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7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聚力展现中国速度勇攀高峰铸就科魂匠心——记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部
1
作者 杨泽宇 《中国教工》 2024年第6期26-27,共2页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部研制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创造了大质量电磁推进技术世界最高速度纪录;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牵引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世界最高电压最大容量的柔直换流器获得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部研制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创造了大质量电磁推进技术世界最高速度纪录;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牵引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世界最高电压最大容量的柔直换流器获得重大工程应用。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科苑名匠、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先锋团队等荣誉称号。2024年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直线驱动 最大容量 最高电压 荣誉称号 牵引系统 工人先锋号 换流器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布局与初步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铁青 赵涛 +12 位作者 冯仁国 丁永建 李凌浩 刘国彬 肖洪浪 陈亚宁 刘庆 王克林 贺秀斌 赵新全 李新 吴青柏 许洪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8-895,共8页
中国科学院于2000—2005年成功实施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一期),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在继续深化和扩展西部原有5个典型区域(北方草地、黄土高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岷江上游)生态建设试验示... 中国科学院于2000—2005年成功实施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一期),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在继续深化和扩展西部原有5个典型区域(北方草地、黄土高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岷江上游)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新增西南喀斯特、三峡库区和三江源区等3个试区的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开展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稳定性与沙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开展太阳能等特色资源开发及其他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该计划已按实施方案陆续展开,启动实施11个项目,在试验示范区/点的选定、设施建设、观测、试验、研究与示范等方面的进展顺利,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西部行动计划(二期) 生态 资源
下载PDF
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能源工作和提高中国科学院在全国能源发展中的地位的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严陆光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保证能源供应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能源的发展将进行能源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新体系。中国科学院已为我国能源发展做出了一些重大贡献。随着我国能源的快速发展,科学院能源工作的发展反而显得缓... 保证能源供应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能源的发展将进行能源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新体系。中国科学院已为我国能源发展做出了一些重大贡献。随着我国能源的快速发展,科学院能源工作的发展反而显得缓慢,支持不足。为加强中国科学院的能源工作,提高中国科学院在全国能源发展中,特别是能源科技发展中的地位,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能源 地位 建议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40 位作者 徐玉杰 徐德厚 王亮 周学志 陈满 胡东旭 阎景旺 李先锋 胡勇胜 安仲勋 刘语 肖立业 蒋凯 钟国彬 王青松 李臻 戴兴建 张宇鑫 俞振华 宋振 彭煜民 马一鸣 郭欢 王星 周鑫 胡傲伟 张弛 相佳媛 张浩 刘为 岳芬 张长昆 谢飞 夏恒恒 杨重阳 邱清泉 艾巍 李浩秒 刘轩 梅文昕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9-1397,共39页
本文对2023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 本文对2023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新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保持了全球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最为活跃的国家地位,中国在储能领域发表SCI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装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展望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有望继续高速发展,同时总体上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下载PDF
电工装备低频电磁仿真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5
作者 任卓翔 闫帅 +5 位作者 陈志福 徐小宇 付小同 郭泽 周亚星 杨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5-923,共19页
低频电磁场仿真是电气装备智能化的基础核心技术。该文基于计算电磁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低频电磁场仿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当前数值仿真领域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低频电磁场计算基本方程及数值离散方... 低频电磁场仿真是电气装备智能化的基础核心技术。该文基于计算电磁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低频电磁场仿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当前数值仿真领域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低频电磁场计算基本方程及数值离散方法;其次,对低频电磁场计算中材料建模的均一化、各向异性、磁滞模型等方面开展了分析和探讨;随后,针对空间多尺度、趋肤效应、开放边界以及变形与运动对低频电磁场仿真中网格和离散格式的特殊性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当前电磁-力-热多物理耦合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数字孪生模型构建中基于物理模型和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及近期工作;最后,对数值仿真在优化设计、人工智能、新一代仿真软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当前,多尺度多物理耦合建模仿真方法仍是电磁场计算领域的研究重点。传统数值仿真与新兴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的结合愈加紧密。智能制造和数字孪生等前沿需求下,电磁场计算面临高效迭代仿真和实时仿真的挑战,由物理模型和数据共同驱动的替代建模是解决这两方面挑战的重要手段。工业CAE仿真软件架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迫切需要我国自主CAE仿真软件核心技术及应用生态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电磁学 有限元 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 工业仿真软件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53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满 王亮 戴兴建 徐德厚 唐西胜 李先锋 胡勇胜 马衍伟 刘语 苏伟 王青松 陈军 卓萍 肖立业 周学志 冯自平 蒋凯 尉海军 唐永炳 陈人杰 刘亚涛 张宇鑫 林曦鹏 郭欢 张涵 张长昆 胡东旭 容晓晖 张熊 金凯强 姜丽华 彭煜民 刘世奇 朱轶林 王星 周鑫 欧学武 庞全全 俞振华 刘为 岳芬 李臻 宋振 王志峰 宋文吉 林海波 李杰才 易斌 李福军 潘新慧 李丽 马一鸣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52,共37页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下载PDF
基于斜坡和山体的重力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京业 林玉鑫 +1 位作者 邱清泉 肖立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4-933,共10页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实现清洁能源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电网对各种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规模化储能技术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抽水储能是标杆性的物理储能技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装机容...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实现清洁能源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电网对各种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规模化储能技术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抽水储能是标杆性的物理储能技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装机容量最大,是规模化物理(重力)储能技术的典范;重力储能是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新型物理储能技术,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分为多种技术类型。本文首先介绍了依托山体、倾斜矿井的斜坡重力储能的原理和结构,并根据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分类阐述,包括依托山体斜坡的抽水储能、轨道式重力储能和缆索式重力储能等技术类型;然后回顾了不同类别依托斜坡重力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阐述了每种技术类型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提出一种更为优化的斜坡重力储能技术——斜坡缆-轨式重力储能技术,不仅融合了斜坡轨道式重力储能与斜坡悬架缆车式重力储能的优点,且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最后概述了当前斜坡重力储能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就其发展与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储能 重力储能 山地储能 可再生能源 电力系统
下载PDF
垂直式重力储能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邱清泉 罗晓悦 +5 位作者 林玉鑫 王青山 李妍 聂子攀 张京业 肖立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4-945,共12页
基于固体重物的重力储能技术因其不依赖水资源、选址灵活、效率高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区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可以很好地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对储能技术的需求。然而,由于固体重物的不可流动性和不连续性,... 基于固体重物的重力储能技术因其不依赖水资源、选址灵活、效率高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区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可以很好地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对储能技术的需求。然而,由于固体重物的不可流动性和不连续性,重物启停和切换过程会对机械传动和电网系统造成冲击,是固体重力储能区别于抽水蓄能的重要特征。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竖井和地面构筑物的垂直式重力储能技术的研发现状和示范工程,并进一步对垂直式重力储能系统垂直提升、水平转移和自动接驳机械传动技术,以及发电电动机和并网控制技术中存在的核心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垂直式重力储能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垂直式重力储能系统尽管技术方案较多,但在重载快速提升和转移、重物启停和切换过程控制、并网控制和能效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后续通过技术提升可进一步降低系统建造成本并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寿命,有望在近期获得一定的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储能 垂直提升 机械传动 发电电动机 并网控制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规划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西胜 李伟 沈晓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191,共14页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在源网荷各端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储能的发展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期,如何合理、经济地利用好储能的关键是规划配置方法。在对储能规划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储能投资运营主体...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在源网荷各端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储能的发展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期,如何合理、经济地利用好储能的关键是规划配置方法。在对储能规划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储能投资运营主体多元化、应用场景和运行模式复杂化、储能技术多样化等新变化对储能规划方法的影响;提出了新能源聚集区考虑时空互补和共享机制的储能规划方法、电网侧充分市场竞争下的储能与输配电系统协同规划方法,以及用户侧电、热、氢多元储能合作/竞争共存下的规划方法。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规划,未来应注重电力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的整体协调性、储能投资运营主体多元化内生博弈机制的影响,以及规划方案在多目标多场景下的迁移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规划方法 新型电力系统 共享储能 博弈机制 迁移学习
下载PDF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提升综合科研实力——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情况介绍及举措分析
10
作者 李琳艳 王海峰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4-95,101,共3页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于1958年在北京开始筹建,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从事电气科学研究的惟一国立研究机构。创建50多年来,电工所一直承担着国家能源与电气领域的战略高技术发展及电气科学前沿研究的任务。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科学研究 科学基金项目 “十一五” 科研实力 基础 资助 高技术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二)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光明 马胜红 +5 位作者 李斌 尚永红 刘鑫 孙李平 张亚彬 熊燕 《太阳能》 2011年第18期24-28,共5页
居民或企业与太阳能承包商签订合同后,承包商将负责一切与许可等有关的程序,并在取得许可后的一周内完成安装。
关键词 质量保障体系 发电工程 分布式 光伏 中国 签订合同 承包商 太阳能
下载PDF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光明 马胜红 +5 位作者 李斌 尚永红 刘鑫 孙李平 张亚彬 熊燕 《太阳能》 2011年第19期6-9,共4页
2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光伏组件、支架、汇流箱、逆变器、储能蓄电池等。图12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框图,黑色部分是已有的国家、行业和地方产品标准,蓝色部分是正在编制中的标准,红色部分是缺少的产品标准。
关键词 光伏组件 质量保障体系 发电工程 质量标准体系 分布式 产品标准 中国 逆变器
下载PDF
水电工程清洁能源装备、系统与冷却技术研究
13
作者 阮琳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3年第6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扎实推进落实“双碳”目标,党的二十大确定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加快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根据中国工...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扎实推进落实“双碳”目标,党的二十大确定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加快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根据中国工程院测算,预计到206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6万亿~18万亿kW·h,电能消费比重达到7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80%,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90%,这就意味着能源消费结构届时将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装备集成度、功率密度的提高,其冷却问题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 能源消费结构 消费比重 冷却技术 非化石能源 能源系统 清洁能源 碳中和
下载PDF
面向电网调峰的盘管式冰蓄冷空调技术研究
14
作者 常春 徐啸宇 +3 位作者 郑嘉盈 董江硕 郭鑫鑫 赵明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99-4814,I0016,共17页
储能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技术。当前电力供需关系的矛盾随着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和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日益尖锐,该问题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尤为突出。冰蓄冷空调系统在夜间利用谷电制冰储存冷量,在白天用电高峰时融冰供... 储能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技术。当前电力供需关系的矛盾随着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和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日益尖锐,该问题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尤为突出。冰蓄冷空调系统在夜间利用谷电制冰储存冷量,在白天用电高峰时融冰供冷,有助于电网调峰和改善用能经济性。该文总结分析盘管式冰蓄冷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系统控制层面:对比分析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各种优化控制策略;蓄冰融冰方式层面:详细阐述内融冰、外融冰和内外融冰结合3种方式特点,并对能量模型进行归纳;结构层面:分析典型强化传热方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关系。最后,归纳不同材质盘管的研究结果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调峰 储能 冰蓄冷 运行策略 强化传热 盘管式 空调
下载PDF
盘管式冰蓄冷空调技术蓄冰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
15
作者 常春 徐啸宇 +1 位作者 郭鑫鑫 赵明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057-6064,I0018,共9页
冰蓄冷空调系统对电网调峰及改善用冷经济性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盘管式冰蓄冷系统的蓄冰过程研究发现,蓄冰过程包含两个明显阶段:第1阶段,10.0到4.0℃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4.0℃冷水迅速聚集到蓄冷单元底部,并逐渐充满... 冰蓄冷空调系统对电网调峰及改善用冷经济性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盘管式冰蓄冷系统的蓄冰过程研究发现,蓄冰过程包含两个明显阶段:第1阶段,10.0到4.0℃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4.0℃冷水迅速聚集到蓄冷单元底部,并逐渐充满整个水域;第2阶段,4.0到0℃过程中,水的密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前期,换热管下表面最先出现冰层;后期,随着上方聚集的低温水增多,换热管上表面开始产生冰层。该实验中,当蓄冰过程进行到100 min时,换热管上下表面冰层厚度均达到8.56 mm。之后,上表面冰层厚度逐渐超过下表面。该研究揭示冰蓄冷单元内部自然对流及4.0℃时水的密度逆转对结冰过程的影响规律,对盘管式冰蓄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运行控制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电网调峰 蓄冷空调 盘管 蓄冰 4.0℃ 密度逆转
下载PDF
浅谈中国未来大型水电装备技术挑战与创新
16
作者 顾国彪 郑小康 阮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959-6972,I0019,共15页
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开发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远不及欧洲发达国家。“双碳”战略下,水电作为清洁能源,以其高调节性、高稳定性将在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压舱石”作用。资源特点和经济性决定未来水电开发将朝向更高水头(高转... 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开发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远不及欧洲发达国家。“双碳”战略下,水电作为清洁能源,以其高调节性、高稳定性将在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压舱石”作用。资源特点和经济性决定未来水电开发将朝向更高水头(高转速)、更大容量趋势发展,机组将具备高海拔环境运行、超高水头、超大容量的特点。开发难度极高,技术挑战前所未有,亟待攻克。该文从多个角度分析阐述特殊工况下我国水电装备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技术挑战,探讨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技术应用潜力,为未来水电装备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装备 “双碳”战略 超高水头 超大容量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柔直换流阀用相变冷却工质击穿特性研究
17
作者 温英科 阮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5-886,913,共13页
相变冷却技术冷却效率高、安全可靠,有望攻克柔直换流阀散热瓶颈,实现其高压、大容量发展,在换流阀冷却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实现相变冷却换流阀绝缘系统可靠设计,该文设计研制了三相态相变冷却工质可调频绝缘特性测试专用平台,... 相变冷却技术冷却效率高、安全可靠,有望攻克柔直换流阀散热瓶颈,实现其高压、大容量发展,在换流阀冷却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实现相变冷却换流阀绝缘系统可靠设计,该文设计研制了三相态相变冷却工质可调频绝缘特性测试专用平台,并以换流阀用相变冷却工质为研究对象,依据换流阀典型运行工况,利用专用测试平台开展了相变冷却工质三相态、50~300 Hz频率范围的绝缘击穿特性研究。得到了相变冷却工质击穿特性随工质相态及电压频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相变冷却工质不同相态的击穿机理,揭示了工质相态和电压频率变化对冷却工质击穿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工作不仅解决了高频下相变冷却工质的三相态耐压测试方法问题,且所得研究成果为相变冷却柔直换流阀的绝缘设计奠定了基础,同时可指导相变冷却技术在其他电力电子器件及装备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阀 柔性直流输电 相变冷却 击穿特性 高频绝缘
下载PDF
振荡水柱波浪能发电装置机电转换及控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艳娇 黄铭冶 彭爱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9-709,共11页
在间歇、随机及波动的波浪作用下,振荡水柱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空气透平转速和扭矩长期随海况多级变化、短时随波浪波动,机电转换系统结合变工况控制策略是实现输出电能最大化和平稳化的关键之一。该文从振荡水柱式波能转换技术原理及特点... 在间歇、随机及波动的波浪作用下,振荡水柱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空气透平转速和扭矩长期随海况多级变化、短时随波浪波动,机电转换系统结合变工况控制策略是实现输出电能最大化和平稳化的关键之一。该文从振荡水柱式波能转换技术原理及特点出发,重点分析机电转换环节运行工况、运行要点及拓扑结构,归纳总结不同类型控制策略,探讨机电转换及控制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能 波浪能发电装置 振荡水柱 发电机 控制
下载PDF
等离子体医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卢新培 罗婧怡 +33 位作者 聂兰兰 刘大伟 张冠军 刘定新 邵涛 方志 金珊珊 赵亚军 张远涛 邹亮 王晓龙 李和平 张宇 刘东平 杨德正 陈支通 黄青 程诚 吴淑群 刘巧珏 裴学凯 闫旭 程鹤 熊青 石琦 宋珂 曹颖光 陈宏翔 冯爱平 夏育民 白帆 杨春俊 杨润功 何光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55-3579,共25页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nonequilibrium plasma,APNP)能够在产生多种活性成分的同时保持较低甚至常温的气体温度,这使得它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等离子体医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自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nonequilibrium plasma,APNP)能够在产生多种活性成分的同时保持较低甚至常温的气体温度,这使得它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等离子体医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自1996年第一篇等离子体医学研究论文发表以来,等离子体医学领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核心科学问题亟需解决。文中对等离子体医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和等离子体的生物安全性。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医学在微生物消杀、伤口愈合、癌症治疗、经皮给药和皮肤病治疗等重要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于制定等离子体医学的标准和规范、建立第三方检测平台以及共享数据库和标准装置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最后,对等离子体医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医学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源 等离子体诊断 生物医学应用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光伏技术进展综述
20
作者 王一波 赵颖 +9 位作者 汪雷 王文静 辛颢 李美成 茆美琴 苏建徽 张彦虎 董颖华 吕俊 李海玲 《太阳能》 2024年第7期8-19,共12页
2023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迅速,从晶体硅、硅片、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光伏组件、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光伏组件、新型太阳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应用、光伏功率变换器及平衡部件、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技术、光伏发电标准及实证测试、... 2023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迅速,从晶体硅、硅片、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光伏组件、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光伏组件、新型太阳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应用、光伏功率变换器及平衡部件、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技术、光伏发电标准及实证测试、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等方面对2023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客观描绘了中国光伏技术创新地图全貌。得到以下结论:1)三氯氢硅法(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法技术的能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次装料拉晶(RCz)技术仍是主要的硅棒生产方式,结合颗粒硅料的连续直拉单晶(CCz)技术持续取得进展。2)n型太阳电池的市场份额快速增加,TOPCon太阳电池大规模量产,HJT太阳电池产能持续增加,BC太阳电池实现批量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CZTSSe薄膜太阳电池、有机太阳电池等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屡创世界纪录。3)多层次立体化光伏发电应用体系不断丰富,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天基/空间光伏发电系统、山地光伏电站等多元化应用模式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太阳电池 光伏组件 光电转换效率 系统集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