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荚型铬铁矿床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郝梓国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前,豆荚型铬铁矿床的研究仍然是各国地质学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证明,豆荚状铬铁矿床有一定的共性:(1)矿床常赋存于堆积杂岩接触带之下的一定层位中;(2)矿体与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杂岩带有关;(3)矿石可划分为高铝和高... 目前,豆荚型铬铁矿床的研究仍然是各国地质学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证明,豆荚状铬铁矿床有一定的共性:(1)矿床常赋存于堆积杂岩接触带之下的一定层位中;(2)矿体与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杂岩带有关;(3)矿石可划分为高铝和高铬型两类,并与特定的岩石组合有关;(4)矿体的分布与变形构造(线理、叶理)关系密切;(5)矿体产于高磁、高电、低重力异常区;(6)矿床产于扩张脊环境。鉴于上述特点,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成因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铬铁矿浆最早形成于堆积杂岩岩浆房底部,后与纯橄岩一起结晶,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沉入”斜辉辉橄岩中(J.Dickey,1975);另一种观点认为矿体产于斜辉辉橄岩中的岩浆通道的“洞穴”中,经对流循环而成矿(B.L.Lago等,1982);其成岩成矿的微观机制是原始地幔岩的部分熔融作用,成矿物质铬尖晶石来源于单斜辉石等矿物的不一致熔融(王希斌等,1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型 铬铁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