controversial. This can be ascribed to the use of single indicators without considering other factors. Three... Mechanisms of kin selection have been studied to explain how siblings grow together, but the findings remain controversial. This can be ascribed to the use of single indicators without considering other factors. Three ecotypes of Arabidopsis were used to examine kin responses of siblings growing together. Plant traits of leaves, plant shape, reproductive activity, and roots were investigated. We found that Arabidopsis recognized their kin neighbors, showed selective responses to distinct plant traits among ecotypes, and modes of responses were dependent on neighbor's growing distance. If single traits were used to judge kin respons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were chaotic. However, by developing and studying an integrated performance value based on multiple traits, we determined that Ler showed similar integrated performances at all planting distances, while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Col was ranked mainly as medium distancedistance small distance large distance, which suggested kin cooperation. However, in comparison to medium and small distances, at which performance was consistent with kin recognition, we found that at large distance, strangers of Ws performed better than kin plants, which suggested competition. Thus, we conclude that kin recognition could be affected by plant competition conditions that are the result of growing distance, and that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s was more suitable to evaluate kin interactions of plan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COMPETITION planting distance integrate performance kin recognition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优先保护区域识别——以浙江丽水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盟 唐小平 +1 位作者 黄桂林 李仁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32-2340,共9页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直都是保护地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整合保护对象、优化保护地的空间布局、有效识别国家公园优先保护区域是当前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以浙江丽水为例,采用生态模型评估了...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直都是保护地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整合保护对象、优化保护地的空间布局、有效识别国家公园优先保护区域是当前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以浙江丽水为例,采用生态模型评估了该区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固碳释氧、水文调节、水资源、土壤保持)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运用MaxEnt模型模拟了37种濒危物种适宜栖息地分布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将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和濒危物种作为保护对象,通过系统保护规划模型MARXAN,在0.4 km×0.4 km规划网格上计算丽水各规划单元的生态保护不可替代性指数,并结合当地管理需求,综合识别了国家公园优先保护区域。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固碳量为0.05 kg C·m-2·a-1,释氧量为0.13 kg O2·m-2·a-1,水文调节量为83.25亿m3·a-1,水资源量为803 mm·a-1,土壤保持量为95.53 t·hm^-2·a-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可替代性指数显著不同,森林为50~100,河流和水库为60~100,园地为30~50,耕地为15~35,住宅用地为0~25,优先保护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11.8%。本研究结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保护规划思路,能够为保护地网络优化布局和国家公园优先保护区域的确定提供有用的框架和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我国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的整体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不可替代性指数 优先保护区域 系统保护规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