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近地空间非震电磁扰动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晋滨 燕春晓 +2 位作者 路立 扬俊英 李柳元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17-25,共9页
在地球近地空间卫星观测到的来自空间的电磁波动包括:电磁离子回旋波,哨声,嘶声,合声,地磁脉动。其中电磁离子回旋波、等离子体层嘶声和合声都在平静时期可以观测到,但在磁暴、亚暴期间会显著增强。来自地面的电磁扰动有人工产生... 在地球近地空间卫星观测到的来自空间的电磁波动包括:电磁离子回旋波,哨声,嘶声,合声,地磁脉动。其中电磁离子回旋波、等离子体层嘶声和合声都在平静时期可以观测到,但在磁暴、亚暴期间会显著增强。来自地面的电磁扰动有人工产生的,也有自然产生的。人工产生的电磁扰动主要有地面甚低频发射机发射的VLF电磁波和地面电力线路感应的谐频电磁波。自然产牛的电磁丁扰主要有闪电(雷暴)。除了上述自然和人工产生的电磁波动外,卫星本身工作时也可产生频率在0~200Hz范围内的电磁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空间 电磁扰动 地震
下载PDF
重力波与不同背景风场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 徐寄遥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36-1441,共6页
采用二维可压缩大气中重力波非线性传播的数值模式和线性重力理论,研究了重力波在反向和同向(是指风场方向与重力波水平相速度方向相反和相同)背景风场中的传播过程.结果表明:反向背景风场将拉伸重力波的垂直波长,加速重力波的上传,... 采用二维可压缩大气中重力波非线性传播的数值模式和线性重力理论,研究了重力波在反向和同向(是指风场方向与重力波水平相速度方向相反和相同)背景风场中的传播过程.结果表明:反向背景风场将拉伸重力波的垂直波长,加速重力波的上传,这一效应导致重力波在较短的时间内上传到较高的高度上并发生不稳定,引起背景风场产生反向射流.反向射流经过非线性波流相互作用导致重力波的垂直波长逐渐变短.重力波在同向背景风场中传播时,其垂直波长和群速度都减小,推迟了重力波发生不稳定的时间.虽然大部分重力波被限制在同向风场中的不稳定区域内,但在不稳定区域上方仍有部分重力波继续稳定地向上传播.对重力波在反向和同向背景风场中的非线性传播情况的模拟发现,与重力波在同向背景风场中的传播情况相比,重力波与反向背景风场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也非常强烈,而不像经典线性理论预测的那样可以自由传播,并且重力波在反向背景风场中传播时的垂直波长与线性理论预测的结果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 背景风场 垂直群速度 垂直波长 非线性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卫星低频电磁辐射在轨探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曹晋滨 杨俊英 +5 位作者 袁仕耿 申旭辉 刘元默 燕春晓 李文曾 陈涛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44-1550,共7页
利用地球空间探测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上的磁场波动分析仪的原始数据,分析了探测一号卫星在轨电磁辐射的特性.结果显示卫星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30Hz以下.在30Hz以上,卫星的电磁辐射最多延伸到190Hz左右,而且强度明显减弱.在190Hz以下... 利用地球空间探测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上的磁场波动分析仪的原始数据,分析了探测一号卫星在轨电磁辐射的特性.结果显示卫星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30Hz以下.在30Hz以上,卫星的电磁辐射最多延伸到190Hz左右,而且强度明显减弱.在190Hz以下的卫星电磁辐射具有与卫星姿态相关的长周期变化.在190~830Hz的范围的电磁辐射有不明显的长周期变化特征.830~3990Hz范围的电磁辐射没有长周期变化特征.卫星电磁辐射的长周期变化是由卫星姿态变化造成的.卫星姿态变化引起卫星太阳方位角变化.卫星太阳方位角越大,卫星电磁辐射越大.卫星太阳方位角从90.6增加到93.6,低于10Hz以下的电磁辐射约增大为原来的9倍,10~190Hz范围的电磁辐射大约增加到原来的1.6倍.卫星在<10和10~190Hz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与卫星太阳方位角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和0.91.卫星在光照情况下的电磁辐射要比卫星在阴影情况下大.卫星太阳能帆板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卫星电磁辐射主要来源,约占整个卫星电磁辐射的87%(低频段<150Hz)和94%(高频段>150Hz).这些中国首次对卫星电磁辐射的在轨探测结果对于我国未来相关科学和应用卫星的设计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计划 电磁辐射 磁场波动分析仪 卫星姿态 太阳方位角
原文传递
行星际磁云边界层中的磁重联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奉思 刘睿 +2 位作者 冯学尚 钟鼎坤 杨昉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360,共8页
介绍Wind飞船跨越1997年5月15日磁云边界层时的观测分析结果,分析发现,Wind飞船在距地球约190个地球半径处于07:35~08:50UT期间观测到一个磁重联耗散区,主要的磁重联信号包括:(ⅰ)重联反向流在08:10UT附近被观测到,速度分别为≈65和41 ... 介绍Wind飞船跨越1997年5月15日磁云边界层时的观测分析结果,分析发现,Wind飞船在距地球约190个地球半径处于07:35~08:50UT期间观测到一个磁重联耗散区,主要的磁重联信号包括:(ⅰ)重联反向流在08:10UT附近被观测到,速度分别为≈65和41 km/s,其夹角为≈142°;(ⅱ)Hall磁场被观测到,如x-z平面外的Hall磁场是叠加在约为≈2 nT的称引导场上的-B_y和+B_y,幅度达≈7.0 nT,大约为总磁场的41%;(ⅲ)重联区内Alfven涨落明显增强,特别在前边界(0735 UT)附近可看到慢模性质的界面;(ⅳ)离子在重联层内明显加热,温度快速增大达3倍,电子也加热,但不如离子显著。上述观测表明,磁重联可以发生于行星际空间,这无论对发展磁重联理论还是对行星际物理过程的认识,都将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行星际磁云 磁重联 重联反向流 Alfven涨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