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子堆叠和器件性能:基于苯并二噻吩及其衍生物的高效小分子给体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可
肖泽云
+1 位作者
陆仕荣
孙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6,共24页
有机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由于具备结构精确和批次差异小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回顾了基于苯并二噻吩(BDT)及其衍生物的小分子给体的发展.基于分子结构、堆叠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小分子BD...
有机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由于具备结构精确和批次差异小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回顾了基于苯并二噻吩(BDT)及其衍生物的小分子给体的发展.基于分子结构、堆叠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小分子BDT系列的成功案例,旨在阐明分子结构、分子聚集和器件性能之间的联系,为未来高效分子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苯并二噻吩
分子堆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苯并二噻吩的氟代小分子给体的合成、表征及光伏性能研究
2
作者
孙宗宇
吕杰
+2 位作者
阚志鹏
段泰男
陆仕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41-245,共5页
对小分子给体进行氟代,往往能够通过拉深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来提高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从而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本工作设计合成了含3′,4′-二氟-3,3″-二辛基三联噻吩结构的新型共轭单元,并通过Stille偶联、Knoev...
对小分子给体进行氟代,往往能够通过拉深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来提高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从而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本工作设计合成了含3′,4′-二氟-3,3″-二辛基三联噻吩结构的新型共轭单元,并通过Stille偶联、Knoevenegal缩合等反应进一步合成了以噻吩取代侧链的苯并二噻吩为核心、氟代三联噻吩为共轭桥、罗丹宁为封端基团的新型小分子电子给体光伏材料(命名为BDT4F-RO)。此分子的结构和初步的理化性能分别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19)F 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状态下的BDT4F-RO在300~700 nm均有较强的吸收,吸收边界位于690 nm。与不含氟原子的类似物BDT-RO相比,BDT4F-RO具有较深的HOMO能级,这也使得对应的光伏器件有更高的开路电压(0.95 V)。但是总体的效率上BDT4F-RO远逊于BDT-RO,这可能是氟原子的引入使得BDT4F-RO与受体分子IDIC的混溶性较差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策略
苯并二噻吩
小分子给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伏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子堆叠和器件性能:基于苯并二噻吩及其衍生物的高效小分子给体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可
肖泽云
陆仕荣
孙宽
机构
中国科学院
重庆
绿色
智能
技术
研究院
薄膜
太阳能
电池
技术
研究
中心
重庆
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院
台州
学院
材料
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6,共2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2YFB3803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2074149,62074022,22071238)
+4 种基金
重庆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批准号:cstc2020jcyj-msxmX0851)
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批准号:CQYC201903008,CQYC2021059206)
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批准号:cstc2020jcyj-jqX0018,cstc2021jcyj-jqX0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批准号:2020CDJQY-A055)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cstc2021ycjh-bgzxm0093)资助。
文摘
有机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由于具备结构精确和批次差异小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回顾了基于苯并二噻吩(BDT)及其衍生物的小分子给体的发展.基于分子结构、堆叠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小分子BDT系列的成功案例,旨在阐明分子结构、分子聚集和器件性能之间的联系,为未来高效分子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苯并二噻吩
分子堆积
Keywords
All-small-molecule organic photovoltaics
Benzodithiophene
Molecular stacking
分类号
O649.5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苯并二噻吩的氟代小分子给体的合成、表征及光伏性能研究
2
作者
孙宗宇
吕杰
阚志鹏
段泰男
陆仕荣
机构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薄膜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大学
重庆
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41-24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Y72Z250Q10)。
文摘
对小分子给体进行氟代,往往能够通过拉深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来提高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从而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本工作设计合成了含3′,4′-二氟-3,3″-二辛基三联噻吩结构的新型共轭单元,并通过Stille偶联、Knoevenegal缩合等反应进一步合成了以噻吩取代侧链的苯并二噻吩为核心、氟代三联噻吩为共轭桥、罗丹宁为封端基团的新型小分子电子给体光伏材料(命名为BDT4F-RO)。此分子的结构和初步的理化性能分别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19)F 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状态下的BDT4F-RO在300~700 nm均有较强的吸收,吸收边界位于690 nm。与不含氟原子的类似物BDT-RO相比,BDT4F-RO具有较深的HOMO能级,这也使得对应的光伏器件有更高的开路电压(0.95 V)。但是总体的效率上BDT4F-RO远逊于BDT-RO,这可能是氟原子的引入使得BDT4F-RO与受体分子IDIC的混溶性较差所致。
关键词
氟代策略
苯并二噻吩
小分子给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伏性能
Keywords
fluorination
benzodithiophene
small molecule donor
organic solar cells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O611.2 [理学—无机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子堆叠和器件性能:基于苯并二噻吩及其衍生物的高效小分子给体研究进展
杨可
肖泽云
陆仕荣
孙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苯并二噻吩的氟代小分子给体的合成、表征及光伏性能研究
孙宗宇
吕杰
阚志鹏
段泰男
陆仕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