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4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著名的植物细胞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国錩教授
1
作者 王玉元 《植物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3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人物介绍 植物细胞学家 郑国Chang
下载PDF
中国普通野生稻遗传分化的RAPD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振山 陈洪 +1 位作者 朱立煌 王象坤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9期749-752,共4页
Ninety accessions which included Chinese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from 8 provinces and traditional cultivars from lower and middle basins of Yangtze River, southeast of China and Yunnan Province as well as s... Ninety accessions which included Chinese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from 8 provinces and traditional cultivars from lower and middle basins of Yangtze River, southeast of China and Yunnan Province as well as some commercial varieties were analyzed by RAPD with 24 primers. A scattered figure suggesting the indica japonica and wild domestication differentiations among 90 rice accessions was generated based on RAPD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nese common wild rice, indica and japonica accession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respectively. Chinese common wild rice were somewhat closer to the japonica type than the indica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 遗传分化 RAPD标记
下载PDF
认识和改良中国小麦蛋白质量的遗传基础:策略与现有的研究
3
作者 王道文 曲乐庆 +3 位作者 贾旭 张相岐 万永芳 李振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5,共1页
Seed protein content, nutritional balance and processing property of flour are the three major aspects of wheat protein quality. Most Chinese wheat cultivars are comparable to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in terms of se... Seed protein content, nutritional balance and processing property of flour are the three major aspects of wheat protein quality. Most Chinese wheat cultivars are comparable to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in terms of seed protein content and nutritional balance. However, relatively few of them possess good processing property. The main reason underlying the poor processing property of hexaploid Chinese wheat varieties is the weakness in gluten strength. Considering that wheat glute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mixture of a finite number of storage protein species and that the storage protein species may determine gluten strength through combinatorial controls, we forme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in our studies on understanding and manipula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protein quality in Chinese wheat. 1. Genetic analysis. By performing well structured genetic analysis, we hope to identify two types of storage protein genes, those genes whose presence is associated with good processing property (the desirable genes, or the D type genes) and those whose presence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undesirable processing property (the undesirable genes, or the U type genes). Two sets of genetic analysis are being conducted currently. The aim of the first set of analysis is to obtain nonfunctional mutants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genes whose products are present in the gluten. This analysis is expected to yield information on th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members of storage proteins, some of which may be encoded by the D type genes, in gluten strength control. The aim of the second set of analysis is to identify potential genetic factors tha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weakness in gluten strength in Chinese wheat through the use of recombinant inbreed lines. This analysis may produce information on the function of the storage proteins specified by the U type genes. 2. Molecular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above genetic analysis, a molecular approach will be undertaken to clone the D and U type genes. The cloned genes will b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cultivated wheat and wild species related to wheat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molecular breeding for processing property improvement. Because of the know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HMW glutenin subunit 1D×5 and good processing quality, we are now searching wheat related wild species for better versions of the 1D×5 subunit and testing their potential in wheat proces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3. Molecular breeding. The above genetic and molecular analysis should result in sufficient gene and marker resources suitable for wheat proces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molecular breeding. The D type genes will be transferred into high yielding, hexaploid wheat varieties using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The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he U type of genes will be used to screen breeding materials for an early avoidance of this type of genes in breeding programs. In summar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nvestigations described above should contribute to wheat protein quality improvement in both China and abroad. In the future, wheat quality breeding will be a more productive and efficient enterprise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 遗传基因 改良
下载PDF
中国3个地区汉族人群补体C6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誌 杜若甫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43-248,共6页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PAGIF)和免疫吸引技术,研究了3个地区汉族人群的C6多态性。得到的基因频率如下:漳州市——C6*A:0.4634、C6*B:0.5000、C6*R:0.0366(C6*B2:0.0317);成都市——C6*A:0.4975,C6*B:0.4484,C6*R:0.0545(C6*B2:0.0...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PAGIF)和免疫吸引技术,研究了3个地区汉族人群的C6多态性。得到的基因频率如下:漳州市——C6*A:0.4634、C6*B:0.5000、C6*R:0.0366(C6*B2:0.0317);成都市——C6*A:0.4975,C6*B:0.4484,C6*R:0.0545(C6*B2:0.0395);哈尔滨市——C6*A:0.4708,C6*B:0.5219,C6*R:0.0073(C6*B2:0.0073)。蒙古人种的C6*A频率一般都低于0.5,高加索人种的C6*A频率一般都高于0.6。黑人则介于两者之间。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前者的C6*B2频率在0.03到0.07之间,而后者几乎没有C6*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群体遗传 C6 遗传多态 汉族
下载PDF
AFLP和RFLP标记检测水稻亲本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陈亮 梁春阳 +4 位作者 孙传清 金德敏 姜廷波 王斌 王象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9-595,共7页
利用AFLP和RFLP技术对 2 0个水稻品种 (系 )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AFLP分析中 ,用 6 4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 ,然后用其中适合水稻的 15对引物进行了详细研究 ,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了 4 7~ 118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为 5~ 32条 ,15... 利用AFLP和RFLP技术对 2 0个水稻品种 (系 )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AFLP分析中 ,用 6 4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 ,然后用其中适合水稻的 15对引物进行了详细研究 ,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了 4 7~ 118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为 5~ 32条 ,15个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 2 99条 ;在RFLP分析中 ,4 9个RFLP探针共检测出 10 7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表明 ,两种标记均能将 2 0个材料分成籼粳两大类群 ,但AFLP标记比RFLP标记更能反映品种间系谱亲缘和地理生态上的差异。两种标记检测出的遗传距离的趋势是一致的 ,但AFLP标记相对于RFLP而言提高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的估计 ,降低了亚种间遗传距离的估计 ,因此 ,AFLP更适应于多样性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RFLP标记 检测 水稻亲本 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鲁成 赵爱春 +1 位作者 向仲怀 万春玲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采用AFLP技术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7个省市的 10个野桑蚕 (Bombyxmandarina)种群和 2个家蚕(Bombyxmori)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杭州、陕西和重庆 3个地区的野桑蚕种群间及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都比家蚕品种大。野桑... 采用AFLP技术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7个省市的 10个野桑蚕 (Bombyxmandarina)种群和 2个家蚕(Bombyxmori)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杭州、陕西和重庆 3个地区的野桑蚕种群间及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都比家蚕品种大。野桑蚕存在广泛的变异 ,7个省市的 10个野桑蚕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 16 4~ 0 44 4(平均值为 0 382 6 ) ,平均杂合度为 0 70 6 1,表明野桑蚕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野桑蚕 遗传多样性 AFLP分析 家蚕 杂合度
下载PDF
苹果主栽品种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志宏 方宏筠 +3 位作者 景士西 王关林 吴禄平 朱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的苹果主栽品种遗传转化的若干因子效应,建立起新乔纳金苹果简单、高效的遗传转化系统。外源基因向新乔纳金苹果细胞转移的效率明显高于皇家嗄拉和富士苹果。菌株EHA105介导基因转移的能力比菌株LBA440... 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的苹果主栽品种遗传转化的若干因子效应,建立起新乔纳金苹果简单、高效的遗传转化系统。外源基因向新乔纳金苹果细胞转移的效率明显高于皇家嗄拉和富士苹果。菌株EHA105介导基因转移的能力比菌株LBA4404明显高。用乙酰丁香酮、磷酸饥饿、低pH值等vir基因诱导因子处理菌株EHA105的细胞,未能提高转化效率。叶片在菌液中的浸泡时间不仅影响基因转移效率,而且影响头孢霉素对外植体上农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共培养时,叶片远轴面与培养基接触比近轴面与培养基接触的转化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根癌农杆菌 基因表达 高效遗传转化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优良籼型恢复系的获得及其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马炳田 李平 +1 位作者 朱祯 周开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gna )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通过 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 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转基因第一代植株 (T0 )在...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gna )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通过 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 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转基因第一代植株 (T0 )在株高和结实率上与相应的组培、种子实生苗植株相比 ,发生明显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 ,转基因植株恢复到与对照植株一致。还讨论了 DNA微量提取法在转基因后代筛选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抗虫基因优良籼型恢复系 外源基因 遗传稳定性 转基因水稻 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DNA微量提取法
下载PDF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检测中国东北大豆灰斑病菌株遗传变异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学敏 赵骞 +2 位作者 曲金玲 张明厚 陈受宜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8,共6页
运用致病力和DNA多态性检测中国东北地区的35个大豆灰斑病菌分离物的遗传变异、根据菌株在9个品种(系)上的致病力反应可将其分为7个组。利用13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计产生105个RAPD标记,其中78.1%具有多态... 运用致病力和DNA多态性检测中国东北地区的35个大豆灰斑病菌分离物的遗传变异、根据菌株在9个品种(系)上的致病力反应可将其分为7个组。利用13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计产生105个RAPD标记,其中78.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同一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病菌表现遗传变异、致病性和DNA多态性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DNA 多态性 致病力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谷子种子经高空气球搭载后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金国 姜国勇 +2 位作者 王培生 张健 蒋兴村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 选育出高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谷子新品( 系) 种。方法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谷子的干种子,在高空飘游8 h 后回收种植,对其植物学特性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种子发芽率比对照低5 .2 % ,发芽势比对照高21 .1 % ... 目的 选育出高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谷子新品( 系) 种。方法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谷子的干种子,在高空飘游8 h 后回收种植,对其植物学特性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种子发芽率比对照低5 .2 % ,发芽势比对照高21 .1 % 。 S P1 代植株高度比对照低6 .8 cm ,旗叶面积比对照高25 % ,穗重比对照高15 .9 % ; S P3 代大穗型株系性状相对稳定,其中 S P3 - 2 的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 S P3 - 5 的平均穗长比对照长5 .8 cm ,种子铁元素含量比对照高61 .5 mg/kg 。 S P4 代大穗株系在穗部性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4 个大穗株系在生长前期和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特别是旗叶的光合速率,比对照高27 .9 % 。结论 经高空气球搭载可选育出高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新品( 系) 种,这些新品种的性状变异在后代中能够表达,可以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球搭载 谷子 空间辐射 遗传变异 性状变异
下载PDF
中国五个民族STR位点遗传多态性(2)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生斌 赖江华 +8 位作者 高树辉 郑海波 冯继东 赵建民 李双顶 冯成博 金天博 汪健 杨焕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035-1041,共7页
通过对我国汉回蒙藏维5个民族的50个家系和500份样本的STR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STR基因传递方式及遗传特征的大量科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9个STR位点上汉族有60种STR等位基因,149种基因型;回族有63种STR等位基因... 通过对我国汉回蒙藏维5个民族的50个家系和500份样本的STR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STR基因传递方式及遗传特征的大量科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9个STR位点上汉族有60种STR等位基因,149种基因型;回族有63种STR等位基因,144种基因型;蒙古族有69种STR等位基因,173种基因型;藏族有77种等位基因,168种基因型;维吾尔族有70种STR等位基因,148种基因型。中国5个民族的数据与美籍黑人,美国高加索人群相比较发现彼此有显著的差异,而中国5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多态性 中华民族 遗传 数据
下载PDF
植物有效利用土壤磷特性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玉京 李滨 +1 位作者 李继云 李振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41,共4页
植物有效利用土壤磷的特性是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综合反映,包括植物根系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对磷的吸收、转运、分配与利用等。而这些特性又均受控于特定的遗传机制。本文简要概述该特性的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及分子遗传... 植物有效利用土壤磷的特性是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综合反映,包括植物根系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对磷的吸收、转运、分配与利用等。而这些特性又均受控于特定的遗传机制。本文简要概述该特性的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有效利用 遗传 土壤特性
下载PDF
用同工酶和RAPD技术研究棉花三元杂种石远321新品种的遗传特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根齐 焦传珍 +5 位作者 姜茹琴 张欣雪 姜保功 赵世民 徐金相 梁正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999-1005,共7页
石远321是从海岛棉×野生色伯氏棉×陆地棉三元杂种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其细胞学鉴定结果、形态学基本特征以及栽培特性均为陆地棉型。但在丰产性、棉纤维品质及抗逆性等许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方面,该品种明... 石远321是从海岛棉×野生色伯氏棉×陆地棉三元杂种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其细胞学鉴定结果、形态学基本特征以及栽培特性均为陆地棉型。但在丰产性、棉纤维品质及抗逆性等许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方面,该品种明显综合了多棉种多亲本的遗传特性。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石远321的三元杂种性质及其变异水平,用等电聚焦电泳和RAPD技术,对石远321及其不同棉种亲本进行了遗传分析。主要结果如下:(l)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表明,石远321与其野生棉亲本和海岛棉亲本同具有一条陆地棉亲本所没有的特异带;(2)用4个引物对石远321扩增共发现6个野生棉亲本和海岛棉亲本的特征片段;(3)通过比较石远321与其3个不同棉种亲本之间的RAPD差异,说明石远321在基因组水平上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初步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石远321为上述3个棉种的种间杂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远321 同工酶 RAPD 棉花 三元杂种 遗传特性
下载PDF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春光 吴郁文 +2 位作者 张翠兰 任树新 张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研究了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6x,2n=6x=42,DDD2D2MerMer)细胞质的普通小麦核质杂种的花粉育性、籽粒蛋白质含量、穗粒数等10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1992年~1995年连续4年... 研究了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6x,2n=6x=42,DDD2D2MerMer)细胞质的普通小麦核质杂种的花粉育性、籽粒蛋白质含量、穗粒数等10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1992年~1995年连续4年的结果表明:Ae.crassa6x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产量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存在较好的综合效应,对普通小麦的花粉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粗厚山羊草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小麦异源细胞质遗传效应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春光 吴郁文 +1 位作者 张翠兰 张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异源细胞质 细胞质遗传 利用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微卫星位点DYS19在中国人群中的多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包维东 徐玖瑾 +2 位作者 朱苏玲 许丽萍 杜若甫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5-261,共7页
以人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片段,再经高灵敏度银染着色,对中国陕西汉族、广东汉族、宁夏回族、辽宁满族、四川彝族、西藏藏族、广西壮族、广西瑶族、新疆维吾尔族、湖南土家族等10个人群53... 以人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片段,再经高灵敏度银染着色,对中国陕西汉族、广东汉族、宁夏回族、辽宁满族、四川彝族、西藏藏族、广西壮族、广西瑶族、新疆维吾尔族、湖南土家族等10个人群535名个体的Y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DYS19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中以等位基因C(194bp)为主要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在0.25—0.61;等位基因B(190bp)、D(198bp)次之,基因频率范围分别为0.08—0.36、0.06—0.42;而等位基因A(186bp)和E(202bp)频率较低,频率范围分别为0—0.07和0—0.38。在壮族中还检测出了一名携带F(206bp)等位基因的个体。中国人群DYS19等位基因的分布与蒙古人种群体以C型为主的结果相一致。χ2成对比较表明瑶族、藏族与大多数其它中国民族间DYS19表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或显著性差异(P<0.01)。中国人群DYS19的基因频率至今在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 Y染色体 微卫星DNA DYS19 多态性
下载PDF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英 何平 +1 位作者 陆朝福 徐云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1-457,共7页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可以克服籼/粳后代包括育性在内的各种性状长期分离不易稳定的严重障碍。生育期、株高、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数量性状均为连续分布,呈正态曲线,为多基因控制。涉及籼与粳分类的一些性状,如叶毛、稃毛、酚反应、落粒性等的遗传,有的为一对主基因控制,有的为多基因决定。根据程氏形态指数对各个DH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类,可以看到除籼型与粳型株系各占14%外,其余为各种偏籼和偏粳类型,形态指数也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两个亲本均为早、中熟品种,但光温反应有所不同。DH群体对光温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不感光也不感温类型,也有对光温反应均较强类型等。各种性状都出现超亲分离,表明亚种间杂种的性状遗传存在大量多基因累加和互补作用。同时对籼/粳杂种不育的原因与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花药培养 水稻 加倍单倍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毛白杨遗传转化系统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郝贵霞 朱祯 朱之悌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9期936-940,共5页
研究了影响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 介导的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 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了毛白杨... 研究了影响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 介导的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 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了毛白杨简单、高效的遗传转化系统,获得了大量正常转基因植株。在共培养培养基中附加200 μmol/L的乙酰丁香酮的同时,降低pH 值可以显著提高毛白杨转化频率;加入乙酰丁香酮可以使3个菌株的转化频率分别由2 % 、1 .4 % 和0 提高到5 % 、11 .4 % 和1 .1 % 。同时发现共培养培养基中去除MS微量成分中的CoCl2·6H2O,转化频率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根癌土壤杆菌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中国人姓氏群体遗传──Ⅱ.姓氏传递的稳定性与地域人群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袁义达 张诚 杨焕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7期565-572,共8页
分析和比较了宋朝、明朝和当代姓氏的分布曲线、同姓率(isonymy)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3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2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连续的和稳定的。它揭示了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 分析和比较了宋朝、明朝和当代姓氏的分布曲线、同姓率(isonymy)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3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2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连续的和稳定的。它揭示了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Y染色体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平行的表现。第二,中国人的姓氏存在2种状态,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见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人群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和地域人群间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隔离的现象。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研究中国人父系遗传和Y染色体进化的一条新途径,为探索与遗传病有关的高发易感人群的分布规律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遗传学 Y染色体 姓氏传递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西安)STR基因扫描与遗传结构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生斌 冯继东 +2 位作者 李双顶 于嘉林 杨焕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7-484,共8页
选择9种STR基因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以测序为基础,研究我国汉族人群STR遗传结构。采用基因自动测序仪建立了10个位点基因分析方法,通过对汉族群体的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STR基因传递特征的大量基因遗传数... 选择9种STR基因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以测序为基础,研究我国汉族人群STR遗传结构。采用基因自动测序仪建立了10个位点基因分析方法,通过对汉族群体的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STR基因传递特征的大量基因遗传数据,在汉族人群DP为1.05X10-10,EPP为0.9998,为建立我国不同民族STR基因数据库、基因资源研究与保护奠定了基础,为生物考古、基因诊断、性别鉴定、个人识别,司法审判、侦察破案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 基因扫描 基因资源 汉族人群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