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条形码及其在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超伦 王敏晓 +1 位作者 程方平 孙松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5-814,共10页
浮游动物的准确鉴定是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鉴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部分类群特别是浮游幼体由于形态差异细微,鉴定存在困难,导致物种多样性被低估。DNA条形码(DNA barcodes)技术为浮游动物物种鉴定提供了一个... 浮游动物的准确鉴定是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鉴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部分类群特别是浮游幼体由于形态差异细微,鉴定存在困难,导致物种多样性被低估。DNA条形码(DNA barcodes)技术为浮游动物物种鉴定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已迅速应用于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本文介绍了DNA条形码的基本概念、优势及局限性,总结了该技术(主要是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mtCOI)基因序列片段的DNA条形码)在海洋浮游动物物种快速鉴定、隐种发现、营养关系研究、生物入侵种监测、群落历史演变反演、种群遗传学以及生物地理学中的成功应用。随着DNA条形码数据库信息量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DNA条形码将提供除了种类鉴定外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海洋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推动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基因 物种鉴定 浮游动物生态学
原文传递
黄海太平洋磷虾的幼体分布及发育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振铖 李超伦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2-1161,共10页
通过镜检分析网采样品和现场培养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6年4月份黄海太平洋磷虾的幼体分布、早期幼体发育和幼体发育途径。结果表明,4月份是南黄海太平洋磷虾繁殖发育的高峰期,幼体在种群组成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占种群总数量的90.8... 通过镜检分析网采样品和现场培养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6年4月份黄海太平洋磷虾的幼体分布、早期幼体发育和幼体发育途径。结果表明,4月份是南黄海太平洋磷虾繁殖发育的高峰期,幼体在种群组成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占种群总数量的90.85%,其中原状幼体和状幼体占种群比例分别是51.9%和26.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磷虾不同幼体发育期丰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卵丰度分布跟叶绿素a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原状幼体和状幼体丰度分布跟叶绿素a浓度、海水温度等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在南黄海,太平洋磷虾的幼体发育主要遵循以下途径:卵→无节幼体→后期无节幼体→原状幼体→状幼体F1(0′7,1′7)→状幼体F2(1′4″7,3′1″7)→状幼体F3(5″7)→状幼体F4(5″5)→状幼体F5(5″3)→状幼体F6(5″1)。太平洋磷虾在15℃下的幼体发育速度明显快于4℃。15℃下幼体发育到C1期只需5.6天,而4℃下则需要16.1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磷虾 幼体 分布 发育 黄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