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地区扩展F的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国军 史建魁 +3 位作者 王霄 尚社平 甄卫民 武顺智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3-588,共6页
对2002年3月~2005年2月期间海南地区DPS-4测高仪观测到的扩展F资料按照频率、区域、混合和强区域扩展等四种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高年(2002年),频率扩展不够活跃;区域扩展主要活跃在夏末秋初的7、8和9月份;混合扩... 对2002年3月~2005年2月期间海南地区DPS-4测高仪观测到的扩展F资料按照频率、区域、混合和强区域扩展等四种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高年(2002年),频率扩展不够活跃;区域扩展主要活跃在夏末秋初的7、8和9月份;混合扩展主要活跃在春季的3月份;强区域型扩展则主要活跃在春秋季的3、4和9月份。在太阳活动中年(2003和2004年),频率扩展主要活跃在夏初的5、6月份;区域扩展主要活跃在2004年的秋季9月份,而2003年各季均不够活跃;混合扩展主要活跃在2003年冬季的12、1(2004)月份和2004年的夏季6、7月份;强区域型扩展则主要活跃在2003年秋季的10月份和2004年春季3、4月份以及夏末深秋的8、10月份。海南地区扩展F的特性与巴西Paulista台站的观测结果相比较主要在季节变化上有很大的不同,与印度Ahmedabad台站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则主要在季节出现率上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地区 电离层测高仪 扩展F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磁尾爆发性整体流与亚暴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马玉端 曹晋滨 +3 位作者 周国成 刘振兴 H.Reme I.Dandouras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9-615,共7页
利用星簇Cluster的三颗卫星(C1,C3和C4)在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研究磁尾爆发性整体流(BBF,Bursty Bulk Flow)事件及其与亚暴的关系.三颗卫星可以同时观测到同一次BBF事件,有时只有一颗或两颗观测到BBF,其原因有:(1)等离子体整体流的速... 利用星簇Cluster的三颗卫星(C1,C3和C4)在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研究磁尾爆发性整体流(BBF,Bursty Bulk Flow)事件及其与亚暴的关系.三颗卫星可以同时观测到同一次BBF事件,有时只有一颗或两颗观测到BBF,其原因有:(1)等离子体整体流的速度峰值满足BBF选取原则中的峰值要求,但卫星的运行轨道不满足;(2)卫星处于所要求的区域内,等离子体整体流的速度峰值不满足;(3)中性片的复杂结构及其运动使得选取条件不能同时满足;(4)BBF空间分布高度局域化.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单颗卫星观测存在局限性,C1、C3和C4卫星独立观测到BBF的持续总时间分别占它们联合观测到的55.07%、77.48%和55.52%;大部分亚暴爆发期间都能观测到BBF,甚至在一次亚暴爆发期间观测到多次BBF;少数亚暴爆发期间没有观测到BB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F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局域化 输运
下载PDF
太阳高年期间海南电离层扩展F出现的起始时间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国军 史建魁 +2 位作者 王霄 尚社平 武顺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3期1895-1897,共3页
电离层扩展F与电离层闪烁现象密切相关,它们出现的起始时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因此研究电离层扩展F出现的起始时间将对闪烁预报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太阳高年(2002年3月—2003年2月)期间海南地区DPS-4测高仪观测到... 电离层扩展F与电离层闪烁现象密切相关,它们出现的起始时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因此研究电离层扩展F出现的起始时间将对闪烁预报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太阳高年(2002年3月—2003年2月)期间海南地区DPS-4测高仪观测到的扩展F按照频率、区域、混合和强区域扩展等分为四种类型,对其出现的起始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频率扩展和混合扩展的起始时间分别集中在0200LT—0800LT和0000LT—0600LT;而区域扩展和强区域扩展出现的起始时间分别集中在2000LT—0200LT和2000LT—2200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海南) 电离层 扩展F 出现时间
下载PDF
磁层快速对流事件的多点卫星联合观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玉端 曹晋滨 +4 位作者 周国成 刘振兴 H. Reme I. Dandouras E. Lucek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77-1282,共6页
本文利用星簇Cluster的三颗卫星(C1,C3和C4)在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研究了快速对流事件(RCE,Rapid Convection Event)及其与亚暴的关系.结果显示单点卫星对RCE的观测,不能反映磁尾RCE的真实情况.在2002年7月25日发生的一次RCE事件,C1... 本文利用星簇Cluster的三颗卫星(C1,C3和C4)在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研究了快速对流事件(RCE,Rapid Convection Event)及其与亚暴的关系.结果显示单点卫星对RCE的观测,不能反映磁尾RCE的真实情况.在2002年7月25日发生的一次RCE事件,C1和C3观测到这次RCE,C4却没有观测到.在三颗卫星联合观测到的306次RCE中,C1观测到215次,C3观测到266次,C4观测到227次.统计研究表明,单点卫星观测到的RCE的平均时间也不能准确反映磁层内的RCE.由此推论在整个中心等离子体片内,快速对流事件所承担的能量和磁通量的输运量,可能远大于单点卫星观测给出的结果.用速度来定义的磁尾爆发性整体流(BBF,Bursty Bulk Flow)与亚暴的关系,比用磁通量定义的RCE与亚暴的关系要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 磁通量 持续时间 输运
下载PDF
X射线极光强度与亚暴指数AE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亮 涂传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9-743,共5页
研究了Polar卫星的极区电离层X射线成像仪(PIXIE)得到的极光X射线成像强度AI(AuroralIntensity)与磁层亚暴指数的相关关系.本文发现,在所选取的1997年至2001年的部分数据中,从完整的X射线图像得到的极光X射线总强度和AE指数有很好的线... 研究了Polar卫星的极区电离层X射线成像仪(PIXIE)得到的极光X射线成像强度AI(AuroralIntensity)与磁层亚暴指数的相关关系.本文发现,在所选取的1997年至2001年的部分数据中,从完整的X射线图像得到的极光X射线总强度和AE指数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全部83组数据中有56.6%的数据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在0.60以上(相关系数最大为0.97).所以本文认为极光X射线总强度可以作为新的磁层亚暴卫星实时监测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 实时监测 极光X射线强度(AI) AE指数 线性相关
下载PDF
CME和冕流结构相互作用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福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8,共6页
198 0年 4月 14日SMM卫星曾经观测到了爆发在两冕流结构之间开放磁场中的CME独特的传播特征以及冕流结构的畸变和偏转 .本文采用了 2 5维MHD方程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ME和冕流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模拟结果不但展现了SMM卫... 198 0年 4月 14日SMM卫星曾经观测到了爆发在两冕流结构之间开放磁场中的CME独特的传播特征以及冕流结构的畸变和偏转 .本文采用了 2 5维MHD方程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ME和冕流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模拟结果不但展现了SMM卫星所观测到的CME的独特的传播特征和冕流结构的畸变和偏转 ,而且还发现了在冕流结构和CME的相互作用中 ,冕流结构内部轴向磁场分量的反转效应 .模拟结果对磁云和磁暴活动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冕物质抛射 冕流结构 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卫星观测数据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俊英 《国际地震动态》 2007年第8期46-53,共8页
电磁波增长、等离子体密度、粒子通量的扰动与地震的关系已经被前人研究了二十年了。尽管不断有人提出新的震例分析试图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关联,但是只有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才有可能将卫星数据用于... 电磁波增长、等离子体密度、粒子通量的扰动与地震的关系已经被前人研究了二十年了。尽管不断有人提出新的震例分析试图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关联,但是只有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才有可能将卫星数据用于地震预报。本文前一部分回顾了这些年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空间卫星观测电磁波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分析文献,后一部分回顾了地震上空等离子体密度、粒子通量扰动与地震关系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观测数据 地震前兆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磁云边界层中的等离子体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奉思 冯学尚 +1 位作者 杨昉 钟鼎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362-2366,共5页
分析 1995 年 2 月至 2003 年 6 月间由 WIND 飞船观测到的 50 个磁云边界层(BLs)中的等离子体结构发现: (1) 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非压力平衡结构, 它的总压力PT,L(热压力Pth,L加磁压力PM,L)通常低于边界层前面太阳风的总压力PT,S和其后磁... 分析 1995 年 2 月至 2003 年 6 月间由 WIND 飞船观测到的 50 个磁云边界层(BLs)中的等离子体结构发现: (1) 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非压力平衡结构, 它的总压力PT,L(热压力Pth,L加磁压力PM,L)通常低于边界层前面太阳风的总压力PT,S和其后磁云中的总压力PT,C, 边界层中增高的热压力Pth,L常常不能补偿其磁压力 PM,L 的下降; (2) 磁云边界层中的电子与质子温度比(Te/Tp)L 通常低于边界层前面背景太阳风的(Te/Tp)S 和其后磁云中的(Te/Tp)C, 这常与质子的加热比电子明显相联系; (3) 在这些边界层中观测到等离子体反向流动的约占 80%, 其中在 3 个方向(±Vx, ±Vy, ±Vz)观测到反向流动的约占 20%. 磁云边界层中的这些基本结构与边界层中可能的磁重联过程相联系. 这些结果表明磁云边界层具有不同于邻近太阳风和磁云的等离子体结构, 它是磁云和太阳风之间存在重要的动力学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云 太阳风 观测 磁重联 边界层 BL 磁压力 等离子体 质子 电子
原文传递
2001年8月-10月2次磁暴事件期间等离子体片边界层FAC与AE指数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征伟 史建魁 +2 位作者 张铁龙 DUNLOP M 刘振兴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8-714,共7页
与以往单(双)卫星探测不同,利用ClusterⅡ四颗卫星的磁场数据,可以直接计算连续变化的场向电流(FAC)密度,这为研究场向电流与地磁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对2001年8月和10月2次磁暴期间Cluster卫星穿越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 与以往单(双)卫星探测不同,利用ClusterⅡ四颗卫星的磁场数据,可以直接计算连续变化的场向电流(FAC)密度,这为研究场向电流与地磁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对2001年8月和10月2次磁暴期间Cluster卫星穿越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时的探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这2个磁暴期间场向电流变化及其与极光电集流指数AE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在这两次磁暴期间,场向电流有明显的增强;(2)从磁暴的急始到主相初期,场向电流密度的大小与AE指数近似负相关;(3)在主相后期和恢复相初期,场向电流密度大小与AE指数近似正相关;(4)在磁暴恢复相后期,场向电流与AE指数无明显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磁层 磁暴 场向电流(FAC) AE指数
原文传递
日冕物质抛射的地磁扰动强度及渡越时间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新华 冯学尚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303,共19页
选取了1997.1,-2002.9期间的80个CME-ICME事件,结合太阳光球磁场的观测和CME爆发源的位置,建立了一种用于研究CME传播及其地磁响应的坐标系——电流片磁坐标系CMC(current sheet magnetic coordinate).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ME爆发... 选取了1997.1,-2002.9期间的80个CME-ICME事件,结合太阳光球磁场的观测和CME爆发源的位置,建立了一种用于研究CME传播及其地磁响应的坐标系——电流片磁坐标系CMC(current sheet magnetic coordinate).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ME爆发位置以及爆发时刻的日球电流片位形对CME引起的地磁扰动强度(以Dst指数为例)和CME渡越时间的影响,初步结论是:(i)CME的地磁响应存在着关于电流片的同异侧效应,即当地球和CME的爆发源处于电流片的同侧时,CME更易于传播到地球,更易于引起较强的地磁暴,相对而言,异侧的CME事件较少到达地球,它所引起的地磁暴也较弱.(ii)日球电流片到地球的角距离影响相应地磁扰动的强度,电流片越靠近地球位置,相应的地磁扰动越强烈.(iii)CME爆发位置与附近电流片位形对CME到达近地空间的渡越时间也有影响.根据这些结论,提出了一种在CMC坐标系下基于CME的投影速度来预报地磁暴强度及CME渡越时间的经验模式,并利用该方法对80个事件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于DStmi。≤-50nT的中等磁暴和强磁暴事件来说,59%的事件其磁暴强度相对误差〈30%,而全部事件的渡越时间平均绝对值误差都在10h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冕物质抛射 电流片磁坐标系 地磁暴强度 渡越时间 预报方法
原文传递
磁云边界层中等离子体波的Wind飞船观测
11
作者 魏奉思 钟鼎坤 +1 位作者 冯学尚 杨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906-1911,共6页
根据Wind飞船上工作频率在4~256 kHz的热噪声接收器(TNR)的等离子体波和相关太阳风与磁场的观测资料, 我们分析了60余个磁云边界层样本中的等离子体波活动, 首次发现磁云边界层(BL)中常常存在不同于邻近太阳风(SW)和磁云体(MC)中的、... 根据Wind飞船上工作频率在4~256 kHz的热噪声接收器(TNR)的等离子体波和相关太阳风与磁场的观测资料, 我们分析了60余个磁云边界层样本中的等离子体波活动, 首次发现磁云边界层(BL)中常常存在不同于邻近太阳风(SW)和磁云体(MC)中的、丰富多姿的等离子体波活动. 它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在电子等离子体频率(fpe)附近的朗缪尔波增强是磁云边界层中最占优势的一种波活动, 约占总样本数的75%; 朗缪尔波和频率f< fpe的离子声波活动都增强的事件, 约占所研究样本的60%; 也在一些边界层中于热噪声接收器整个频段内观测到一种宽频带的等离子体波活动增强现象, 约占研究样本的30%, 这在研究样本中的邻近太阳风和磁云体中没有观测到; 此外, 分析还揭示, 电子与质子温度比Te /Tp≤1时还常能在磁云边界层中观测到离子声波增强活动, 传统的等离子体理论遇到了解释上的困难. 文中的新结果进一步说明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学结构, 它将对了解磁云边界层物理提供重要的诊断, 也为发展空间等离子体波理论开拓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磁云 边界层 等离子体波动 等离子体波 观测资料 飞船 等离子体频率 等离子体理论 工作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