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安福元 马海州 +2 位作者 魏海成 樊启顺 韩文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ISL1A孔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样品的粒度特征呈三峰模式,部分高盐阶段样品缺失第三峰,为双峰模式;(2)2~10μm部分以湖成组份为主;10~70μm和70~650μm部分以风成组份为主;(3)&...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ISL1A孔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样品的粒度特征呈三峰模式,部分高盐阶段样品缺失第三峰,为双峰模式;(2)2~10μm部分以湖成组份为主;10~70μm和70~650μm部分以风成组份为主;(3)<2μm的组份可能与湖泊的生物化学成因有关。上述各组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且各自代表的环境意义也不同:<2μm和2~10μm部分反映了湖泊淡化-咸化程度和水量变化过程。10~70μm部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强度;70~650μm部分反映了尘暴天气的程度。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很好地验证了ISL1A孔样品粒度各个组份划分的准确性,并可反演92.9 ka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物 粒度分布模式 环境意义 柴达木盆地 察尔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