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硝化聚磷菌B8干粉菌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晶 陈萍 +2 位作者 邓文 周新程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8-1155,共8页
为获得反硝化聚磷菌(DNPAOs)干粉菌剂,以反硝化聚磷菌B8液态菌剂为菌种来源,以麦麸、玉米干粉混合物作为载体,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发酵液,进行增菌培养.在麦麸、玉米干粉载体配比(W/W)为85%∶15%,投菌液量为4 m L·g^(-1)干粉,... 为获得反硝化聚磷菌(DNPAOs)干粉菌剂,以反硝化聚磷菌B8液态菌剂为菌种来源,以麦麸、玉米干粉混合物作为载体,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发酵液,进行增菌培养.在麦麸、玉米干粉载体配比(W/W)为85%∶15%,投菌液量为4 m L·g^(-1)干粉,发酵液用量为4 m L·g^(-1)干粉的条件下制得干粉菌剂.其使用效果为:(1)当主要污水处理因子为硝酸盐氮时,干粉菌剂成品的最佳发酵液p H值为5.5,该菌剂对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可达43.26%、92.76%和65.77%;(2)当主要处理因子为总磷时,则同等条件下所制得的干粉菌剂成品的最佳发酵液p H值为6.5,该菌剂对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可达44.41%、56.21%和87.30%.扫描电镜显示B8菌株附着于菌剂载体上,吸收培养液的营养用于繁殖生长及发酵,干燥后B8可固定于载体上,再将其投放于待处理废水中即可发挥其菌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干粉菌剂 脱氮除磷
下载PDF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焦念志 梁彦韬 +23 位作者 张永雨 刘纪化 张瑶 张锐 赵美训 戴民汉 翟惟东 高坤山 宋金明 袁东亮 李超 林光辉 黄小平 严宏强 胡利民 张增虎 王龙 曹纯洁 罗亚威 骆庭伟 王南南 党宏月 王东晓 张偲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93-1421,共29页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_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_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_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_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_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_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OC形式为主,东海向邻近大洋输出的DOC通量约15.00~35.00Tg Ca^(-1),南海输出约31.39Tg Ca^(-1).综上,尽管从海-气通量看中国海是大气CO_2的"源",但考虑了河流、大洋输入、沉积输出以及微型生物碳泵(DOC转化输出)作用后,中国海是重要的储碳区.需要指出的是,文章数据是基于中国海各海区碳循环研究报道,鉴于不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所得数据难免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亟待将来统一方法标准下的更多深入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 CO2“源”与“汇” 碳储库 碳通量 生物泵 微型生物碳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