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温化学镀镍加速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邹建平 贺子凯 黄鑫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7-29,共3页
综述了现有的几种加速措施 ,在此基础上发现加速剂效果较好 ,并研究了促进剂对中低温化学镀镍沉积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酸G加速效果最好 ,当其浓度为 6g/L时 ,镀速达到 2 2 μm/h ,镀层性能良好。
关键词 化学镀镍 加速剂 镀速 镀层性能 促进剂 研究 中低温 中温 对中 沉积速率
下载PDF
用于光动力治疗酞菁类光敏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晓珊 黄丽英 张锦雀 《大学化学》 CAS 2009年第6期36-43,共8页
简单介绍了光动力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制,重点对多氟取代酞菁的几种主要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合成方法 取代酞菁 光动力治疗 光敏剂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三例同构稀土/钨氧簇化合物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研究
3
作者 潘英民 陈义平 +3 位作者 石林 龚智慧 毕文超 孙燕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04-2109,共6页
多酸化合物(POMs)是一类重要的多金属氧簇,由过渡金属在其高氧化态(V^Ⅴ, Nb^Ⅴ, Ta^Ⅴ,Mo^Ⅵ,Mo^Ⅴ及W^Ⅵ)与氧桥联的簇阴离子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H2en)2{SiW11O39Sm(H2O)2}·(H3O)·6H2O之上,改变稀土盐,成功合成了与其同... 多酸化合物(POMs)是一类重要的多金属氧簇,由过渡金属在其高氧化态(V^Ⅴ, Nb^Ⅴ, Ta^Ⅴ,Mo^Ⅵ,Mo^Ⅴ及W^Ⅵ)与氧桥联的簇阴离子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H2en)2{SiW11O39Sm(H2O)2}·(H3O)·6H2O之上,改变稀土盐,成功合成了与其同构的三例晶体(H2en)2{SiW11O39Ln(H2O)2}·(H3O)·6H2O[Ln=Ce(1), Pr(2), Nd(3)],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测得四者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一致,表明它们晶体结构相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显示四者峰位相同,表明物相一致。此类同构的晶体,由于簇阴离子相同,仅取代的稀土离子不同,在许多表征方式上,显示出类似的现象,例如一维红外光谱吸收曲线相似,在1 039, 949, 889和787 cm^-1均出现了归属于Keggin簇阴离子骨架的振动吸收,在3 600~3 300和1 600~1 630 cm^-1附近均出现νas(O—H)及δ(O—H)的吸收峰,在3 277, 2 927和2 855 cm^-1内均出现了乙二胺配体N—H和C—H伸缩振动峰。但是磁微扰下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磁性粒子对磁场响应很敏感,热微扰下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易于捕捉氢键振动模式的细微变化。因此,二维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精细测定分子结构,并且此类同构钨氧簇合物的二维红外光谱对比分析还未见报道。磁微扰下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化合物1在468, 560和810 cm^-1出现响应峰,分别归属于νas(Ce—O),骨架ν(W—O),νas(W—Ob)。化合物2在450,464和475 cm^-1出现νas(Pr—O), 570和675 cm^-1处响应峰归属于骨架ν(W—O)。化合物3在452, 468和472 cm^-1处响应峰归属于νas(Nd—O), 518, 533, 545, 565和695 cm^-1响应峰为骨架ν(W—O)。化合物1, 2, 3归属于骨架ν(W—O)的响应峰数目增多,这是由于磁微扰下的二维红外光谱, Ce^3+, Pr^3+, Nd^3+价电子组态分别为4f^1, 4f^2, 4f^3,价电子数增加,磁性粒子Ln^3+对邻近W—O键影响变大。热微扰下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化合物1, 2, 3均在400 cm^-1左右出现了νas(Ln—O)响应峰, 810, 860和940 cm^-1左右均出现了νas(W—Ob)和νas(W—Od)的响应峰,这是由于三个化合物的簇骨架相同,氢键相同。但是化合物1, 2, 3的νas(W—O)振动响应最强峰分别出现在810, 850和855 cm^-1,这可能由于取代在簇骨架上的Ln离子极性不同,对邻近W—O键偶极矩产生不同影响。因此通过二维红外光谱,可以很好地对此类同构的稀土取代钨氧簇的异同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氧簇化合物 KEGGIN结构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下载PDF
四-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的两种合成方法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彭亦如 林志鹏 +2 位作者 薛金萍 陈耐生 黄金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4,共4页
Molecular precursors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nd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both were able to condensation to form tetra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cyanine zinc thro... Molecular precursors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nd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both were able to condensation to form tetra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cyanine zinc through “ammomium molybdate method” and “DBU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precursors and titl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 analysis, IR, UV/Vis as well as NMR. The two synthesis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using the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ic acid as precursor through the former method, the product was an isomer with C4h symmetry, while using 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nitrile as precursor through the latter method, the products were a mixture of different iso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锌配合物 合成方法 表征 四-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 光动力治疗 荧光定位诊断 钼酸铵法 DBU法 肿瘤 光敏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