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孔PI气体分离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任会婷 王正宫 +1 位作者 张丰 靳健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自具微孔材料(PIMs)由于自身刚性分子链的扭曲折叠等会产生高比表面积的微孔结构,相应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将刚性扭曲的结构单元引入到聚酰亚胺(PI)主链中就得到自具微孔PI。微孔型PI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PI,其微孔结构... 自具微孔材料(PIMs)由于自身刚性分子链的扭曲折叠等会产生高比表面积的微孔结构,相应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将刚性扭曲的结构单元引入到聚酰亚胺(PI)主链中就得到自具微孔PI。微孔型PI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PI,其微孔结构使得PI膜的气体分离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其中气体渗透系数的提升尤为显著,且保持了传统PI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高力学强度等性质。本文重点介绍了微孔PI以及基于微孔PI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聚酰亚胺 气体分离膜 混合基质膜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滤液对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继祥 唐妤 +4 位作者 黄承洪 赵洁 高继业 丁孟建 汪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3,共4页
为探索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滤液对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AF株的培养滤液能使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逐渐丢失、核浓缩等;90%(27/30)的鸭疫里默氏... 为探索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滤液对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AF株的培养滤液能使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逐渐丢失、核浓缩等;90%(27/30)的鸭疫里默氏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能液化明胶,具有致病性,培养滤液具有改变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生物学活性;10%(3/30)的菌株不液化明胶,无致病性,培养滤液无改变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生物学活性;经硫酸铵盐析、阴离子交换、疏水和凝胶过滤层析,从AF株培养滤液中分离获得分子质量约为55 ku、能水解明胶及改变细胞形态的活性蛋白质。证实,降解明胶的蛋白水解酶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滤液影响鸭胚成纤维细胞形态的活性物质,可能是细菌的毒力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培养滤液 形态学 鸭胚成纤维细胞 致病性
下载PDF
聚(3-己基噻吩)作为光谱增感层在有机太阳电池光谱响应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振武 刘扬 +6 位作者 韦尚江 黄训 张东煜 周明 陈立桅 马昌期 王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35-1744,共10页
报道了利用聚(3-己基噻吩)(P3HT)作为前置缓冲层来弥补(4,8-双-(2-乙基己氧基)-苯并[1,2-b:4,5-b]二噻吩)-(4-氟代噻并[3,4-b]噻吩(PBDT-TT-F):[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共混体相异质结(BHJ)电池对450-600nm处光谱响应不足的新... 报道了利用聚(3-己基噻吩)(P3HT)作为前置缓冲层来弥补(4,8-双-(2-乙基己氧基)-苯并[1,2-b:4,5-b]二噻吩)-(4-氟代噻并[3,4-b]噻吩(PBDT-TT-F):[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共混体相异质结(BHJ)电池对450-600nm处光谱响应不足的新的器件结构设计思路.光谱带隙为1.8eV的PBDT-TT-F在550-700nm处有很强的光谱吸收,在有机太阳电池器件上有很好的应用潜能.但其在350-550nm处的吸收不强,影响了器件对太阳光谱的利用效率.与此相比,P3HT薄膜的光谱吸收主要在450-600nm范围内,同PBDT-TT-F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新设计的器件外量子效率(EQE)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3HT作为前置缓冲层可以与PBDT-TT-F:PC61BM薄膜中的PC61BM形成平面异质结,从而拓展了器件在450-600nm处的光谱响应范围,实现光谱增感作用.优化P3HT的厚度为20nm左右,器件对外输出的短路光电流密度从11.42mA·cm-2提高到12.15mA·cm-2,达到了6.3%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电池 新型太阳电池结构 光谱增感层 聚(3-己基噻吩) 光谱响应增强
下载PDF
药物浓度及抗药抗体监测在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旻湖 陈菲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8-1133,共6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复发的肠道自身免疫疾病,近年来,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极大改善了IBD患者的症状,然而,药物免疫原性仍然是限制IBD生物制剂治疗的因素。合适的药物浓度对提高生物制剂的疗效,减少抗药抗体的产生...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复发的肠道自身免疫疾病,近年来,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极大改善了IBD患者的症状,然而,药物免疫原性仍然是限制IBD生物制剂治疗的因素。合适的药物浓度对提高生物制剂的疗效,减少抗药抗体的产生,减少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生物制剂进行药物谷浓度和抗药抗体监测,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药物使用,更好地指导治疗策略调整。本文就抗药抗体产生的机制、产生的原因,同时对药物谷浓度和抗药抗体的监测意义、监测时机、监测效能和检测方法等进行阐述,从而论证药物浓度和抗药抗体监测对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生物制剂 治疗性药物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